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Dirrival/存档03

最新留言:13年前由Ws227在话题Template:东亚男性历史人物内发布

籍贯分类 编辑

籍贯的古今分类原则其实在分类:各地中国人。城市下面的城区其实不用分类。至于后面加“县”,我也是参照分类:湖南人。可能是因为有很多县,如分类:涉县人,不加县的话,就讲不清楚了。市这种问题就小多了,所以不用加“市”。--Berthe (留言) 2010年3月10日 (三) 12:35 (UTC)回复

优良条目 编辑

您好,在下所翻译的纳粹德国禁烟运动正参选优良条目候选,希望阁下给予支持;此外,两伊战争条目素质颇为不错,下面提出的问题也不大,希望阁下同样能支持,今天也是参选最后一天了。—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3月11日 (四) 12:13 (UTC)回复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殿试金榜 编辑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殿试金榜我也想看看原文,董(王巳)的名字真的这样写?—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07:51 (UTC)回复

原来如此,有需要查二字是否相通。—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08:12 (UTC)回复

小的不正常??我看上去正常啊 —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17:11 (UTC)回复

改小前,这些僻字的字体比正常大。—lauyulam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03:08 (UTC)回复

邀请投票 编辑

余兮兄你好,在下第一次参选奖项,正在进行拓荒专家奖候选[1],由于一些莫名其妙的票目前支持票可能还差一些且完结期已近,现邀请您投票,但无论您投的是什么票,如有不明欢迎给我留言,谢谢。-- [ ] 2010年4月2日 (五) 17:35 (UTC)回复

Re 存疑处 编辑

谢谢余兄,那个信息我的确想读一下。《明清进士录》那本书我已经发现好几处错误了,权当是一处索引好了。愚弟的计划还是按照明史往后推,现在基本上与洪武四年进士有交集,但是此后还有一段路。翻译不难,不过内容过多,效率不济;但我还是觉得这样比单独写进士更能有力气(查阅方志的确非我所长)。—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6日 (二) 21:20 (UTC)回复

覃健 编辑

请问让它自己计算得出岁数不好吗?为何[2]。-- [ ] 2010年4月9日 (五) 19:07 (UTC)回复

您好,已阅。1.“改变分类”是指什么?2.有没有方法(或中文维基的那个)能像那样自动计算写出年龄?-- [ ] 2010年4月9日 (五) 19:56 (UTC)回复

关于籍贯分类 编辑

禀余兄,近来发现省级籍贯分类Category:湖南人异于他省,且甚感不便,因有关人物条目编辑,是否余兄也对此有看法?Category_talk:湖南人物分类。--Aaa8841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6:30 (UTC)回复

大家应该关注Shizho罢免投票 编辑

这次投票进入最后阶段,讨论时引发不少的争议,双方提出的问题渐渐浮现出来,其讨论已足够使大部份维基人判断投票的立场。现在支持及反对者各占一半。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也好,希望你能够出来表态。不要做沉默的一群吧。—Flame 欢迎泡茶 2010年4月21日 (三) 00:42 (UTC)回复

未殿试 编辑

买了中华书局《清朝进士题名录》实体书,发现多榜进士下载有未殿试名单,是否也为之建立模板?见有些人在《清史列传》有传,又因有些人参加后届殿试,故不宜并入现有殿试金榜。。。而一直忘记向余兄报告,武进西营刘氏进士23名条目已经到齐,内容往后还会再加入方志补充。因想统计族里其他可为条目的人数,顺带请教,官员条目的门槛好像是知县(?),但是否包括从七品?武职?又如知县同品级有一大堆职官,是否都算数?--Aaa8841 (留言) 2010年4月23日 (五) 15:37 (UTC)回复

金榜模板 编辑

与其做金榜模板,何不改为条目,增加条目数?--百楽兎 2010年4月25日 (日) 23:54 (UTC)回复

我认为以现在的内容就可以原原本本转到条目空间。以后要扩充以后再说。--百楽兎 2010年4月27日 (二) 01:10 (UTC)回复

中括号的意义 编辑

请明确你加中括号的意义。--百楽兔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2:46 (UTC)回复

