济南基督长老教会

教会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原名台北幸町教会,是一座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长老会教堂,由台北日本基督教会于1916年兴建落成,战后移交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管理,该教堂位于博爱特区邻近多个政府机关。[1]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
台北幸町教会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3号
坐标25°02′36″N 121°31′10″E / 25.043435°N 121.519397°E / 25.043435; 121.519397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大正5年(1916年)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教堂
评定时间1998年5月4日
详细登录资料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礼拜堂
礼拜堂内部
基本信息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位置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3号
宗教基督新教归正宗长老会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官方网站www.chi-nanchurch.tw
建筑详情
建筑师井手薰
建筑类型哥德复兴式建筑
奠基1915年2月28日,​109年前​(1915-02-28
竣工1916年6月28日,​107年前​(1916-06-28
地图
地图

历史

编辑

台湾日治时期

编辑

大清帝国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后,日本基督教新教各教派陆续来台,但以在台日本人为主要对象,日本基督教以不分教派的“基督信徒一致会”展开对台湾各地的宣教。

1895年,日本基督教传道局第10回大会承认台湾传道开始案,派遣日本基督教会的河合龟辅牧师于1896年5月27日来到台北宣教,开始借用“艋舺教会”聚会,并曾迁移数次聚会场地。同年9月,河合龟辅获得基督徒富商李春生加拿大长老会马偕牧师帮助,在新起街(现西门町汉中街)民宅开始有固定聚会场所。11月日本基督教会大会派遣传道局长大仪见元一郎来台视察,该月22日协议决定正式成立“台北日本基督教会”,由河合龟辅牧师担任第一任牧师。1897年,因信徒日增而集会空间不足,信徒倡议兴建会堂,先得李春生捐献西门街外三丁目约三百坪土地及二千圆日币,加上信徒所献共募四千四百余圆。1899年开工,隔年2月10日竣工并举行献堂感恩礼拜。

1907年,原有聚会场所不足使用,2月24日河合龟辅召开信徒大会,决筹募五万圆并卖掉新起街旧会堂,重新兴建更大的礼拜堂。由教会长老时任总督府土木局长长尾半平担任建堂委员长筹募资金。1912年大谷虞任第二任牧师,奔走全台讲道募款,经过约八年募款达到预定目标。礼拜堂位于幸町,由总督府营缮课技师井手薰设计,于1915年2月28日开工兴建;经过一年四个月,于1916年6月28日竣工,便是今日的济南教会。总计花费四万八千七百余圆,产权登记在日本教会名下。

1933年,时任牧师上与二郎为扩大向台湾人布教,决定在大稻埕以日语传道,称为太平町传道所。两年后改称为“台北日本基督教会太平町教会”。

1937年5月台北日本基督教会改名为“台北幸町教会”,同年卢沟桥事件后,日本政府发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来强制基督教支持其政策,军国主义、天皇崇拜、神道教结合下的皇民化运动更在太平洋战争后加速推行,教会和传道人受到严密监视,礼拜中必须用日语讲道、唱日本国歌、行“国民礼仪”(遥拜日本皇宫),教会学校师生更被迫到神社参拜,教会所属学校和医院逐一被控制、被接收、或被迫关闭。由于英国、加拿大宣教师在1940年被遣返回国,台湾教会被迫全面“自立”,却无法跳脱台湾总督府的控制。1943年2月25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被迫在彰化成立“总会”,1944年4月29日更和其他教派一起被纳入在台北幸町教会成立的“日本基督教台湾教团”,此后台北幸町教会成为隐晦形式的国家教堂。日本基督教台湾教团直到1945年10月2日才宣布解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编辑
 
一间教堂,两座门衔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胜利,八月日本投降,台北幸町教会改名为济南街教会。日本人信徒陆续返国,当时其他各地日本教会聚会都没有人,大家由各地聚集到台北幸町教会,济南教会成为在台日人信徒最后唯一集会点。

1946年10月,上与二郎牧师将幸町教会、太平町教会所有会籍移交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北部大会;由台籍牧师郭和烈担任济南街教会第一任牧师。上与二郎曾领导全台教会,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上与二郎虽被遣返日本,他心中仍认为将来仍会再返台牧会(他认为五年后日本必重新夺回台湾,届时向政府要回教产比较快);因而虽将济南教会所有信徒会籍移交给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却没有将济南教会产权交给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北部大会,而交给台北市政府,被国有财产局收归国有。

郭和烈接任后,日籍会友都被遣送回日,因此将以台籍会友为主的子会太平町教会迁回母堂,加上附近台大医学院的教授与学生会友,人数逐渐增加。隔年协助教会青年董大成林宗义林国煌等人发起组织台湾教会青年团契,在战后,除了快速回复各项事工及收复教产之事宜外,也促成原本各自分立的南北两大会于1951年3月7日合一,在七星中会双连教会成立“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

