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勞卡尼亞戰爭

阿勞卡尼亞戰爭西班牙殖民者和馬普切人的一場長期鬥爭,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鬥。這場戰爭主要是在阿勞卡尼亞進行的。西班牙人最初在馬普切人的領地上取得了許多成功的擴張,但是在庫拉拉巴戰役(1598)和隨後的毀滅七城事件(1599-1604)後,戰爭出現了轉折,並最終導致雙方劃清了西班牙領地和自由馬普切人領地的界線(比奧比奧河-托爾滕河界線)。從17世紀到18世紀晚期,西班牙總督與馬普切酋長間舉行了一系列的會議,這場戰爭逐步變成了西班牙士兵和馬普切戰士及歹徒們實施的零星的搶劫。

阿勞卡尼亞戰爭

赫羅尼莫·德·比瓦爾的書《智利王國編年史及大量真實的相關敘述》(1558)中的阿勞卡尼亞戰爭的插圖。
日期1536-1883
地點
結果 設立了比奧比奧河-托爾滕河界線,馬普切人獲得獨立,直到1883年的占領阿勞卡尼亞事件。
參戰方
西班牙帝國印第安預備軍
智利都督府
拉普拉塔聯合省
智利共和國
馬普切人皮昆切人威利切人佩文切人戰士
阿勞卡尼亞及巴塔哥尼亞王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戈麥斯·德·阿爾瓦拉多
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
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
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
加西亞·烏爾塔多·德·門多薩
加西亞·奧涅斯·德·洛約拉
阿隆索·加西亞·德·拉蒙
阿隆索·德·里韋拉
弗朗西斯科·拉索·德·拉貝加
何塞·德·聖馬丁
貝爾納多·奧希金斯
科爾內利奧·薩韋德拉·羅德里格斯
格雷戈里奧·烏魯蒂亞
等等
萊夫扎茹
考波利坎¤
科洛科洛
派利亞馬丘
佩隆扎茹
連圖爾
布塔皮瓊
尼亞姆古
菲盧米利亞
古日尼亞姆古
吉拉班
等等
傷亡與損失
30000-42000名西班牙人1
60000名印第安預備軍士兵
90000-100000人1
1約有半數西班牙人直接死於戰爭。這些傷亡情況是在1664年被西班牙人估計的。

智利獨立戰爭為這條界線帶來了西班牙人、智利人、馬普切人三個不同陣營之間的為了獨立或忠君或個人利益的新戰鬥。隨著智利人在1861年到1883年間占領阿勞卡尼亞,馬普切人的抵抗最終結束。

西班牙的征服

編輯

這場鬥爭通常被認為是從雷諾韋倫戰役開始的。雷諾韋倫戰役發生於1536年,是迭戈·德·阿爾馬格羅與一群組織好了的、人數眾多的馬普切戰士在紐夫萊河伊塔塔河的合流處附近進行的。

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的軍事活動(1546-1553)

編輯
 
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

征服智利(1541-1598)的最早階段,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指揮了一場長達九年的軍事活動來保障聖地牙哥城的安全。這座城市在1541年9月11日曾被米奇馬隆戈酋長率領的馬波喬人皮昆切人的一支)摧毀過。巴爾迪維亞希望擴大他所管轄的領地,並且儘管由於墜馬而受傷了,他仍然決定要親自指揮對阿勞卡尼亞的一場陸上遠征。

在1544年,胡安·包蒂斯塔·帕斯特內率領了由「聖佩德羅號」和「聖地亞吉略號」兩艘三桅帆船組成的海上遠征隊去偵察南美洲西南海岸到麥哲倫海峽一帶。這支遠征隊是從瓦爾帕萊索出發的。他們進入了聖佩德羅灣(康塞普西翁灣),並在現今的康塞普西翁瓦爾迪維亞登陸。瓦爾迪維亞就是在之後為了向這位指揮官致敬而被命名的。[1]在進一步向南時,他們遭遇了嚴重的風暴,於是帕斯特內回到了瓦爾帕萊索。

巴爾迪維亞在1546年親自出發。他帶著六十名騎手和原住民嚮導、腳夫,穿越了伊塔塔河並在發生在比奧比奧河附近的基拉庫拉戰役中被馬普切戰士們攻擊。巴爾迪維亞意識到帶著如此有限的一支隊伍在如此不友善的地帶行進是不可能的,於是在找到了一個適合用來建立新城市的場所之後,他機智地選擇了返回聖地牙哥,而他找到的那個場所就是現今的彭科鎮,並且這個場所將會成為康塞普西翁地區的第一個地點。

康塞普西翁城、帝國城、瓦爾迪維亞城的建立

編輯

在1550年,一場新的遠征開始了。這一次由帕斯特內率領一支海上部隊,由巴爾迪維亞率領一支由兩百名西班牙步、騎兵和一些馬波喬預備兵組成的陸上部隊。他們計劃在康塞普西翁灣岸邊會師。這次遠征跨越了伊塔塔河和拉哈河,到達了比奧比奧河岸邊。一路上,隨著他們對該地區的探索,他們與馬普切人群落進行了若干場戰鬥。他們殺死了許多人,而自身損失卻很少。西班牙人在該地區度過了一個多星期,他們遭遇到的反抗持續增加。這之後,他們向大海行進。他們穿過了拉哈河谷和比奧比奧河谷,朝著彭科海岸而行。在安達連河畔,他們在河流和湖泊之間扎了兩天營。在宿營的第二夜,他們在安達連戰役中被戰爭領袖艾利亞菲盧率領的一大支馬普切人部隊攻擊。那一夜的攻擊行動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失敗,而西班牙人一人陣亡,多人受傷,而受傷的馬匹更多。在治療了一天的傷後,他們繼續向他們在康塞普西翁灣的會師點行進。[2][3]到了那裡後,巴爾迪維亞開始在今天的彭科建造堡壘。

在2月23日,帕斯特內的艦隊在康塞普西翁灣下錨。他們為這座堡壘的建造帶來了補給和援手,還有建築材料。[2]在3月1日,巴爾迪維亞在這裡建立了新盡頭的康塞普西翁城(今康塞普西翁市彭科鎮)。在同年的3月3日,這座堡壘竣工,而在九天後,在彭科戰役中,它被西班牙人所見過的最大的一支馬普切部隊攻擊了。儘管西班牙部隊的規模很小,但是這支馬普切部隊還是被摧毀和擊潰。[2][4]這之後,儘管當地的部落們投降了,但是巴爾迪維亞還是向秘魯總督派出了特使,請求額外的軍力;他明白,單憑他控制著的這點兵力,要徹底征服阿勞卡尼亞是不可能的。在1551年,在強化了康塞普西翁後,他又一次組織了一場遠征,在帝國河畔建立了帝國堡壘(今卡拉韋)。之後他又回到了康塞普西翁,一邊準備下一場遠征,一邊等待總督承諾的援軍從海上來。

巴爾迪維亞留下指令說新部隊應該在帕斯特內先前發現的「瓦爾迪維亞一帶」登陸,然後他帶著兩百名士兵離開,朝帝國堡壘而去。在南下經過了帝國堡壘後,他便立即命令赫羅尼莫·德·阿爾德雷特向內陸推進並建立一座堡壘,來保障他們的東側的安全。為此,阿爾德雷特到達了比亞里卡湖並在那裡(今比亞里卡)建立了一座堡壘。與此同時,巴爾迪維亞的小分隊向南行進並與從秘魯來的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率領的援軍會師。會師後,他們在當地建立了巴爾迪維亞的白色聖瑪利亞城(今瓦爾迪維亞)。當這些新地方都被駐紮好了軍隊之後,巴爾迪維亞於1552年回到了他在康塞普西翁的基地,之後他在該地區的基拉科亞河谷發現了富饒的黃金砂礦場。

