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Yenhochia/图波列夫 TB-3重型轰炸机

图波列夫TB-3 (俄语:Тяжёлы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Тяжёлы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 Tyazholy Bombardirovschik,重型轰炸机;民用机型ANT-6)是西元1930年代苏联空军列装的重型轰炸机,并被使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悬翼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 西元1939年,TB-3因过时而正式退役,但TB-3仍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轰炸和运输工作。 TB-3也以Zveno project战斗机母机和轻型战车运输机的角色参加战斗。

研发

编辑

类似型号

相关列表

西元1925年, 苏联空军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TsAGI)提出一个重型轰炸机的设计要求:拥有总马力2000匹(1970 hp)和固定或可收起的两轮起落架。图波列夫设计局在西元1926年开始设计并于西元1929年定案。 TB-3是以图波列夫设计局的TB-1作为设计基础,起初打算使用平均输出600匹马力(590hp)的Curtiss V-1570"征服者"发动机, 后来在生产时改为Mikulin M-17s(修改过的BMW VIs引擎)。 西元1930年三月21日,TB-3的试作模型受到核可,而首个原型机在西元1930年十月31日完成。 原型机在西元1930年十二月22日由Mikhail Gromov试飞。 由于振动导致油门关闭,使得飞机差点坠毁,总之试飞算是成功。 西元1931年四月20日,苏联空军批准使用M-17引擎的ANT-6大量生产。

TsAGI设计的TB-3原型机改用可输出730匹馬力(720hp)的BMW VIz 500引擎,有较大的散热器和木制固定节距螺旋桨。单轮起落架被认为太过脆弱,取而代之的是 1,350 mm × 300 mm(53英寸 × 12英寸) 的转向架加上两个轮子的起落架。 第一批预先生产的TB-3-4M-17在西元1932年一月4日由A. B. Yumashev和I. F. Petrov进行首次试飞。意料之外的是,随后的大规模生产,发现实际生产出来的机型,重量高过原型的10-12%,这大大影响了飞机的性能。 主因是原料过高的误差容忍度使飞机所使用的钢板、管线比起精心制作的原型机还要更重、更厚、更厚。飞机也粗鲁的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迷彩。 工厂依照建议,提供工人自机体上每减少1公斤(2.2英磅)就给予100卢布的报酬。 在设计局各方面的努力下,使得飞机减轻1000多公斤(2200英磅))。尽管如此,生产出来的飞机实际重量可能彼此不同,差异可能到几百公斤都有。

1933年,一架TB-3-4M-17借由移除炮台和炸弹挂架、封住开口、安装路轮罩,来使得飞机更加流线。这仅增加最高空速4.5%和些微的最大作战范围。图波列夫的结论是,流线化对大型和缓慢的飞机来说,流线化的效益微乎其微。为了研究具波纹的飞机表层,在西元1935年一月二月的一架TB-3-4AM-34R在机身上增加了波纹复盖物。这增加了5.5%最快空速和27.5%的最高飞行高度。 这架飞机明确的证明,安装四片螺旋桨叶使爬升率有显著的增加。引用错误:<ref>标签中未填内容的引用必须填写name属性引用错误:<ref>标签中未填内容的引用必须填写name属性

飞行纪录
  • TB-3-4M-34R 创下连续飞行18小时30分钟的纪录。
  • TB-3-4-34FRN 由A. B. Yumashev驾驶并记录到了以下设有效载荷高度:
    • 1936年九月11日–载重5000公斤(11000磅)爬升到8116公尺(26627英尺),在该年度10月28日增加到了8980公尺(29460英尺)。
    • 1936九月16日–载重 10,000千克(22,000英磅) 爬升到6605公尺(21670英尺)
    • 1936年九月20日–载重12,000千克(26,000英磅) 爬升到2700公尺(8900英尺)

设计

编辑
 
紧急降落后的TB-3,西元1930年三月,冬季战争时拍摄

TB-3的结构是全金属建造而成, 机体是由三角槽行断面为主体,并以 0.3 mm(0.012英寸) to 0.8 mm(0.031英寸)厚的非应力波纹金属覆盖作为飞机外层。而这些金属上的波纹,深可达 13 mm(0.51英寸)彼此间距50 mm(1.97英寸)。机翼由内四角异型管做支撑。西元1934年,因为高速钢的发展,TB-3的翼展从39.5公尺(129.6英尺)增加到41.85公尺(137.3英尺)。人员可以穿著柔软鞋底的鞋子在飞机上任何一处走动,且不会使飞机表层受损;此外,如果将机翼前缘向下摆动,可以形成一条维修引擎的走道。飞行控制系统包含了以电缆驱动的可变倾角尾翼以及当任一边引擎失效时启动的平衡补偿系统。固定的前降落架并没有安装煞车。油箱并未安装任何防火系统或机制。不过,引擎有内部灭火系统。TB-3所使用的M-17引擎,修改过后理论上在没有火星塞或是化油器污垢时,可以提供最大3250公里(1750海浬;2020英里)的最大航程。TB-3的防御性武器是轻机枪 ,它们被安装在飞机上的五个炮塔中—一个在机鼻, 两个在机身上方中间位置,以及在两边引擎上(最外侧的两个)可伸缩的箱型结构中. 后期型把机身上方的两架机枪移到了尾翼两。