1949年中国国民党中国大陆战败,超过150万的中国人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因为有为数众多的宣教师转进台湾,由于台湾各地教会均以台语传道,范诵尧、唐守谦及李钟贤静等基督徒在台北市发起组设国语礼拜聚会。国语礼拜聚会最初借用许昌街青年会会议所,参加礼拜者日有增多,几至无法容纳。当时台北市市长游弥坚亦为参加国语礼拜之基督徒,乃要求“济南街基督长老教会”与国语礼拜堂共用教堂聚会。后来国语礼拜堂人数渐增,1957年时因感寄人篱下之不便,遂兴建堂之议,决议迁至公馆位于罗斯福路三段的“联谊英语长老教会”在该地合建教堂,于1963年完成。为表示国语部和英语部会友互守诚信,名之为“信友堂”,更于1989年扩建,成为今日地上五层、地下二层的中华基督教长老会台北信友堂。而不愿迁移至公馆的信徒继续延续国语礼拜堂的聚会迄今,两教会约定,礼拜日上午九点半至十点半为台语礼拜,十点半以后为国语礼拜。今日则为上午九点为台语礼拜,十一点为国语礼拜。

1972年政府发布“国有财产赠与寺庙教堂办法”,济南教会土地按城市规划被列为学校用地。1975年4月5日蒋介石过世后,1975年4月26日召开的中华民国基督教追思故总统蒋公筹备会议中,通过了台湾信义会灵光堂张力长老的主张,推动全国教会共同兴建“圣介石堂”之提案,此案议决同意并交由中华民国基督教会协会常务理事会研办。基于诸多的历史情感,党国基督徒倡议在济南长老教会现址上建一座“中正纪念礼拜堂”,据说也获得了宋美龄的同意。对许多党国基督徒而言,他们对济南教堂有诸多特殊的情感与记忆,加上紧邻总统府和中正纪念堂,选济南教堂打造一个国家教会,更可作为一种“新”的象征来取代日本时代以来“旧”的象征。结果,却被当时担任总统的李登辉否决了,将这座古老的历史性教堂列为古迹,基督徒的“中正纪念礼拜堂”大计就此告吹,同时象征台湾基督教“护教反共时期”的结束。[2]

解严之后

编辑

1990年代解严之后。当时的国语礼拜堂董事长林丕鸿表示:国语礼拜堂与长老教会济南路教会,共同使用一个礼拜堂,已近三十多年,于各自教务的发展,彼此间常感不便,解决之道,惟有设法扩建,分堂聚会,始能满足双方之需要,中华民国基督教会协会总干事康竣璧先生,为协助进行扩建,多方奔走,希望能就礼拜堂现址,改建为十二层大楼,使国语礼拜堂与济南路长老教会,各有其自己之聚会场所,所余楼层则供基督教团体集会及各项活动之用。[3] 此项提议遭长老教会拒绝。1998年5月4日台北市政府公告济南基督长老教会为直辖市市定古迹,解除学校用地名目。

中华民国内政部于2005年推动修正《土地法》,包括济南长老教会、北投普济寺、鹿港城隍庙、新竹城隍庙等极具历史、宗教意义的寺庙、教堂,将可依法由政府将目前使用的国有地转赠给这些使用的寺庙与教堂。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产权得以恢复,并与国语礼拜堂和好,出具声明书确认建筑物为济南教会管理、维护,2006年12月29日教会产权登记完成。2008年,周边的违建户收回,改建为主日学教室。

2008年济南教会开始修建被白蚁蛀蚀的屋顶,礼拜地点改至台大校友会馆4楼。2009年4月5日教会外体清理整理完成,礼拜堂屋顶修缮完成,为屋顶外铜瓦、内台桧,成为有台桧香味的礼拜堂献给上帝。 由于济南教会近年空间不敷使用,遂决定将日本时代所兴建的主日学教室(市定古迹)予以修缮,并在牧师馆原址兴建宣教中心。邀请著名建筑师张哲夫设计、监造,福住建设公司营造,由于古迹园区容积率的限制,只能兴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的建筑。由于大礼拜堂及主日学教室被定为古迹,为了要开挖地下室及保留主日学教室全栋,将主日学教室的古迹建筑平移24米至济南路一侧,并在原址向下挖掘连续壁、补强地基作业后,再将古迹迁回原址修复。完成后,主日学教室将恢复主日学师生使用,宣教中心地下一楼绿园中庭可供教友静思默想,并设置容纳二百人的副堂。于2017年2月12日举行开工感恩礼拜,2018年9月9日举行宣教中心上梁感恩礼拜,于2020年竣工,9月20日举行感恩礼拜。目前,台北济南教会主日第二场礼拜(华语)在十一点于小礼拜堂举行,香港人崇拜(粤语)下午二点于小礼拜堂举行。[4][5]