第一次馬普切人大起義(1553)

編輯

萊夫扎茹與圖卡佩爾戰役

編輯

為了以南方的堡壘們來保障通訊線路的安全,巴爾迪維亞發動了新的遠征並在這次遠征中在圖卡佩爾普倫、孔菲內斯(今安戈爾)、阿勞科建立了堡壘。在這些征服者建造堡壘時,馬普切人沒有做任何抵抗。在1553年10月,基拉科亞金礦場開始對外開放,而大量的馬普切人被迫使去礦場勞動。

在1553年,馬普切人舉行了一場議會,他們鑑於西班牙部隊在他們領地的壯大,而決心開戰。他們選擇了一個名叫考波利坎的人當他們的戰爭領袖,以及一個名叫萊夫扎茹的人當副戰爭領袖,這是因為萊夫扎茹曾經作為一名預備兵而做過西班牙騎兵的侍從,他和西班牙人在一起的經歷使得他可以清楚地明白與征服者們戰鬥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萊夫扎茹率領六千名戰士攻擊了圖卡佩爾的堡壘。西班牙駐軍抵擋不住這場攻擊,於是撤到了普倫,而萊夫扎茹奪取並燒毀了這座堡壘並且他確信西班牙人會企圖奪回圖卡佩爾,於是他讓軍隊做好了準備。此時巴爾迪維亞的部隊已被削減,但是他仍然發動了一場反擊,不過他很快就被包圍並且他的軍隊在圖卡佩爾戰役中被馬普切人屠殺。這是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的最後一戰。他被俘虜並且之後在囚禁中被殺死。[5]

考波利坎與萊夫扎茹的軍事活動(1554-1557)

編輯
 
阿隆索·德·奧瓦列的《智利史》中的圖片。

在遭受了圖卡佩爾的失敗之後,西班牙人匆忙地重新組織了他們的部隊,增援了帝國堡壘的防衛,並遺棄了孔菲內斯和阿勞科的拓居地,來強化康塞普西翁。而馬普切人按照傳統,進行了冗長的勝利慶祝,這使得萊夫扎茹錯過了機會來實現展現他剛取得的軍事優勢的渴望。到了1554年2月,他才成功地集結了8000人的軍隊,並及時地在馬里韋紐戰役中對抗了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指揮的一場進行報復的遠征

儘管獲得了這場勝利,然而萊夫扎茹還是再次錯失了良機,這又是因為他的人民的冗長的慶祝傳統所導致的。當他抵達了康塞普西翁時,這個地方已經被遺棄了。他燒毀了這個地方,但是他殘餘的部隊已不足以繼續攻擊了。戰士們被遣散,這場軍事活動就此結束。

在1554年,比利亞格拉在聖地牙哥重新組織了他的部隊,同年,他再次動身前往阿勞卡尼亞,並增援了帝國堡壘和瓦爾迪維亞堡壘,此外他還多次允許了當地的駐軍和他們的印第安人朋友們突襲附近的馬普切人定居點,燒毀住房和農田,並殺死他們找到的所有的人和動物。這樣的破壞導致了這些城市附近的敵對的馬普切人們中發生了一場饑荒和一場流行病[6]與此同時,在北方,萊夫扎茹取得的那些勝利的消息導致了已經被征服了的馬塔基托河谷的普魯毛加人阿空加瓜河谷的皮昆切人也揭竿而起,但是他們還是被鎮壓了。[7]

在1555年,利馬皇家法庭命令比利亞格拉重建康塞普西翁。之後康塞普西翁在阿爾瓦拉多上尉和75名殖民地居民的努力下被完成了。在了解到了康塞普西翁正在被重建後,萊夫扎茹帶著4000名戰士再次攻擊了它。阿爾瓦拉多企圖在城外擊敗萊夫扎茹的軍隊,之後卻被萊夫扎茹的軍隊追趕進了城裡。在第二次摧毀這座城市期間,只有38名西班牙人設法從海路逃走了。在1556年的這場勝利發生之後,普魯毛加人給阿勞卡尼亞的馬普切人送了一份訊息,承諾給他們的軍隊提供食物支援並派戰士加入他們,共同與聖地牙哥的西班牙人打仗。[8]

萊夫扎茹對聖地牙哥的軍事活動

編輯

萊夫扎茹不僅在南方取得了一些勝利,並且北方的人也發訊息承諾了給予支持,這之後,他計劃攻擊聖地牙哥。馬普切人地區此時正在承受流行病之災,並且他們需要同仍然占據著他們的領地上的那些城市的西班牙人們作戰,因此,萊夫扎茹無法從馬普切人的主要軍隊中調走許多的士兵去北方作戰。[9]他不得不在比奧比奧河以北的人們中招募戰士,其中有已經被征服的馬普切人,還有伊塔塔河以北的普魯毛加人,而現在這些人受到了萊夫扎茹的之前的那些成功的鼓舞,他們再次起義了。

但是當萊夫扎茹進入了那些從屬於聖地牙哥的地方時,他開始報復那些拒絕加入他的普魯毛加人。他對該地進行了巨大破壞,並滅絕了當地人口。難民們逃到了城裡,以求得到援助和保護。[10]在1556年10月,他北上到達了馬塔基托河,之後他在特諾附近的一個叫作佩特羅阿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強化營地,作為一個對抗聖地牙哥的軍事基地。萊夫扎茹伏擊了第一支來自聖地牙哥的小型西班牙偵察部隊。之後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率領的一支更大的部隊在數天內攻擊了位於佩特羅阿的堡壘,但是他們無法奪取它,並且由於洪水,他們被迫撤走了。不過,萊夫扎茹遭受的損失也不小,並且更多的西班牙人正來支持比利亞格拉,因此他朝馬烏萊河撤退了,並希望在那裡紮下根基。不過,胡安·戈迪涅斯率領的西班牙騎兵追到了馬烏萊河,砍殺了掉隊的士兵們,並且萊夫扎茹的一支分遣隊也被打散了。萊夫扎茹的軍隊躲過了戈迪涅斯,但是他們被迫撤到了伊塔塔河對岸。戈迪涅斯上尉從這場追擊中凱旋,並且作為懲罰,他毀掉了普魯毛加人的畜群、農田及住房,並斬掉了一些人的頭,用這一教訓警告了他們不要加入馬普切人的軍隊,也不要給予其援助。這使得他們產生了巨大的恐懼。[11]

在1557年1月,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向南行進。去幫助剩餘的城市們對抗考波利坎領導的馬普切軍隊。萊夫扎茹被他的盟友們告知聖地牙哥城正相對地沒有保護,於是他避開了比利亞格拉,讓對方去了南方,而他自己則帶著包括帕尼瓜爾戈率領的盟友們在內的新軍隊,[12]再次向聖地牙哥行進。不過,萊夫扎茹恐嚇、虐待了當地的那些印第安人,以從他們那裡榨取給養。他的這一舉動造成了他的盟友們與他不和。當軍隊抵達了洛拉的馬塔基托河後,盟友們就萊夫扎茹的行為與他發生了爭執,其中有一位名叫奇廉的友軍首領指責萊夫扎茹的行為跟西班牙人的相似。[13]這之後,盟友們便與他分道揚鑣了。萊夫扎茹帶著剩下的軍隊沿馬塔基托河而上了一里格,在河畔的一座樹木繁茂的山丘的腳下的茅草區域中,再次建立了一個強化營地。不過,這個營地的位置被曾被萊夫扎茹虐待過了的當地的印第安人透露給了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比利亞格拉發消息給聖地牙哥附近的胡安·戈迪涅斯,叫對方來與自己相會,而他自己則匆忙北上。這兩支西班牙部隊會師了,而萊夫扎茹卻未得到警告。之後他們在考內群山上進行了一場出其不意的夜行軍,到達了馬塔基托河岸的能俯瞰萊夫扎茹的營地的山丘。在4月29日黎明時,比利亞格拉開始了馬塔基托戰役。他們突襲了萊夫扎茹的營地,在這場戰鬥中殺死了萊夫扎茹,摧毀了他的軍隊,驅散了他的盟友,取得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考波利坎與加西亞·烏爾塔多·德·門多薩的軍事活動