我是指请在条目中注明括号字的意义。--百楽兎 2010年5月9日 (日) 09:38 (UTC)回复
Thanks for your cooperation.百楽兔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9:42 (UTC)回复
例子?--百楽兎 2010年5月9日 (日) 13:21 (UTC)回复

十分抱歉 编辑

今天新去了一趟济南府学文庙,但建筑的修缮还是没有结束,所以依然没有被允许进入,拍了四张照片,也已经传上去了,可能棱星门、以及中规、中矩的合影构图稍好一些,希望能有所帮助。 在下6月份后即离开济南,其后的两年半在南京度过,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回济南,所以当初提到的大成殿的照片也许真成为遗憾了。可能接下来的这两年半会比较忙,在维基的时间也会少很多,但仍希望在南京相关的条目中还可以帮上忙。—猫猫的日记本 (留言) 2010年5月14日 (五) 15:01 (UTC)回复

  • 国内共享资源的浏览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上传时常常按上传键后出现“页面无法显示”,或者是因为关键词的单子太长,或者是因为教育网所限。听说到南京后不会再用教育网,也许会有一定改善,如果到时候还是如此的话,就只好给您添麻烦了。在下在家上网不太方便,更喜欢趁这段时间到处走走,所以这个夏天在维基的活动也不会太多,有新条目的话,图也先留个空吧,以后统一加上。—猫猫的日记本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7:24 (UTC)回复

邀请参加第八次动员令主题投票 编辑

Dirrival/存档03您好:

第八次动员令现正进行主题投票,请踊跃参与。

是次投票将决定今次动员令的主题,故此邀请您参与这次的投票。此外同时欢迎您参与第八次动员令的相关讨论。

邀请人:Ciked (留言) 第八次动员令筹备中 2010年5月23日 (日) 08:25 (UTC)回复

邀请参加第八次动员令 编辑

  第八次动员令邀请函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第八次动员令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Dirrival/存档03您好: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第八次动员令将在2010年7月1日开始,8月28日结束,期间欢迎阁下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中及小动员令,中动员令的4个主题分别是世界各地自然与自然科学最多语言待撰写条目基础条目,小动员令的2个主题分别是战争及军事武器以及侵权待拯救条目

关于本次动员令的详细规定请阁下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八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利用{{subst:动员令/8}},将此动员令贴到其他还未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关键之一。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质量!

邀请人:痞子狒狒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17:56 (UTC)回复

有关模版:崇祯十三年庚辰科殿试金榜 编辑

李令皙是崇祯十三年进士,但你编辑的模版中有李令哲却没有李令皙。想找你确认一下是不是写错了。--Berthe (留言) 2010年6月3日 (四) 18:35 (UTC)回复

re:理藩院尚书列表 编辑

这等艰巨任务一个人完不成啊,兄弟帮把手?--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6月6日 (日) 04:15 (UTC)回复

  • 翻书手打,现在在打《清代职官年表》。哈,正在打清朝礼部尚书列表,不过估计今天完不成了。其他的资料还有《清季中外使领年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明督抚年表》《明实录(职官任免卷)》《唐尚书仆丞表》《唐刺史考》之类的。

PS:《清代科举家族》PDF版需要么?--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6月7日 (一) 12:49 (UTC)回复

