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th60/试验:香港公营房屋楼宇设计类型 - 相连长型

相连长型(英语:Linear Block),又称连结长型 [1],是香港公营房屋其中一系列之住宅建筑设计,目前有五款(其中两款没有正式使用)、均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规划、设计及发展。

历史与概述

编辑

相连长型于1983年发表[1],其特色乃外观长而窄[注 1],加上设计较灵活,相比同期住宅建筑型号、能提供多种类型及面积的单位,建筑师设计屋邨时可自由选择翼尾之单位配搭、以及楼宇高度,所以这个楼宇设计经常用于徙置大厦的重建工程、面积较细的地盘及受高度限制的地盘。

外观

编辑

一般而言,相连长型楼宇层数由8-27层不等,设计期间能够随意修改楼宇高度。

单位设计

编辑

一般而言,每层设有12~24个单位,层数多过22层或以上之楼宇的顶层会比标准层数少6个单位,并且形成退台。

每个单位设有双重门口(闸与门),两者之间设有空间、谓细小转角玄关,提高隐私;亦预置主力墙壁及窗户位置,提供间隔建议予住户;厨房外设置露台(但“㓥房”单位例外)。

由1-2人非标准“㓥房”到可间三房间之大型单位均俱备,更可选择一边翼尾兴建小型单位、另一边兴建大型单位,甚而灵活。最大单位款式为 "D1型"、面积达700余平方呎,仅次双工字型

鉴于1980年代后期对于小型单位需求殷切,部分相连长型一型及三型位于两端或楼宇中央位置的其中一个单位被分割成2个“㓥房”单位,这类单位不设露台,所以晾衣架设于客厅、其窗户设计有别其它标准相连长型大厦的单位。

单位款式组合[2]

编辑

虽然楼宇设计只有五款,不过每款楼宇之翼尾允许建筑师选用不同单位组合;据 "香港地方" 网站及相关图则所示,相连长型可以衍生基本六款单位组合,并且不局限于楼宇款式,只是在设计时候、按建筑师及当时住屋环境需求而定采用何款。

相连长型住宅大厦 - 单位款式组合
楼宇设计 单位款式组合(Option) 每层合共拥有之单位类型(数量)
一型

(若果每层14个单位)

款式一(Option 1)

两只翼尾采用A/B型单位

  • A型(4个)
  • B型(8个)
  • C型(2个)
款式二(Option 2)

其中一只翼尾采用A/B型单位 另一只为B/C型单位

  • A型(3个)
  • B型(8个)
  • C型(3个)
款式三(Option 3)

其中一只翼尾采用C/D型单位 另一只为C/D型单位

  • A型(3个)
  • B型(7个)
  • C型(3个)
  • D型(1个)
款式四(Option 4)

两只翼尾采用B/C型单位

  • A型(2个)
  • B型(8个)
  • C型(4个)
款式五(Option 5)

其中一只翼尾采用B/C型单位 另一只为C/D型单位

  • A型(2个)
  • B型(7个)
  • C型(4个)
  • D型(1个)
款式六(Option 6)

两只翼尾采用A/B型单位

  • A型(2个)
  • B型(6个)
  • C型(4个)
  • D型(2个)

单位模组简表

编辑
相连长型住宅大厦 - 单位模组简表
所属 代号 单位类型 单位间隔[注 2] 连原装梗房? 采用两重大门口设计? 大约室内楼面面积(平方米 编配人数标准[注 3]

(仅适用租住房屋)

(1/2P) 小型(1或2人单位 - 1/2 Persons Unit) 开放式
L1、L2、L3、LL、LL2 A1 2房2厅 否(不过连原装主力墙壁,以便间隔) 16.32/16.33/16.90 至?人
L1、L3 A2
LL A4
L2 B 型(单位,钻石形 - Unit,diamond-shaped)
L1、L2、L3、LL、LL2 B1
L1、L2、L3、LL B2
L1、L2、L3 B3
LL B5
L3 B8
L1、L2 C1 3房2厅
L1、L2、L3 C2
L1、L3、LL、LL2 C3
LL C4
L3 C5
L1、L2、L3、LL、LL2 D1

一型

编辑

简述

编辑

兴建数目最多,共兴建了64座;当中以横头磡邨所占数目最多。

外观及终饰

编辑

由两座长型平行相连而成。

屋宇设备

编辑

整座楼宇大部分位置皆设有开放式走廊。

单位

编辑

每层设有14-16个单位不等。

二型

编辑

简述

编辑

以相连长型一型为蓝本,但没有兴建;其实房屋署原本计划将此型号应用于黄大仙下邨二区重建方案,不过原有大厦住户迁出计划延误,加上适逢和谐式大厦设计发表,巧合当时桩基工程仍未展开,于是可以改为建造同样具灵活的和谐三型大厦、而放弃兴建此型号。