編輯
 
加西亞·烏爾塔多·德·門多薩。

赫羅尼莫·德·阿爾德雷特在返回智利的途中病死於了巴拿馬。這之後,加西亞·烏爾塔多·德·門多薩於1557年被指派為了智利的臨時總督,於是他立即從秘魯向南航行,並且這一次他帶了比以前強大得多的兵力:600名士兵、6門火炮、1000匹馬。他在拉塞雷納登陸,並將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與弗朗西斯科·德·阿吉雷兩位總督職位的競爭對手拘捕並送往秘魯,並以他自己的人來控制這個地區。在冬天,他派他的騎兵在陸上行進,而他自己則向南航行,並在1557年6月上旬於康塞普西翁灣的出入口處的基里基納島登陸。他命令了一支團隊在彭科登陸並重建康塞普西翁堡壘。一支馬普切軍隊企圖猛攻這座堡壘,但是卻被槍炮擊敗了。在門多薩的騎兵與馬匹從聖地牙哥經陸路抵達了之後,門多薩開始向比奧比奧河以南行進,而包括加爾瓦里諾在內的另一支馬普切軍隊企圖在拉古尼利亞斯戰役中在開闊的場地上阻止他們,但是在艱難的戰鬥之後,他們再次被擊敗了,並且他們在安達利坎的堡壘被棄置為了無防禦狀態,在這場戰役不久後,它就被奪取了。而這座堡壘正是前往阿勞科的門戶。

考波利坎領導馬普切人在米利亞拉普埃戰役中伏擊烏爾塔多·德·門多薩,企圖阻止他前進,但是他們未能成功。之後雙方在圖卡佩爾堡壘的廢墟所在處的附近進行了進一步的戰鬥,在這一場戰鬥後,門多薩建立了邊境的卡涅特堡壘和邊境的卡涅特城(今卡涅特),並進一步向南行進。在向南途中,他又建立了奧索爾諾城並向南探索到了安庫德灣。考波利坎企圖擺脫掉西班牙人的占領,於是他攻擊了卡涅特堡壘。他原本期待堡壘里的一名印第安人僕從會叛變並打開大門,但是他卻被背叛了,並且被阿隆索·德·雷諾索上尉狠狠擊敗了。這場戰鬥成為了考波利坎的最後一戰。儘管當時西班牙騎兵沒能及時到達以追趕他,以至於他立即逃走了,但是他最終被出賣並在群山中被佩德羅·德·阿文達尼奧俘虜。阿隆索·德·雷諾索給他判了死刑並在卡涅特給他執行了穿刺

在考波利坎死後,加西亞·烏爾塔多·德·門多薩認為他們已經征服了馬普切人。但是相反地,考波利坎的死亡方式激勵了馬普切人繼續以游擊戰來抗爭。在馬普切人的游擊戰中,每一天都有若干名印第安人僕從在馬普切人的手中死去,並且曾經在一段時間內,每一天也都有若干名殖民地主(印第安人勞工的主人)在馬普切人的手中死去。當失蹤或死亡者達到了400名印第安人僕從和10名西班牙人時,總督終於相信他想錯了。在基亞波,馬普切們在他們的新任戰爭領袖小考波利坎的率領下建造了一座堡壘,以阻止門多薩的部隊行進到阿勞科並在那兒重建一座堡壘。門多薩從卡涅特出發並在基亞波戰役中摧毀了又一支馬普切軍隊。這場戰役後,烏爾塔多·德·門多薩處死了大多數的被俘馬普切人,但是解救了阿勞卡尼亞地區的一位名叫庫約曼克的重要的酋長的兒子佩特格倫。隨著阿勞科堡壘的重建,[14]通過佩特格倫和他的心懷感激的父親的幫助,門多薩與阿勞科和圖卡佩爾的首領們取得了聯繫,並讓他們大多數人屈服於了西班牙人的統治。門多薩還在距以前的孔菲內斯堡壘不遠處建立了安戈爾的聖安德烈斯城(今安戈爾)。因為負責建造這座城市的是步兵們,所以它又通常被叫作「步兵城」。

在1561年2月,腓力二世解除了加西亞·烏爾塔多·德·門多薩的總督職務,以曾經戰勝過萊夫扎茹的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來替換他。門多薩帶著他已經征服了馬普切人的看法而離開了智利。他是在這場戰爭中幾位為數不多的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的總督之一。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大量的老練的士兵,並且他帶來的裝備與武器是之前的那些征服者們所不具備的,此外,當時馬普切人沒有一位與萊夫扎茹相當的戰略家。

馬普切人表面上保持和平,但卻秘密地繼續準備一場新的造反。在基亞波戰役失敗不久後,倖存的首領們聚在一起,並將伊良古連選為了新任戰爭領袖。由於各族戰士大多數人都死了或者受傷了,並且他們的人口受戰爭、飢餓、疾病的影響而成批減少,因此伊良古連決定撤退到盧馬科的沼澤,並在那裡集結他們的軍力,並為未來的造反訓練一代新戰士。馬普切人已經學會了煉鐵,使用西班牙人的武器(包括火槍與火炮),騎從這些征服者那兒捕獲來的馬匹,並且他們還學會了更好的戰略與戰術。門多薩造成的戰敗使得馬普切人成為了一個團結的民族,他們準備著再次與西班牙人交戰,以恢復他們的自由。

第二次馬普切人大起義(1561)

編輯

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的軍事活動

編輯

在替換門多薩的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到來時,敵對行動便又恢復了。這次的敵對行動始於羅德里戈·德·基羅加擔任臨時總督的短暫時期內,馬普切人在1561年7月於普倫谷殺死了受憎恨的殖民地主兼卡涅特市長佩德羅·德·阿文達尼奧與另外兩名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從安戈爾和帝國城發起的報復性遠征將叛亂者們趕到了盧馬科沼澤的庇護之中。不過,關於殺戮的消息在馬普切人中傳開了,一場規模比之前的更大的新的全面起義開始了。隨著比利亞格拉的到來,第一次天花流行也到來了,智利的原住民居民們因此受災。

阿勞卡尼亞地區的戰爭領袖米利亞萊爾莫率領一支當地軍隊從1562年5月20日到6月30日圍困了阿勞科。[15]在1562年年底,馬普切人在一位名叫梅烏科的首領的率領下,強化了距離步兵城三里格的馬雷瓜諾地區的一座堡壘。[16]阿里亞斯·帕爾多·馬爾多納多摧毀了這座堡壘,但是他沒有得到一場徹底的勝利,因為大多數馬普切人逃走了。在另一個地方,卡涅特市長胡安·拉薩爾特試圖奪回被偷走的坐騎,結果他卻在卡涅特的城門處被三十個馬普切人殺死了。

馬普切人在1563年1月重建了步兵城附近的堡壘,但是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被派來再次摧毀了它。馬普切人再一次重建了它,但是這一次他們建造了騎兵能輕鬆進入的部分。儘管資深的西班牙人表示懷疑,但是他們還是攻擊了那個地方,結果許多人都掉進了掩飾得很好的陷阱里。在這場戰鬥中,總督的兒子小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和其他四十二名西班牙人死在了這裡。這一場災難性的軍事挫敗迫使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總督命令遺棄卡涅特城。卡涅特被遺棄的消息使得起義行為散布開了。