服役纪录

编辑
 
伞兵在等待登上TB-3的画面
 
TB-3带著T-27小战车
 
苏联北海航线管理局(Glavsevmorput,GUSMP)的ANT-6(TB-3的民用版本)

TB-3被使用在对日本的诺门罕战役中使用和对芬兰的冬季战争。 虽然它在西元1939年被正式退役,在西元1941年六月22日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空军拥有516架可运作的TB-3,其中25架属于苏联海军。 因为驻远离苏联西部边界,TB-3从第一个德国空袭中避免灾难性的损失期间,在这之后TB-3在当年的六月23日起,在第三重型轰炸机团(TBAP)开始飞行夜间轰炸的特派团。 因为战斗机的短缺,使得在日间执行轰炸任务的TB-3必须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状况下出动,操作在低到中等高度时,常因敌人的战斗机和地面火力遭受严重战损。西元1941年八月,TB-3占了苏联轰炸机部队的25%,由空军的精英人员飞行,每晚至少有三次的轰炸任务。 TB-3几乎参加了苏联二战所有主要的战斗,西元1943年,包括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战役史达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围城战库尔斯克战役。西元1945年一月,苏联第18航空军仍然有十架可使用的TB-3。

TB-3提供广泛的货物和伞兵运输,可携带多达35士兵。 在战争的前五个月,TB-3总共为苏联运送2,797吨的货物和2,300名人员。

TB-3也被用在几个特殊用途,例如:作为一个Zveno project的战斗母舰,或是负责空运、降T-27、T-37和T-38轻型坦克。在西元1941年八月,一对属于Zveno-SPB战斗团的TB-3,各自带有两架各携带250公斤(550磅)炸弹的伊-16,在自身无损失的状况下摧毁在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口中的油库。 西元1941年八月11日和13日, Zveno-SPB战斗团成功地破坏了罗马尼亚境内一座位在多瑙河上的Anghel Saligny(King Carol I )桥 。 Zveno的行动因为母舰过于脆弱,在西元1942年秋季告终。[来源请求]

为了表彰TB-3在整个战争中的贡献,三架TB-3在西元1945年六月18日的首个战后空中游行中出现。

变种

编辑
File:Zveno-SPB.jpg
在Zveno-SPB战斗团担任战斗机母舰的TB-3-4-34FRN型,机翼下的是配有FAB-250炸弹的伊-16 战斗机
 
伞兵从TB-3上跳下

资料来源:Shavrov

TB-3-4M-17
第一个版本的生产,大约一半的TB-3都是这个型号。
TB-3-4M-34
使用Mikulin AM-34引擎的版本,修改了散热器,添加油冷却器,约有数十个被制造出来。
TB-3-4M-34R
使用Mikulin AM-34R引擎的版本,减少齿轮箱而大大改进了性能,在尾翼安装了额外的炮塔,尾轮改用液压制动,更符合空气动力学机翼和机身,加入散热器和可伸缩的风力发电机。
TB-3-4-34RD
长范围内的演示飞机的身精简和轮刹车。 一些飞机有单一主齿轮 2米(6.6英尺) 在直径和三叶片金属螺旋桨。 用于航班 Warsaw, 巴黎罗马 ,在1933-1934的。
TB-3-4-34RN
高海拔的版本与AM-34RN引擎,四刀上的螺旋桨在内的发动机和两叶片上的外侧, 2米(6.6英尺) 的单个主要的轮炮台已升级到 ShKAS机枪,最高时速 288千米每小时(156节;179英里每小时) 至 4,200米(13,800英尺),服务吊 7,740米(25,390英尺). 测试在八月1935年,但没有进入生产为基本结核病-3设计已变得过时。
TB-3-4-34FRN/FRNV
AM-34FRN/FRNV的发动机增加的电力输出和四螺旋桨叶片、空气动力学的改进包括精简炮台 2米(6.6英尺) 的主要轮用刹车最高时速超过 300千米每小时(160节;190英里每小时).
TB-3D
拟议的变 Charomsky-1 柴油引擎 的750 PS(740 hp)和预测范围的4,280 公里(第2310 纳米,2,660 mi),没有进入生产作为其他特性是不如结核病-3-4-34RN的。
G-2
退休TB-3s与M-17和M-34发动机转换为货运的职责与 俄罗斯航空公司
蚂蚁-6-4M-34R"Aviaarktika"
TB-3改为1937年的远征 北极 与封闭的飞机驾驶舱,单个 2米(6.6英尺) 的主要轮、三叶片金属螺旋桨。

参考文献

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