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Dirrival/存檔03

由Ws227在話題Template:東亞男性歷史人物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3 年前

籍貫分類 編輯

籍貫的古今分類原則其實在分類:各地中國人。城市下面的城區其實不用分類。至於後面加「縣」,我也是參照分類:湖南人。可能是因為有很多縣,如分類:涉縣人,不加縣的話,就講不清楚了。市這種問題就小多了,所以不用加「市」。--Berthe (留言) 2010年3月10日 (三) 12:35 (UTC)回覆

優良條目 編輯

您好,在下所翻譯的納粹德國禁煙運動正參選優良條目候選,希望閣下給予支持;此外,兩伊戰爭條目素質頗為不錯,下面提出的問題也不大,希望閣下同樣能支持,今天也是參選最後一天了。—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3月11日 (四) 12:13 (UTC)回覆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編輯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殿試金榜我也想看看原文,董(王巳)的名字真的這樣寫?—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07:51 (UTC)回覆

原來如此,有需要查二字是否相通。—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08:12 (UTC)回覆

小的不正常??我看上去正常啊 —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17:11 (UTC)回覆

改小前,這些僻字的字體比正常大。—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03:08 (UTC)回覆

邀請投票 編輯

余兮兄你好,在下第一次參選獎項,正在進行拓荒專家獎候選[1],由於一些莫名其妙的票目前支持票可能還差一些且完結期已近,現邀請您投票,但無論您投的是什麼票,如有不明歡迎給我留言,謝謝。-- [ ] 2010年4月2日 (五) 17:35 (UTC)回覆

Re 存疑處 編輯

謝謝余兄,那個信息我的確想讀一下。《明清進士錄》那本書我已經發現好幾處錯誤了,權當是一處索引好了。愚弟的計劃還是按照明史往後推,現在基本上與洪武四年進士有交集,但是此後還有一段路。翻譯不難,不過內容過多,效率不濟;但我還是覺得這樣比單獨寫進士更能有力氣(查閱方志的確非我所長)。—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6日 (二) 21:20 (UTC)回覆

覃健 編輯

請問讓它自己計算得出歲數不好嗎?為何[2]。-- [ ] 2010年4月9日 (五) 19:07 (UTC)回覆

您好,已閱。1.「改變分類」是指什麼?2.有沒有方法(或中文維基的那個)能像那樣自動計算寫出年齡?-- [ ] 2010年4月9日 (五) 19:56 (UTC)回覆

關於籍貫分類 編輯

稟余兄,近來發現省級籍貫分類Category:湖南人異於他省,且甚感不便,因有關人物條目編輯,是否余兄也對此有看法?Category_talk:湖南人物分類。--Aaa8841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6:30 (UTC)回覆

大家應該關注Shizho罷免投票 編輯

這次投票進入最後階段,討論時引發不少的爭議,雙方提出的問題漸漸浮現出來,其討論已足夠使大部份維基人判斷投票的立場。現在支持及反對者各佔一半。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也好,希望你能夠出來表態。不要做沉默的一群吧。—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4月21日 (三) 00:42 (UTC)回覆

未殿試 編輯

買了中華書局《清朝進士題名錄》實體書,發現多榜進士下載有未殿試名單,是否也為之建立模板?見有些人在《清史列傳》有傳,又因有些人參加後屆殿試,故不宜併入現有殿試金榜。。。而一直忘記向余兄報告,武進西營劉氏進士23名條目已經到齊,內容往後還會再加入方志補充。因想統計族裏其他可為條目的人數,順帶請教,官員條目的門檻好像是知縣(?),但是否包括從七品?武職?又如知縣同品級有一大堆職官,是否都算數?--Aaa8841 (留言) 2010年4月23日 (五) 15:37 (UTC)回覆

金榜模板 編輯

與其做金榜模板,何不改為條目,增加條目數?--百楽兎 2010年4月25日 (日) 23:54 (UTC)回覆

我認為以現在的內容就可以原原本本轉到條目空間。以後要擴充以後再說。--百楽兎 2010年4月27日 (二) 01:10 (UTC)回覆

中括號的意義 編輯

請明確你加中括號的意義。--百楽兎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2:46 (UTC)回覆

