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桂新(1917年—1958年8月15日)原籍廣東省南沙縣沙頭大佬村,生於天津中華人民共和國音樂家。[1][2]

生平

編輯

莫桂新的父親和四個兄弟隨長輩自廣東到天津做生意。莫家在天津開辦了大型遊樂場「大羅天」,以及天津第一家百貨公司、西來飯店、民豐麵粉公司。1917年,莫桂新生在天津蓬萊街28號,這是由莫桂新的父親及他的兄弟設計建造的西洋古典式建築「莫志德堂」。莫桂新從小喜歡畫畫、排球、唱歌。自南開中學畢業後,1936年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圖案系學油畫,在校期間他是排球隊主力。因嗓音出色而被一位俄國籍聲樂教授動員學習聲樂。與莫桂新同年進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張權在聲樂系學習,在該校二人相識。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1月該校內遷,二人隨之輾轉經貴州省湖南省雲南省到陪都重慶。到重慶後,兩人轉入青木關國立音樂院學習聲樂。1942年元旦,莫桂新和張權自青木關國立音樂院畢業後結婚。1943年和1945年,女兒莫紀綱、莫紀嵐先後出生。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莫桂新全家北上定居天津明華里。莫桂新在耀華中學任音樂教師,與一些音樂人組織了「黃鐘合唱團」,常一起唱《黃河大合唱》等歌曲,其中羅忻祖王秉銳華正文、莫桂新等人後來都成為音樂家。1947年6月,張權到美國學習聲樂。[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4月,莫桂新進入華北軍政大學學習。1951年9月20日,受周恩來之邀,已在美國依斯特曼音樂學院研究院獲碩士學位的張權啟程回國,經廣州上海、天津抵達北京。全家定居在北京市東城區無量大人胡同15號四合院。1953年,小女兒莫燕出生。莫桂新、張權先後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後來又一起調入中央實驗歌劇院[1][2]

1955年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中,莫桂新被處理。據《死亡右派分子情況調查表》記載:莫桂新「1941年重慶音樂院入國民黨,與美蔣特分子發生聯繫,加入天主教。日降後在天津成為國民黨文化界要人,國民黨音樂節主席,宣傳歌詠團團長。主持電台進行反革命宣傳,唱反革命歌曲,誣衊共產黨八路軍……解放後隱瞞歷史參加工作。」莫桂新被用這些虛構的情節羅織罪名,定為歷史反革命。《死亡右派分子情況調查表》記載:1957年「整風開始,(莫桂新)親自找藝術領導,質問肅反對他(的)處理問題,『肅反依法進行搜查,根據是什麼。』要求重查他的問題,進行翻案。」[1][2]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為什麼?》,拉開了反右運動的序幕。莫桂新因為所謂「解放後隱瞞歷史」,以及1957年鳴放期間攻擊肅反、妄圖翻案,被定為「歷史反革命兼右派」,並被劃為6類右派分子裏最嚴重的一類:保留公職、勞動教養,送往興凱湖農場勞動教養。妻子張權因為寫了《關於我》一文,被中央實驗歌劇院領導視為向党進攻,定為右派,工資降三級,暫留中央實驗歌劇院為演員拆洗演出服。[1][2]

1958年8月15日,莫桂新因食物中毒在興凱湖農場逝世,年僅41歲。1961年3月,張權被逐出北京,獨自攜小女兒莫燕和莫桂新的四伯母下放到黑龍江省哈爾濱歌舞團。[1][2]

2002年3月9日,姚小平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發現一本1963年7月造冊的《死亡右派分子情況調查表》,收錄有北京94名死在黑龍江省興凱湖農場和北京郊區清河農場、北苑農場的勞教右派分子。其中有莫桂新。曾經歷右派勞教的文藝評論家杜高認為,此表是從北京市公安局五處流出。[1][2]

家庭

編輯
  • 妻:張權(1919年-1993年)生於江蘇宜興,女高音歌唱家。
  • 女:莫紀綱
  • 女:莫紀嵐
  • 女:莫燕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