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仁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臨海市的一家藥店,位於赤城路55號,由方慶祿創始於1829年[1][2]。現為浙江省臨海醫藥有限公司下屬的藥店[2]。1994年,方一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1],但2006年商務部重新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中,方一仁並不在列。2008年,方一仁由浙江省商務廳認定為第一批「浙江老字號」[3][4]

方一仁
成立1829年
大清浙江省臨海縣
代表人物創始人:方慶祿
總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臨海市赤城路55號
產業醫藥

歷史 編輯

嘉慶十一年(1807年),寧波慈谿人方慶祿、方慶彩兩兄弟與其父在臨海章安(今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創辦了「方萬盛」藥店[2][5],此乃台州首家國藥店[5]。之後,道光元年(1821年)與道光九年(1829年)方慶祿又先後在臨海城關(今臨海市古城街道)創辦了「遂生園」藥棧(主營批發)與「方一仁」藥號(主營零售)[6]。嘉慶年間,方家在台州共創辦十餘家藥號,其中以方一仁最為著名[2]

方慶祿逝世後,方一仁與遂生園分別由其子方鍾、方鎔繼承。方一仁曾遭遇三次火災,被迫移所,最終遷至太平天國侍王寓所對面的白塔橋。由於地理位置優勢,加之方氏嚴守祖訓、恪守誠信,方一仁聲名鵲起,成為台州地區的一家國藥巨頭[5]

方一仁藥店常年聘請有名望的老中醫盧立庚、方祝卿等人為坐堂醫師,還加設客座醫師與店外特約聘方醫師[6]。該店承接店外醫師的方箋,按價值比例計算薪酬[5]。為了做好經營管理,方一仁不惜重金從外地聘請行業名流。清末民初,方一仁從寧波聘請張錦堂做「老大」。此時方一仁已擁有門市部店面三間兩層樓、刀房兩間兩層樓、批發部三間兩層樓、倉庫五間兩層樓、工場平屋六間[6],還有自己的藥田與曬藥場[2],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模式[1][6]。一般樓下營業,樓上為員工提供住宿,或存放貴重藥品[6]

方一仁加工藥材的師傅也根據手藝分為不同等級,由「頭刀」總負責。學徒期有幾年的時間,在學徒期間除了要承擔雜務,還要努力學習藥書。學徒期滿後,仍需經過多項學習,具備藥師資格後才可配藥[2]民國27年(1938年),方一仁藥工蔡和生前往南洋博覽會參賽,現場表演將約1公斤重的茯苓切成300多片,均薄如蟬翼,無一破損,最終獲得博覽會銀獎[2][5]

方一仁對製藥原料質量要求亦頗高。梅花鹿須選用北方剛成熟的健壯梅花細鹿,煎阿膠皮須選用山東優質干驢皮,燒酒須選用65度純正高粱燒[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方一仁藥號的規模仍然較大,1956年方一仁、遂生園兩家藥店共有員工40餘名,固定資產占臨海城關中藥業的三分之二[5]。1956年3月由於實行公私合營,臨海城關內的國藥店全部合稱「城關公私合營方一仁國藥店」[2]。1958年,公私合營的方一仁劃歸臨海縣中醫院,成為該院門診部。1961年11月劃歸縣醫藥公司。1966年改名「人民藥店」,1972年稱「臨海縣醫藥公司零售部」[7]。1986年,臨海市醫藥公司決定正式掛牌恢復「方一仁」老字號[5]。1994年1月,臨海市醫藥公司改制為「浙江省臨海醫藥有限公司」[2],方一仁為其下屬藥店。

1994年,方一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但並未列入2006年中國商務部重新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2008年,浙江省商務廳認定方一仁為第一批「浙江老字號」。

方一仁中醫藥博物館 編輯

方一仁中醫藥博物館位於臨海市紫陽街385號,於2009年開館[8],採用時期中藥店鋪的格局。博物館內陳列有方一仁藥號曾經使用過的器具、懸掛過的牌匾與大量的中藥標本,不僅展示方一仁藥號的發展歷史,還介紹中醫藥有關的知識。此外,博物館還以矽膠人像的方式還原了藥鋪當年的場景[2]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徐希. 方一仁 仁济一方. 臨海新聞網. 2009-11-13 [2019-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 (中文).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戎彥. 浙江老字号.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1: 393–395. ISBN 978-7-308-08526-7. 
  3. ^ 第一批“浙江老字号”认定公示名单. 商務部業務系統統一平台中華老字號信息管理. 2015-05-28 [2019-12-26] (中文). 
  4. ^ 第一批“浙江老字号”名单. 經貿實踐. 2008, (11): 65 [2019-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張庶平,張之君. 中华老字号 第3册. 北京: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4: 45–46. ISBN 7-5044-5141-X. 
  6. ^ 6.0 6.1 6.2 6.3 6.4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浙江文史集粹 第3辑 经济卷 上.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427–436. ISBN 7-213-01459-5. 
  7. ^ 臨海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中共臨海市委宣傳部,臨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臨海市檔案局. 临海五十年 1949.5-1999.5. 1999: 999. 
  8. ^ 中共臨海市委辦公室,臨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臨海市檔案局編. 临海年鉴 2010. 201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