我是指請在條目中註明括號字的意義。--百楽兎 2010年5月9日 (日) 09:38 (UTC)回覆
Thanks for your cooperation.百楽兎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9:42 (UTC)回覆
例子?--百楽兎 2010年5月9日 (日) 13:21 (UTC)回覆

十分抱歉 編輯

今天新去了一趟濟南府學文廟,但建築的修繕還是沒有結束,所以依然沒有被允許進入,拍了四張照片,也已經傳上去了,可能棱星門、以及中規、中矩的合影構圖稍好一些,希望能有所幫助。 在下6月份後即離開濟南,其後的兩年半在南京度過,以後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回濟南,所以當初提到的大成殿的照片也許真成為遺憾了。可能接下來的這兩年半會比較忙,在維基的時間也會少很多,但仍希望在南京相關的條目中還可以幫上忙。—貓貓的日記本 (留言) 2010年5月14日 (五) 15:01 (UTC)回覆

  • 國內共享資源的瀏覽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上傳時常常按上傳鍵後出現「頁面無法顯示」,或者是因為關鍵詞的單子太長,或者是因為教育網所限。聽說到南京後不會再用教育網,也許會有一定改善,如果到時候還是如此的話,就只好給您添麻煩了。在下在家上網不太方便,更喜歡趁這段時間到處走走,所以這個夏天在維基的活動也不會太多,有新條目的話,圖也先留個空吧,以後統一加上。—貓貓的日記本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7:24 (UTC)回覆

邀請參加第八次動員令主題投票 編輯

Dirrival/存檔03您好:

第八次動員令現正進行主題投票,請踴躍參與。

是次投票將決定今次動員令的主題,故此邀請您參與這次的投票。此外同時歡迎您參與第八次動員令的相關討論。

邀請人:Ciked (留言) 第八次動員令籌備中 2010年5月23日 (日) 08:25 (UTC)回覆

邀請參加第八次動員令 編輯

  第八次動員令邀請函
 
查查資料,完善條目!
 
第八次動員令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Dirrival/存檔03您好: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第八次動員令將在2010年7月1日開始,8月28日結束,期間歡迎閣下積極參與。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及小動員令,中動員令的4個主題分別是世界各地自然與自然科學最多語言待撰寫條目基礎條目,小動員令的2個主題分別是戰爭及軍事武器以及侵權待拯救條目

關於本次動員令的詳細規定請閣下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八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利用{{subst:動員令/8}},將此動員令貼到其他還未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關鍵之一。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質量!

邀請人:痞子狒狒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17:56 (UTC)回覆

有關模版:崇禎十三年庚辰科殿試金榜 編輯

李令皙是崇禎十三年進士,但你編輯的模版中有李令哲卻沒有李令皙。想找你確認一下是不是寫錯了。--Berthe (留言) 2010年6月3日 (四) 18:35 (UTC)回覆

re:理藩院尚書列表 編輯

這等艱巨任務一個人完不成啊,兄弟幫把手?--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6月6日 (日) 04:15 (UTC)回覆

  • 翻書手打,現在在打《清代職官年表》。哈,正在打清朝禮部尚書列表,不過估計今天完不成了。其他的資料還有《清季中外使領年表》《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明督撫年表》《明實錄(職官任免卷)》《唐尚書仆丞表》《唐刺史考》之類的。

PS:《清代科舉家族》PDF版需要麼?--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6月7日 (一) 12:49 (UTC)回覆

警告 編輯

  請勿任意刪除模板,您的一數到五十是何意思。如閣下繼續破壞維基百科,閣下將會遭受封禁,暫時不能編輯維基百科。《 洛 克 馬 》 (留言) 2010年6月8日 (二) 19:52 (UTC)回覆

re:劉於義 編輯

啊,很抱歉修掉了中曆日期,當時想法是既為簡表則將中曆留在條目內容,簡表只留西曆版面較清晰(像劉於義這樣一堆職轉日期中西並列我自己預覽看了暈..)古籍以數記者也甚多,中曆用干支或數字也要考慮,總之還是余兄作主算!適才發現分類:清朝大學士也細分各殿閣了,看來相關列表跟分類越來越完整,實在抱歉沒時間幫忙部院大臣列表建置,甚窘…且隨之意味大多官員條目都要重整一次(倒)。另問是否要增加部院大臣的分類?--Aaa8841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8:29 (UTC)回覆

