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7年6月

優良條目存檔:

(現由機器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17年6月1日[編輯]

雅蓋沃立陶宛大公波蘭國王。於1377年起統治立陶宛,其任期開始時,與他的叔父科斯圖提斯共治。在1386年,他昄依天主教,取教名為瓦迪斯瓦夫,和年輕的波蘭國王雅德維加結婚,加入龍騎士團,並以瓦迪斯瓦夫·雅蓋沃的名義加冕為波蘭國王,起初他和妻子共治波蘭,妻子去世後他單獨統治直到逝世。他統治波蘭共48年,實為後來統治波蘭立陶宛兩地長達幾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奠基人,並將其名字授予雅蓋隆王朝,該王朝統治兩國至1572年,為中世紀時期中東歐最有影響力王朝之一的格迪米尼茲王朝下的支系。雅蓋沃是中世紀立陶宛的最後一位異教統治者,其頭銜為Didysis Kunigaikštis。作為波蘭國王,他奉行與立陶宛結盟,抵抗條頓騎士團的政策。在1410年,聯盟在格倫瓦德之戰(坦能堡之戰)獲勝,而接下來的索恩休戰使波蘭和立陶宛的邊境變得穩固,這也意味著歐洲的一支重要力量,波蘭立陶宛聯盟的誕生。在瓦迪斯瓦夫二世的任期裡,波蘭的版圖得到了擴大,而且瓦迪斯瓦夫二世的統治時代通常被認為是「波蘭的黃金時代」。

2017年6月2日[編輯]

安地斯神鷹南美洲的一種新大陸禿鷲。牠們分佈在安地斯山脈及南美洲西部鄰近的太平洋海岸,是西半球最大的飛行鳥類。安地斯神鷹是黑色的禿鷹頸部底環繞有一圈白色羽毛,兩翼上有很大的白斑,雄鷹則更為顯眼。頭部及頸部接近沒有羽毛,呈暗紅色,會因應情緒而變色。雄鷹頭上有一個暗紅色的肉冠。不像其他猛禽,安地斯神鷹的雄鷹體型較雌鷹大。安地斯神鷹主要吃腐肉,喜歡如鹿歐洲牛等大型動物的屍體。牠們5-6歲就達至性成熟,棲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岩壁。每次會生1到2枚蛋。牠們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可以活到100歲。安地斯神鷹是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的國家象徵,且經常出現在南美洲的傳說神話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近危。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及二次中毒所威脅。在幾個國家已經有保育及飼養的計劃。

2017年6月3日[編輯]

颶風埃拉是有紀錄以來加拿大海域出現過的最強颶風,於1978年8月30日在百慕達南側形成,然後在向西北偏西移動期間迅速增強。9月1日,埃拉的風速已提升到每小時205公里,預計會在繁忙的勞動節期間從北卡羅萊納州外灘群島附近經過。風暴接下來約24小時幾乎停止移動,然後轉向東北遠離海岸。9月4日,埃拉在新斯科舍近海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標準,然後逐漸減弱並從紐芬蘭島東南洋面經過,最終被大規模溫帶氣旋吸收。即將到來的節日令大量人流湧入北卡羅萊納州,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向該州發布颶風觀察預警。此舉導致旅遊業受到重創,但外灘群島沿岸沒有出現極端惡劣天氣。氣旋激起大浪並引發輕度海灘侵蝕,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或任何破壞。颶風經過紐芬蘭島時最強風力位於中心東側和南面,所以加拿大沒有遭受嚴重破壞。

2017年6月4日[編輯]

