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特色条目评选/引力波天文学(第四次)

引力波天文学

编辑
结果7支持,1反对 => 未能入选 核对者:--14.209.134.221留言2014年6月18日 (三) 15:39 (UTC)[回复]
 

引力波天文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46,088字节)

投票期:2014年6月4日 至 2014年6月18日
提名类别:特色条目候选
说明:拜托,每次也差票数....—知捉常乐留言2014年6月4日 (三) 10:35 (UTC)[回复]

符合特色条目标准

编辑
如果认为条目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yesFA}},说明理由并签名;
  1.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知捉常乐留言2014年6月4日 (三) 10:35 (UTC)[回复]
  2.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这是引力学专家Suiseiseki的精心杰作,虽然有两大部分被搬移,仍旧内容全面,并且更为简明扼要。--老陈留言2014年6月8日 (日) 06:15 (UTC)[回复]
  3.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专业且重要,格式规范,支持原创内容。--Huandy618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03:50 (UTC)[回复]
  4.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充实、易读、简明扼要,并未因条目的拆分而产生不全面的情况。遣词得当。观点中立。参考来源可以支持全文。语言组织条理、得当。格式符合要求,且所加内链得当。符合特色条目要求。--Leo Wang Talk 2014年6月13日 (五) 12:55 (UTC)[回复]
  5.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充足、语句顺畅,参考资料足以支撑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脚,以支持票作奖励。—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2014年6月13日 (五) 13:50 (UTC)[回复]
  6.   符合特色列表标准:内容充足--Hikaru Genji留言2014年6月14日 (六) 02:00 (UTC)[回复]
  7.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非常详尽,且在内容拆分后显得更加简明。作为中文维基上难得的原创大条目,值得feature。可惜内容近9年没有更新了,有的资料(例如有关NASA退出空间引力波探测器LISA项目的信息)可能须要更新上去。我个人觉得条目还有长进的空间,例如首段可以适当缩减或拆分至正文,但天下哪里有条目不须要改进的?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4年6月15日 (日) 20:19 (UTC)[回复]

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

编辑
如果认为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noFA}},说明理由并签名;
  1.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多个章节段落没有来源或来源不足,如果一个条目的内容只差下以前的四分之一都还能达到特色条目水准,那这意思是以前就有四分之三是冗余内容吗?--6+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03:56 (UTC)[回复]
  2.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这么物理的条目,竟然连个方程都没有。应该有相关物理的简明扼要的介绍。Lijianqu留言2014年6月12日 (四) 09:52 (UTC)[回复]
    @Lijianqu:物理条目能否成为特色条目不是取决于有没有方程,这一点很清楚?--知捉常乐 (自言自语残破的信箱) 2014年6月16日 (一) 04:36 (UTC)[回复]

@Jarodalien一个条目的品质不是决定于篇幅。为什么2007年热带风暴基科只有15,681 个字节能够获得特色等级,而引力波天文学有36,175 个字节就被指控缺乏内容了?我觉得重点是在于怎样将这内容表达出来,编辑者可以仔细详尽的编写内容,也可以简明扼要的编写内容,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只要顺畅合理、易读易懂,都有潜能成为特色条目。关于来源补充问题,我最近比较繁忙,没有足够时间完成这任务,假若您能撤除反对票,我会在一个月内补足参考来源。--老陈留言2014年6月12日 (四) 23:31 (UTC)[回复]