請問為什麼我的編輯被當成破壞 編輯

請問為何我在維基百科貢獻Kolyma視為破壞?—122.125.136.3 (留言) 2010年6月12日 (六) 14:02 (UTC)回覆

張百熙的候選 編輯

我提名優良條目都已經6天了,可直到現在還只有3票,你看有沒有需要拉一下票?--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6月26日 (六) 09:06 (UTC)回覆

祥符縣文廟 編輯

今天去了開封一趟,順便把祥符縣文廟的照片拍了一下放到條目里了,不過最近由於準備考試,可能沒時間拍鄭州文廟 :(—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6月27日 (日) 11:21 (UTC)回覆

圖片問題 編輯

本人在這裏找到了一張吳蔭培的照片,不知道合不合用--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1:57 (UTC)回覆

麥迪遜民主 編輯

這篇連英文都沒有要怎麼翻譯?

人名 編輯

GOOGLE「孔老二」,結果74,800,「孔子」,結果14,300,000 。GOOGLE「劉羅鍋」,結果188,000,「劉墉」,結果476,000 。哪個常用?另外我得告訴您,我們編的不是文革時代的維基百科。「各種詞典、學術著作提及這些人物鮮有稱字號的」,CNKI搜索「紀曉嵐」,全文相關記錄8504條,其中博士論文310篇,碩士論文711篇,會議論文119篇。其餘王龍溪、王守仁、鄭板橋你可以一個個慢慢試。如果CNKI不能服人,不叫學術,我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到達你的標準。順道說一句,維基百科:移動請求/當前做人名移動時,GOOGLE數量多少做決定是一項慣例。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4:10 (UTC)回覆

google「劉墉」「清朝」,結果302,000 ,依舊是劉羅鍋結果的1.4倍左右。搜索數字是最客觀的評價標準,如果你覺得不妥,可以去維基客棧針對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人名)發起新討論。—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5:08 (UTC)回覆
坦白跟你講,我發的唐僧、包公的移動,目的就是挑戰這個命名常規。—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5:21 (UTC)回覆

re尚書列表 編輯

  • 已經更改為十月,《清代職官年表》中記載為十一月死,《清史稿》表中記載為十月死,《順治朝實錄》中未記載去世時間,只記載「(十一月丁亥),予故兵部尚書李際期、祭二次。賜葬並遣官護送回籍。」,三資料均未提及其免職時間,姑且用《清史稿》之說,至少看上去符合邏輯。--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7:36 (UTC)回覆

邀請您參與ACG專題譯名投票 編輯

{{{1}}}您好:

邀請您到ACG專題/有關正式譯名投下寶貴一票,因投票期限將於7/15結束,我們希望至少有25張有效票,但目前的有效票數仍然不足,希望所有維基人都能對於ACG專題投票發表您的寶貴意見。願您能抽空參與^_^,再次感謝您。我是邀請您的維基人-Jack Tao(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9:25 (UTC)回覆


「正式」與「官方」定義 編輯

現時Wikipedia_talk:ACG專題/有關正式譯名/決議投票,是指Template:Infobox animanga/name的欄位名。現時該模板的欄位名定義如下:

  • 官方譯名:日本出版商提供的中文譯名
  • 正式譯名:各地授權代理商所取的譯名

一般語境下「正式」包含「官方」,換言之「官方」的事物一定是「正式」的,但「正式」可以包含一些非官方的東西,而該模板把「正式」與「官方」並列,意味着「官方譯名」並非「正式譯名」之一,這跟日常用語的意義相差甚遠,恐怕對一般非ACG迷來說會引起混淆和難以理解,所以有人提出以「授權版譯名」取代現時稱為「正式譯名」的欄位(含義、用法不變,旨在正名),由於維基百科並非ACG或任何專門領域的百科,個人認為條目內容中任何名稱都應盡可能使用一般人容易理解(不需另外解說)的名稱,請在投票前了解清楚定義再作決定,謝謝--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13:41 (UTC)回覆