當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聽到了他的兒子死亡的消息,他便生病了並動身前往康塞普西翁,留下他的表弟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來負責進行軍事活動。[17]此時由科洛科洛領導的馬普切人們正面攻擊了步兵城堡壘和阿勞科堡壘。他們封鎖了這兩座堡壘,但是無法奪取它們。佩特格倫再次向西班牙人提議媾和,比利亞格拉接受了,但是這場媾和是欺騙性的,因為實際上是馬普切人需要收割他們的農田。

在1563年4月,馬普切人重新圍困了阿勞科。這一場圍困持續了42天,馬普切人損失了500名戰士並且大多數人都是因為飲用了被污染的水而得痢疾死的。最終他們選擇了撤退並放棄了包圍。不久之後,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於1563年6月22日死在了康塞普西翁,使得他的表弟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成為了臨時總督。

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的軍事活動

編輯

新總督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相信他的人手太少,不能守住馬普切人領地上的所有駐軍地,因此於1563年7月命令放棄阿勞卡尼亞,通過海路帶走了他仍有的一支野戰軍及其火炮與非戰鬥人員,而洛倫索·貝爾納爾·德爾·梅爾卡多則率領駐軍經過被雨濕透的山地和湧出洪水的河流,向安戈爾行進。駐軍離開不久後,馬普切人就將他們的堡壘摧毀了,並在他們的行進中不斷騷擾他們。比奧比奧河以北的馬普切人將西班牙人對阿勞卡尼亞的放棄視為一場勝利,他們受此激勵,也反叛了。

在1564年,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設法保護他仍然控制著的所有的城鎮與堡壘,並從所有的駐軍地抽走兵力,在康塞普西翁集結了一支野戰軍。他知道馬普切人的目標之一是圍困康塞普西翁,並且他們已經做好了支持一場長期圍困的準備。在一場短暫的戰鬥後,副戰爭領袖洛夫萊在伊塔塔河谷擊敗了弗朗西斯科·德·巴卡上尉率領的從聖地牙哥而來的援軍部隊。此外,米利亞萊爾莫在安達連河的一個渡口伏擊了胡安·佩雷斯·德·蘇里塔上尉率領的從安戈爾南下而來的西班牙援軍。[18]這兩場敗戰使得康塞普西翁城和該地的駐軍無法從陸路取得外界援助。被擊敗的倖存者們不得不撤退到聖地牙哥並且無法突破對康塞普西翁的封鎖。另一方面,受到北方的這幾場勝利的激勵,伊良古連決定在向康塞普西翁進軍前,先摧毀步兵城。

在1564年2月,米利亞萊爾莫和洛夫萊兩位酋長率領20000名來自伊塔塔河與比奧比奧河之間的地區的戰士開始了圍攻康塞普西翁。馬普切人進入了城市,洗劫並燒毀了它。康塞普西翁的居民們和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指揮的駐軍都擁擠在了堡壘的圍牆之內。這場圍困持續了大約兩個月。

與此同時,在步兵城,馬普切人的封鎖越來越緊。馬普切人在合適的位置修建土製堡壘,在這些堡壘的保護下,他們朝步兵城移動得越來越近。步兵城的指揮官洛倫索·貝爾納爾·德爾·梅爾卡多本以為他們自己是易守難攻的,直到馬普切人在距城市很近處開始建造他們的第三座土製堡壘,他才改變了想法。之後在安戈爾戰役中,洛倫索·貝爾納爾將馬普切軍隊趕出了他們的堡壘並一路追趕他們到了河流處,將他們趕了回去,並殺死了伊良古連和一千名他的士兵,此外打傷或俘虜了別的許多人,而這支軍隊的其餘人則被驅散了。這後來,派利亞扎茹被選為了戰爭領袖。

此時在康塞普西翁堡壘的圍困中,兩艘帶著食物的船在3月底的到來使得西班牙人還能夠再撐更長得多時間。而另一方面,那裡馬普切人耗光了當地的食物來源並且他們發現要維持他們的大軍是艱難的。隨著收穫時期的到來以及安戈爾戰役失敗的消息的到來,這些馬普切人變得緊張不安,擔心他們的家人可能挨餓,或者他們的無防備的家園可能被來自安戈爾或聖地牙哥的西班牙人攻擊。他們在4月1日解除了圍困,並解散了軍隊,各自回家準備過冬。[19]

圍困解除後,比利亞格拉意識到羅德里戈·德·基羅加的女婿馬丁·魯伊斯·德·甘沃阿正在努力取代他的總督職位。比利亞格拉試圖拘捕甘沃阿,而對方卻經陸路逃往聖地牙哥了,但是比利亞格拉和他的若干名士兵幾天後航行到了瓦爾帕萊索,在甘沃阿抵達聖地牙哥時便將他拘捕了。比利亞格拉之後試圖在聖地牙哥重新組織巴卡和蘇里塔的倖存的氣餒的士兵們,之後再在1564年帶著他們南下。但是他被耽誤了很長時間,將本來就很少的地方資金以及從智利各城市艱難強征來的物品消耗掉了許多。在整個冬季和春季,他緩慢地整編和擴大了他的軍隊。

比利亞格拉在1565年1月中旬帶著110名西班牙人與憑藉強征權而集結到的800名印第安人預備兵離開了聖地牙哥,南下前往馬烏萊河。到了馬烏萊河之後,他與佩德羅·埃爾南德斯·德·科爾多瓦率領的30名西班牙人匯合了。科爾多瓦他們曾經打算去增援康塞普西翁,但是被馬普切人阻止了。在那之後,他們就一直在觀察邊界上的馬普切人,直到與比利亞格拉匯合。而在比利亞格拉待在聖地牙哥的七個月間,比奧比奧河以北的馬普切人已在佩爾克勞肯河畔建立了一座強大的堡壘,阻擋了南下去康塞普西翁的道路。而在第二次雷諾韋倫戰役中,比利亞格拉快速地奪取了它並摧毀了守衛它的馬普切軍隊。不久後,比利亞格拉又成功伏擊了帶領援軍前來的洛夫萊。洛夫萊沒有察覺到馬普切人已經戰敗,他遭到了突然攻擊並被俘虜。隨後,比利亞格拉在該地區建立了聖伊爾德豐索堡壘(今老奇廉),有力地鎮壓了比奧比奧河以北的馬普切人的造反。

智利皇家法庭統治期間的戰事

編輯

在戰場軍事活動結束不久後,佩德羅·德·比利亞格拉於1565年,根據秘魯總督洛佩·加西亞·德·卡斯楚的命令,被羅德里戈·德·基羅加替換。基羅加在成為了臨時總督後,開始了一場新的軍事活動。這場軍事活動由洛倫索·貝爾納爾·德爾·梅爾卡多組織。他重建了卡涅特,並在1566年重新移民於阿勞科城。基羅加實現了對奇洛埃島的征服,並派馬丁·魯伊斯·德·甘沃阿在那裡建立了卡斯楚城,並安撫了居住在當地的昆科人(馬普切人的一支)。基羅加返回後,在1567年8月被康塞普西翁皇家法庭替代。在1567年9月,國王任命梅爾喬·布拉沃·德·薩拉維亞·伊·索托馬約爾以總督頭銜接管智利民事與軍事政府,而此人於1568年從利馬抵達。