普魯士起義是在13世紀北方十字軍入侵時期,波羅的部落之一的普魯士人為反抗條頓騎士團統治,發起的兩次較大的起義和三次較小的暴亂的總稱。在諸位教皇和歐洲基督教地區的支持下,十字軍軍事修士會試圖征服信奉異教的普魯士人,並使這一地區皈依天主教。在十字軍的頭十年間,七支主要普魯士氏族當中的五支落入人數較少的條頓騎士團的統治中。但是,普魯士人五次向他們的入侵者舉起反抗的旗幟。第一次起義得到波美拉尼亞公爵希溫托佩烏克二世的支持。普魯士人起初占據上風,迫使騎士團退守區區五座最為堅固的城堡。但隨後局勢發生逆轉,公爵節節敗退,最終被迫與條頓騎士團議和。在希溫托佩烏克二世不再支持普魯士後,教皇英諾森四世的一名高級教士居中調停,雙方簽訂和約。但是,這份和約從未被遵守或實行,在1249年的克呂肯戰役後更是如此。第二次起義被後世稱為「大普魯士起義」,這次起義在1260年,騎士團遭受其在13世紀的最大失利——杜爾貝戰役後爆發。這次起義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對條頓騎士團威脅最大。在這次起義中,條頓騎士團再次退守其五座最為堅固的城堡。儘管教皇烏爾班四世多次催促,騎士團的援軍遲遲未到,而他們的形勢看起來會更糟。但對騎士團而言,幸運的是,普魯士人缺少團結,步調不一,且援軍最終在1265年左右到達普魯士。普魯士氏族一個接一個地投降,起義最終在1274年結束。後三次較小的起義則依靠外國援助,一兩年內即被鎮壓。1295年的最後一次起義實際上結束了普魯士十字軍,普魯士成為了信奉基督教的德語地區,本地的普魯士人和大量來自德意志的不同邦國的定居者融入其中。

2017年6月5日[編輯]

颶風嘉莉1957年大西洋颶風季最強烈的熱帶氣旋,也是該季第三場獲命名的風暴和第二場颶風,源自9月2日離開非洲西岸的東風波,屬維德角型颶風。氣旋向西移動並逐漸增強,於9月5日達到颶風強度,然後經進一步強化在大西洋開放海域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20公里的最高強度,屬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四級颶風標準。風暴蜿蜒北上,強度反覆波動,於9月14日逼近百慕達。從該島以北較遠處洋面經過後,嘉莉轉向東北朝歐洲進發。氣旋隨行經洋面緯度升高而減弱,最終在襲擊不列顛群島前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自始至終遠離大陸,所以沿途造成的影響很小。9月16日,颶風從百慕達以北較遠處海域經過,雖然強度很高,但對島上影響很小。由於一架偵察機受損,颶風獵人偵察機隊不得不推遲任務。在亞速爾群島西南方向轉變成溫帶氣旋期間,德國帕米爾號三桅帆船於9月21日遇到風暴後傾覆,船上80人葬身大海。轉變成溫帶風暴後,嘉莉在不列顛群島降下暴雨並激起強烈風暴潮,導致三人遇難。整場颶風的持續時間及在開放海域的移動路徑都很長,刷新多項大西洋颶風紀錄。

2017年6月6日[編輯]

遺傳漂變是指族群基因庫在代際發生隨機改變的一種現象。由於任何一個個體的生存與繁殖都受到隨機因素影響,繁殖過程可看做一種抽樣,子代攜帶的等位基因即是對親代抽取的一種樣本。這一過程中的抽樣誤差使子代中的等位基因頻率與親代並不相等,尤其是在小族群中。遺傳漂變可能改變某一等位基因的頻率,甚至致其完全消失,進而降低族群的遺傳多樣性。一般情況下,族群的生物個體的數量越少,遺傳漂變的效應就越強。遺傳漂變是生物演化的關鍵機制之一。遺傳漂變的概念由族群遺傳學的奠基人之一休厄爾·賴特在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日本科學家木村資生於50年代起,進一步將漂變理論發展完善,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中性演化理論。演化生物學界曾對遺傳漂變在演化中的作用進行過多次激烈的討論。20世紀後半葉以來,隨著現代演化綜論的確立,遺傳漂變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了普遍認同。

2017年6月7日[編輯]

