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達卡納達語ಕೆನರಾ/ಕರಾವಳಿ)為卡納塔克邦的一個區域,由南卡納達縣烏杜皮縣,及北卡納達縣所構成,位於康坎地區南部。卡納拉南北總長約為300公里(190英里),東西寬約30至110公里(19至68英里)。

卡納達
ಕೆನರಾ/ಕರಾವಳಿ
Canara region shown in Saffron
Canara region shown in Saffron
坐標:14°53′N 74°35′E / 14.88°N 74.58°E / 14.88; 74.58
國家 印度
 卡納塔克邦
最大城市門格洛爾
首府門格洛爾UdupiKarwar
卡爾瓦爾安科拉庫姆塔霍納瓦爾巴特卡爾西爾西Siddapur英語Siddapura, Uttara Kannada耶爾拉普爾穆恩德戈德哈利耶爾Joida英語Joida門格洛爾Sullia英語SulliaPuttur英語Puttur, Karnataka貝爾唐格阿迪班特瓦爾烏杜皮Karkala英語Karkala昆達普拉Byndoor英語ByndoorBrahmavar英語Brahmavar
面積
 • 總計18,730 平方公里(7,230 平方英里)
人口(2011)
 • 總計4,633,037人
 • 密度247人/平方公里(641人/平方英里)
語言
 • 官方卡納達語
 • 方言Tulu英語Tulu language孔卡尼語Kundapura Kannada英語Kundapura KannadaHavyaka Kannada英語Havyaka KannadaAre Bhashe英語Are BhasheBeary language英語Beary language
時區ISTUTC+5:30
車輛號牌
海岸線300公里(190英里)
性別比1040 /
識字率87.03%(卡納塔克邦境內最高)

地名由來

編輯
 
持斧羅摩英語Parshurama命令伐樓拿使海水後退,露出之土地即今圖盧納德

根據傳說,毗濕奴化身持斧羅摩英語Parashurama向海中丟擲其斧頭,海水隨即退至斧頭落地之處。因此該區域有時又稱「持斧羅摩區」(Parshurama Kshetra)。根據歷史學家賽維里諾·達·西里瓦(Severino da Silva)的著作,卡納達的最初名稱為「Parashuram Srashti」,意為「持斧羅摩的創作」[1]。至於該地的英文「Canara」一詞,西里瓦和史蒂芬·福克斯(Stephen Fuchs)認為是由16世紀來此地經商的葡萄牙人荷蘭人,及英國人所創造。當時該區域由畢德羅爾英語Bednore王朝所控制,且因為該王朝說卡納達語,因此西方人稱其為「卡納達王朝」(Kannada Dynasty),而在歐陸語言中「d」與「r」的發音相似,因此傳為「Kanara」。1799年,英國佔領該地,並以此命名[2]

文化

編輯

舞蹈

編輯

夜叉迦那英語Yakshagana的意思原為「表演給夜叉的音樂」,為北卡納達縣希莫加烏杜皮,和南卡納達縣等地區流行的傳統歌劇舞。是一種結合演戲、舞蹈、對白,以及音樂的表演形式。藥叉迦那的樂曲會採用一種稱為「塔拉」的傳統節奏模式。最特別的一點是,藥叉迦那的演出及對白均為台上即興演出。

傳統上,藥叉迦那會在夜間演出,時間可達整晚。「巴迦瓦沙」(Bagavatha)會在後台唱出故事主線,算是該劇的導演。卡納達地區有許多劇團,即使面對電影工業及電視劇的競爭和衝擊,他們還是能保持一定的獲利。

地理

編輯


組成卡納達的北卡納達縣烏杜皮縣南卡納達縣分別將其縣治設置於卡爾瓦爾烏杜皮,以及門格洛爾。卡納達東臨西高止山脈,西臨阿拉伯海。卡納達位於康坎海岸上,即西高止山西緣一側的海岸。

參見

編輯

附註

編輯
  1. ^ Silva 1958,第74頁
  2. ^ Silva & Fuchs 1965,第1§2頁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