警告 编辑

  请勿任意删除模板,您的一数到五十是何意思。如阁下继续破坏维基百科,阁下将会遭受封禁,暂时不能编辑维基百科。《 洛 克 马 》 (留言) 2010年6月8日 (二) 19:52 (UTC)回复

re:刘于义 编辑

啊,很抱歉修掉了中历日期,当时想法是既为简表则将中历留在条目内容,简表只留西历版面较清晰(像刘于义这样一堆职转日期中西并列我自己预览看了晕..)古籍以数记者也甚多,中历用干支或数字也要考虑,总之还是余兄作主算!适才发现分类:清朝大学士也细分各殿阁了,看来相关列表跟分类越来越完整,实在抱歉没时间帮忙部院大臣列表建置,甚窘…且随之意味大多官员条目都要重整一次(倒)。另问是否要增加部院大臣的分类?--Aaa8841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8:29 (UTC)回复

请问为什么我的编辑被当成破坏 编辑

请问为何我在维基百科贡献Kolyma视为破坏?—122.125.136.3 (留言) 2010年6月12日 (六) 14:02 (UTC)回复

张百熙的候选 编辑

我提名优良条目都已经6天了,可直到现在还只有3票,你看有没有需要拉一下票?--围棋一级 (留言) 2010年6月26日 (六) 09:06 (UTC)回复

祥符县文庙 编辑

今天去了开封一趟,顺便把祥符县文庙的照片拍了一下放到条目里了,不过最近由于准备考试,可能没时间拍郑州文庙 :(—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0年6月27日 (日) 11:21 (UTC)回复

图片问题 编辑

本人在这里找到了一张吴荫培的照片,不知道合不合用--围棋一级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1:57 (UTC)回复

麦迪逊民主 编辑

这篇连英文都没有要怎么翻译?

人名 编辑

GOOGLE“孔老二”,结果74,800,“孔子”,结果14,300,000 。GOOGLE“刘罗锅”,结果188,000,“刘墉”,结果476,000 。哪个常用?另外我得告诉您,我们编的不是文革时代的维基百科。“各种词典、学术著作提及这些人物鲜有称字号的”,CNKI搜索“纪晓岚”,全文相关记录8504条,其中博士论文310篇,硕士论文711篇,会议论文119篇。其余王龙溪、王守仁、郑板桥你可以一个个慢慢试。如果CNKI不能服人,不叫学术,我想不到还有什么可以到达你的标准。顺道说一句,维基百科:移动请求/当前做人名移动时,GOOGLE数量多少做决定是一项惯例。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4:10 (UTC)回复

google“刘墉”“清朝”,结果302,000 ,依旧是刘罗锅结果的1.4倍左右。搜索数字是最客观的评价标准,如果你觉得不妥,可以去维基客栈针对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人名)发起新讨论。—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5:08 (UTC)回复
坦白跟你讲,我发的唐僧、包公的移动,目的就是挑战这个命名常规。—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5:21 (UTC)回复

re尚书列表 编辑

  • 已经更改为十月,《清代职官年表》中记载为十一月死,《清史稿》表中记载为十月死,《顺治朝实录》中未记载去世时间,只记载“(十一月丁亥),予故兵部尚书李际期、祭二次。赐葬并遣官护送回籍。”,三资料均未提及其免职时间,姑且用《清史稿》之说,至少看上去符合逻辑。--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7:36 (UTC)回复

邀请您参与ACG专题译名投票 编辑

{{{1}}}您好:

邀请您到ACG专题/有关正式译名投下宝贵一票,因投票期限将于7/15结束,我们希望至少有25张有效票,但目前的有效票数仍然不足,希望所有维基人都能对于ACG专题投票发表您的宝贵意见。愿您能抽空参与^_^,再次感谢您。我是邀请您的维基人-Jack Tao(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9:25 (UTC)回复


“正式”与“官方”定义 编辑

现时Wikipedia_talk:ACG专题/有关正式译名/决议投票,是指Template:Infobox animanga/name的栏位名。现时该模板的栏位名定义如下:

