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雄(?—?),右扶風平陵縣(今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人,東漢官員。

生平

編輯

班雄在班超死後承襲為定遠侯。延平元年(106年)冬,西域各國叛變東漢,西域都護任尚上書求救,朝廷派遣騎都尉班雄、校尉梁慬率領五千人出塞外,遇到任尚從疏勒返回,任尚就與梁慬共同在龜茲防守[1],東漢軍隊將任尚和西域的駐軍迎回中原[2]。之後班雄屢次升任屯騎校尉元初二年(115年)春,羌族首領號多等率領七千多部眾到護羌校尉龐參那裏投降。龐參派遣號多到朝廷,皇帝賜給號多列侯印綬,讓他回去。龐參這才回到令居居住,打通黃河以西的道路。但零昌種部眾又分兵進攻益州,朝廷派中郎將尹就率領南陽的部隊,接着徵調益州各郡的屯兵攻打零昌的黨羽呂叔都等人。到秋天,蜀人陳省、羅橫響應招募,刺殺了呂叔都,他們都被封為列侯、獲賞金錢。朝廷又派屯騎校尉班雄率領五營兵駐守三輔,就地任命班雄為京兆尹[3],朝廷派左馮翊司馬鈞代理征西將軍,統領右扶風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風都尉皇甫旗等人,共計八千多人,龐參另外率領七千多羌胡兵,與司馬鈞分道並進,向北攻打零昌。仲光等人戰死後,朝廷派任尚擔任中郎將,率領羽林軍、緹騎、五營的士兵有三千五百人,接替班雄駐守三輔[4][5]

家庭

編輯

父親

編輯
  • 班超,東漢西域都護、定遠侯

兄弟

編輯

子女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後漢紀·卷十五·孝殤皇帝紀》:冬,西域諸國反。都護任尚上書求救。遣騎都尉班雄、校尉梁慬將五千人出塞,會尚自疏勒還,與慬共保龜茲。溫宿、姑墨二國將數萬人圍慬,月余,慬擊破之,斬首數萬級。道不通,慬遂留龜茲。
  2. ^ 《後漢書·卷四十七·班梁列傳第三十七》: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為軍司馬。與兄雄俱出敦煌,迎都護及西域甲卒而還。
  3. ^ 《後漢書·卷四十七·班梁列傳第三十七》:長子雄,累遷屯騎校尉。會叛羌寇三輔,詔雄將五營兵屯長安,就拜京兆尹。
  4. ^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二年春,號多等率眾七千餘人詣參降,遣詣闕,賜號多侯印綬遣之。參紿還居令居,通河西道。而零昌種眾復分寇益州,遺中郎將尹就將南陽兵,因發益部諸郡屯兵擊零昌黨呂叔都等。至秋,蜀人陳省、羅橫應募,刺殺叔都,皆封侯賜錢。又使屯騎校尉班雄屯三輔,遣左馮翊司馬鈞行征西將軍,督右扶風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風都尉皇甫旗等,合八千餘人,又龐參將羌胡兵七千餘人,與鈞分道並北擊零昌。參兵至勇士東,為杜季貢所敗,於是引退。鈞等獨進,攻拔丁奚城,大克獲。杜秀貢率眾偽逃。鈞令光、恢、包等收羌禾稼、光等違鈞節度,散兵深入,羌乃設伏要擊之。鈞在城中,怒而不救,光〔等〕並沒,死者三千餘人。鈞乃遣還,坐征自殺。龐參以失期軍敗抵罪,以馬賢代領校尉事。後遣任尚為中郎將,將羽林、緹騎、五營子弟三千五百人,代班雄屯三輔。
  5. ^ 《資治通鑑·卷四十九》:詔屯騎校尉班雄屯三輔。雄,超之子也。以左馮翊司馬鈞行征西將軍,督關中諸郡兵八千餘人。龐參將羌、胡兵七千餘人,與鈞分道並擊零昌。參兵至勇士東,為杜季貢所敗,引退。鈞等獨進,攻拔丁奚城,杜季貢率眾偽逃。鈞令右扶風仲光等收羌禾稼,光等違鈞節度,散兵深入,羌乃設伏要擊之,鈞在城中,怒而不救。冬,十月,乙未,光等兵敗,並沒,死者三千餘人,鈞乃遁還。龐參既失期,稱病引還。皆坐征,下獄,鈞自殺。時度遼將軍梁慬亦坐事抵罪。校書郎中扶風馬融上書稱參、慬智能,宜宥過責效。詔赦參等,以馬賢代參領護羌校尉,復以任尚為中郎將,代班雄屯三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