外观及终饰

编辑

外型是由两座相连长型一型所合并而成,其中一座需镜射反转,呈“品”字形,造型类似部分三座相连工字型大厦。

屋宇设备

编辑

整座楼宇大部分位置皆设有开放式走廊。

单位

编辑

每层设有24个单位不等。相比相连长型一型,此型号删除了中间四个尾端单位。

三型

编辑

简述

编辑

以相连长型一型为蓝本,共兴建了19座;当中以南昌邨所占数目最多。

外观及终饰

编辑

外型是由三座长型平行相连而成

屋宇设备

编辑

除了中央翼外,其余的位置皆设有开放式走廊

单位

编辑

每层设有20-22个单位不等。

简述

编辑

共兴建了兴建4座,更是唯一不出售的型号。这款楼宇中横头磡邨(宏光楼&宏显楼)及大窝口邨(富平楼&富秀楼)各占2座。

外观及终饰

编辑

外型呈“L”字形

屋宇设备

编辑

整座楼宇大部分位置皆设有开放式走廊

单位

编辑

每层设有12个单位。

相似?https://www.archdaily.com/772266/sutd-housing-and-sports-look-architects-plus-surbana-international-consultants/55d69ce3e58ece60850000ac-sutd-housing-and-sports-look-architects-plus-surbana-international-consultants-floor-plan

简述

编辑

相连长型LL2型并没有兴建,从未实际应用,更没有真正出现于任何房屋方案、仅为概念。

外观及终饰

编辑

这款楼宇外型呈“V”字形,类似呈135度展开的新长型大厦

屋宇设备

编辑

整座楼宇大部分位置皆设有开放式走廊

单位

编辑

每层设有12个单位,大厦中央位置更设有一个B型钻石形单位。

使用

编辑

相连长型通常出现于乐富黄大仙深水埗葵涌等曾经为徙置区天下之地区,因为其设计迎合各种高度,能应对启德机场之楼宇高度限制、以及徙置大厦所占之土地。至今可以找到。

首批落成的相连长型楼宇位于九龙深水埗区石硖尾大坑东邨东辉楼,它于1986年3月落成;最后落成的相连长型楼宇是观塘翠屏邨翠樟楼,1994年10月落成,它同时身兼唯一楼宇落成时、全部单位皆预先安装铝窗的相连长型楼宇。

踏入租者置其屋计划时代

编辑

1997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推出租者置其屋计划,让租户以合理价钱购买现居的单位。租者置其屋计划中出售的屋邨、一律为是1980年代后期至1992年或之前落成的屋邨[注 4],所以部分获纳入租者置其屋计划中出售的屋邨中、皆拥有相连长型楼宇可供出售。

一型(L1)

编辑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相连长型L1型 Linear 1 长板形(Z字形) 1980年代 1983年 大坑东邨(1986年3月) 翠屏邨(1994年10月) 大坑东邨翠屏邨小西湾邨横头磡邨黄大仙下邨东头邨顺天邨翠屏邨太平邨葵盛东邨葵芳邨大窝口邨葵兴邨长安邨安润楼&安清楼
 
横头磡邨
 
大窝口邨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横头磡邨宏颂楼
东头邨盈东楼

二型(L2)

编辑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相连长型L2型 Linear 2 长板形(方角ʊ字形/两个对称Z字形合成) 1980年代 1983年 (没有兴建) 黄大仙下邨二区重建原方案
楼宇平面图
黄大仙下邨二区重建原方案

三型(L3)

编辑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相连长型L3型 Linear 3 长板形(三个Z字形合成) 1980年代 1983年 石篱邨石兴楼、南昌邨李郑屋邨乐富邨乐东楼、东头邨翠屏(南)邨翠樱楼、葵芳邨
 
侧面 - 东头邨祥东楼
 
石篱邨石兴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翠屏邨翠樱楼
东头邨兴东楼

L型(LL)

编辑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相连长型LL型 Linear L 长板形(L字形) 1980年代 1983年 大窝口邨富秀楼&富平楼、横头磡邨宏光楼&宏显楼
 
横头磡邨宏显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大窝口邨富秀楼

L2型(LL2)

编辑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相连长型LL2型 Linear L2 长板形(V字形) 1980年代 1983年 (没有兴建) (没有兴建)
楼宇平面图
标准

参考的文献

编辑
  1. ^ 1.0 1.1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83-1984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84年. 
  2. ^ 香港地方.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一)相連長型. [201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备注

编辑
  1. ^ 类似经特别设计的工字型大厦
  2. ^ 单位采用"无间隔" 设计,房间及厅的数目呎吋由住户按需要自行釐定,所以下表之间隔仅作参考
  3. ^ 视乎公屋轮候册、时代及社会环境、房屋兴建情况等而釐定
  4. ^ 东头邨彩东、兴东及祥东楼及翠屏邨翠樟楼除外,尽管它们分别在1993及1994年竣工。另外屋邨如果有和谐式大厦,就不作出售,以免竞争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