  • 我从来没有说篇幅决定品质,我的意思见此,里面这么大量的章节内容就这样没有了。这样的话,我觉得有理由提出疑问:如果这些内容可以没有,那之前为什么要有,是否之前这些都是可以没有的多余内容?特色条目并非越详细越好,里面还有一条是“无多余细节”,所以如果的确是多余细节,那去掉才合理,保留反而是WP:挂羊头卖狗肉。但是,此条目以前是特色条目,说明社群原有的共识中并不认为这四分之三的内容是“多余细节”,那么现有条目的品质就很值得怀疑了。--6+留言2014年6月13日 (五) 01:28 (UTC)[回复]
  • 这些编辑的作者不是我,因此,我不能代表发言,但是,我的评价是,整体而言,简明扼要。至于细节方面,假若读者要想知道引力波做天文观测的原理,他可以点阅引力波探测器条目,假若读者想要知道引力波的形成机制,他可以点阅引力波条目。从这些论点可以推论,这条目的编辑完全符合维基百科的“提供链出”精神:指引读者了解更多相关背景或信息。我觉得,如果2007年热带风暴基科的15,681 个字节能获得特色等级,则引力波天文学的36,175 个字节更能绰绰有余地荣获特色等级。--老陈留言2014年6月14日 (六) 04:21 (UTC)[回复]
  • @Jarodalien(?)疑问:仅就您对于内容的怀疑想要问几个问题:1)您是否了解这个条目内容大量减少是拆分,而非删减?2)您是否了解拆分原由及过程?(这些在这个条目的讨论页里有写)3)您是否真正详细读过并了解这个条目现在保留的以及之前的内容,再提出您关于这个条目的内容一系列怀疑的?虽然可能有违于善意推定的原则,但请原谅我的多事,我还是想问一下。--Leo Wang Talk 2014年6月14日 (六) 12:03 (UTC)[回复]
  • @Jarodalien(~)补充:如果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是“是”的话,我愿意就您的怀疑给您做出解释。因为敝人修习过有关课程,应该能对拆分出去的章节与现在条目保留下的内容的关系给您做出解释。--Harkalelibre (Talk) 2014年6月14日 (六) 21:03 (UTC)[回复]
  • @Jarodalien(~)补充:如果上述三个问题其中任意一个的回答是“否”的话(特别是第三个)或是选择沉默,那么请恕我同样对于您提出的上述论调的合理性,及提出的意图提出疑问。--Harkalelibre (Talk) 2014年6月15日 (日) 00:31 (UTC)[回复]

@Lijianqu这条目涉及到广义相对论,为了顾虑到一般读者的物理水平,所以才不列出相关方程,因为,每一个方程都需要大篇幅解释,出力不讨好,可能会使得读者糊里糊涂,只好跳跃到下个章节。英文维基的相关条目也没有列出任何方程。不清楚最后一句话指的是什么内容,请详细指明,谢谢!--老陈留言2014年6月12日 (四) 23:46 (UTC)[回复]

中立

编辑
如果对这个条目的提名持中立态度,使用#{{中立}},说明理由并签名;

意见

编辑
参考特色条目标准写作指南,给予意见并签名。
  1. (!)意见:内容详尽,即使因拆分而失去部分名词解释,拆分后所带来简明扼要的文章显然优于拆分前的繁杂,值得嘉许,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对于重力波源的些许误解,文章之中表明"大多数重力波源很难或根本无法通过电磁辐射直接观测到".然而,除了黑洞之外宇宙中仍有不少非黑洞所组成的双星聚星系统,其组成的要素亦有可能是原恒星,主序星,白矮星,红矮星,或者中子星,而就以上天体而言大部分皆可以通过电磁辐射进行观测,所以两者之间明显仍有不少关联.时空旅行者留言2014年6月17日 (二) 17:29 (UTC)[回复]

@時空旅行者至今为止,最先进的科学实验尚未能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未来,首先直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源可能是超新星的塌缩核心、黑洞碰撞等等,而塌缩核心会被周围的星际气体遮掩、黑洞碰撞不会发射出电磁波。参考Kip S. Thorne' Gravitational Waves, page 2--老陈留言2014年6月18日 (三) 05:37 (UTC)[回复]

@老陳恕我直言,正是由于尚未观测到重力波,所以目前所推知的重力波源还是透过分析以传统电磁波望远镜或阵列观测到的天体为大宗,是重力波源的天体不能因为未被首先直接观测到而认为其非重力波源,而目前大部分我们认为是重力波源的天体都是可以观测的.时空旅行者留言2014年6月18日 (三) 10:28 (UTC)[回复]



结果7支持,1反对 => 未能入选 核对者:--14.209.134.221留言2014年6月18日 (三) 15:3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