  • 官方译名:日本出版商提供的中文译名
  • 正式译名:各地授权代理商所取的译名

一般语境下“正式”包含“官方”,换言之“官方”的事物一定是“正式”的,但“正式”可以包含一些非官方的东西,而该模板把“正式”与“官方”并列,意味著“官方译名”并非“正式译名”之一,这跟日常用语的意义相差甚远,恐怕对一般非ACG迷来说会引起混淆和难以理解,所以有人提出以“授权版译名”取代现时称为“正式译名”的栏位(含义、用法不变,旨在正名),由于维基百科并非ACG或任何专门领域的百科,个人认为条目内容中任何名称都应尽可能使用一般人容易理解(不需另外解说)的名称,请在投票前了解清楚定义再作决定,谢谢--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13:41 (UTC)回复

Category:377年逝世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Category:377年逝世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Category:377年逝世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UAL55 (留言) 2010年7月16日 (五) 00:49 (UTC)回复

北京聚会最终确认 编辑

北京聚会的所有信息已经确定,7月25日上午9:30奇遇花园咖啡馆,总时间半天。请到此处确认最终信息。如果可以参加,请在最终确认名单中签名。--达师147228 2010年7月18日 (日) 16:45 (UTC)回复

呃,比较急的说……请一定要回复。--达师147228 2010年7月22日 (四) 04:05 (UTC)回复

请求帮助 编辑

你好,本人刚到周庄旅游,拍了些照片,顺便创立了叶楚伧故居,但不知道如何编写,还请阁下帮忙--围棋一级 (留言) 2010年7月23日 (五) 03:35 (UTC)回复

十五道 编辑

有整理出都察院十五道(含掌道、巡城、巡盐等)的想法,但踌躇不知要编写入都察院条目或是监察御史,或如百度另立条目。余兄可有想法?--Aaa8841 (留言) 2010年7月25日 (日) 16:58 (UTC)回复

  • 愚以为都察院十五道在都察院和监察御史的条目下都应提及,侧重点有不同,如果没有详细任免名单的话,就不必另立条目了吧。刘兄抱歉,我最近在国内,维基速度极慢,而且你的用户页无法显示,一直没有留言,只能凑合写在这里了。余兮 (留言) 2010年7月28日 (三) 16:25 (UTC)回复

啊啊没关系啦……因为史稿直接写“十五道监察御史”,后接各道御史职掌与沿革(主体为御史),放在监察御史条下应没问题,但若十五道作为都察院下属机关放在都察院条下则几乎完全重复(仍是各道职掌与沿革),故甚烦恼。查有书名《国朝御史题名录》,但遍寻不得,似已在台湾岛上绝迹…--Aaa8841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6:29 (UTC)回复

投票请求 编辑

你好,本人编辑的潮阳区正自荐为优良条目候选,希望过去支持或给出意见,谢谢天地一沙鸥,人间任我行 (留言)

邱少云确是自焚死 编辑

你好Dirrival,邱少云自愿被火烧死,我认为可以加入Category:中国自焚人物,你说对不?—Humorright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03:37 (UTC)回复

  • 我想在认定他自杀及自焚这一点上我们应当没有分歧,毕竟他没有被绑住,自己放弃了逃生的可能。自焚的唯一判断标准是他的意愿,至于火是谁放的,毙命的场所是战场还是家中,是否身负党和人民的嘱托,对判定自焚没有意义。—Humorright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06:50 (UTC)回复

机器人创建条目 编辑

嗨,余兄。我有一个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我们是否可以用机器人把一系列进士和文物单位的条目快速建立?Dingar君启动他的机器人Dingar-bot建立了一系列行政单位,这个极大减省了时间和精力。我觉得把此类制作改成文物单位,也可以迅速把国保单位变蓝;但是进士人物条目比较复杂,如果贸然制作会被人以关注度问题提删。不知道阁下愿意怎么处理进程?谢谢。—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29日 (日) 23:39 (UTC)回复

