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毓(1843年—1882年),字延祖。江蘇甘泉人。

梅植之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生,隔日生父以病去世,[1]端賴其母黃孺人教養成人。同治九年舉人,候選教諭。光緒六年(1880),大挑二等,以教諭注選吏部[2]長年研究經學,精於《穀梁傳》,又嘗治《毛詩鄭箋》、《小爾雅》。又擬續江藩之《漢學師承記》。[3]梅植之生前與柳興恩分治《穀梁傳》未完成,「發凡起例而已」,[4]延祖繼承父志,[5]草擬《穀梁正義》數卷,[6]光緒八年(1882年),未定稿而遽逝,年僅四十。[7]著有《穀梁正義長編》一卷、《劉更生年表》一卷。

註釋

編輯
  1. ^ 《江都縣續志》本傳:「子毓,字延祖,生一夕而孤。」劉壽曾《梅延祖先生墓志銘》亦云:「(梅植之)歿之前夕,母黃孺人乃誕君。」
  2. ^ 光緒《江都縣續志》
  3. ^ 《續師承記商例》云:「擬倣《漢書·儒林傳》例,以所習之經為類,不以年世為敘次之後先。又前書附傳諸人,有並無學術而亦得列入者,未免太濫。又更有似是而非者,痛斥傳注,一似千古不傳之秘,至今始發其覆,大言不慚,謬妄已極。又或其人書未成而沒,以及並未着書,而確宗漢學,必取其遺文一二篇,於學確有發明者列入,始為信而有徵。」
  4. ^ 《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5. ^ 《清儒傳略》,頁202
  6. ^ 〈梅延祖致通家劉叔俛恭冕論學手簡〉云:「《穀梁》義弟已採擷約有六卷,但有人說,而鄙意無所折衷,全書亦未能成誦,惟逐日繙閱有涉及《穀梁》義者,即刪節入稿本,以俟異日編纂。」
  7. ^ 劉文淇《清故貢士 梅君墓志銘》:「(梅植之)卒於道光癸卯(1843)九月 二十四日。」知梅毓生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九 月二十三日。《梅延祖先生墓志銘》云:「光緒壬午 (1882)卒於家,春秋四十。」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