熱帶風暴特魯迪是2014年10月的一場持續時間較短、在墨西哥南部造成嚴重水災的熱帶氣旋。這場風暴起源於10月初在中美洲附近與季風槽相關的低氣壓區。一個緩慢的系統,低氣壓區最終在10月17日在墨西哥海岸線附近發展成熱帶低氣壓。有利的環境條件有助特魯迪快速發展。在其獲命名後的15小時內,在風暴中心形成一個風眼。特魯迪最終以風力時速每小時100公里的強烈熱帶風暴標準達到最高強度,並在墨西哥馬奎利亞英語Marquelia東南方登陸。該地區的山區地形令特魯迪迅速減弱,氣旋在10月19日早上消散。雖然氣旋消散,但其剩餘的能量後來也促成了大西洋熱帶風暴漢娜的形成。在特魯迪登陸之前,墨西哥政府向受威脅的地區發出了多個熱帶氣旋警告。預報員強調暴雨和泥石流的威脅。格雷羅州受特魯迪影響的最大,山崩和水災在該州奪去8人生命。該區有4000多人疏散。在坎佩切州發生了第9宗死亡事故。

2017年6月8日[編輯]

沖繩縣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160個島,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嶼組成(其中41個有人居住)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鹿兒島縣相鄰。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主權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迥然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2017年6月9日[編輯]

威廉·D·波特號驅逐艦(USS William D. Porter DD-579)是二戰期間美國海軍的一艘弗萊徹級驅逐艦,以南北戰爭美國海軍准將威廉·D·波特(1808–1864)命名,愛稱「Willie Dee」,先後活躍於大西洋戰場太平洋戰場,參與過阿留申群島戰役菲律賓戰役沖繩島戰役等攻勢。在兩年的戰鬥生涯中,波特號大小事故不斷,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她曾向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搭乘的衣阿華號戰艦誤射魚雷的尷尬意外。1945年6月10日,威廉·D·波特號在沖繩海域執行警戒任務時遭遇神風特攻隊攻擊,雖然沒有直接撞上,卻仍因炸彈爆炸而最終沉沒。接連的意外和離奇的擊沉方式讓她有了個「美國海軍最倒霉驅逐艦」的名號。

2017年6月10日[編輯]

?》是部2011年印度尼西亞劇情片,由印尼導演哈農·布拉曼蒂約執導,雷瓦莉娜·薩尤斯·特瑪特、雷薩·拉哈迪安、阿古斯·昆佐羅、恩迪塔、里羅·得萬托和亨基·索萊曼主演。此電影著重刻畫了印度尼西亞宗教的多元性,描繪了宗教信仰間的衝突。電影情節圍繞著各自信仰佛教、伊斯蘭教與天主教的三個家庭之間的接觸展開。在一路風風雨雨之中,一些家庭成員因宗教暴力身亡,最終促成人們達成和解。 導演哈農是混血兒,他的這部《?》意圖顛覆大眾對於伊斯蘭教是「激進的宗教」的認知。由於電影強調宗教多樣性並探討極具爭議的話題,哈農所獲得的支持寥寥。但最終,Mahaka Pictures向其注入50億印尼盾(合60萬美元)投資該片。電影於2011年1月5日在三寶壟殺青。《?》於2011年4月7日上映,收穫了較大的口碑認可,商業上也頗為成功。電影廣受好評,超過55萬人前往觀看。它在2011年的印度尼西亞電影節中獲得了九項提名,並獲得最佳攝影獎。電影還於電影節期間在國際上展映。然而,因為電影表達了宗教多元主義的緣故,包括印度尼西亞烏理瑪委員會和伊斯蘭捍衛者陣線在內的若干穆斯林團體對該電影發起了抗議。

2017年6月11日[編輯]

