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 G.55人馬座」(意大利語Fiat G.55 Centauro)是二戰時期的單引擎單座戰鬥機,該機於1943-1945年在意大利皇家空軍意大利共和國空軍服役。由快意位於都靈的工廠設計並製造生產。 快意G55被認為是意大利5系列(serie5)戰鬥機中最傑出的型號之一。其裝備了戴姆勒-賓士DB605引擎,這一引擎還裝備了包含Re.2005MC.205等其他意大利的戰鬥機。1943年9月8日後,在快意 G.55人馬座」為意大利共和國短暫的作戰服役期間,其牢固和高速的性能向世人證明了它是一架傑出的高空截擊機。在戰爭的最後一年裏,它在意大利北方空戰中經常與英國噴火美國野馬P47P38閃電對戰。但是直到大戰結束以前,這一款戰鬥機僅僅生產了大約300架左右。

快意 G.55
快意 G.55
類型 戰鬥機
製造商 快意
設計者 朱塞佩·加布里埃利
首飛 1942年4月30日
起役日期 1943年6月
狀態 退役
主要用戶 意大利皇家空軍
意大利共和國空軍
阿根廷
埃及
製造數量 349
衍生型 G56,G59

研發 編輯

在1939年,所有的意大利主要的飛機製造廠都開始設計新一系列的戰鬥機,這些新型戰鬥機採用了水冷V型引擎,這與二戰初期意大利戰鬥機使用星形風冷引擎恰恰相反。這就促使了第一代裝備了意大利仿造戴姆勒-賓士DB601引擎戰鬥機的誕生,這些飛機被稱為1/2系列,其中最為著名的代表就是馬基MC.202閃電。然而這一些列新戰鬥機誕生直到1941年並未結束。設計師們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DB605引擎上。快意設計師朱塞佩-加布里奧利在試驗快意G.50戰鬥機中一個裝備DB601引擎新型號戰鬥機時,開始了一個裝備DB605引擎戰鬥機的新設想。

第一架G.55原型機在1942年4月30日試飛,飛行員是瓦倫蒂諾-庫斯指揮官,G.55立刻展現出良好的機動性和戰鬥機特性。G.55的機鼻裝備了一門MG151/20 20mm機關炮,備彈200發,另外四挺12.7mm布萊達-薩法特機槍中,兩挺裝備在引擎罩上方,另兩挺裝備在較低的位置,在Sottoserie O的機身內,每挺備彈300發。這樣的佈局立刻產生了問題,位於引擎罩較低位置的機槍不僅重新裝填還是維護都發生了困難,因此在G.55後期生產系列型號中,與原先的1系列不同,這兩挺機槍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裝備在兩側機翼的MG151/20 20mm機關炮。

這架原型機飛往圭多尼亞,在那裏它與被稱為5系列之一的馬基MC.205還有利亞RE.2005進行對抗試驗。在試驗中G.55表現力壓群雄獲得第一,它贏得了意大利皇家空軍的招標。馬基MC.205雖然在中低空的速度和操控性略勝一籌,但是在8000米以上其性能迅速下滑,尤其是操控性。RE.2005在高空中速度最快,但是受制於其結構的脆弱。而G.55原型機在7000m高度,滿裝情況下,飛出了620km/h的時速,雖然比預期要慢些,但是它牢固的結構、在任何高度下相比最為傑出的操控性和穩定性彌補了這些不足。G.55飛行員唯一負面評價是起飛時會有向左偏航的現象。這一現象可以通過水平尾舵的輕微調整而抵消引擎的扭矩。

製造 編輯

在1943年初,盟軍在上空的突襲轟炸顯示意大利已經沒有適用的高空戰鬥機能與之抗衡。馬基MC.202系列的戰鬥高度沒有達到轟炸機一般的飛行高度8000米,而且MC.202裝備的兩挺12.7mm機槍對於美國轟炸機來說火力極其貧弱。然而作為5系列戰鬥機的G.55,由於擁有較大的翼展面積,其高空戰鬥能力卓越。同樣其火力強勁,彈藥充足(G.55機頭炮有250發20mm炮彈,而RE.2005僅有120發),足以擊落美國轟炸機。