1568年到1598年的軍事活動

編輯

儘管西班牙人已經在馬普切人的領地上建立了城市與堡壘,但是他們所有的進一步的征服企圖都失敗了。「智利王國[20]成為了一個戰事不斷的問題地區,而在這一地區得到士兵來服役變得越來越困難。西班牙人若不是害怕這個地區被別的歐洲國家殖民化的話,他們可能就已經棄置它了。若干名西班牙將領與貴族人士被委派到了智利的各個崗位,企圖結束與馬普切人的戰爭。

梅爾喬·布拉沃·德·薩拉維亞總督任期間的軍事活動

編輯

梅爾喬·布拉沃·德·薩拉維亞·伊·索托馬約爾總督於1568年從利馬抵達。他招募了100名新兵並在聖地牙哥地區聚集了食物,之後南下去加入卡蒂賴塔沃萊沃河河口附近的軍隊。

戰爭領袖良雅納巴爾

卡蒂賴戰役

1570年康塞普西翁地震

派拉卡爾首領

普倫戰役

戰爭領袖派內尼亞姆古(阿隆索·迪亞斯)

羅德里戈·德·基羅加與馬丁·魯伊斯·德·甘沃阿的軍事活動

編輯

羅德里戈·德·基羅加總督

1575年瓦爾迪維亞地震

胡安·德·萊布首領

馬丁·魯伊斯·德·甘沃阿總督

甘沃阿稅率

阿隆索·德·索托馬約爾的軍事活動

編輯

阿隆索·德·索托馬約爾總督於1583年抵達智利。他不得不判決對他的前任的控告。他的前任就是馬丁·魯伊斯·德·甘沃阿。甘沃阿由於「甘沃阿稅率」而變得極其不得人心。這種交稅方式禁止了印第安人以勞動的形式來「交稅」,改為直接以金錢來交稅。索托馬約爾之後徹底赦免了甘沃阿,但是他廢掉了「甘沃阿稅率」,重新確立了「桑蒂良稅率」,[21]並添加了新的規定,使得這個老系統變得人道,以企圖避免殖民地主們對印第安人的暴行。

索托馬約爾在1584年俘虜了馬普切人戰爭領袖派內尼亞姆古,取得了他的軍事活動中的早期的成功。儘管如此,他仍然想要擴大對智利的征服。他打算建立一系列的堡壘,讓它們互相保護,以及保護城市和它們周邊的土地。他還打算用它們來包圍住伍盧切人(馬普切人的一支)並讓它們成為未來的軍事活動中的安全基地。在1584年,索托馬約爾在科埃萊穆建立了科努埃奧的聖法維安堡壘,為聖地牙哥與康塞普西翁間的溝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1585年,他命令在卡蒂賴附近建造若干堡壘:瓜基河流入比奧比奧河處的拉克魯斯的聖阿爾沃爾堡壘、塔沃萊沃河河口附近的聖靈堡壘、直接跨越比奧比奧河的聖三一堡壘庫倫科河上游流域的米利亞波阿的聖赫羅尼莫堡壘。在普倫,他還建立了另一座堡壘,並在那裡安置了一小支駐軍。

索托馬約爾的這些行動的反對者是戰爭領袖卡揚庫拉。他企圖圍攻阿勞科堡壘,結果失敗了。這導致了他在1585年退位,讓他的兒子農戈涅爾接替了他。農戈涅爾率軍返回,再次包圍了阿勞科,他的騎兵(這是這支軍隊第一次使用騎兵作戰)阻止了西班牙人為這座堡壘提供補給,使得堡壘的人被迫撤離了。他接下來朝聖三一堡壘而去,但是與弗朗西斯科·埃爾南德斯率領的一支西班牙師發生了衝突。在這場衝突中,他受了傷並很快被追捕到並被殺死。卡德瓜拉於同一天被宣布為了戰爭領袖,接替了農戈涅爾,並開始了攻入安戈爾城的行動,不過他被一場反擊給擊退了。這之後,他又在第二年圍攻了普倫。他用他的騎兵趕走了一支來解圍的部隊,並向駐軍提出了條件,但是被拒絕了。之後他向堡壘指揮官阿隆索·加西亞·德·拉蒙提出了挑戰,要以單挑來決定堡壘的命運。這兩位領導人在馬背上以騎矛戰鬥,而卡德瓜拉倒地了,被他的對手殺了。他的軍隊解除了包圍,但是在瓜諾阿爾卡被選為戰爭領袖之後,馬普切軍隊又在1586年返回並成功地將補給貧乏的西班牙人們趕出了普倫並燒毀了普倫。

普塔恩酋長

女酋長婭內肯

利文堡壘

與此同時,索托馬約爾由於受到了托馬斯·卡文迪什]率領的英格蘭海盜們的攻擊而分散了注意力。當他們在1587年4月9日於坤脫羅停船時,卡文迪什被西班牙人擊敗。他損失了10個人,並繼續沿著南美洲海岸航行。

索托馬約爾在1589年重建了普倫,並在馬里韋紐的高地建造了一座新堡壘。瓜諾阿爾卡指揮他的軍隊攻擊這座西班牙人的新堡壘,但是他發現這座堡壘的防禦太強了,於是轉而攻擊比奧比奧河對岸的聖靈堡壘和聖三一堡壘。

戰爭領袖金圖格努

戰爭領袖派利亞埃科

戰爭領袖派利亞馬丘

佩德羅·德·比斯卡拉總督

第三次馬普切人大起義(1598)

編輯

馬丁·加西亞·奧涅斯·德·洛約拉的軍事活動

編輯

在1592年9月,因俘虜圖帕克·阿馬魯而聞名的馬丁·加西亞·奧涅斯·德·洛約拉直接被腓力二世指派為了提督[22]並且腓力二世認為他是結束阿勞卡尼亞戰爭的最可能的候選人。洛約拉堅決主張以一支由直接來自巴拿馬的士兵們組成的軍隊滲透入馬普切人的領地。他在1594年5月於奧比奧河與拉哈河的匯合處附近的雷萊河畔建立了奧涅斯的聖克魯斯堡壘。這座堡壘在1595年升為了一座城市,被取名為科亞的聖克魯斯。之後,在1598年12月21日,奧涅斯·德·洛約拉在庫拉拉巴災難中被佩隆扎茹突襲,成為了第二名死於與馬普切人的戰爭的智利總督。

1598年馬普切人起義

編輯

庫拉拉巴災難成為了一場全體起義的開端,而這場之後被叫作「毀滅七城」的起義成為了一場六年的鬥爭,它消滅了比奧比奧河以南的除了奇洛埃群島的以外的所有的西班牙人定居點。

在洛約拉死後,秘魯總督倉促地指派了弗朗西斯科·德·基尼奧內斯來接替他。基尼奧內斯是一名老練的軍人,他是一個非常慎重的人,但是在面對危機時,他幾乎沒法應付。這名總督發現了殖民地的嚴重狀態並緊急請求援軍。與此同時,他試圖支援那些可能守得住的地方。不過,儘管為了穩定事態,他做了一切事情,但是事態很快就超出了他的控制。他生病了並請求派遣接替他的人。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馬普切人摧毀或迫使對付遺棄了許多城市和小型定居點,其中包括比奧比奧河以南的馬普切人領地上的所有七座西班牙人城市:科亞的聖克魯斯城(1599)、巴爾迪維亞的白色聖瑪利亞城(1599)、步兵的聖安德烈斯城(今安戈爾)(1599)、帝國城(1600)、比亞里卡的聖瑪利亞·馬格達萊納城(今比亞里卡)(1602)、奧索爾諾的聖馬特奧城(今奧索爾諾)(1603)、阿勞坎的聖費利佩城(今阿勞科)(1604)。

