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湿地赏蟹步道



香山湿地赏蟹步道位于新竹市香山区美山里,美山里由中华路一分为二,靠山边为香山塘,靠海边则为草纳。“纳”为“漯”之谐音别字,念成“lap4”,有脚踩后陷下去之意[1],特殊的地形景观提供湿地生物适合的生存环境。赏蟹步道长250米,沿着步道可欣赏到数十种螃蟹以及其他湿地生物。步道设计的弧度和弯度是依据螃蟹出没的时间与地点。[2] 香山夕照亦为清朝文献记载之“堑南八景”之一。[3]

新竹市滨海野生动物保护区
IUCN分类IV(生境和物种管理保护区)
位置新竹市海岸
面积1,768公顷
建立2001年6月8日
主管团体新竹市政府
行政院农委会

湿地生物

编辑

共13种,种类如下


  • 弧边管招潮蟹 (Tubuca arcuata) [4]
    • 别名:大螯仙、大栱仙、大小管仔、弧边招潮蟹、网纹招潮蟹。
    • 头胸甲 长:可达2.2公分,宽:可达3.9公分。
    • 栖息在较湿的滩地。


  • 北方丑招潮蟹 (Gelasimus borealis ) [4]
    • 别名:大螯仙、北方凹指、北方招潮蟹、黄螯招潮蟹、北方呼唤招潮蟹。
    • 头胸甲 长:可达2公分,宽:可达3.4公分。
    • 群聚活动,栖息在泥滩地的低潮区。


  • 乳白南方招潮 (Austruca lactea) [4]
    • 别名:夯白扇、乳白招潮蟹、白扇招潮蟹、清白招潮蟹
    • 头胸甲 长:约1.1公分,宽:约1.9公分。
    • 出没在较干的沙质滩地。


  • 台湾旱招潮 (Xeruca formosensis) [4]
    • 别名:大栱蟹、铰刀剪、台湾招潮蟹
    • 头胸甲 长:可达2.1公分,宽:可达3.4公分。
    • 出没在黏土质泥滩地高潮区,为台湾特有种与特有属。


  • 德氏仿厚蟹 (Helicana doerjesi) [4]
    • 别名:青蚶。
    • 头胸甲 长:可达6公分,宽:可达3.2公分。
    • 栖息在高潮线附近的泥滩地或土堤。


  • 短身大眼蟹 (Macrophthalmus abbreviatus) [4]
    • 别名:海婆仔、哨兵蟹。
    • 头胸甲 长:约1.4公分,宽:可达3.2公分。
    • 在中潮带偏沙质的浅水区活动,会利用藻类缠在身上做伪装。


  • 万岁大眼蟹 (Macrophthalmus banzai ) [4]
    • 别名:望潮、布蚵仔、哨兵蟹。
    • 头胸甲 长:约2.6公分,宽:可达4.0公分。
    • 栖息在低潮线附近的泥滩地。


  • 方形大额蟹 (Metopograpsus thukuhar) [4]
    • 别名:土夸大额蟹。
    • 头胸甲 宽:约2至3公分。
    • 栖息在各种海岸的潮间带至低潮线附近的石缝中或石块下。


  • 短指和尚蟹 (Mictyris brevidactylus) [4]
    • 别名:兵蟹、海和尚、捣米蟹、珍珠蟹。
    • 头胸甲 长:可达1.5公分,宽:可达1.5公分。
    • 在软沙地活动,行进方式为直行,而非一般蟹类的横行。


  • 豆形拳蟹 (Pyrhila pisum) [4]
    • 头胸甲 宽:约1~2公分。
    • 栖息在潮间带泥沙质地,行进方式为直行,而非一般蟹类的横行。。


  • 角眼切腹蟹 (Tmethypocoelis ceratophora) [4]
    • 别名:拜佛蟹、切腹蟹、角眼拜佛蟹。
    • 头胸甲 长:约0.5公分,宽:约0.9公分。
    • 栖息在排水良好的沙泥地。


  • 双扇股窗蟹 (Scopimera bitympana) [4]
    • 别名:喷沙蟹、捣米蟹。
    • 头胸甲 宽:可达1.4公分。
    • 栖息在沙质较细的潮间带的沙滩。


  • 斯氏沙蟹 (Ocypode stimpsoni) [5]
    • 别名:鬼蟹、屎蟹、沙马仔、海马仔、幽灵蟹、痕掌沙蟹
    • 头胸甲 宽:可达3.5公分。
    • 栖息在沙岸的潮间带。


  • 弹涂鱼 (Periophthalmus modestus) [4]
    • 别名:泥猴、花跳、跳跳鱼。
    • 身长约6~7公分。
    • 栖息在厚软的黏泥洞穴。


  • (Tachypleus tridentatus) [6]
    • 别名:夫妻鱼、钢盔鱼、三刺鲎、中华鲎、中国鲎、小海鲎、东方鲎、日本鲎、马蹄蟹、鸳鸯蟹。
    • 身长可达60公分。
    • 栖息在沙泥为基质的浅湾。

封闭时段

编辑
  • 每日下午6时至翌日上午9时。[7]
    • 夏日时间每日下午6时30分至翌日上午9时30分。[8]
    • 冬日时间每日下午5时30分至翌日上午8时30分。[8]
  • 中央气象局预报新竹市香山满潮时间前后2小时。[7]
  • 中央气象局新竹市香山测站观测风速达6级以上。[7]
  • 其他特殊紧急情况或环教推广需求。[7]
  • 配合服务中心每周二休馆时间。[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臺灣地名的探究 (PDF).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17公里海岸線 賞蟹步道.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香山夕照.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尋找螃蟹好朋友. 
  5. ^ 记者洪美秀. 香山濕地疏伐紅樹林 招潮蟹回來了. 自由时报.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记者蔡彰盛. 香山濕地賞蟹步道 「活化石」鱟現蹤. 自由时报.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7.2 7.3 7.4 新竹市香山濕地賞蟹步道管制原則.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8.0 8.1 新竹市觀光旅遊網.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