意大利皇家空軍發出了1800架G.55的訂單,後來增加到2400架。一批34架樣本的預生產任務下達了,這些飛機幾乎都是原型機,因此擁有最少的改良性能的變動。他們存在不同的武器佈局,如前面提到的,兩挺地位置的機槍被移到了機翼內。34架中只有19架樣品機被生產,6架在工廠中被修改為1系列標準。

生產型被命名為1系列,標準裝備為3門20mmMG 151/20機關炮和兩挺12.7mm布萊達-薩法特機關槍,另外在機翼下增加了兩個掛架,每個可以掛載一枚160kg炸彈或者100L的副油箱。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停戰,所有的35架G.55都已經被轉移了,包括三架原型機。它們中只有一架飛回了南意大利,加入意大利同盟國空軍。

另外一架G.55,編號MM.91150在1944年夏天被盟軍獲得,其試飛員賽拉菲諾-安格斯蒂尼與一名潛逃的英國皇家空軍戰俘一起叛逃,英國上尉坐在試飛員的膝蓋上。這架G.55被皇家空軍接管後於1945年3月17日送到了英國Tangmere的戰鬥機試驗中心,運送的貨號是VF204,被存放在福特的倉庫內,之後就沒有了下落。其他的G.55加入了意大利共和國空軍,這支空軍是意大利法西斯政權領導人墨索里尼在德國幫助下建立的。直到現在仍然無法得知究竟有多少G.55被德軍或者意大利共和國空軍取得。大約有18架被意大利共和國空軍徵用,另有12到20架(但是根據一些官方報道42架)被德國空軍獲得。在都靈的快意工廠被德軍控制,繼續生產了6個月,直到1944年4月25日,工廠被轟炸嚴重破壞(15架G.55被摧毀,還有一些三引擎的G.12運輸機英語Fiat G.12BR.20轟炸機CR.42低空攻擊機,這些飛機都是德國空軍要求生產的),但是仍然有164架G.55完成製造,其中97架是在意大利停戰後製造的,並且加入了意大利共和國空軍。根據德國控制委員會的建議,生產被分散到蒙菲拉多等小城市,部件生產被安排到諾瓦拉的CANSA和維切利的AVIA進行。各部件最終被安排到都靈工廠進行組裝,在那裏將被試飛員瓦倫蒂諾-庫斯、羅蘭迪、阿格斯蒂尼和卡泰拉進行試飛。生產進展非常緩慢,並且1944年9月德國官方停止了生產。當工廠被盟軍佔領時,總計有148架G.55被移交意大利共和國空軍,當盟軍佔領工廠時,37架以上樣機已經完成,73架不同完成度的G.55仍在生產線上。

戰史 編輯

第一架被發現參與實戰的G.55是第三架原型機。1943年3月21日,該機配屬基地位於羅馬-切姆平諾的20°中隊, 51° Stormo (wing) CT,用於實戰評估。在5月,G.55跟隨該中隊前往卡波泰拉,1943年6月5日,卡利亞里上空G.55迎來了其第一次實戰考驗,對抗盟國攻擊撒丁島的機群。而另兩架預生產系列G.55分別於1943年4月10日和5月升空作戰。六月初到八月,它們被分配到353°Squadriglia(類似於德國空軍的staffel編制)CT,基地位於佛林格諾,翁布里亞,期間該部隊調動了9架以上的戰機。到6月,第一架「系列1」G.55被分配到了位於佩魯賈附近,佛林格諾的51°中隊,但是在7月,11架G.55被轉移到353°Squadriglia,這支部隊已經接管了一些預產型G.55,用於羅馬-切姆平諾南方空域的作戰。353°Squadriglia 指揮官是Egeo Pittoni上尉,參加過多次截擊美國轟炸機編隊的任務,但是由於羅馬宣佈為「不設防城市」的時候,飛行停止了。