另外向兄台和Aaa8841兄说一下我现在进程,现在人物基本是洪武末期,《明史》部分已写完建文事,现正涉及洪武、建文时期的六部人物;进士方面写至洪武三十年榜(春秋榜)。如果没问题的话,洪武一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在本月末前会基本逐渐齐备(朱元璋徐达刘基常遇春应有优良潜质,但须借以时日)。不知道维基中还有那些同仁同时编写明清人物,如果有的话大家最好坐下来一同制定编辑战略。谢谢。—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29日 (日) 23:54 (UTC)回复
对,主要是数据库不成熟,我现在只能是在编辑按钮扩展中增加User:Walter_Grassroot/customEdittools.js类似的字符,以提高效率。但是肯定不如机器人做好。现在那个机器人在做行政区划条目,我觉得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再找寻一下数据库,实在不行还是手动吧。谢谢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31日 (二) 17:45 (UTC)回复

re:𥡅 编辑

原来如此,所以还是把僻字模板加回去好了。我是能显示,所以才移除模板。当初在各输入法遍寻不得此字啊—Aaa8841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5:50 (UTC)回复

今年有本书专门讲述嘉祐二年丁酉科进士的 编辑

曾枣庄的《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你应该会兴趣看,特此相告:——)天地一沙鸥,人间任我行 (留言) 2010年9月3日 (五) 23:08 (UTC)回复

孙远 编辑

余兄,我按照《明史》编写了这个条目,其中说到他是正统七年进士;但是我在模板:正统七年壬戌科殿试金榜金榜中没有找到,其中有同姓的“孙振望”,不知是否为一人?请帮忙查证,谢谢。—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9月4日 (六) 16:27 (UTC)回复

《明史》关于个别进士的登科年代是有误的,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一书也是有多方面错误的。大概可以找下陈长龙的《<明史>人物登科年代考误》,《<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不知这两篇论文是否刚好有说到这个人物呢?不过我没看过这两篇论文。天地一沙鸥,人间任我行 (留言) 2010年9月6日 (一) 00:11 (UTC)回复
这点我赞同,我已经发现《明史》一个洪武进士的日期弄错,不过阁下的那篇论文我找不到免费的,您有PDF么?我干脆给阁下、Aaa8841River1 chow写封电邮(最好用gmail回复,我已经有余兄的信箱),我们可以在那里共享资料(Google Document)或者群发信件和附件,比这里跳来跳去回话方便许多了,也便于新的明清历史朋友加入(届时增加个收信人名字即可)。谢谢。—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9月6日 (一) 01:36 (UTC)回复


会试同年齿录 编辑

先打个招呼。看到明清进士都是你录入的,一定废了很大工夫吧。有时觉得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很多进士后来碌碌无为,生平难考;但如果是要做这个工作,互联网自然是最好的地方,而维基自然是最好的平台。

Google Books 最近把哈佛图书馆的一些藏书搬到网上,其中有清末几科的《同年齿录》(有会试也有乡试),其中不乏有用的资料。就是想告诉您一声。例如周学铭的履历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5WIsAAAAYAAJ&pg=PT732#v=onepage&q&f=false Liuyao (留言) 2010年9月7日 (二) 00:00 (UTC)回复

大陆早就将清代朱卷集成一书数码化了天地一沙鸥,人间任我行 (留言) 2010年9月8日 (三) 09:22 (UTC)回复
  • 看来您早就知道了,见笑了。我再露回怯:对明清史料研究最权威的还是房兆楹、杜联喆夫妇。他们参与的两部英文巨著(《清代名人传略》《明代名人传》)补充了好多正史所欠缺的,不知道您有没有参考。其实这些条目都应该全文放到网上。我知道好像有人在做《清》的 http://www.dartmouth.edu/~qing/portal.shtml ,不过只有少数条目,不知道怎么回事 Liuyao (留言) 2010年9月7日 (二) 22:11 (UTC)回复

:反位效应 编辑

你为甚么删除模板? 它有来源吗?那个只是站内所谓例子--Coekon (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13:12 (UTC)回复

氙酸盐 编辑

我标的模板有错吗? 为甚么移去--Coekon (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13:16 (UTC)回复

re: 编辑

力所能及的我会。加模板是提醒作者及其它人将其改善。 希望将他们先还原再说。 谢谢--Coekon (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13:20 (UTC)回复

