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發藻(1904年10月8日—1973年2月4日),思魯,生於江西省大庾縣(今大余),是早年隨孫中山的江西起義志士賴天球外甥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沈發藻
性别
出生1904年10月8日
 清朝江西省大庾縣
逝世1973年2月4日
 中華民國台灣省臺北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工兵科
陸軍大學正科班第九期
中央軍官訓練團將校班第二期
臺灣國防大學聯戰系
國防研究院畢業
职业軍事家 政治家
活跃时期20世紀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经历

生平

编辑

1925年9月 軍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排長連長。 1928年11月 考進陸軍大學第9期。

1930年12月 任國民政府警衛師第1旅3團,任中校營長。 1931年6月 (警衛師擴編為警衛軍 ) 升任警衛軍第1師2旅4團上校團長。 1932年1月( 警衛軍第1師2旅4團改稱第87師261旅522團 ),任上校團長。 1933年1月調第87師獨立旅補充團,任上校團長。 1933年8月( 補充團改稱第36師108旅215團 ),任上校團長。 1934年2月升第七十一軍87師259旅,少將旅長(旅轄兩團)兼福建閩南保安分處處長。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他曾參與過一二八淞滬會戰、上海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豫中會戰及長衡會戰等。

國共內戰

编辑

1945年12月任中央訓練團军官總隊中將總隊長。 1946年6月1日任陸軍總司令部第5署(編制訓練署,轄四處)中將署長。 1948年1月任陸軍裝甲兵編練總處中將處長。 1948年7月5日任國防部第5廳(部隊動員復員廳,轄兩處)中將廳長。 1948年9月22日授陸軍中將,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2月1日任湘粵贛邊區總指揮兼第3編練司令部(轄第23、70軍)司令官。 1949年4月所部改編為第13兵團(轄第23軍、第70軍),任司令官。 1949年5月第13兵團改稱第4兵團(轄第23軍、第70軍),仍任司令官[1]

轉進臺灣

编辑

1949年10月率所屬第二十三軍、第七十軍轉進臺灣。 1950年1月任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副總司令[2]。 1953年7月升臺灣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59年退役,受聘〔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續任國大代表。 1967年出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73年2月4日逝世於臺灣臺北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江西省大余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 《大余县志》. 中国海南: 三环出版社. 1990: 655-656 [2024-06-18]. ISBN 9787805640297. 
  2. ^ 留美陸軍參謀學校特別班第二期學員候選建議名冊. 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