8月27日351°Squadriglia和352°Squadriglia離開了撒丁島,抵達佛林格諾換裝G.55。但是在9月8日G.55仍未送達。9月的第一個星期,12架G.55已經配屬372°Squadriglia,隸屬位於托里諾-米拉菲奧里的153中隊。在停戰日,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皇家空軍獲得了35架G.55。只有一架飛往南意大利,接受了同盟國意大利空軍的邀請,向盟軍投降。德國空軍和意大利共和國空軍獲得G.55的具體日期仍然不明。大約有18架被意大利共和國空軍獲得,另12-20架甚至42架(根據某些記錄)被德國空軍獲得。G.55進入意大利共和國空軍服役後,G.55的訂單達到了500架,其中300架是1系列,另200架是二系列,裝備了5門20mm MG 151/20機關炮,沒有裝備機槍。只有其中的148架被運送到意大利共和國空軍,由於G.55的生產數量萎縮,意大利人只好用BF109G系列戰鬥機來裝備部隊,由於裝備了各種落後型號的戰機,即便意大利飛行員更喜愛G.55,由於生產的取消,G.55變得極其稀少。

意大利共和國空軍擁有兩個戰鬥機中隊,第一中隊從1943年12月到1944年5月,起初裝備了馬基MC.205戰鬥機,到1944年6月再次換裝G.55系列1戰鬥機,直到1944年12月裝備BF109G。第二中隊主要裝備了G.55,其中70架在1943年12月至1944年8月服役,之後逐漸被BF109G所取代。

第一支裝備G.55的意大利共和國空軍部隊是Squadriglia Montefusco,時間是1943年12月,直到1944年3月29日,這些飛機一直在皮埃蒙得區作戰,之後這支部隊被編入第一中隊,轉移到威尼托。第二中隊,擁有三支Squadriglia(第四Gigi Tre Osei,第五Diavoli Rossi,第六Gamba di Ferro),1944年4月前在米蘭到瓦雷澤作戰,然後被轉移到帕爾馬和帕維亞,然後再次被部署到Lake Garda(布雷西亞和維羅納)。

德國對G.55的興趣 編輯

1942年12月,意大利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根據技術協定在Rechlin測試了一些德國飛機。這次測試是軸心國空軍飛機生產標準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一些德國軍官參觀了圭多尼亞,在那裏他們對於5系列戰鬥機的表現尤其注意。在12月9日,這些對於5系列戰鬥機的印象在德國空軍會議上進行討論,同樣也引起了赫爾曼-格林的興趣。1943年2月,德國試驗委員會被派到意大利評估意大利飛機性能。委員會由Oberst Petersen領導,全部由德國空軍軍官和飛行員,技術人員組成,其中包括Flugbaumeister Malz。德國人同樣也帶來了他們的幾架新飛機,一架FW190A5和一架BF109G4,用於在纏鬥中直接對比。

試驗於1943年2月20日開始。德國委員會對G.55的印象尤其深刻。總體上,所有的5系列戰鬥機在低空的表現都非常出色,但是在高空G.55的速度和爬升性能、卓越的操控性均與德國對手不相上下。對於G.55,德國委員會最終的評價是「卓越excellent」,對於Re.2005的評價是「較好good」,對於MC.205的評價「一般average」。Oberst Petersen將G.55定義為「軸心國最好的戰鬥機」,立刻向格林發報。在聽取了Petersen, Milch 和 Galland的推薦後,格林於1943年2月22日召開會議,投票同意在德國生產G.55。