Category:377年逝世頁面存廢討論通知 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Category:377年逝世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投票表決是否應該刪除。有編者認為條目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參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條目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的意見;請在WP:頁面存廢討論#Category:377年逝世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條目,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頂端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UAL55 (留言) 2010年7月16日 (五) 00:49 (UTC)回覆

北京聚會最終確認 編輯

北京聚會的所有信息已經確定,7月25日上午9:30奇遇花園咖啡館,總時間半天。請到此處確認最終信息。如果可以參加,請在最終確認名單中簽名。--達師147228 2010年7月18日 (日) 16:45 (UTC)回覆

呃,比較急的說……請一定要回復。--達師147228 2010年7月22日 (四) 04:05 (UTC)回覆

請求幫助 編輯

你好,本人剛到周莊旅遊,拍了些照片,順便創立了葉楚傖故居,但不知道如何編寫,還請閣下幫忙--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7月23日 (五) 03:35 (UTC)回覆

十五道 編輯

有整理出都察院十五道(含掌道、巡城、巡鹽等)的想法,但躊躇不知要編寫入都察院條目或是監察御史,或如百度另立條目。余兄可有想法?--Aaa8841 (留言) 2010年7月25日 (日) 16:58 (UTC)回覆

  • 愚以為都察院十五道在都察院和監察御史的條目下都應提及,側重點有不同,如果沒有詳細任免名單的話,就不必另立條目了吧。劉兄抱歉,我最近在國內,維基速度極慢,而且你的用戶頁無法顯示,一直沒有留言,只能湊合寫在這裏了。余兮 (留言) 2010年7月28日 (三) 16:25 (UTC)回覆

啊啊沒關係啦……因為史稿直接寫「十五道監察御史」,後接各道御史職掌與沿革(主體為御史),放在監察御史條下應沒問題,但若十五道作為都察院下屬機關放在都察院條下則幾乎完全重複(仍是各道職掌與沿革),故甚煩惱。查有書名《國朝御史題名錄》,但遍尋不得,似已在台灣島上絕跡…--Aaa8841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6:29 (UTC)回覆

投票請求 編輯

你好,本人編輯的潮陽區正自薦為優良條目候選,希望過去支持或給出意見,謝謝天地一沙鷗,人間任我行 (留言)

邱少雲確是自焚死 編輯

你好Dirrival,邱少雲自願被火燒死,我認為可以加入Category:中國自焚人物,你說對不?—Humorright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03:37 (UTC)回覆

  • 我想在認定他自殺及自焚這一點上我們應當沒有分歧,畢竟他沒有被綁住,自己放棄了逃生的可能。自焚的唯一判斷標準是他的意願,至於火是誰放的,斃命的場所是戰場還是家中,是否身負黨和人民的囑託,對判定自焚沒有意義。—Humorright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06:50 (UTC)回覆

機械人創建條目 編輯

嗨,余兄。我有一個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我們是否可以用機械人把一系列進士和文物單位的條目快速建立?Dingar君啟動他的機械人Dingar-bot建立了一系列行政單位,這個極大減省了時間和精力。我覺得把此類製作改成文物單位,也可以迅速把國保單位變藍;但是進士人物條目比較複雜,如果貿然製作會被人以關注度問題提刪。不知道閣下願意怎麼處理進程?謝謝。—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29日 (日) 23:39 (UTC)回覆

