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EBV
EBV

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EBV)是感染人類的一種疱疹病毒,可造成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還可能與伯基特淋巴瘤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英語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霍奇金淋巴瘤有關。此病毒於1964年由安東尼·愛潑斯坦英語Anthony Epstein伊馮娜·巴爾英語Yvonne Barr伯特·阿充英語Bert Achong等人在伯基特淋巴瘤病人的細胞中發現,此後被認為與許多疾病有關,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口皆曾受到EBV的感染。EBV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播,在歐美國家常發生於青少年,經由接吻而傳染,可感染人體的B細胞和上皮細胞,痊癒後會終生潛伏英語Virus latency在病人的B細胞中。

病毒感染

一種亨尼巴病毒的結構
一種亨尼巴病毒的結構

尼帕病毒感染是由尼帕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於1998年在馬來西亞爆發,由馬來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得名於馬來西亞雙溪立百新村馬來語Kampung Sungai Nipah。馬來西亞大多數確診患者在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接受了診治。尼帕病毒於1999年被分離出並得到確認。此病毒的感染者可能無症狀,也可能發燒、咳嗽、頭痛、呼吸急促和神志不清,一兩天之內可能惡化為昏迷。有50%至75%的被感染者死亡。併發症可能包括腦部炎症和恢復後的癲癇發作

尼帕病毒(NiV)是亨尼巴病毒屬的一種RNA病毒,通常在特定種類的果蝠之間傳播。尼帕病毒既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也可以由其他動物傳播給人,通常需要與感染源直接接觸。尼帕病毒可以基於症狀和實驗室檢測進行診斷。病患的管理僅限於支持性護理。截至2020年 (2020-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既沒有針對尼帕病毒的疫苗,也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預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觸蝙蝠和病豬,以及不喝生椰棗汁。截至2018年5月,據估計已發生700例尼帕病毒人類感染病例,其中50%至75%的感染者死亡。2018年5月,該病在印度喀拉拉邦爆發,造成17人死亡。

疫情

運送醫療物資的專機抵達剛果民主共和國貝尼

2018年-2020年剛果基伍伊波拉出血熱疫情爆發於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6月25日結束,為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北基伍省伊圖里省等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在西北部赤道省的疫情結束後的數日內爆發,為該國史上最嚴重的一起伊波拉出血熱疫情,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伊波拉疫情之一,共有3470人染病,其中2280人死亡,僅次於2013年至2016年的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且疫區中的武裝衝突使防疫行動更加困難,當地發生了多起針對醫護人員的武裝襲擊事件。2019年6月,疫情擴散至鄰國烏干達;7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此次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9月,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疫情有趨緩的跡象,10月中起疫情的傳播已大幅下降,被控制在最初爆發感染的曼迪瑪地區附近。2020年2月17日起剛果一度連續52天無新增確診個案,4月27日後當地不再有新的確診個案,世界衛生組織於6月25日宣布此次疫情結束。此次抗疫行動中大量使用了單株抗體mAb114英語mAb114RVSV-ZEBOV疫苗來治療與預防感染。

精選圖片

Chikungunya virus structure, based on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屈公病α病毒屬英語Alphavirus的單鏈RNA病毒感染所致,透過蚊子傳播,症狀包括發燒關節痛,非洲、亞洲與拉丁美洲皆曾有爆發疫情。

圖片來源:A2-33 (2013)

語錄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語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語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英語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語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年-1931年)是荷蘭微生物學家植物學家。1895年拜耶林克在代爾夫特技術學院(現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擔任教師並建立了代爾夫特大學微生物學院,他被認為是病毒學的開創者,在1898年通過過濾實驗證明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比細菌還要細小,並因此推論出病毒的存在。他把這種病原體命名為「virus」。他主張病毒是一種液體,但後來美國化學家斯坦利證明了病毒其實是微粒。拜耶林克也發現了氮氣轉化為植物所能夠吸收的銨離子的過程──固氮作用

防治

融合抑制劑又稱為進入抑制劑,是一種抗艾滋病靶向藥物,能夠防止艾滋病病毒(HIV)與質膜融合從而阻斷HIV感染CD4+ T細胞。融合抑制劑不僅能避免HIV感染人體、防止患上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即艾滋病),還能使HIV攜帶者或艾滋病患者體內的HIV生命周期在這一步阻斷,控制病情。

截至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一共批准三種融合抑制劑類藥物上市:恩夫韋地(enfuvirtide,商品名Fuzeon)、ibalizumab(商品名Trogarzo),以及馬拉韋羅英語Maraviroc(maraviroc,商品名Selzentry)。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畫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