德國人的興趣,一部分來自於良好的測試結果,同樣來自於他們在G.55和Re.2005上所看到的發展潛力,尤其是G.55,它更大更重而且被認為是新型DB603引擎的極好候選人,這種引擎對於BF109系列的框架來說太大了。另外,意大利人1943年3月和5月在德國柏林和Rechlin也進行了參觀。G.55再次在由Milch安排在Rechlin進行測試。加布里埃利和其他快意人員也應邀參觀德國的飛機工廠,並且參與飛機革新的討論。德國製造的G.55/2系列擁有DB603引擎,5門20mm機關炮和增壓駕駛艙。由於建議在機翼內安裝20mm機炮,使得每側機翼內只能安裝一門機炮,這也促使G.55系列1最終形態的產生,當DB603引擎成功安裝後,這架飛機就成為了G.56的原型機。由於德國對於G.55的持久熱情,德國空軍接收了三架完成的G.55/0框架(MM 91064-65-66)用於評估,並測試假設三台DB603引擎安裝後情況,以及測試德國產機械安裝由意大利其他流水線許可生產的DB605引擎後的情況。其中兩架德國的G.55仍然留在都靈意大利飛機廠,在那裏他們使用德國和意大利資產的引擎,用於研究制定改進和修改生產工藝方案。後來這兩架飛機改裝為系列1並移交意大利共和國空軍。第三架被運到了Rechlin,用於在德國的測試和試驗。DB603引擎被用於製造G.56額原型機。

對於G.55的熱情在意大利停戰後仍然很高:1943年10月,Kurt Tank在Rechlin率先親自駕駛G.55,對該機高度評價後在都靈討論對G.55的生產。然而戰事和並不樂觀的生產流程成為了G.55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使得G.55逐漸被德國空軍放棄。早先生產的G.55需要大約15000工作小時,即使這一標準經評估後可降低到9000小時,但德國工廠卻能用5000小時生產一架BF109。DB603最終被安裝在Tank自己的Ta-152C中。

魚雷戰鬥機 編輯

伴隨着戰爭早期的一系列勝利,意大利皇家空軍的三引擎馬歇蒂SM.79食雀鷹英語Savoia-Marchetti S.79中型魚雷轟炸機在地中海對盟國船隻造成了重大損失。在1942年後期,面臨着盟軍戰鬥機和對空防禦的不斷升級,食雀鷹已顯得老態龍鍾。這導致了軍方上層探索使用戰鬥機進行魚雷攻擊的設想。一架從意大利海岸起飛的戰鬥機的航程為300-400公里,這將使得意大利戰鬥機能夠攜帶魚雷做高速攻擊,並且避開敵軍的戰鬥機,甚至在魚雷攻擊後與敵機格鬥。

快意受命研製一種G.55的變型機,用於攜帶680公斤「白頭」魚雷,這是一種較短但是更為複雜的魚雷,這種魚雷曾是SM.79食雀鷹的標準裝備。但是隨着一種包括魚雷搭載能力為設計標準的新型G.57的研發,所有在G.55上類似於魚雷搭載的工作被擱置了。

後來隨着G.57項目流產,留給意大利空軍的是持續不斷地對於SM.79替代機型的需求,於是意大利工程師們再次擔負起將G.55改裝成魚雷戰鬥機角色的任務。一架成品G.55(軍隊編號MM.91086)被改裝為能搭載一枚920公斤,5.46米長魚雷的戰鬥機。它的發動機液冷型散熱器位於機腹下,在駕駛室下方,並被一分為二,以便在中間開出一個90cm長的狹縫,在狹縫內安裝了兩個掛架,用於攜帶魚雷。尾輪枝幹被延長並安裝了加固減震器,一個防護筒被加裝在尾輪前。兩挺布萊達-薩法特12.7mm機槍被去除,剩下三門20mm機關炮作為固定武備,重量為2600-4100公斤。

這種變型機被命名為G.55S型,於1944年8月試飛,並於1945年1月順利完成試驗。雖然增加了笨重的魚雷負載,但是它的性能依然良好,操控力也尚可。意大利空軍下達了10架樣機的預生產任務,整個S型訂單為100架,但是隨着戰爭的結束,生產也終止了。G.55S的原型機留存到戰爭結束,後來被改裝回系列1標準,並成為了戰後移交給新組建的意大利空軍的第一架G.55戰鬥機。