在1600年9月,阿隆索·德·索托馬約爾的老營地長[23]阿隆索·加西亞·德·拉蒙作為智利臨時總督抵達了。他使用非凡的手段組織了一支400人的軍隊,解除了奇廉與康塞普西翁之圍,並企圖進一步解除比亞里卡之圍,但是馬普切人圍困了阿勞科,使得他掉頭返回了。

阿隆索·德·里韋拉與智利軍隊的創建

編輯

新任總督阿隆索·德·里韋拉在1601年抵達了康塞普西翁。

戰爭領袖韋內古扎

17世紀

編輯

阿隆索·加西亞·德·拉蒙的軍事活動

編輯

阿隆索·加西亞·德·拉蒙在1605年替換了阿隆索·德·里韋拉,第二次成為了總督。

博羅阿戰役

戰爭領袖艾利亞菲盧

戰爭領袖安加納蒙

路易斯·梅爾洛·德·拉豐特總督

胡安·德·拉哈拉克馬達總督

防禦性戰事

編輯

路易斯·德·巴爾迪維亞神父的明確要求下,阿隆索·德·里韋拉在1612年又被腓力三世國王指派為了總督。巴爾迪維亞是智利的「防禦性戰事」新系統的創始者。他規劃了一條固定的界線(比奧比奧河-托爾滕河界線),分開了西班牙人地區和原住民地區,並且只允許傳教士從西班牙人那邊進入南邊。國王同意了巴爾迪維亞神父,並且儘管里韋拉本人並不完全同意,他還是遵從了國王的命令並建立了這一防禦系統。

路易斯·德·巴爾迪維亞在1612年5月召開了卡蒂賴會議,商議與當地馬普切人媾和。媾和條件是雙方不再互相開戰,並且都歸還俘虜;西班牙人將拆掉聖赫羅尼莫堡壘(米利亞波阿的聖赫羅尼莫堡壘),而如果海盜船隻抵達馬普切人的海岸了,馬普切人得警告西班牙人;西班牙傳教士與信使被許可進入馬普切人領地。在同年12月,派卡維會議被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與埃利庫拉和普倫地區的馬普切人定下相同的和平,並且西班牙人答應毀掉聖費堡壘。不過,這場和平努力最後失敗了,起因是戰爭領袖安加納蒙俘虜的一名西班牙女人和他的幾名妻子離開了他,並躲避在了西班牙人那裡。西班牙人不肯送她們回去,於是安加納蒙攻擊並殺死了巴爾迪維亞派遣到馬普切人領地的神父們和他們的馬普切人護送者們。這件事發生在12月14日,被稱為「埃利庫拉殉道事件」。之後敵對行為恢復如前。

戰爭領袖隆科特瓜

戰爭領袖連圖爾

防禦性戰事的重新開始

編輯

佩德羅·奧索雷斯·德·烏略阿總督

修女戰士卡塔莉娜·德·埃勞索

路易斯·費爾南德斯·德·科爾多瓦·伊·阿爾塞總督

戰爭領袖布塔皮瓊

拉斯坎格雷赫拉斯戰役

戰士弗朗西斯科·努涅斯·德·皮內達·伊·巴斯庫尼揚

弗朗西斯科·拉索·德·拉貝加總督

皮科盧埃伏擊戰役

洛斯羅夫萊斯戰役

戰爭領袖克普安圖

拉阿爾瓦拉達戰役

戰爭領袖韋努卡爾金

戰爭領袖庫蘭特奧

戰爭領袖庫里米利亞

基林會議與第一次和平條約

編輯

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德·蘇尼加總督

戰爭領袖林科平瓊

1641年基林會議

馬丁·德·穆希卡·伊·布伊特龍總督

1647年聖地牙哥地震

1647年基林會議

阿隆索·德·菲格羅阿·伊·科爾多瓦總督

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德·阿庫尼亞·卡夫雷拉·伊·巴約納總督

里奧布埃諾災難

第四次馬普切人大起義(1655)

編輯

最後一次馬普切人大起義發生於1655年。這一次克倫扎茹率領馬普切軍隊戰勝了西班牙人並來到了馬烏萊河岸邊。這之後,西班牙人的策略變化於兩種選擇之間:一是耶穌會傳教士們推薦的「防禦性戰事」,一是同馬普切酋長們開會議,在所謂的會議中與馬普切人定下協議。這允許了商業的發展與混血人人數的增長。

尼亞姆古與米斯基的軍事活動

編輯

17世紀晚期

編輯

1682年至1692年間的王立智利總督馬科斯·何塞·德·加羅秘魯總督拉帕拉塔公爵梅爾喬·德·納瓦拉·伊·羅卡富利與西班牙國王提議著手一場對馬普切人的大型的軍事活動。他計劃邀請馬普切酋長與長老們參加會議並在會議上監禁他們,如此阿勞卡尼亞就能夠被流血相對少地平定。不過,在1686年,卡洛斯二世國王拒絕了這一欺詐性計劃。[24]在1685年,加羅命令減少莫查島的人口,以阻止那些劫掠著智利的太平洋海岸的海盜們得到資源。這些島嶼上的馬普切原住民被安置在了一個遷移區,該地方就是現在的康塞普西翁的位置。

托馬斯·馬林·德·波維達總督執政期間的特點是阿勞卡尼亞的戰事在1694年突然而短暫地爆發了。他的對手是戰爭領袖米利亞潘。戰事爆發的起因是印第安人事務委員安東尼奧·佩德雷羅斯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便試圖暴力地隔離和重新安置馬普切祭司們,因此馬普切人被他的行動激發,爆發了戰事。佩德雷羅斯試圖率領軍隊穿過克佩河以攻擊米利亞潘的軍隊。在這場行動中,他受傷而亡。之後,智利王國的西班牙軍隊被派遣來對抗米利亞潘。軍隊的率領者是營地長阿隆索·德·科爾多瓦·伊·菲格羅阿士官長阿隆索·科瓦魯維亞斯[25]進行抵抗對於米利亞潘來說是不可能的。他不得不停止了抵抗。之後這位總督與馬普切人舉行了1694年喬克喬克會議,將佩德雷羅斯視為了這次爭鬥的源頭,並定下了和平,並且這場和平持續了近三十年。

18世紀

編輯

1723年馬普切人起義

編輯

在30年的和平之后,隨著1723年馬普切人起義,阿勞卡尼亞戰爭又繼續了。[26]

戰爭領袖菲盧米利亞

加夫列爾·卡諾·德·阿蓬特總督

1726年內格雷特會議

1751康塞普西翁地震

1759年、1766年、1769年馬普切人起義

編輯

馬努埃爾·德·阿馬特·伊·胡涅特總督

1759年馬普切人起義

安東尼奧·德·吉利·伊·貢薩加總督

1764年納西緬托會議

戰爭領袖古日尼亞姆古

1766年馬普切人起義

胡安·德·巴爾馬塞達·伊·森薩諾·貝爾特蘭總督

戰爭領袖萊維安

弗朗西斯科·哈維耶爾·德·莫拉萊斯·伊·卡斯特洪·德·阿羅略總督

戰爭領袖泰皮拉夫肯

1771年內格雷特會議

阿古斯丁·德·豪雷吉·伊·阿爾德科阿總督

1774年塔皮韋會議

安布羅西奧·德·貝納維德斯總督

1784年隆基爾莫條約

1792年威利切人起義與1793年的會議

編輯

在1784年,奇洛埃省長弗朗西斯科·烏爾塔多與王立智利總督安布羅西奧·奧希金斯被西班牙國王命令在威利切人的領地上打通一條毛林與瓦爾迪維亞之間的道路。這引起了奧索爾諾平原的威利切人們的驚慌。他們決定與布埃諾河谷和北邊的蘭科湖一帶的威利切人氏族聯盟們結盟,以要求瓦爾迪維亞省長馬里亞諾·普斯特爾拉來干預。馬里亞諾·普斯特爾拉與布埃諾河和蘭科湖一帶的威利切人們關係良好,這是因為他支持和平性的接觸和傳教活動,並拒絕了在他們的領地建立任何新堡壘。而奇洛埃省長弗朗西斯科·烏爾塔多卻贊成以強硬路線來對待威利切人,並以軍事入侵作為威脅。