另外向兄台和Aaa8841兄說一下我現在進程,現在人物基本是洪武末期,《明史》部分已寫完建文事,現正涉及洪武、建文時期的六部人物;進士方面寫至洪武三十年榜(春秋榜)。如果沒問題的話,洪武一代的重要歷史人物事件在本月末前會基本逐漸齊備(朱元璋徐達劉基常遇春應有優良潛質,但須藉以時日)。不知道維基中還有那些同仁同時編寫明清人物,如果有的話大家最好坐下來一同制定編輯戰略。謝謝。—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29日 (日) 23:54 (UTC)回覆
對,主要是數據庫不成熟,我現在只能是在編輯按鈕擴展中增加User:Walter_Grassroot/customEdittools.js類似的字符,以提高效率。但是肯定不如機械人做好。現在那個機械人在做行政區劃條目,我覺得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我再找尋一下數據庫,實在不行還是手動吧。謝謝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31日 (二) 17:45 (UTC)回覆

re:𥡅 編輯

原來如此,所以還是把僻字模板加回去好了。我是能顯示,所以才移除模板。當初在各輸入法遍尋不得此字啊—Aaa8841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5:50 (UTC)回覆

今年有本書專門講述嘉祐二年丁酉科進士的 編輯

曾棗莊的《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貢舉考論》,你應該會興趣看,特此相告:——)天地一沙鷗,人間任我行 (留言) 2010年9月3日 (五) 23:08 (UTC)回覆

孫遠 編輯

余兄,我按照《明史》編寫了這個條目,其中說到他是正統七年進士;但是我在模板:正統七年壬戌科殿試金榜金榜中沒有找到,其中有同姓的「孫振望」,不知是否為一人?請幫忙查證,謝謝。—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9月4日 (六) 16:27 (UTC)回覆

《明史》關於個別進士的登科年代是有誤的,而《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一書也是有多方面錯誤的。大概可以找下陳長龍的《<明史>人物登科年代考誤》,《<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校誤》。不知這兩篇論文是否剛好有說到這個人物呢?不過我沒看過這兩篇論文。天地一沙鷗,人間任我行 (留言) 2010年9月6日 (一) 00:11 (UTC)回覆
這點我贊同,我已經發現《明史》一個洪武進士的日期弄錯,不過閣下的那篇論文我找不到免費的,您有PDF麼?我乾脆給閣下、Aaa8841River1 chow寫封電郵(最好用gmail回復,我已經有餘兄的信箱),我們可以在那裏共享資料(Google Document)或者群發信件和附件,比這裏跳來跳去回話方便許多了,也便於新的明清歷史朋友加入(屆時增加個收信人名字即可)。謝謝。—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9月6日 (一) 01:36 (UTC)回覆


會試同年齒錄 編輯

先打個招呼。看到明清進士都是你錄入的,一定廢了很大工夫吧。有時覺得這些到底有沒有意義,很多進士後來碌碌無為,生平難考;但如果是要做這個工作,互聯網自然是最好的地方,而維基自然是最好的平台。

Google Books 最近把哈佛圖書館的一些藏書搬到網上,其中有清末幾科的《同年齒錄》(有會試也有鄉試),其中不乏有用的資料。就是想告訴您一聲。例如周學銘的履歷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5WIsAAAAYAAJ&pg=PT732#v=onepage&q&f=false Liuyao (留言) 2010年9月7日 (二) 00:00 (UTC)回覆

大陸早就將清代硃卷集成一書數碼化了天地一沙鷗,人間任我行 (留言) 2010年9月8日 (三) 09:22 (UTC)回覆
  • 看來您早就知道了,見笑了。我再露回怯:對明清史料研究最權威的還是房兆楹、杜聯喆夫婦。他們參與的兩部英文巨著(《清代名人傳略》《明代名人傳》)補充了好多正史所欠缺的,不知道您有沒有參考。其實這些條目都應該全文放到網上。我知道好像有人在做《清》的 http://www.dartmouth.edu/~qing/portal.shtml ,不過只有少數條目,不知道怎麼回事 Liuyao (留言) 2010年9月7日 (二) 22:11 (UTC)回覆

:反位效應 編輯

你爲甚麼刪除模板? 它有來源嗎?那個只是站內所謂例子--Coekon (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13:12 (UTC)回覆

氙酸鹽 編輯

我標的模板有錯嗎? 爲甚麼移去--Coekon (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13:16 (UTC)回覆

re: 編輯

力所能及的我會。加模板是提醒作者及其它人將其改善。 希望將他們先還原再説。 謝謝--Coekon (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13:20 (UTC)回覆