熱帶風暴多莉是一場持續時間較短和結構混亂的熱帶氣旋,2014年9月初造成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的中度破壞。起源於東風波,該系統首先在9月1日晚上在坎佩切灣成為熱帶低氣壓。多莉在其存在的時間內抵抗強烈的風切變。大型系統內具有多個環流,有時成為新的主中心,而其他時間則簡單地圍繞著一般渦旋轉動。因此,在其大致上向西北偏西的路徑發生了多個中心遷移。多莉最終在9月3日於塔毛利帕斯州登陸,然後退化成殘留低氣壓。系統隨後在第二天消散。在多莉登陸之前,學校停課,官員在塔毛利帕斯州和韋拉克魯斯州開放了避難所。這場風暴在墨西哥產生了廣泛的中等至大程度的降雨,在塔毛利帕斯州拉恩坎塔達累積的雨量高達387毫米。隨後的洪水造成的損害至少達8700萬比索(650萬美元)。風暴間接導致1人死亡。多莉的水分也將分散的暴風雨帶到德克薩斯州南部。

2017年6月12日[編輯]

五星主廚快餐車》是一部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喜劇劇情電影,為強·法夫洛編劇、製片及執導,法夫洛、索菲婭·維加拉約翰·李昆薩默史嘉蕾·喬韓森奧利弗·普萊特鮑比·坎納瓦爾德斯汀·荷夫曼小勞勃·道尼等人主演。法夫洛飾演一名洛杉磯的主廚,在與美食評論家發生公開的衝突後,從洛杉磯一家人氣很旺的餐廳辭職,返回老家邁阿密裝修餐車。他與前妻重新聯繫,邀請兒子一同開著餐車回到洛杉磯,並於沿途的各個城市販賣古巴三明治。法夫洛在執導了多部大預算電影之後,完成了該片的劇本,希望能夠「反璞歸真」,製作與烹飪有關的電影。餐車的老闆兼廚師羅伊·崔為該片的聯合製片人,並負責監督所有的菜單,以及張羅片中的所有食材的準備。主要攝影始於2013年7月,拍攝地點位在洛杉磯、邁阿密、奧斯汀、紐奧良等地。《五星主廚快餐車》於2014年3月7日在西南偏南(SXSW)首映,並在5月9日由開路影業於美國發行。電影的全球票房超過4,500萬元,並收穫影評人的普遍好評,所獲讚譽多指向法夫洛的導演功力、劇本、故事及演員的表現。

2017年6月13日[編輯]

長崎縣日本九州地方西北部的縣,縣廳所在地是長崎市。長崎縣的管轄範圍包括九州本島的部分和九州西北部海域的對馬島壹岐島五島列島等離島。「長崎」這一地名來自於「長」之意和古代在這裡居住的長崎氏。長崎縣唯一的陸上鄰縣是佐賀縣,在令制國時代兩縣都屬於肥前國。長崎縣的海岸線地形極為複雜。雖然長崎縣的面積只排名日本第37位,但海岸線長度卻達4,195公里,佔日本海岸線總長度的12%,高居日本所有一級行政區首位。在日本鎖國時期,長崎是日本唯一獲得幕府承認的與西洋進行貿易的窗口,因此長崎縣的天主教信徒比例較高,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天主教長崎總教區。靠近朝鮮半島中國大陸的地理位置使得長崎也受到東亞大陸文化的影響較強。長崎新地中華街是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對馬則是江戶時代時獲得幕府承認的和李氏朝鮮進行貿易的據點。長崎縣地形多山,人口多集中在沿海的狹小平地,加上多離島這一特點,使得海運和空運在長崎縣交通中有重要地位。長崎縣的佐世保市在二戰之前是日本海軍四大鎮守府之一的佐世保鎮守府所在地,現在也是重要的軍港。

2017年6月14日[編輯]

大克鼎
大克鼎

周朝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國制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鎬京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著後世。東周都城為洛邑,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最高政權者,也是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野人的關係。東周時典章制度逐漸瓦解,諸侯國混戰爭霸稱王,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2017年6月15日[編輯]