在1789年2月,威利切酋長們與殖民地當權者們簽訂了里奧布埃諾和約。這一條約阻止了奇洛埃的可能的入侵,並使得奧索爾諾的威利切人得到了瓦爾迪維亞當局的支持,來反抗基拉卡烏因氏族聯盟所進行的突襲。與此同時,威利切人同意了保證新的皇家道路的暢通並允許了西班牙人占領奧索爾諾城,這座在1602年就被遺棄了的城市。這個條約還允許了西班牙人在布埃諾河以北定居並建造莊園

西班牙人對道路的濫用以及他們快速建造新的莊園的行為,使得一些酋長們改變了想法,並且以下酋長們組成了一個聯盟:里奧布埃諾的坦戈爾、凱普爾、卡特里瓦拉。1792年威利切人起義隨著這一事件而開始了,並且他們很快開始掠奪西班牙人的莊園和傳教團駐所,而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攻擊瓦爾迪維亞。當時的瓦爾迪維亞儘管北面和西面被守衛得很好,但是它看上去在東南面容易受到陸上攻擊。

儘管這次起義的範圍不大,起義者們從未真正威脅到瓦爾迪維亞,但是西班牙當權者們以嚴厲的態度對此做了回應。奧希金斯總督選擇了托馬斯·德·菲格羅阿上尉來指揮這次報復行動。菲格羅阿的部隊一路上燒了威利切人的房子和農田並將許多威利切男子作為造反嫌疑人逮捕。這之後,西班牙人認為該是時候和威利切首領們簽訂新的條約了,因此在1793年,一場會議在拉斯卡諾阿斯被舉行,這個地方就是現今的奧索爾諾。在《里奧布埃諾和約》中,西班牙人被允許了在布埃諾河以北建造莊園,將這條河流視為一條實際上的界線;而現在,憑著這一新條約,西班牙人進而在河流以南建造莊園了。

同一年,即1793年,一場新的會議在北方界線(比奧比奧河-托爾滕河界線)地區的內格雷特被舉辦,目的是認可與修補之前的1783年開始制定的《隆基爾莫條約》。跟以前的條約一樣,西班牙國王被確認為阿勞卡尼亞的君主,而這片土地的所有物被保留給馬普切人,因此西班牙國王是按照法律的君主,而實際上,這些馬普切人控制的土地則是獨立的。這場會議從3月4日被舉辦到3月7日,許多場有酒有肉的盛宴被舉辦給眾多的參與者。整場會議耗費了10897比索(約合1729523.72元人民幣),[27]而根據智利歷史學家迭戈·巴羅斯·阿拉納所說,這筆金額對於智利的資金的規模而言,是一筆龐大的錢財。

18世紀末的關係

編輯

儘管馬普切人並未允許「溫加」(馬普切人對白人的蔑稱)自由通行於他們視為歸他們所有的地區,然而大約從1780年起,聯合起來的馬普切人們開始接受外來西班牙人與土生西班牙人們在他們的領地的有限的存在。此外,由於這一時期的通行,馬普切人慢慢地進入了與外來與土生的西班牙人的文化的更頻繁的互動之中。因此,由於那些為原住民們開辦的學校,以及使節、集市、會議等元素的影響,馬普切人願意採納外來西班牙人與土生西班牙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1803年內格雷特會議是智利殖民時代的最後一場大型會議。在這場會議中,雙方都隆重慶祝了他們的和平與結盟。西班牙人與馬普切人之間的商業貿易與結合還產生了混血人們。這些混血人扮演了兩種文化之間的橋梁。由此,外來西班牙人、土生西班牙人、馬普切人三者間的共存被建立,並且這種關係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裡,基本上沒有變化。起義與突襲的數量更少了,頻率更低了,此時的馬普切人在為全面地消除種族差別待遇而抗爭。

智利獨立戰爭與「戰鬥到死」戰事

編輯

在智利獨立戰爭期間,許多馬普切酋長與西班牙忠君者們結盟。這些忠君者為了重建智利的舊的殖民地秩序而戰。忠君者當中的加維諾·加因薩旅長在1814年的基林會議中與馬普切酋長們談判,並得到了他們的支持,來共同對抗智利的愛國者們。

在1817年與1818年,忠君者們遭受了許多失敗,但是在一些馬普切人的援助下,他們繼續一起在中智利的南部抵抗。解放了北部和中部智利的何塞·德·聖馬丁貝爾納多·奧希金斯一起發動了一系列的對抗山地武裝團隊們的行動。這些武裝團隊們由各式各樣的歹徒、忠君者、印第安人們組成,他們利用了軍事遠征和強迫徵兵的混亂,而搶劫、掠奪鄉村地區。這一時期的無規律的戰事之後被稱為「戰鬥到死」戰事,這是因為其戰術殘酷,無論游擊隊員還是政府軍士兵,都不抓俘虜。直到比森特·貝納維德斯的團隊在1822年被消滅了,康塞普西翁一帶才終於太平。到了拉蒙·弗雷雷統治期間的1825年1月7日,和平才被完全確立。這一天智利政府與比奧比奧河以南的馬普切人舉行了塔皮韋會議,這場會議確定了比奧比奧河為智利與阿勞卡尼亞地區之間的界線,結束了馬普切人與智利共和國的持續了14年的戰爭狀態。

占領阿勞卡尼亞

編輯

背景

編輯

在1860年,智利總統何塞·霍阿金·佩雷斯·馬斯卡亞諾決定吞併比奧比奧河與托爾滕河之間的領地(即阿勞卡尼亞)。由於奧雷利耶-安托萬·德·圖南宣布成立了阿勞卡尼亞及巴塔哥尼亞王國,因此雖然奧雷利耶-安托萬從未成為一個嚴重的威脅,但是吞併阿勞卡尼亞成為了優先考慮之事。當權者們決定採取科爾內利奧·薩韋德拉·羅德里格斯將軍所提議的計劃,其中包括軍事與文化的滲透,以及與當地的酋長們定下協議。這個計劃還包括建立城市,建造道路和其他的公共建設,比如學校與醫院。

占領

編輯
 
1869年科爾內利奧·薩韋德拉·羅德里格斯與阿勞卡尼亞的主要的酋長們會面。

科爾內利奧·薩韋德拉於1862年在相當短的時間內進發到了馬列科河並建立了安戈爾城(在「毀滅七城」中被毀的「步兵的聖安德烈斯城」),以及穆爾琴堡壘和萊布堡壘。而南邊的瓦爾迪維亞的部隊則順利地沿著海岸進發,到達了托爾滕河。這便是占領行動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在實施中遭遇到的抵抗的等級相對地低,但是不久後,吉拉班酋長就在馬列科河附近發動造反了。

硝石戰爭在1879年爆發,智利南部的許多士兵便被調遣到了北部,去和秘魯與玻利維亞打仗。在1880年,若干個馬普切部落趁此時機,自行發動了對建立在邊界地區的各個智利堡壘的一系列的攻擊。