10月1日DYK推薦投票似乎不是很踴躍 編輯

而被提名的條目卻大都符合DYK的標準。歡迎對這些條目WP:DYKN#10月01日發表意見。—思域無疆 講大道 做事體 2010年10月4日 (一) 08:36 (UTC)回覆

感激 編輯

剛剛看到閣下將和珅條目整理得井井有條,特來致謝,有些我平時都沒有留意到的積弊都找到了,我會盡快補充來源,以及修改條目的用字。若果你發現問題的話,還請指正。--Hex shan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09:49 (UTC)回覆

re張英麟 編輯

多謝提醒,在下疏忽--Ciked (留言) 第八次動員令 2010年10月10日 (日) 10:08 (UTC)回覆

和珅條目 編輯

不好意思啊~我不是和珅條目的主要編輯者,User:Hex shan才是……  囧rz……,我只是進行了一些格式方面的修正……Hex shan兄花了很多時間在這個條目上,而且對這個人物比較了解,您可以與他進行交流和合作。另外,如果有需要幫忙的,請儘管開口,應該是我來協助各位,呵呵~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13:49 (UTC)回覆

Re: 張之洞 編輯

如此是不是所有排著叫的人都需要加這個模板?比如張之洞和張之萬,李鴻章和李鴻藻?是的,這樣可以令閱讀的人認識更多條目。總括來說,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盡能力去傳播不同範疇的知識。AU-YEUNG Ching-Yi (留言) 2010年10月15日 (五) 10:17 (UTC)回覆

Re:氏族 編輯

不是全部,只是部份,家族是規模比較小的,通常有一個家主,氏族範圍較大,兩者之間還有宗族門中等,宗族、門中有可以追溯的開基祖。但這樣也不是完全準確的分法,因為家族宗族門中的界線很模糊,氏族的界線較為清晰,那些同一祖籍又同姓的人則可歸為同一氏族,因為氏族是一個想像有共同祖先的群體,他們實際上的血緣關係未必可以稽考,即使有族譜也常會有附會的情況,這樣不適合用「家族」--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8:00 (UTC)回覆

「氏族」對應英文的clan(可參考英文版或其他語言版本的內容),本身clan就有「上古社會組織」和「想像血緣集團」兩種不同的意義,後一種意思較為接近的是宗族門中,與家族距離較遠,另外中文是分析語,很多名稱都是詞組配搭而成,不宜因為google結果沒有就視為原創研究,而且google也不是沒有「某姓氏族」的結果。另外可參考一下Category:日本氏族--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8:18 (UTC)回覆
如:果改為宗族我可以接受,但有些已經不止十幾代了,基本上不同分支(房)的已經不會視為同一家族了--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20:12 (UTC)回覆

氏族也不是和製詞,唐代的《氏族志》所收錄的「氏族」就是某地某氏一類的東西,一個氏族又有不同宗族或門中,日本的氏族概念也是源自中國,朝鮮則常以「本貫」(祖籍)一詞代指氏族,但這只是借代手法,本貫(祖籍)不等同氏族本身--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20:18 (UTC)回覆

我也同意改為宗族,那麼要手動更改還是等有操作機械人的維基人去改?--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20:24 (UTC)回覆

瑞士市鎮 編輯

根據中文維基的命名習慣,一般都叫「瑞士市鎮」、「瓦萊州市鎮」,似乎不應該叫「瑞士的市鎮」、「瓦萊州的市鎮」吧?--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14:09 (UTC)回覆

