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

阴谋论

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英语:Moon landing conspiracy theories)是一系列针对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宣称阿波罗登月计划是NASA与一些其他组织制造出来的骗局。阴谋论者认为人类从未登上月球,前后的6次登月及前后共12名登月的宇航员均为骗局。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有许多团体和个人声称,NASA和一些知情者通通过伪造、窜改、销毁相关的证据档案资料(包括照片、录音带岩石样本等等)以误导社会大众去相信登月计划。

阿波罗11号登月舱被质疑背光面还是有光,没有全黑。
一幅由阿波罗8号宇航员威廉·安德斯拍摄的“地出”照片。地平说学会认为地球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平面,说这是一张假照片。

阿波罗登月计划存在大量第三方证据英语Third-party evidence for Apollo Moon landings,且今日已有详细的反驳反对阴谋论的说法。例如,2009年发射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阿波罗登陆点数次拍摄到了登月舱和宇航员登月时留下的痕迹[1][2][3]。2012年发布的一系列同样由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图片显示,美国登月时在月球留下的六面国旗英语Lunar Flag Assembly中仍有五面矗立[4],仅有阿波罗11号任务中的旗帜被登月舱的火箭发动机吹倒[5]

尽管已有许多第三方团体提出许多资料反驳阴谋论者的论点,但经过了50年,阴谋论仍不断流传。多地的民调显示,6%至20%的美国人、25%的英国人和28%的俄罗斯人在接受调查时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为伪造。2001年,福斯广播公司推出纪录片《阴谋论:我们登上月亮了吗?》(Conspiracy Theory: Did We Land on the Moon?),指称当年NASA伪造登月事件是为了赢得与前苏联太空竞赛[6]

历史

编辑

第一本提出此阴谋论的书是1974年由比尔·凯兴(Bill Kaysing)撰写的《我们未曾登陆月球:美国的300亿美元诈骗》(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 America's Thirty Billion Dollar Swindle),时间点约在阿波罗计划的2年后,并于1976年出版。洛克达因(Rocketdyne)公司建造土星五型火箭上的F-1发动机,比尔·凯兴(Bill Kaysing)是于1956年受雇的高级技术顾员,担任喷气推进领域实验室技术文件单位的经理。该书做了许多推断,并且有效地引发了登月造假论的广泛讨论,该书指出人工登月的成功率经计算仅0.0017%,尽管受到苏联的监视,但对NASA来说,伪造一个假登月影片比实际去登上月亮还要来得简单太多了。[7]

而在《站在月球上的人》(A Man on the Moon)书中,作者Andrew Chaikin提到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还在环绕月球时,一些传闻就开始散播。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登月照片和录影提出质疑。戈尔多夫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只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并未踏上月球。

2009年5月,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卷有关“人类登月第一步”珍贵胶片在人们认为已经丢失了几年后,被一位电影制作人克里斯—莱利塞奥·卡米克导演在纽约的家中的办公桌下面找到,并将在伦敦放映。[8][9]

直到现在, 公众对太空竞赛的兴趣在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后迅速下降。自1966年以来,美国国会一直在削减NASA的预算,并在随后的几年中继续削减。为了节省足够的资金用于天空实验室、两次飞往火星的维京号任务和航天飞机,NASA取消了阿波罗18至20号任务。随着阿波罗项目的取消,承包商关闭了阿波罗和土星系列火箭的生产线,并将员工和工厂空间重新调配到其他项目上。

动机

编辑

阴谋论者宣称美国政府伪造月球着陆的动机:

  1. 冷战时期的威信:美国政府认为,美国最重要的是,赢得太空竞赛以对付苏联。虽然去月球是有着高风险和昂贵代价(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著名演说:“我们选择登上月球!我们选择在这十年间登陆月球以及进行其他事项:并不因为它们很容易,而是因为他们很难!”)[10]
  2. 移转越战的眼光。
  3. 承诺,为了满足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的承诺:“to achieving the goal, before this decade is out , of landing a man on the Moon and returning him safely to the Earth”(十年内完成一个目标,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安全返回)。
  4. 在可能性范围内迅速将美国人送上月球,是美苏导弹竞赛及肯尼迪总统的决定的结果,他在面对苏联的太空成功和猪湾灾难后(为了挽救自己的政治声誉),将登月计划转变为美国声望的终极象征。在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政治上有必要登月,但如今除了商业原因,没有返月球的政治动力。甚至阿波罗8号指挥官弗兰克·博尔曼也说,“认为阿波罗计划是伟大的探索或科学努力的想法是疯狂的。人们对探索并不那么激动,他们当时确实为击败苏联而感到兴奋。”