10月1日DYK推荐投票似乎不是很踊跃 编辑

而被提名的条目却大都符合DYK的标准。欢迎对这些条目WP:DYKN#10月01日发表意见。—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0年10月4日 (一) 08:36 (UTC)回复

感激 编辑

刚刚看到阁下将和珅条目整理得井井有条,特来致谢,有些我平时都没有留意到的积弊都找到了,我会尽快补充来源,以及修改条目的用字。若果你发现问题的话,还请指正。--Hex shan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09:49 (UTC)回复

re张英麟 编辑

多谢提醒,在下疏忽--Ciked (留言) 第八次动员令 2010年10月10日 (日) 10:08 (UTC)回复

和珅条目 编辑

不好意思啊~我不是和珅条目的主要编辑者,User:Hex shan才是……  囧rz……,我只是进行了一些格式方面的修正……Hex shan兄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条目上,而且对这个人物比较了解,您可以与他进行交流和合作。另外,如果有需要帮忙的,请尽管开口,应该是我来协助各位,呵呵~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13:49 (UTC)回复

Re: 张之洞 编辑

如此是不是所有排著叫的人都需要加这个模板?比如张之洞和张之万,李鸿章和李鸿藻?是的,这样可以令阅读的人认识更多条目。总括来说,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能力去传播不同范畴的知识。AU-YEUNG Ching-Yi (留言) 2010年10月15日 (五) 10:17 (UTC)回复

Re:氏族 编辑

不是全部,只是部份,家族是规模比较小的,通常有一个家主,氏族范围较大,两者之间还有宗族门中等,宗族、门中有可以追溯的开基祖。但这样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分法,因为家族宗族门中的界线很模糊,氏族的界线较为清晰,那些同一祖籍又同姓的人则可归为同一氏族,因为氏族是一个想像有共同祖先的群体,他们实际上的血缘关系未必可以稽考,即使有族谱也常会有附会的情况,这样不适合用“家族”--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8:00 (UTC)回复

“氏族”对应英文的clan(可参考英文版或其他语言版本的内容),本身clan就有“上古社会组织”和“想像血缘集团”两种不同的意义,后一种意思较为接近的是宗族门中,与家族距离较远,另外中文是分析语,很多名称都是词组配搭而成,不宜因为google结果没有就视为原创研究,而且google也不是没有“某姓氏族”的结果。另外可参考一下Category:日本氏族--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8:18 (UTC)回复
如:果改为宗族我可以接受,但有些已经不止十几代了,基本上不同分支(房)的已经不会视为同一家族了--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20:12 (UTC)回复

氏族也不是和制词,唐代的《氏族志》所收录的“氏族”就是某地某氏一类的东西,一个氏族又有不同宗族或门中,日本的氏族概念也是源自中国,朝鲜则常以“本贯”(祖籍)一词代指氏族,但这只是借代手法,本贯(祖籍)不等同氏族本身--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20:18 (UTC)回复

我也同意改为宗族,那么要手动更改还是等有操作机械人的维基人去改?--Ws22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20:24 (UTC)回复

瑞士市镇 编辑

根据中文维基的命名习惯,一般都叫“瑞士市镇”、“瓦莱州市镇”,似乎不应该叫“瑞士的市镇”、“瓦莱州的市镇”吧?--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14:09 (UTC)回复