也許這樣的命名讓您覺得不舒服,但事實上一直以來中文維基絕大部分的分類都是遵循這樣的習慣。注意到您剛剛創建的日內瓦州市鎮列表(Municipalities of the canton of Geneva),您並沒有將其命名為日內瓦州的市鎮的列表,我想同為大陸維基人,語言習慣應該是差不多的。畢竟中文維基有太多的分類都是以這樣的習慣命名的,如果您覺得它不合理,是不是可以先提交社區討論一下,取得共識後再作處理?如果您直接作處理,會使很多分類不統一,造成一定的混亂。另:關於district的分類,目前的習慣做法是將其命名為「蘇黎世州行政區劃」,而一般不稱為「蘇黎世州區」。例如,category:德國下面建立category:德國行政區劃,然後下面再建立category:巴伐利亞州行政區劃,將巴伐利亞州的縣放在其中,而不是建立category:巴伐利亞州縣或category:巴伐利亞州的縣。上面幾點意見,歡迎指正。--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14:50 (UTC)回覆
還有您提到的,「中文的「的」有時可以省略,但不是必須省略,有時省略會導致含義不清。比如北京大學和北京的大學,意思完全不一樣」。我贊同您的意見,北京大學和北京的大學意思確實不一樣,這個「的」確實不能省略,但「蘇黎世州市鎮」和「蘇黎世州的市鎮」似乎不存在什麼歧義,這個「的」完全是可以省略的。--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15:06 (UTC)回覆
1.行政區劃是一級一級分下去的的,例如,category:某某州行政區劃,下面用來放置「行政區」,如果「行政區」下面還有「縣」,那就建立category:某某區行政區劃,下面放置「縣」。2.關於市鎮的分類,category:某某州市鎮不會產生歧義,沒有犧牲精確性,所以還是希望可以採用,儘量保持中文維基分類的一致性。因為之前包括本人在內的很多維基人在地名條目及其分類上傾注了大量精力,如果輕易更改,會造成很大的混亂,為了保持一致,那就需要將其他的地名條目分類也改為類似「某某州的市鎮」,那將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所以,還請您能夠理解,不要輕易改變現有的地名分類,如果您確實覺得其不合理,建議在社區討論達成共識後再進行操作,非常感謝您的理解和配合。--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8日 (四) 11:42 (UTC)回覆

Re:東亞人物模板 編輯

現時太多作用重複的模板,混亂與否見仁見智,個人認為欄位清晰即可,欄位數目不是問題,不用的欄位可以在條目中刪除。反之我也覺得明清人物模板在某些方面過於簡略--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2:42 (UTC)回覆

親屬方面分別列出其實有其必要,也許明清時代嫡庶之分已經沒有前代嚴格,但此模板是為了減省太多類似的模板而設,也要照顧前代的情況。另外親屬及婚姻方面的資料有助研究各時代社會史,還有各個家族或宗族之間的聯姻關係。現時該模板已稍作修改,應該改善了長短不一的問題--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3:13 (UTC)回覆
始終每個人物側重點不同,甚至每個人對同一人物研究的重點也不同,要涵蓋那麼多不同的人物和讀者的需要就只有把模板弄成這樣,我覺得把各條目中不用的欄位刪除就可以了,這樣就不會有過長的問題--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3:33 (UTC)回覆
清朝皇帝的制度有明文規定且較為穩定,由入關至亡國變動都不大,這樣才適合用獨立模板。但其他明清歷史人物可以包含的資料有很多,同一朝代社會地位相近的人物在資料方面也可以有很大差異,還有就是每個人研究和重視的方面不同,像研究系譜和社會史的人會重視親屬和婚姻關係以及結婚的年齡,科舉經歷對他們來說反而不那麼重要,但不能因為這些研究層面上不重要就刪除科舉經歷吧,要照顧不同讀者的需要就只能如此,把模板使用範圍限於東亞歷史上的男性已經是盡量縮窄範圍了--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3:50 (UTC)回覆
語法方面我不在行,我找其他維基人幫忙吧--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5:20 (UTC)回覆

Template: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編輯

已大幅修改,請看看還有甚麼需要改善的--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2:34 (UTC)回覆

應該是秦代之後除皇帝以外的男性都可以用(先秦的另外用先秦人物模板,因為命名方式不同),寬度你認為要多少才適合?--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4:45 (UTC)回覆
基本上到清末民初的都可以用,現代人除了日本皇室成員外都不用--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5:01 (UTC)回覆
現在可以換模板嗎?--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6:55 (UTC)回覆
返回到 "Dirrival/存档03"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