具体质疑与解释

编辑

最为常见的登月阴谋论支持者的质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实际上都已经被科学地解释:[11][12][13]

  1. 质疑:宇航员美国国旗时,国旗明显被吹动,但月球上应无空气
    • 解释:国旗上有金属杆支撑,在真空下因为没有空气的阻碍,因此金属杆的惯性动作能维持较长时间。流言终结者亦有在真空中作出实验证明此点。
  2. 质疑:登月照片中没有星星。
    • 解释:月球没有空气,因此物体能直接反射阳光,底片如果曝光时间长至能映出星星,则会造成曝光过多而不能映出要映的宇航员和登月器材。
  3. 质疑:登月照片中地面上有一颗岩石上面写着英文字母"C",证明只是人工场景。
    • 解释:那纯属打印瑕疵,一般认定应是打印时有卷曲头发黏附其上,在原始胶片上并无相关图案。
  4. 质疑:登月舱降落点相片没有撞击地面的坑洞。
    • 解释:因为有使用反向喷气,着陆并不是硬性撞击,因此没有坑洞。
       
      阿波罗17号月面插旗
  5. 质疑:登月舱降落时会喷气减速,并吹走附近沙土,因此不可能留下宇航员的脚印。
    • 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喷气不会造成乱流,只有登月舱下方的尘土会被吹走,而且只会散布在旁边。
  6. 质疑:月球上唯一光源应为太阳,但照片中在阴影中的物体还是有反光,因此是有经过器材补光。
     