尤金·瓦連京諾維奇·卡巴斯基是一名俄羅斯計算機安全專家。他於1997年與人合夥創辦了卡巴斯基實驗室,還作為研究負責人參與了政府資助的網絡戰。他一直倡導禁止網絡戰的國際條約。卡巴斯基於1965年出生在俄羅斯新羅西斯克,1987年畢業於密碼學、電信與計算機科學研究所,獲得數學工程與計算機技術學位。1989年,他工作的電腦感染了Cascade病毒,於是他開發了一個程序將其成功刪除,這引起了他對IT安全領域的興趣。在他的幫助下,卡巴斯基實驗室通過安全研究和銷售產品不斷成長。

2017年6月16日[編輯]

1130年教宗選舉是在教宗洪諾留二世離世後於1130年2月14日或2月15日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選舉是自1061年舉行教宗選舉以來樞機團首次分裂成兩個陣營,而每個陣營各自選出1位教宗。原本選舉是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帶領的一部分樞機選出額我略·巴巴拉斯基樞機為教宗依諾增爵二世。不過,其他參與選舉的樞機不滿意該結果而自行選出伯多祿·比亞尼樞機為教宗克雷二世。雖然克雷二世得到更多樞機支持,但是天主教會將依諾增爵二世視為合法教宗,而克雷二世則為對立教宗教宗加里斯都二世簽訂的沃姆斯宗教協定令這次選舉選出了兩位教宗。沃姆斯宗教協定解決了敘任權鬥爭,而於簽訂該宗教協定後樞機團聖座神聖羅馬帝國的政策出現很大分歧。有幾位較年老的樞機認為沃姆斯宗教協定是放棄額我略改革中所提倡的原則,並傾向接受它只是一個象徵式協定。這些樞機支持教宗跟於義大利南部居住的諾曼人成為聯盟。這些諾曼人有些是跟如卡西諾山的修道院有聯繫,而他們的其中一個領袖是伯多祿·比亞尼樞機。比亞尼樞機是當時其中一個在羅馬最有影響力的家族的代表。在上述問題上持相反立場的樞機則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領導。他在加里斯都二世簽訂沃姆斯宗教協定後即被冊封為樞機及委任為聖座總理,而他也是新政策的其中一個推動者。他跟他的支持者認為該協定對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關係會變得更好,而他們並不信任跟聖座有關係和主張擴張主義的諾曼人。除此之外,有部分主要代表或許跟「新靈性」有密切關係(意指律修會司祭組成的新宗教組織)。另外,他們跟羅馬的素馨家族結成聯盟,而素馨家族跟比亞尼家族是敵對的。為防樞機團就新教宗的人選而處於分裂狀態,樞機在教宗洪諾留二世離世前數星期制訂一份協議。協議中訂明新教宗會在兩位主教級樞機、三位司鐸級樞機及三位執事級樞機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同意下選出。

2017年6月17日[編輯]

世界盃獎盃是一個頒發給世界盃足球賽冠軍的金製獎盃。世界盃自1930年開始以來,曾使用兩款獎盃,分別是1930年至1970年使用的「雷米金盃」,以及1974年開始使用的「大力神盃」。雷米金盃,原名為「勝利」,後來為了紀念前國際足球總會主席朱爾·雷米,改名為雷米金盃。雷米金盃由純銀鍍金和青金岩製成,獎盃的造型為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刻1970年世界盃中,巴西國家足球隊成功奪冠而回,成為首支贏得3次世界盃的球隊,能永久保存雷米金盃。因此,國際足球總會公開招標設計新的獎盃。1983年,雷米金盃被盜,至今仍下落不明。國際足總世界盃,又稱「大力神盃」,於1974年世界盃開始使用。大力神盃高度為36.8厘米,重6.175公斤,由5公斤的18K黃金鑄成,基座則為孔雀石。獎盃由義大利公司Stabilimento Artistico Bertoni製造,造型為兩個人雙手高舉地球。目前持有大力神盃的為2014年世界盃冠軍德國國家足球隊

2017年6月18日[編輯]

