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莫陳瓊(6世紀—?),複姓侯莫陳氏,本姓劉氏[1],字世樂代郡武川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侯莫陳瓊虛齡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奉養母親非常孝順,善於侍奉各位兄長,內外的人沒有不敬重他的。侯莫陳瓊因軍功封靈丘縣男,食邑三百戶。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陳瓊隨魏孝武帝元修西入關中,出任宇文泰直盪都督。大統二年(536年),侯莫陳瓊升任尚藥典御。大統三年(537年),侯莫陳瓊出任太子右衛率,進爵為侯。大統七年(541年),侯莫陳瓊隨獨孤信征討梁仚定,屢次升任北秦州刺史。大統十四年(548年),侯莫陳瓊出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周孝閔帝宇文覺登基,侯莫陳瓊進爵武安縣公,增加食邑總計二千戶,外任郢州刺史。武成二年(560年),侯莫陳瓊升任金州總管、六州諸軍事、金州刺史。保定元年(561年),侯莫陳瓊加大將軍天和四年(569年),侯莫陳瓊轉任荊州總管、十四州八防諸軍事、荊州刺史。天和六年四月庚子(571年6月1日),侯莫陳瓊進位柱國[2][3],隨後進爵周昌郡公[4]建德二年五月丁丑(573年6月27日),侯莫陳瓊出任大宗伯[5][6][7],同年九月戊辰(573年10月16日),侯莫陳瓊外任秦州總管[8]。建德四年七月丁丑(575年8月16日),北周出兵征討北齊,侯莫陳瓊隨周武帝東征,為後二軍總管[9][10][11]。侯莫陳瓊不久改封修武郡公[12]大象二年六月戊午(580年7月1日),侯莫陳瓊加上柱國[13][14][15][16],死後諡號[17]

家庭

編輯

父親

編輯
  • 侯莫陳敬,一名興,柱國、幽朔六州諸軍事、朔州刺史、清河郡公[1]

兄弟姐妹

編輯
  • 侯莫陳順,北周柱國、少師、平原郡公
  • 侯莫陳崇,北周柱國大將軍、大司徒、梁莊閔公
  • 侯莫陳凱,隋朝禮部尚書、三巴文公
  • 劉氏,嫁北周使持節、大將軍、雍州牧、蒲山公李曜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6.5: 345–349. ISBN 978-7-101-11639-7. 
  2.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庚子,以大將軍、滎陽公司馬消難為柱國。陳國公純、雁門公田弘率師取齊宜陽等九城。以大將軍武安公侯莫陳瓊、太安公閻慶、神武公竇毅、南陽公叱羅協、平高公侯伏侯龍恩並為柱國。
  3.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庚子,以大將軍司馬消難、侯莫陳瓊、大安公閻慶、神武公竇毅、南陽公叱羅協、平高公侯伏侯龍恩並為柱國。
  4. ^ 《周書校勘記·卷十六·列傳第八·二四》:同昌郡公 周書卷五武帝紀建德二年(五七三年)五月、三年九月、四年七月都作「周昌公」。按隋書卷二九地理志上同昌郡同昌縣條雲「西魏置」。又尚安縣條云:「大業初,置同昌郡。」在西魏、北周時同昌是縣不是郡。周昌郡雖無可考,但屢見武帝紀,疑是。
  5.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丁丑,以柱國、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大宗伯,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上庸公陸騰為大司空。
  6.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五月丁丑,以柱國侯莫陳瓊為大宗伯,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上庸公陸騰為大司空。
  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丁丑,周以柱國侯莫陳瓊為大宗伯,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江陵總管陸騰為大司空。瓊,崇之弟也。
  8.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戊辰,以柱國、大宗伯、周昌公侯莫陳瓊為秦州總管。
  9. ^ 《周書·卷六·帝紀第六》:以柱國陳王純為前一軍總管,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前二軍總管,鄭國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為後一軍總管,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二軍總管,趙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率眾二萬趣黎陽,隨國公楊堅、廣寧侯薛回舟師三萬自渭入河,柱國梁國公侯莫陳芮率眾一萬守太行道,申國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帥眾二萬出陳、汝。
  10.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丁丑,下詔暴齊氏過惡。以柱國、陳王純為前一軍總管,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前二軍總管,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為後一軍總管,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二軍總管,越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帥眾二萬趣黎陽,隨公楊堅、廣寧公侯莫陳回師三萬自渭入河,柱國、梁公侯莫陳芮帥眾一萬守太行道。申國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帥眾二萬出陳、汝。
  1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丁丑,下詔伐齊,以柱國陳王純、滎陽公司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陳瓊、趙王招為後三軍總管。
  12. ^ 《周書校勘記·卷十六·列傳第八·二五》:尋改封武威郡公 北史卷六0侯莫陳崇附兄順傳稱瓊「封脩武郡公」。按卷八靜帝紀大象二年(五八0年)六月見「脩武公侯莫陳瓊」,疑作「脩武」是。
  13. ^ 《周書·卷八·帝紀第八》:六月戊午,以柱國許國公宇文善、神武公竇毅、修武公侯莫陳瓊、大安公閻慶並為上柱國。
  14.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六月戊午,以柱國許公宇文善、神武公竇毅、修武公侯莫陳瓊、大安公閻慶並為上柱國。
  15. ^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崇弟瓊,字世樂。年八歲喪父,養母至孝,善事諸兄,內外莫不敬之。以軍功封靈丘縣男,邑三百戶。從魏孝武入關。為太祖直盪都督。大統二年,遷尚藥典御。三年,拜太子右衛率,進爵為侯。從獨孤信征梁屳定。累遷北秦州刺史。十四年,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孝閔帝踐阼,進爵武安縣公,增邑並前二千戶。出為郢州刺史。武成二年,遷金州總管、六州諸軍事、金州刺史。保定元年,拜大將軍。天和四年,轉荊州總管、十四州八防諸軍事、荊州刺史。尋進位柱國,進爵同昌郡公。建德二年,拜大宗伯,出為秦州總管。四年,從高祖東伐,為後二軍總管。尋改封武威郡公。大象二年,加上柱國。
  16.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崇弟瓊,歷位荊州總管、上柱國,封修武郡公。
  17. ^ 浙大墓志库. [202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