历任牧师

编辑
任期 姓名 职称 上任日期 离任日期 备注
第一任 河合龟辅 牧师 1896年5月 1912年1月 日本山形县人,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赤坂、印旛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日本北九州户畑、若松、八幡等教会。

第二任 大谷虞 牧师 1912年1月 1916年1月 日本高知县人,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曾受邀任职东京神学社教授(今东京神学大学前身)。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上田、广岛、京都、神户、富士见町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中国上海、日本山口教会等教会。

第三任 光小太郎 牧师 1917年1月 1918年1月 日本人,离任后任职于日本鹿儿岛、东京等教会。
第四任 上与二郎 牧师 1918年5月 1947年5月 日本鹿儿岛县人,东京神学院毕业(今东京神学大学)。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鹿儿岛、台北太平町(今大稻埕教会)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日本千岁教会。

子岛友熊 副牧师 1921年4月 日本人,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日川、佐渡、国川、原田、有田町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台中教会。

第五任 郭和烈 牧师 1947年4月 1952年8月 第一位台籍牧师,日本东京神学大学毕业、美国费城威斯敏斯德神学大学进修。

上任前任职于头城、三重埔、中坜教会、台北神学校董事(今台湾神学院)。

离任后任职于长老教会七星中会议长、圣经学院台湾神学院代理院长等。

第六任 吴天命 牧师 1953年1月 1960年1月 桃园县人,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上任前任职于台北神学校代理院长(今台湾神学院)、奎府町、北投、艋舺、汐止教会。

任职期间任圣经学院董事,1960年1月6日因车祸而逝世。

第七任 许鸿谟 牧师 1961年1月 1972年1月
第八任 翁修恭 主任牧师 1973年8月 1994年7月 1995年8月至1996年7月任暂代牧师,1997年3月按立为荣誉牧师,2017年8月逝世。
庄嘉信 副牧师(关怀教育) 1991年6月 1994年6月
第九任 王南杰 牧师 1997年1月 1998年6月
第十任 萧文政 主任牧师 2000年10月 2004年9月
王怡方 副牧师(教育) 2002年8月 2006年7月
苏慧瑛 副牧师(教育) 2002年8月 2005年7月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间为受托牧师
第十一任 王怡方 主任牧师 2007年8月 2012年12月
苏慧瑛 副牧师(教育) 2007年10月 2012年7月
第十二任 黄春生 主任牧师 2015年9月 现任 原任台北中会重新教会牧师,马偕纪念医院第十六届董事长,七星中会第七十届议长
林吟洋 副牧师(关怀) 2015年11月 2024年3月 曾任七星中会济南教会执事、长老,2011年8月受聘为传道,2015年11月封牧,于2024年3月31日退任
陈良智 副牧师(教育) 2016年12月 2022年2月 转任七星中会汐止教会牧师
郑仰恩 副牧师(神学与教育) 2022年8月 现任 台湾神学院历史神学退休教授
赵河英(조하영) 宣教牧师 2019年12月 韩国基督长老会(PROK)首尔北中会宣教师
朴根英(박근영)

设计

编辑
 
济南教会礼拜堂

济南基督长老教会因为其宗教性,其特色与井手薰其他作品略有不同。外观方面,井手薰采用哥特式建筑的小尖塔、塔楼,夸张线条设计,石雕百叶窗。其中唭哩岸石所砌成的拱门,尤为特色。不过在另一方面,用清水砖刻意造成的红砖裸露与仍由唭哩岸石搭配的丁挂外表,则又较为接近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砖造小教堂风格。除此,接连于该教堂后方的主日学教室,也一并采砖造的欧风平房建筑。另外,该教堂坐东朝西,西侧仍配置基督新教教堂特有的几何型玻璃装饰,内部采钢骨挑高骨架,将木梁架在钢骨衍架上,且在屋顶铺设原木木板与瓦片,呈现了空旷且庄严的传道会场。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濟南長老教會--耶和華建造的房屋. [202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2. ^ (參閱《台灣教會公報》第3299期). [2016-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3. ^ 台北國語禮拜堂董事長/林丕鴻: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基督教- 國語禮拜堂(宗教輔導─內政部民政司).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7). 
  4. ^ 魏莨伊. 濟南教會欲整修 百人「拔河」移古蹟. 联合新闻网. 2017-02-12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5. ^ 陈燕珩. 台北百年濟南教會 乾坤大挪移. 中时电子报. 2017-03-19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参考书目

编辑
  • 庄永明著,《台北老街》,台北市,时报出版社,1991年。
  • 绪方武岁著,《台湾大年表》,台湾文化出版社,1943年。
  • 李干朗著,《台北市古迹简介》,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1998年。
  • 又吉盛清著,《台湾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