教宗德奧二世是一位公元9世紀末在位時間短暫的教宗。當時義大利中部正受封建制度所帶來的暴力和混亂影響,天主教會亦因此而出現黨派衝突。德奧二世就在這個時候成為教宗,管理天主教會。他在這一段短時間的任期內主要將897年1月舉行的「殭屍審判」裡所決議的內容推翻,並恢復執行教宗福慕任內發出的教令。除此之外,他亦下令將遺體被沖上台伯河畔的福慕重新葬於聖伯多祿大殿。897年12月或898年1月,德奧二世在教宗國羅馬離世。有史家認為德奧二世態度積極,並描述他是一個熱愛聖職、愛好和平、溫和、簡潔樸實、和藹可親和非常親近窮人的人。然而德奧二世死因不明,有著作認為他很大機會是被人下毒後然後突然死去的。有其他著作表示較體弱或比前任者更年老的教宗很有可能是被故意選出而成為教宗。德奧二世的墳墓在17世紀拆卸聖伯多祿大殿時被破壞。

2017年6月19日[編輯]

靜岡縣日本本州中部太平洋沿岸的東海地方的一個縣份。縣廳位於靜岡市,縣內有濱松市、靜岡市兩個政令指定都市。靜岡縣是日本人口第十多的縣,人口大多居住在東海道新幹線沿線的帶狀地區。靜岡縣的轄區範圍包括歷史令制國中的駿河國遠江國全境和伊豆國的大部分地區(不含伊豆群島地區)。現在靜岡縣也可以大致以富士川大井川為界分為三個地區。不同的地形環境和歷史背景使得靜岡縣三大地區在文化、經濟上有較大不同,縣內一體性較低。但另一方面多樣的地理、文化特徵和地處東西日本分界線的位置使得靜岡縣有「日本的縮圖」之稱。溫暖多日照的氣候和靠近大消費市場的地理位置使得靜岡縣農業發達,茶葉柑橘等農產品的產量位居日本前列。同時靜岡縣在日本工業中也有重要位置,是本田技研工業鈴木山葉等日本代表性大企業的誕生地。日本東西交通的大動脈,東京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有相當部分途徑靜岡縣,使得靜岡縣是日本的交通要地。

2017年6月20日[編輯]

Fantôme》是日本歌手宇多田光所發行的第六張日語原創專輯,於2016年9月28日透過環球唱片發行。專輯以「生」與「死」為主題,其中大多數歌曲皆為獻給其過世的母親藤圭子。亦不乏以性、LGBT等作題材的歌曲。專輯的名稱《Fantôme》為帶有「幻影」、「氣息」等感覺的法語,包含希望聽眾能夠感受到其母親氣息的意願。 《Fantôme》獲得樂評家整體正面的評價,包括讚揚其作為藝術家的成長、對母親的感情以及表達對LGBT團體的支持。專輯亦獲得2016年第58屆日本唱片大獎最佳專輯獎。專輯獲得國際性的商業成功,現時日本實體銷量達67萬張,並於付費下載方面成功奪得日本、香港、澳門、台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iTunes下載榜第1位。專輯至今全球實體與下載合算銷量已超過100萬張。

2017年6月21日[編輯]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別稱黃埔軍校,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第一任校長為蔣中正,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州黃埔,因此世人也別稱它叫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下的產物,因此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與將領都出自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發源地,因為該校第一期學生開學日由孫中山頒布之書面訓詞正是今日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廣東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陸軍官校無法跟隨中央政府遷臺,校本部成建制投共。1950年,陸軍官校於臺灣高雄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復校。而陸軍官校黃埔時期的校址南京時期的校址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陸軍官校在大陸時期(1924年至1949年)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曾經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事。

2017年6月22日[編輯]

無尺度網絡在網絡理論中是帶有一類特性的複雜網絡,其典型特徵是在網絡中的大部分節點只和很少節點連接,而有極少的節點與非常多的節點連接。這種關鍵的節點的存在使得無尺度網絡對意外故障有強大的承受能力,但面對協同性攻擊時則顯得脆弱。現實中的許多網絡都帶有無尺度的特性。無尺度網絡的概念是隨著對複雜網絡的研究而出現的。「網絡」其實就是數學中圖論研究的,由一群頂點以及它們之間所連的邊構成。在網絡理論中則換一套說法,用「節點」代替「頂點」,用「連結」代替「邊」。複雜網絡的概念,是用來描述由大量節點以及這些節點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所構成的網絡。這樣的網絡會出現在簡單網絡中沒有的特殊拓撲特性