    阿波罗11号的地面训练模拟中心,该中心仿月场景确实存在,成为阴谋论题材。
    • 解释: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此为地球上看的月球15倍大小,及100倍光度;而且月球表面反光度很高,有着像反光板的作用(根据流言终结者的资料,月面反光度约为10%)。
  7. 质疑:在单一光源(太阳光)下的影子应该是平行的,但登月照片中的影子不是平行。
    • 解释:月球地表并非平坦,在斜坡上的影子并非和平地上的影子平行是正常现象。另外,如果有多个光源,不可能只有一个阴影,因此唯一解释为地面不平坦,不可能为多个光源。
  8. 质疑:多幅不同的照片背景都一样,证明背景只是一个布景板。
    • 解释:多幅照片中的背景是同一座远处的山,而且各照片中都有角度差异,而非完全一样;如果是布景板,就不会出现角度差异。
  9. 质疑:登月舱中的宇航员只要稍微走动就会让登月舱偏离轨道然后坠毁。
    • 解释:这是对登月舱的控制不熟所想像出来的谬误,实际上登月舱能自动调整反应。
  10. 质疑:登月舱的脱离火箭没有喷气时的火焰,因此一定是用吊机吊起来而非火箭。
    • 解释:人不能用肉眼看到的火焰很多,登月舱的燃料本来就会形成人肉眼看不到的喷焰;喷气战机的喷焰也是同样的道理。
  11. 质疑:登月舱的脆弱性与发动机功率明显不如登月火箭,不可能脱离月球重力圈。
    • 解释:月球重力仅地球1/6,且没有大气,需要耗费的燃料远远比脱离地球表面小得多。且脱离月球重力圈是指挥舱与服务舱的事情,登月小艇仅需回到绕月轨道即可。
  12. 质疑:把登月影片用慢镜重播就能发现和地上的动作一样,因此只是在地球拍摄后用不同速度来假造月球低重力的假象。
    • 解释:登月车扬起的尘土都是用抛物线轨迹回落至地面,而非像地球有空气的状况下受到空气阻力而四散;另外,各动作就算速度配合地球一般动作的状况下,还是有所不同,流言终结者亦曾以各种好莱坞拍摄手法试图伪造出相同的照片,还是不能作出相同的动作片段,只有在模拟低重力的飞机上才可以作出一样的动作,但飞机的低重力时间及空间不足以拍摄登月片段,证明片段不可能在地球重力下伪造。
  13. 质疑:月球上没有大气及液态水分,脚印不可能那么清楚。
    • 解释:正是因为月球上没有这些东西,因此沙土并不像地球上那样被风化变成圆粒状而容易崩溃;沙粒呈更不规则的型态,使得没有水分也还是不易于改变排列,此实验经由流言终结者测试,证明没有水分及真空状态下,不规则状的沙土还是能给予清晰的脚印。
  14. 质疑:拒绝配合的宇航员都已死亡。
    • 解释:阴谋论者无法证实意外死亡的宇航员均是“拒绝配合”。
  15. 质疑:美国1960年代时的登月计划在10年内从无到有,却接连40多年未再登月,今日科技较先前进步,登月却需要准备整整20年以上才能于2019年6月重新返月,前前后后竟整整相隔了50年。(请参见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 长远计划星座计划猎户座飞船。)
    • 解释:发展目标不同,当年仅需登月插美国国旗即可,后续美国国会以及民众以太空探测无益民生、美国参加越战为理由,常常删除探测预算,并要求太空计划转向关心地球。目前重返月球的计划以开发各种矿物及氦三矿为主,与当年插旗宣扬国威相比,其复杂度是后者无法比拟的。此外, 阿波罗11号返回月球后,肯尼迪的目标已实现,但随后由于多种竞争性需求(例如越南战争、经济衰退、公众冷漠以及基层共和党人反对联邦政府在国家事务中过度干预),开始并持续进行技术项目的大规模撤退,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 这是极其昂贵的;每次任务耗资10亿美元,仅用于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最多停留3天,这样的支出在财务上是难以持续的,同时也极其危险。在12次载人阿波罗任务中(包括地面测试),有一次灾难性失败(阿波罗1号)和一次任务失败(阿波罗13号),这个比例是相当糟糕的。 美国登月的速度取决于美苏导弹竞赛和肯尼迪总统的决定,在苏联在太空取得成功后(以及在猪湾事件后挽救他自己的政治声誉),将登月项目变成美国声望的最高象征。 与20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迫切需要登月形成鲜明对比,现在重返月球没有政治紧迫性,除了商业原因。因此,政治上没有必要重返月球,就像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有必要登月一样,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即使阿波罗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也说过:“任何认为阿波罗计划是一次伟大的探索或科学努力的想法都是疯狂的。而且,大型计划的进行有时不能单纯以科技程度来衡量:例如人类未使用电脑前即已造出第一代核子武器、20世纪初期已经有强国的大型舰队在海洋上进行战斗,时至今日各主要国家科技能力都远胜当年,却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造出当年美日等级的海上舰队以及核子武器。
  16. 质疑:登月母带失踪。
    • 解释:登月使用的慢电视转播,遗失的是母片转出的第一批动态胶卷,而非母片。而且目前已经找到,并重新恢复公开。
  17. 质疑:登月宇航员,例如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等人,甚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皆对登月之说保持沉默或未正面回应。(阴谋论之二:登月宇航员部分死亡于月球,今日存活之宇航员为替身。)
    • 解释:两人回忆录均提及登月,并谴责阴谋论者“即使带他们到月球,他们也只会觉得是另一个摄影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于2002年时曾经考虑过出版专门书籍否定阴谋论者,但是在收到大量投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举太过抬高阴谋论的地位之后,就停止了与作者的契约。但是该书作者还是决定出版。[14][15]
  18. 质疑:土星五号蓝图丢失,后续计划未继续使用。
    • 解释:1.土星五号仍有实体公开展示;2.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的天空实验室采用土星五号火箭;3.地球轨道任务不需要土星五号等级火箭推送,亦如到巷口便利商店买零食不需要坐飞机;4.土星五号之设计以当代科技来看已经过于古老落后,现代使用的火箭更安全可靠且选择多样变化性大,例如德尔塔4号运载火箭,亦有成本低廉、可迅速大量生产、可重复利用的民间商用火箭猎鹰9号运载火箭
       
