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水準

經濟學名詞

總體物價水準(英語:general price level)是在給定的時間間隔(通常為一天)內,某個經濟體或貨幣聯盟中某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籃子)的總體物價的假設度量。它相對於某些基本集合進行了標準化。通常,一般物價水準與每日物價指數(通常為每日CPI)近似。惡性通貨膨脹期間,每日總物價水準可能會改變多次。

理論基礎

編輯

古典派的二分法是這樣一種假設,即總的物價上漲或下跌與基本的「名目」經濟變數之間存在相對清晰的區分。 因此,如果物價整體上升或下降,則可以假定此變化可以分解為以下形式: 給定集合   代表商品和服務,    時間的交易的價值量為

 

此時

  代表在   時間的   的數量
  代表在   時間的   的普遍物價
  代表在   時間的   的「真實」物價
  代表在   時間的物價水準

總體物價水準(level)與物價指數(index)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存在取決於古典派的二分法;而後者僅是一種運算,不管它們是否有意義,這樣的計算都是可能的。

重要性

編輯

如果可以區分總體物價水準的組成部分,則有可能衡量兩個區域或區間之間的總體物價差異。 例如,通貨膨脹率可以測量為:

 

「真實」的經濟成長或萎縮可以通過平減GDP或其他方式與物價變化區分開: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