2017年6月23日[編輯]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奧里斯卡尼戰役。奧里斯卡尼號在1944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個月下水。海軍將奧里斯卡尼號作現代化改建的原型艦,直到1950年才正式服役。改建後奧里斯卡尼號在大西洋艦隊短暫服役,然後加入太平洋艦隊,參與韓戰。1965年,奧里斯卡尼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在戰爭期間八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直到1975年戰爭正式結束為止。戰爭結束後奧里斯卡尼號被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回CV-34。1976年,奧里斯卡尼號退役,在後備艦隊封存。海軍最後將奧里斯卡尼號鑿沉為人工魚礁,成為現時世上最大型的人工魚礁。

2017年6月24日[編輯]

英國政府皇家徽號
英國政府皇家徽號

卡拉登勳爵(1907年-1990年),英國殖民地官員、外交官工黨政治家和外交關係學者,1964年晉爵前稱為休·富特爵士。卡拉登出身自政治世家,五弟邁克爾·富特嘗任工黨黨魁。卡拉登在1929年加入殖民地部,先後在中東、地中海、加勒比海和非洲各殖民地任職逾30年,歷任奈及利亞布政司、牙買加總督賽普勒斯總督等職。深信自由主義的卡拉登為各殖民地推動憲制改革,並見證賽普勒斯在1960年正式獨立。自1961年至1970年間,卡拉登歷任聯合國託管理事會代表、聯合國特別基金顧問和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常駐代表任內曾負責草擬《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和《核不擴散條約》等重要文件。

2017年6月25日[編輯]

夸克是一種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叫強子,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由於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裏面找到夸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對夸克的所知大都是來自對強子的觀測。夸克的種類被稱為「」,它們是。上及下夸克的質量是所有夸克中最低的。較重的夸克會通過一個叫粒子衰變的過程,來迅速地變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變是一個從高質量態變成低質量態的過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上及下夸克一般來說很穩定,所以它們在宇宙中很常見,而奇、魅、頂及底則只能經由高能粒子的碰撞產生)。

2017年6月26日[編輯]

陰部神經會陰部的主要神經。在感覺方面,該神經負責傳送男性及女性外陰部肛門周圍,以及會陰的感覺信息;運動信息方面,則支配了男性及女性的尿道括約肌,和外肛門括約肌。一旦損傷則可能導致排糞失禁,這類損傷常見於分娩後遺症,麻醉也可能造成類似的症狀。陰部神經會經過閉孔內肌上的陰部管。1836年,愛爾蘭解剖學家班傑明·阿爾科克首次描述陰部管,故該管又稱阿爾科克氏管。陰部神經同時具有運動及感覺兩種功能,在自律神經系統方面僅有交感神經的神經纖維,沒有副交感神經的纖維。男性的陰部神經會分出陰莖背神經支配陰莖的感覺,女性則會分出陰蒂背神經支配陰蒂感覺。男性的陰囊後側由陰囊後神經支配其感覺,女性對應的陰唇後神經會支配陰唇的感覺。這些部位有許多神經傳導其感覺,陰部神經即為其中之一。陰部神經也負責射精相關的功能。

2017年6月27日[編輯]

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教宗額我略十六世於1831年9月1日建立以表彰對教會或在其自身工作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天主教徒或非天主教徒。騎士團勳章名稱來自於大教宗聖額我略一世。勳章於1831年創立時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大十字騎士(第一級)、大十字騎士(第二級)、騎士指揮官和騎士。1905年教宗庇護十世將騎士團改革後,勳章改成四個等級,分別為大十字騎士、星級騎士指揮官、騎士指揮官及騎士,並沿用至今。從1994年起,此勳章可向女性頒授。

