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林(1890年1月9日—1951年9月17日)是台湾云林西螺出身的僧侣,俗名林茂成,法号演满,别号二树庵、祇园、正信生,日治时代日本佛教曹洞宗布教师,推崇日僧忽滑谷快天的思想,以台湾的马丁路德自任。认为僧侣可妻带(结婚),本人亦娶妻生子。美丽岛事件受难者之一林弘宣为其子,台中画家林星华为其女[1]

略历

编辑

云林西螺出身,初在台中慎斋堂求道,曾任白河大仙寺副寺。明治45年(1912年),在基隆灵泉寺善慧法师门下出家。大正11年(1922年),创建台中佛教会馆,并任住持。大正12年(1923年),成立台中佛教会,受曹洞宗总本山任命为台湾台中驻在布教师补。昭和2年(1927年),爆发疑似和《台湾日日新报记者张淑子之妻桃色纠纷的“中教事件”,引发以彰化“崇文社”为首的儒社批评,导致儒佛知识社群之间数年的论争。昭和7年(1932年),和张月在会馆举行佛化婚礼。昭和11年(1936年),和林澄坡、郑松筠、何宝琦等成立正信会。[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江灿腾. 日據時期臺灣新佛教運動的先驅 ──「臺灣佛教馬丁路德」林德林的個案研究. 中华佛学学报 (台北: 中华佛学研究所). 民国91年, (第15期): p 255–303 [202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2. ^ 台中佛教會館. [2016-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关连项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