也许这样的命名让您觉得不舒服,但事实上一直以来中文维基绝大部分的分类都是遵循这样的习惯。注意到您刚刚创建的日内瓦州市镇列表(Municipalities of the canton of Geneva),您并没有将其命名为日内瓦州的市镇的列表,我想同为大陆维基人,语言习惯应该是差不多的。毕竟中文维基有太多的分类都是以这样的习惯命名的,如果您觉得它不合理,是不是可以先提交社区讨论一下,取得共识后再作处理?如果您直接作处理,会使很多分类不统一,造成一定的混乱。另:关于district的分类,目前的习惯做法是将其命名为“苏黎世州行政区划”,而一般不称为“苏黎世州区”。例如,category:德国下面建立category:德国行政区划,然后下面再建立category:巴伐利亚州行政区划,将巴伐利亚州的县放在其中,而不是建立category:巴伐利亚州县或category:巴伐利亚州的县。上面几点意见,欢迎指正。--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14:50 (UTC)回复
还有您提到的,“中文的“的”有时可以省略,但不是必须省略,有时省略会导致含义不清。比如北京大学和北京的大学,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赞同您的意见,北京大学和北京的大学意思确实不一样,这个“的”确实不能省略,但“苏黎世州市镇”和“苏黎世州的市镇”似乎不存在什么歧义,这个“的”完全是可以省略的。--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15:06 (UTC)回复
1.行政区划是一级一级分下去的的,例如,category:某某州行政区划,下面用来放置“行政区”,如果“行政区”下面还有“县”,那就建立category:某某区行政区划,下面放置“县”。2.关于市镇的分类,category:某某州市镇不会产生歧义,没有牺牲精确性,所以还是希望可以采用,尽量保持中文维基分类的一致性。因为之前包括本人在内的很多维基人在地名条目及其分类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如果轻易更改,会造成很大的混乱,为了保持一致,那就需要将其他的地名条目分类也改为类似“某某州的市镇”,那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所以,还请您能够理解,不要轻易改变现有的地名分类,如果您确实觉得其不合理,建议在社区讨论达成共识后再进行操作,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Hennessy (留言) 2010年10月28日 (四) 11:42 (UTC)回复

Re:东亚人物模板 编辑

现时太多作用重复的模板,混乱与否见仁见智,个人认为栏位清晰即可,栏位数目不是问题,不用的栏位可以在条目中删除。反之我也觉得明清人物模板在某些方面过于简略--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2:42 (UTC)回复

亲属方面分别列出其实有其必要,也许明清时代嫡庶之分已经没有前代严格,但此模板是为了减省太多类似的模板而设,也要照顾前代的情况。另外亲属及婚姻方面的资料有助研究各时代社会史,还有各个家族或宗族之间的联姻关系。现时该模板已稍作修改,应该改善了长短不一的问题--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3:13 (UTC)回复
始终每个人物侧重点不同,甚至每个人对同一人物研究的重点也不同,要涵盖那么多不同的人物和读者的需要就只有把模板弄成这样,我觉得把各条目中不用的栏位删除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有过长的问题--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3:33 (UTC)回复
清朝皇帝的制度有明文规定且较为稳定,由入关至亡国变动都不大,这样才适合用独立模板。但其他明清历史人物可以包含的资料有很多,同一朝代社会地位相近的人物在资料方面也可以有很大差异,还有就是每个人研究和重视的方面不同,像研究系谱和社会史的人会重视亲属和婚姻关系以及结婚的年龄,科举经历对他们来说反而不那么重要,但不能因为这些研究层面上不重要就删除科举经历吧,要照顾不同读者的需要就只能如此,把模板使用范围限于东亚历史上的男性已经是尽量缩窄范围了--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3:50 (UTC)回复
语法方面我不在行,我找其他维基人帮忙吧--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5:20 (UTC)回复

Template:东亚男性历史人物 编辑

已大幅修改,请看看还有甚么需要改善的--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2:34 (UTC)回复

应该是秦代之后除皇帝以外的男性都可以用(先秦的另外用先秦人物模板,因为命名方式不同),宽度你认为要多少才适合?--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4:45 (UTC)回复
基本上到清末民初的都可以用,现代人除了日本皇室成员外都不用--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5:01 (UTC)回复
现在可以换模板吗?--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7日 (日) 16:55 (UTC)回复
返回“Dirrival/存档03”的用户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