2017年6月28日[編輯]

颶風卡洛塔是自1966年以來登陸位置最偏東面,而且達颶風強度的熱帶氣旋盆地熱帶氣旋。作為2012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第三場熱帶氣旋和第三個被命名風暴,卡洛塔在6月14日從中美洲西南方的東風波緩慢地發展為熱帶低氣壓。它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動,第二天增強為熱帶風暴。此後,風暴逐漸增強,風暴在6月15日達到颶風標準。隨著風暴快速增強,卡洛塔在當天達到了每小時175公里的二級颶風的最高強度。UTC翌日上午1時,卡洛塔在埃斯孔迪多港附近登陸,這是當時記錄的歷史上登陸位置最偏東面的太平洋颶風。第二天,隨著風暴在墨西哥西南部上岸,風暴開始減弱。卡洛塔繼續快速減弱,最終在6月16日消散。據報導,整個墨西哥有廣泛的停電和風力所帶來的損害,特別是在瓦哈卡州。還有報導說,風和雨造成基礎設施損毀,以及農作物受損。卡洛塔的降雨在聖胡安包蒂斯塔圖斯特佩克最高達到35.0厘米。暴雨造成許多山崩,阻塞了道路和損毀了建築物。至少有29,000個家庭和2,500個企業遭受卡洛塔的損失,大多數在瓦哈卡州。卡洛塔造成7人死亡,瓦哈卡州要求達14億比索(1.077億美元)用於修復公共基礎設施。

2017年6月29日[編輯]

福岡縣日本九州地方北部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福岡市,是九州地方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千人的縣,縣內有福岡市和北九州市兩個政令指定都市。西北部臨日本海,東北部臨瀨戶內海,西南臨佐賀縣有明海,南部和熊本縣接壤,東部和大分縣接壤。福岡縣在明治時代之後曾因煤礦資源而成為日本一大重工業地區,現在經濟則以服務業為主。地理位置靠近東亞大陸,距離福岡縣最近的特大都市是韓國首爾而非日本國內城市,而福岡市距上海市的距離也與到東京的距離相當。也因此福岡縣自古代開始就是東亞文化流入日本的窗口,現在也有眾多前往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的直通航線。福岡縣在令制國時代分屬豐前國筑前國筑後國三國。1600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後,黑田長政因為戰功而被德川家康封給筑前國領地,接替小早川秀秋入主名島城,黑田長政在翌年於當時的那珂郡警固村福崎一帶(位於現在的福岡市中央區)建築新的城堡並以「福岡城」為名;「福岡」之名稱由來自黑田氏家族發跡地備前國福岡莊(位於現在的岡山縣瀨戶內市長船町福岡)。原本備前國的「福岡」地名是取「有丘陵的土地」的祥瑞地名。

2017年6月30日[編輯]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一個以觀測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為主要目標的計畫。該計劃以甚長基線干涉技術結合世界各地的電波望遠鏡,使世界各地的獨立天線能互相協調、同時觀測同一目標,形成一口徑等效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EHT期望藉此檢驗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黑洞附近的強重力場下是否會產生偏差、研究黑洞的吸積盤噴流、探討事件視界存在與否,並發展基本黑洞物理學。觀測目標主要為位於南半天球、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以及橢圓星系M87的中央黑洞。為了看透銀河盤面及圍繞在黑洞周圍的物質,將觀測波長設定於1.33毫米,並預計於未來提升至能更精細觀測的0.87毫米。連線觀測產生的數據將交由超級電腦運算,並合成單一影像。2012年,天文學家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首次正式舉辦會議,確立計畫的科學目標、技術計畫和組織架構等。觀測則始於更早的2006年,當時已有三座望遠鏡使用VLBI技術進行連線觀測。2017年4月首次進行為期十天的全球連線觀測,觀測目標為人馬座A*。天文學家希望於此次觀測中攝得第一張黑洞剪影的影像。觀測結果預計於2017年底至2018年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