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雙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木雙鎮
坐標:23°39′12″N 111°32′54″E / 23.65344°N 111.54821°E / 23.65344; 111.5482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蒼梧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45 04 21 114
電話區號+86 

簡介

編輯

木雙相傳因盛產木材而得名。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聚居地還沒有人考證過,至少在明朝末期已經有相當人口居住。 最早的聚居地據信在雙賢村渡口附近,之後因為木材生意興盛,木雙舊街成為區域的中心。 在古代交通相當不便,橫穿而過的東安江是對外的交通要道,往下游可通往廣東的封開江口,往上游有可通往石橋沙頭。 解放前木雙的歸屬並不明確,從現在地名上還能看到當時留下的痕跡。比如東古和西岸,東古是廣東的最西邊,西岸是廣西的最東邊,但是兩個地方之間有重疊的部分,可以體會到當時的緊張氣氛。但是,現在的木雙村和市街地可能更傾向廣東,人們沿着東安江坐船順流而下能更方便的到達繁華的城市,讀書人考科舉去的也是廣東。改革開放後,多條公路建成,水運開始衰落,坐車可以很方便的到達梧州和縣城。 1994年木雙新街在原木雙村衝口建成,商業基本上從木雙舊街轉移到新街。

行政區劃

編輯

木雙鎮下轄以下地區:[2]

木雙社區、​天平村、​木雙村、​雙賢村、​黎壁村、​友誼村、​西中村和萬安村。

人文地理

編輯

木雙鎮位於蒼梧縣東部,距縣城石橋鎮30公里,東鄰廣東封開縣大洲鎮,西接旺甫鎮,北連梨埠鎮,總人口13676人(2017年)。 面積145.72平方千米。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2007年,全鎮耕地面積7949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7025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為14085畝,優質稻種植面積達84.1%。全鎮年產稻穀5042噸,平均畝產358公斤。旱地面積1140畝,主要種植豆類30畝,紅薯555畝,木薯645畝,油料作物345畝,蔬菜114畝,魚塘面積25畝,果園面積1500畝,主要種植沙糖桔。加上這幾年農民工們不斷擴展自己果園規模,現今全鎮沙糖橘5000多畝,是最大的水果產業。2007年,全鎮大牲畜(黃牛、水牛、馬)年末存欄為212頭;生豬存欄為3520頭;全鎮有瘦肉型母豬養殖戶15戶,存欄母豬216頭,自繁自養豬場3個,現存欄肉豬920頭;年末家禽存欄為3.85萬多羽。 全鎮林地面積為17.11萬畝,2007年,全鎮完成造林2798.6畝,完成任務139.9%;育苗12畝,苗木出圃45萬株;撫育幼林面積2000畝。木材生產完成蓄積24701立方米,出材1.41萬多立方米;完成林地流轉9739畝;面上造林2798.6畝,其中馬尾松面積871畝,桉樹面積1927.6畝。

教育

編輯

2007年,全鎮有初中1所,小學7所。初中階段在校生666人,入學率為95%,在校小學生190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28%,青壯年人口9083人,非文盲率99.83%,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投入76.85萬元建好初中學生宿舍樓、學生飯堂、教學大樓、硬化校道、擴建球場等基礎設施;投入18萬元擴建木雙中心小學新教學樓,投入8.9萬元對木雙中心小學舊教學樓進行全面裝修並硬化了校道;投入16萬元擴建雙賢小學新教學樓,投入5.3萬元裝修翻新雙賢小學的舊校舍並硬化操場,修建一個水泥球場和一個羽毛球場;投入33萬元建好天平小學新教學樓,同時,爭取一個35萬元的項目再擴建一幢新教學樓(此項目正在施工中);投入4.8元對黎璧小學進行裝修與修建文化長廊;投入5.36萬元完成修建西中小學校門、圍牆、舊教學樓裝修、硬化球場和校道等設施;投入1.47萬多元硬化友誼小學校道、投入34萬元擴建萬安小學新教學樓。同時投入8萬多元購置300多套課桌、4000冊圖書、六副籃球架與一批體育器材等,豐富教育活動場所和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