Specifications (G.55/I) 編輯

參考資料:"Centauro - The Final Fling"[1]

基本信息

  • 機組:1

性能

  • Climb to 7,000 m (22,970 ft): 8.57 min

武器
G.55 Serie 0:

  • 1 × 20 mm Mauser MG 151/20 cannon, engine-mounted (250 rounds)
  • 4 × 12.7 mm (.5 in) Breda-SAFAT machine guns, two in the upper engine cowling, two in the lower cowling/wing roots (300 rpg)

G.55 Serie I:

  • 3 × 20 mm MG 151/20s, one engine-mounted (250 rounds) and two wing-mounted (200 rpg)
  • 2 × 12.7 mm Breda-SAFAT machine guns in the upper engine cowling (300 rpg)
  • Provision for 2 × 160 kg (353 lb) bombs on underwing racks (N.B. Egyptian and Syrian aircraft used Machine guns in the wings instead of cannon)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reen and Swanborough 1974, p. 236.
  • Arena, Nino. I Caccia Della Serie 5, Re2005, Mc205, Fiat G.G5 (in Italian). Modena, Italy: STEM-Mucchi, 1976. ISBN 90-70310-11-2.
  • Arena, Nino. Fiat G55 Centauro - Fiat G59(in Italian). Modena, Italy: Mucchi Editore, 1994.
  • Beale, Nick, Ferdinando D'Amico and Gabriele Valentini. Air War Italy, Axis Air Forces from Liberation of Rome to the Surrender. Shrewsbury, UK: Airlife, 1996. ISBN 1-85310-252-0.
  • D'Amico, Ferdinando and Gabriele Valentini.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Regia Aeronautica Vol.2 –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Aeronautica Nazionale Repubblicana and the Italian Co-Belligerent Air Force 1943-1945. Carrollton, Texas: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1986. ISBN 87-981206-7-0.
  • Dimensione Cielo: Aerei Italiani nella 2° Guerra Mondiale, Caccia Assalto 3 (in Italian). Rome: Edizioni Bizzarri, 1972.
  • Di Terlizzi, Maurizio. Fiat G.55 Centauro (bilingual Italian/English). Roma, Italy: IBN Editore, 2001. ISBN 88-86815-35-2.
  • Green, William. War Plan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Fighters, Volume Two. London: Macdonald & Co. (Publishers) Ltd., 1961.
  • Green, William and Gordon Swanborough, eds. "Centaur - The Final Fling." Air Enthusiast International. Volume 6, Number 5, May 1974, pp. 233–239, 261-262.
  • Green, William and Gordon Swanborough. The Complete Book of Fighters. New York: Smithmark Publishers Inc., 1994. ISBN 0-8317-3939-8.
  • Malizia, Nicola. Fiat G.59. Roma, Italy: IBN Editore, 2004. ISBN 88-7565-018-7.
  • Matricardi, Paolo. Aerei militari: Caccia e Ricognitori. Milano: Mondadori Electa, 2006
  • Mondey, David. The Hamlyn Concise Guide to Axis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 London: Bounty Books, 2006. ISBN 0-753714-60-4.
  • Sgarlato, Nico. I caccia della Serie 5. Parma: Delta Editrice, 2009. ISSN 1720-0636
  • Sgarlato, Nico. Italian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 Warren, Michigan: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Inc., 1979. ISBN 0-89747-086-9.
  • Thompson, Jonathan W. Italian Civil and Military Aircraft, 1930-1945. Fallbrook, CA: Aero Publishers, 1963.
  • Vergnano, Piero and Gregory Alegi. "Fiat G.55." Ali D'Italia #10 (in Italian/English). Torino, Italy: La Bancarella Aeronautica, 1998.
  • Winchester, Jim. "Fiat G.55 Centauro."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 The Aviation Factfile. Kent, UK: Grange Books plc, 2004. ISBN 1-84013-639-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