智利軍隊從硝石戰爭勝利而歸,之後,多明戈·聖瑪利亞·岡薩雷斯政府發動了將馬普切人的心臟地帶吞併入智利的最後一戰。格雷戈里奧·烏魯蒂亞上校被選中來完成這一任務。老西班牙城鎮比亞里卡(在「毀滅七城」中被毀的「比亞里卡的聖瑪利亞·馬格達萊納城」)被重建,而卡拉韋、勞塔羅[28]皮良萊爾武特木科新帝國城普孔等地也被建立了堡壘。那些生活在這些堡壘附近的部落們失去了他們的領地,並且大約有10000名馬普切印第安人在與智利軍隊的小規模戰鬥中被殺死。許多倖存者逃到了山地,並在那裡加入了佩文切人們(馬普切人的一支)和其他的從阿根廷領地逃來的部落們。還有一些倖存的原住民被安置在了遷移區,而他們的土地則被交給了智利的和外國的拓荒者們。一些歷史學家將「占領阿勞卡尼亞」視為300多年之久的阿勞卡尼亞戰爭的結束。

占領阿勞卡尼亞之後與現今的鬥爭

編輯

堅定地進行抵抗,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壓力,這一行為在現今的馬普切社會運動之中,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今天有許多團體已經在法律與政治上,與智利政府就侵占領地的問題進行了鬥爭。阿勞卡尼亞的土地所有權已經成為了最顯而易見的鬥爭點。智利人和歐洲移民的後代們從19世紀起,就已經得到了這片區域的土地所有權,一些土地是政府給予或者銷售給他們的,而其他一些則是從原住民首領處購買的,不過還有一些案例,則確實是拓荒者們從更好的土地趕走了馬普切人而取得的。

另一個現今的鬥爭則是與外國的跨國森林公司們的鬥爭。這些公司(合法地)將原本的森林變為了黃杉蒙特雷松藍橡膠樹的人造林。一些更激進然而有爭議的團體,如阿勞科-馬列科協調者組織,已經進行了對土地權的長達數十年的新的爭執。今天,許多的這樣的運動都是孤立的,並且失去了顯著的大眾支持,這是因為它們被政府扣上了滲透與破壞的罪名。

額外信息

編輯

另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瓦爾迪維亞」實際發音為「巴爾迪維亞」,兩個名字在西班牙語裡同音同字。
  2. ^ 2.0 2.1 2.2 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 1550年10月15日的信件
  3. ^ 赫羅尼莫·德·比瓦爾, 智利王國編年史及大量真實的相關敘述, 第94章與第95章; 阿隆索·德·貢戈拉·馬爾莫萊霍, 從被發現到1575年的智利史, 第10章; 佩德羅·馬里尼奧·德·洛韋拉, 智利王國編年史, 第31章
  4. ^ 比瓦爾, 編年史 第97章; 馬爾莫萊霍, 智利史 第11章; 洛韋拉, 編年史 第33章
  5. ^ 赫羅尼莫·德·比瓦爾. 第116章. 智利王国编年史及大量真实的相关叙述.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8) (西班牙語). ...ayer mataron al apo y todos los cristianos que con él venían, que no escapó ninguno, y todos los yanaconas de servicio, si no eran los que se habían escondido 
  6. ^ 根據比瓦爾的《編年史》第126章,當地多達三分之二的居民死於了饑荒與「瘟疫」。馬爾莫萊霍的《智利史》第20章說,瓦爾迪維亞附近的死亡稍微少些,這是因為馬普切人去了山里避難。洛韋拉的《編年史》第51章說,這場饑荒從1554年持續到了1555年,並且一些印第安人又回到了人食人的行為。馬爾莫萊霍還說,春天發生的那場「瘟疫」被馬普切人稱為「頭冷病」,被西班牙人稱為「頭痛症」,因此可以確定為是斑疹傷寒這一流行病。(智利傳染性疾病雜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比瓦爾宣稱這場「瘟疫」是由食人行為引起的。洛韋拉則並沒有提到一場流行病。
  7. ^ 赫羅尼莫·德·比瓦爾. 第128章. 智利王国编年史及大量真实的相关叙述.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4) (西班牙語). 胡安·胡夫雷從聖地牙哥帶來了一支小型騎手團隊,並在隆圖埃河畔的瓜萊莫摧毀了造反勢力 
  8. ^ 赫羅尼莫·德·比瓦爾. 第128章. 智利王国编年史及大量真实的相关叙述.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4) (西班牙語). 
  9. ^ 同時期的原始資料們對於他的軍隊的人數有不同的說法:比瓦爾的《編年史》第128章說是3000人;馬爾莫萊霍的《智利史》第22章說是300人;洛韋拉的《編年史》第54章說是8000人。
  10. ^ 佩德羅·馬里尼奧·德·洛韋拉. 第54章. 智利王国编年史.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9) (西班牙語). 
  11. ^ 迭戈·德·羅薩萊斯. 第2部第8章. 印第安人的佛兰德斯智利王国全史(1554-1625).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9) (西班牙語). 
  12. ^ 佩德羅·馬里尼奧·德·洛韋拉. 第55章. 智利王国编年史.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9) (西班牙語). ……據說有10000人 
  13. ^ 迭戈·德·羅薩萊斯. 第2部第10章. 印第安人的佛兰德斯智利王国全史(1554-1625).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9) (西班牙語). 不知道羅薩萊斯所說的奇廉首領是否就是洛韋拉所說的帕尼瓜爾戈 
  14. ^ 佩德羅·馬里尼奧·德·洛韋拉. 第11章. 智利王国编年史.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9) (西班牙語). 阿勞科的聖費利佩堡壘 
  15. ^ 阿隆索·德·貢戈拉·馬爾莫萊霍. 第40章. 从被发现到1575年的智利史.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西班牙語). 
  16. ^ 佩德羅·馬里尼奧·德·洛韋拉. 第17章. 智利王国编年史. [201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西班牙語). 
  17. ^ 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格拉是私生子,隨其母親姓,因此他與佩德羅是表兄弟關係,而非堂兄弟關係。
  18. ^ 馬爾莫萊霍, 智利史 第45章, 位於該城市向南僅兩里格處. 洛韋拉, 編年史 第2部第2部分第23章, 稱這個地方為萊博卡達.
  19. ^ 迭戈·巴羅斯·阿拉納, 智利全史, 第2部第3部分, 1561年-1610年的殖民地, 第2章第4節
  20. ^ 「智利王國」即智利提督轄區。西班牙人常常將美洲的一個有著複雜的文明的區域或者一個成為了富裕社會的區域稱為「王國」。
  21. ^ 「桑蒂良稅率」是「甘沃阿稅率」之前的「交稅系統」,在加西亞·烏爾塔多·德·門多薩時代由法學家埃爾南多·德·桑蒂良制定,規定印第安人以勞動的方式來向殖民地主們「交稅」。
  22. ^ 西班牙語的「提督」字面上的意思為「總船長」,相當於中國的「提督」。在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提督」通常不僅是一個軍事頭銜,也是一個行政頭銜。這樣的一名提督在軍事上是一個地區的軍事總指揮,在政治上是該地區的民事法庭的長官。
  23. ^ 「營地長」是西班牙的一個軍事頭銜,僅次於上文所說的「提督」,相當於參謀長。
  24. ^ 尤金·E·科思. 西班牙殖民智利的政策. : 第202–204頁. 
  25. ^ 此處的「士官長」是16-17世紀的西班牙方陣中僅次於「營地長」的軍階。
  26. ^ 比森特·卡爾瓦略·伊·戈耶內切, 智利王國歷史與地理總覽·第2部, 第75、76、77章
  27. ^ 1793年的美洲比索重27.064克,純度為0.875,因此10897比索合258051.857克白銀。清朝一兩約37.301克,清朝(1644-1911)中期一兩白銀約合250元人民幣,因此10897比索約合1729523.72元人民幣。
  28. ^ 「勞塔羅」是「萊夫扎茹」的西班牙語形式。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