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佈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煙草鑲嵌病毒,由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牛冠狀病毒(BCoV)是乙型冠狀病毒屬的一種病毒,與人類冠狀病毒OC43等多種感染不同動物的病毒皆屬乙型冠狀病毒1型的不同分型。此病毒可感染反芻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前者多造成輕微的呼吸道症狀,後者則會造成腹瀉或較嚴重的冬痢。此病毒感染已有疫苗可防治。除牛隻外,水鹿白尾鹿水羚加拿大馬鹿馴鹿長頸鹿反芻動物的腸道或呼吸道中皆有發現不同株系的牛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序列的分子鐘分析顯示牛冠狀病毒與人類冠狀病毒OC43約於1890年左右從共同祖先分家,牛冠狀病毒與OC43病毒雖序列相似度高達96.6%,但無證據顯示OC43病毒可感染牛隻,牛冠狀病毒一般也不感染人類,不過曾有報導指一名六歲兒童被牛冠狀病毒感染後出現腹瀉症狀,此病毒株被成功分離後命名為「人類腸道冠狀病毒4408」(HECV-4408),與牛冠狀病毒的關係比與OC43病毒的關係還接近,是除SARS病毒外極少數造成人類消化道症狀的冠狀病毒。

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症狀總覽
伊波拉病毒感染症狀總覽

伊波拉出血熱是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因在伊波拉河附近發現而得名。罹患此病的人會在2天至3週內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以及出疹症狀。病情之後會進一步惡化為肝衰竭腎衰竭,步入此階段,病人或會出現體內、體外出血現象,並可能在首個症狀出現後的6至16天內因血容量過低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伊波拉患者多因接觸了帶有病毒的體液(包括血液)、器官,或間接觸摸到最近受污染之器具而染病。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病毒能經空氣微粒在靈長動物間傳播。患者的精液母乳在其康復後的數週至數月內,仍可能載有病毒。果蝠被認為是伊波拉病原體天然宿主,能在自身不受影響的狀況下將之散播。疫症的控制在醫界以及社區的配合,前線醫學措施包括快速的病例偵測、實驗室診斷、接觸者追蹤、正確看護、謹慎處理醫療廢物,以及妥善安葬或火化屍體。減少接觸受感染的個體為社區防疫的一大重點。在近距離接觸患者時,應穿着完整的連身型防護衣物,並勤加洗手。叢林肉易沾染病毒,故在徹底煮熟後方能進食;在處理這類產物時,也需佩戴醫用手套。

伊波拉出血熱在1976年首次出現於當時的蘇丹薩伊,並常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爆發

疫情

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是2013年12月始於西非,由伊波拉病毒引發之疾病大流行。此乃伊波拉出血熱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爆發,亦為該病首次登陸西非。此次疫情錄得的最高臨床致死率為71%就診病人的死亡率則為57-59%。伊波拉出血熱首次於1976年出現在現時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南蘇丹,並常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流行。這一次的爆發源於2013年12月的畿內亞,後散播至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尼日利亞塞內加爾曾出現20人及1人的少數感染個案,但是兩國至今沒有再增添新的病例;馬里也曾有數人染病,而英國也有一名隔離患者。美國西班牙均出現境外移入個案,患者都是醫護人員,但是病毒沒有進一步擴散。截至2016年1月14日 (2016-01-14)世界衛生組織及多國政府共錄得28,637宗感染個案及11,315宗死亡案例。

這次爆發使伊波拉出血熱首次成為流行病。以往的爆發均為局部性,並多於數週內受到控制。造成大規模爆發的原因有很多:社會貧困、醫療體系存有漏洞、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及當地政府對疫情上報的延誤均為重要因素;除此,當地的埋葬傳統、爆發地人口稠密和國際間的忽視亦有一定影響。隨着疫症不斷擴散,很多醫院因人手不足或設備不夠而不堪重負。一些醫學家認為,醫院無力處理其他醫療需求很可能額外增加死亡人數。需要接觸患者體液的醫療員工為高危險群,而世衛亦表示,截至8月,有10%的死者為醫護人員。

此次疫情於8月8日成為史上第三宗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世界衛生組織要求194個會員國採用法定措施於疾病預防、監控、控制及回報。數個援助機構及國際組織,包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歐洲聯盟委員會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單位正投入人力試圖減緩疫情,另有無國界醫生紅十字與紅新月會善普施等人道機構。

精選圖片

Cartoon depicting cowpox vaccination by James Gillray (1802)

1802年的詹姆斯·吉爾雷所作的一幅諷刺漫畫,描繪愛德華·詹納施打牛痘的景象

圖片出處:James Gillray (1802)

語錄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語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語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英語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語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輪狀病毒

傳記

莫里斯·希勒曼(Maurice Hilleman,1919年-2005年),美國微生物學家、疫苗學家,被廣泛譽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疫苗學家之一,他一生發明了超過40種疫苗,分別針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水痘腦膜炎肺炎流感嗜血桿菌等疾病或病原體。在「亞洲流感大流行期間,他發明的疫苗曾拯救了數十萬人的生命。據估計,希勒曼發明的疫苗每年拯救約800萬人的生命。2007年,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在對希勒曼的悼文中提道,在美國當前推薦接種的14類疫苗中,有8類是由希勒曼研發的,並認為希勒曼「也許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公共衛生人物。」

防治

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種試圖阻止傳染病傳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藥物性感染控制英語infection control措施,其目的為減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間的接觸,並藉此使疾病的傳播途徑、致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降到最低。當傳染病可以通過飛沫接觸(咳嗽或噴嚏)、包括性接觸在內的直接身體接觸、間接身體接觸(比如:接觸受污染的表面,如染菌物英語fomite)或空氣傳染(這樣的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生存較長時間)來傳播時,保持社交距離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不過,如果傳染病主要通過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蚊子等昆蟲載體傳播,且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頻率很低,那麼保持社交距離可能就不那麼有效。保持社交距離的缺點包括孤獨生產率降低和失去與人際交往相關的其他好處。早在公元前數百年,《希伯來聖經》就有提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概念,要求患病的人「獨居營外」。歷史上,人們在明白麻風病等傳染病的傳染方式,並發明出有效的治療方式前,會利用麻風病療養院檢疫站對病人保持社交距離,以阻止傳染病傳播。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