      登月舱训练模型, 下降级的脚上有摄影机
  19. 质疑:谁负责拍摄登上月亮、离开月亮与宇航员整个活动过程?
    • 解释:登月舱拍的。宇航员使用登月舱上的相关设备,其中包含了电视摄影机。这使得地球上数亿的观众能透过电视观赏到整个登月的实况播放。
  20. 质疑:英国邮报2009年8月29日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RIJKS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所取回并赠送与荷兰的“月球岩石”为造假。其主要成分为石化木头。此样本为1969年10月,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3名“阿波罗11号”宇航员前往荷兰访问时,赠送与荷兰前首相威廉·德雷斯的礼品。[16]
    • 解释:当年有超过一百个国家收到月球岩石,这次的假岩石实际上也是由私人保管并非国家保管。其他百个国家并未有声称他们收到的月球岩石为假。但此事件的具体原因仍然不详。
  21. 质疑:在所有的实时录音中,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通信几乎没有任何延迟。
    • 解释:在所有实时录音的月球音频中,地球与月球之间超过两秒的通信延迟显而易见。有些纪录片由于限制或为了清晰起见,已经编辑掉了这种延迟。另外,尼克松和阿姆斯特朗之间的回复存在显著的5至6秒延迟。
  22. 美国半个世纪后不能再次登月是因为NASA“丢失了技术”?
    • 解释:NASA并没有失去登月技术,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并没有被遗忘、弄丢或神秘消失。很多蓝图仍然存在档案中;但是,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个人知识以及如何实际运行这样一个庞大复杂项目的“组织内部知识”已经丧失。此外,许多设备已经过时,很多东西不能“现成购买”,而是需要特别制造。从头重新设计更便宜也更好。1.火箭技术并没有很大进展,虽然现代计算机更加复杂,但它们对粒子辐射的脆弱性远大于使用低密度集成电路和磁心存储器的旧型号,这两者都极其耐辐射,因此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不同的问题。2. 美国也停止了飞行超音速客机横跨大西洋,因为这种做法不再经济可行。
  23. 质疑: 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无论如何都不能把火箭送上月球。
    • 解释:1960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技术发展时期,正如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在1963年他的“科学革命”的“白热化”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从航空技术的角度来看,有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机、宇宙飞船、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在众多飞机中,美国生产了高超音速的X15、超音速的SR71、HL10再入飞行器和第一款操作变几何摆动翼的战术飞机 - F111。在欧洲,有超音速的和谐飞机和VTOL垂直起降的“跳跃喷气式”鹞式战斗机。
  24. 质疑: NASA用所有这些东西实时并实时地进行播放同时在电视上播出?WiFi和蓝牙连接都会出问题。
    • 解释:为了从月球传播图片,NASA使用了S波段微波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穿透辐射,并具有天线增益,使用了大型射电望远镜接收图像。 太空中使用的发射机功率远远高于家庭Wi-Fi路由器的几毫瓦。阿波罗任务的无线电传输功率为20瓦,传输到直径65英尺的接收天线,只要地球和月球之间有视线,即没有障碍物,就不会出现问题。 手机通过2英尺长的天电传输300到600毫瓦,如果没有视线,需要借助基站反弹信号。手机网络还有数百万用户共享带宽。因此,取决于用户数量以及基站是否足够连接信号,可能无法获得服务。这些完全是不同的情景。
  25. 质疑: 宇航员们回到地球时不能自己走下来,而需要使用轮椅或者躺着,这是因为在没有重力的太空旅行中,人体的肌肉和骨骼会发生变化,变得比在地球上时更少密度,不再像在地球上时那样支撑力强。但有趣的是,NASA的宇航员们刚到达地球后,他们可以自信地走出舱门,甚至向摄像头挥手。
    • 解释:一个10天往返月球的旅行时间并不足以导致肌肉萎缩。1965年的Gemini VII号进行了为期14天的长期飞行。
  26. 质疑:使用什么技术来拍照并保护它们免受辐射影响?
    • 解释:月球非常稀薄的大气不能有效地将表面热量传导到与其没有直接接触的设备上。相机胶卷来源于用于高空侦察摄影的胶卷,设计用于承受从摄氏 490 度到零下 40 度的温度,并且装在铝制杂志上,覆盖有反射 pass 的光学涂层。从太空距离对月球的辐射暴露水平不足以损坏胶卷。这远低于机场 X 光机的直接辐射的效果,距离不到几英尺。在地球上放置六个月的胶卷会有相同的效果。当然,在1969年,许多情况下,胶卷经常放置在货架上使用时间更长。此外,如果仔细观察,一些图像显示出辐射污染的迹象;例如,胶片上出现的线条、亮点以及对比度和色彩响应的减少。这些效果对于未经训练的眼睛来说并不容易察觉,也需要原始材料才能识别。
  27. 质疑:NASA可以设置一个镜子,用激光照射来测量到月球的距离。为什么不能从地球或者甚至是低地球轨道拍摄月球登陆的残骸?
    • 解释:拍摄数百万英里外星系的照片主要依赖光线收集能力,而拍摄月球表面小物体则关乎分辨率。哈勃望远镜或其他望远镜由于其镜面直径太小,无法达到足够的分辨率来观测留在月球上的物体。
  28. 质疑:在60年代,要在你的城市拥有电视,你需要每50公里就要有电视塔。而NASA却能在月球上进行直播电视和无线电话。
    • 解释:太空中使用的发射器比家庭Wi-Fi路由器的几毫瓦功率大得多,它们采用高增益接收器和定向聚焦天线阵列。阿波罗号的无线电传输功率为20瓦,通过直径65英尺的天线接收器,从而减少了登月舱所需的电池电量。只要有视线,也就是地球和月球之间没有障碍物,就不会出现问题。手机传输功率为300至600毫瓦,通过2英尺长的天线,并依靠塔楼反射信号,当没有视线时。他们还有数百万其他用户来争夺带宽。因此,根据用户数量和信号连接的塔楼是否足够,可能无法获得服务。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29. 质疑:你家收音机的电池大小就像一个苹果,要建造电动汽车你需要比车本身还大的电池。而NASA却能把电动车送上了月球。
    • 解释:月球车由两块36伏特的银锌钾氢氧化物非可充电电池供电。由于成本高昂,这种电池没有广泛商业应用。
  30. 质疑:阿波罗11号的NASA宇航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看起来像是战争罪行审判,十分不安。
    • 解释:在溅水着陆后,宇航员被转移到了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的移动隔离设施。清理完毕后,他们与尼克松总统和家人交谈,你可以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微笑和挥手。之后,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隔离审讯,直到8月12日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时,他们已经感到疲惫和厌倦,这是他们经历了如此高潮后的落差。1930年出生的坚忍军人并非天生的电视表演者,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有些生硬。如果你观看整个新闻发布会,会发现他们情绪渐渐轻松起来,开始微笑和开玩笑。

虽然面临如此多的质疑,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只为此澄清过一次,许多科学家也将质疑者的观点视为伪问题而不予理睬。

佚闻

编辑

大骗局相关的作品

编辑
  • 威廉·卡瑞尔(William Karel),在2002年拍摄伪纪录片《登月秘辛》(Opération lune,又名Dark Side Of The Moon),以阴谋论指出的论点──阿波罗登月任务影片其实是美国CIA在大导演史丹利·库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协助下所制造的伪影片──作为前提进行阐述。该片将真实档案资料与错误档案资料混合在一起,以诙谐幽默讽刺的方式带出娱乐效果。[17]

被控参与骗局的人

编辑

奥尔德林的还击

编辑
  • 2002年,巴兹·奥尔德林在一场活动后被一名登月阴谋论者Bart Sibrel滋扰,还被Sibrel骂他是“胆小鬼、骗子、窃贼”,火冒三丈的奥尔德林就向Sibrel回敬一拳还击。[18][19]

阿姆斯特朗的回应

编辑
  • 2012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在专访中回应:“大众总是喜欢这种阴谋理论,有些还蛮有吸引力的,但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我知道有一天会再有人们飞回到月球表面,把我留在那的那架摄影机带回来。”[20][21]

AI判定登月照片可能有假

编辑

2023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参观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时,工作人员向其介绍了使用Google“神经网络”的情况。其间谈到,“神经网络”曾判定阿波罗计划的照片可能存在造假问题,而中国月球车的照片却未识别出问题。对此,普京仅回道:“有趣。”[22]

证据和问题

编辑

事物佐证

编辑
  • 登月计划把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的反射镜放置在月球上,因此只要知道正确地点,就能利用高功率的大口径激光照射该点并得到反射;只有人工物才能够办到。
  • 美国登月时获取了不少月球岩石样本,并且曾经在1978年将一小部分月球岩石样本赠送给中国的科学机构[23]。苏联无人登月器也有采回三百多克的月球岩石样本,成分与美国带回之岩石分析相符。

卫星摄影

编辑
  • 2009年,日本发射的辉夜号前往阿波罗15号与17号登陆地点,并进行了拍摄,但由于其传回的是不能照出10米以下物体的地形摄影机,因此官方网页只说有找到喷气痕迹,而远方的山脉也和当年拍摄的环形山相同[24][25][26][27],但却被误解成没有找到登陆痕迹[28],该误读观点也只有俄罗斯《真理报》和中国媒体转发,之后真理报撤销了该报道,所以有观点认为误读报道有误。
  • 2009年7月1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开了一批由LRO探测器在月球拍摄的表面照片,并清楚点出每个着陆点的位置,同时也宣告会有更清晰的照片陆续公布,但对于阴谋论者而言,“美国人拍美国人”仍是可以被质疑的。
    • 从照片中能够辨认出较大一些的登月小艇位置,基本上可以确认阿波罗登月并非是造假的。
    • 而其后美国发布了更多分辨率更高的相关照片,已经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登陆艇和着陆点附近的相关活动痕迹。

电脑模拟

编辑
  • 2018年美国NVIDIA公司使用“光线追踪技术(Real-Time Ray Tracing)”,验证人类真有登陆月球[29]

流行文化

编辑
  • 在电影《星际效应》中,美国政府故意鼓吹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用以降低 NASA 的威信,鼓励人民留在地球上寻找对抗全球饥荒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后真相政治的例子。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53年後依然清晰!NASA發布「阿波羅11號」登月地點影像. 联合新闻网. 2022-07-21 [2022-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中文(繁体)). 
  2. ^ 如何证明人类曾经真的登上月球?这四大科学证据了解下. 新浪科技. 2022-02-18 [2022-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3. ^ Neal-Jones, Nancy; Zubritsky, Elizabeth; Cole, Steve. Garner, Robert , 编. NASA Spacecraft Images Offer Sharper Views of Apollo Landing Sites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器图像提供了更清晰的阿波罗登陆点视图]. NASA. 2011-09-06 [2011-09-22]. Goddard Release No. 11-058 (co-issued as NASA HQ Release No. 11-2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2). 
  4. ^ 中國在月球首秀五星旗 搞「宇宙大外宣」.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0-12-05 [2022-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中文(繁体)). 
  5. ^ Apollo Moon flags still standing, images show. BBC News (London: BBC). 2012-07-30 [2013-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6. ^ Phillips, Tony. The Great Moon Hoax. Science@NASA. NASA. 2001-02-23 [201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0). 
  7. ^ 存档副本. [201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2). 
  8. ^ 人类首次登月原始影像菲林失而复得 (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科技,2009年05月25日
  9. ^ One small step recovers space history: Lost film of man on moon found under a des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国每日邮报, 2009年5月20日
  10. ^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 President John Kennedy, speaking at Rice University, September 12, 1962. From A Man on the Moon, by Andrew Chaikin, p. 2,(c)1994, 2007, ISBN 978-0-14-311235-8
  11. ^ 香港太空馆星星问问月球其之一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4-23.其之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6-10.其之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4-25.
  12. ^ 流言终结者登月阴谋论破解专辑
  13. ^ 纪念阿波罗登月40年:四大理由驳斥骗局说_科技频道_新华网. news.xinhuanet.com.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14. ^ James Oberg's Pioneering Space - Fake Moon Flight Myth. www.jamesoberg.com.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15. ^ Nasa pulls Moon hoax book. BBC News. 2002-11-08 [200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16. ^ 存档副本. [201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17. ^ 存档副本. [2022-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18. ^ 存档副本. [201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19. ^ 存档副本. [201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20. ^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壯 低調現身話當年. 2012-05-26 [2016-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6). 
  21. ^ An Audience with Neil Armstrong (2011 interview). 2018-11-13 [202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22. ^ 河南广播电视台. 谷歌AI判定“美登月照片造假”,还拿出了证据,普京回应:有趣. 腾讯网. 2023-11-27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23. ^ 存档副本. [2009-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24. ^ 存档副本. [200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1). 
  25. ^ かぐや画像ギャラリー | アポロ15号着陸地点(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6). 宇宙飞行士の撮った写真に写っている小さな岩块や月面车などの地形カメラの分辨率である10mより小さいものは再现されていませんが、远方の山々の形や丘のようななだらかな地形はほぼ忠実に表现されており、地形カメラの観测精度が高いことがよくわかります。 
  26. ^ かぐや画像ギャラリー | アポロ17号着陸地点(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0). 地形カメラは高度100kmから10mの分解能で月面の撮像しています。これらの岩块は10m以下なので写ってはいませんが、远方の山々の形はほとんど同じで、地形カメラの精度が高いことがよくわかります。 
  27. ^ 纪念阿波罗登月40年:四大理由驳斥骗局说2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7-15.拍摄照片的是主卫星“辉夜姬”,飞行轨道高度为100公里,但卫星上的CCD相机的空间分辨率为10多米,至少要大于50米~60米的月面物体才能在照片上分辨出来。而“阿波罗”15号和17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大小约为2~3米,“辉夜姬”的照片上根本不可能显示出月球车和着陆器的痕迹。
  28. ^ 登月壮举再次遭质疑日探测器未发现美国人登月痕跡. 新浪网. 2009年5月27日 [200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29. ^ 美國登月是假的?NVIDIA用最新「光影追跡」驗證阿波羅11號影片. udn. 2018-10-16 [2018-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中文(台湾)).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电视特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