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頌》莫耶詞,鄭律成曲。1938年4月作於延安。是鄭律成的成名作。該曲熱情地歌頌了抗日戰爭中的延安,具有抒情性,又富戰鬥氣息。[1] 原名《歌頌延安》,中宣部將之改名為《延安頌》(有徵得作者同意)。被認為是延安精神的一個象徵。此歌也是1958年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插曲[2][3]

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紀念館內陳設的《延安頌》手稿

歷史

編輯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鄭律成於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後入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4]1938年4月間,莫耶應鄭律成請求作詞,原作名為《歌頌延安》,完成創作後曾在某次延安大禮堂晚會上由鄭律成和唐榮枚兩人男女聲合唱,當時毛澤東參加了這次晚會。之後中央宣傳部要去該曲改為現名《延安頌》並鉛印發行,使得該曲由延安迅速傳遍全國。[1]

影響

編輯
  1. 該曲產生後,迅速從延安傳到各個解放區,旋即傳遍到全中國,傳到海外各地。在當時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有很多人受到該歌曲的感染,奔赴延安。[1]
  2. 1993年,《延安頌》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4]
  3. 2005年,《延安頌》被評為「傳唱至今的十大經典抗戰歌曲」。[5]

軼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系列报导(二)《延安颂》——向着太阳歌唱. 中華魂·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紀念館. 2010-08-08 [2011-06-10]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2. ^ 经典影视剧歌曲中的党史(六)《延安颂》. 南京藝術學院. 2021-10-20 [2023-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6). 
  3. ^ 永不消逝的电波. CCTV.COM. [2023-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9). 
  4. ^ 4.0 4.1 郑律成:创作音乐经典《延安颂》. 今報網. 2011-05-25 [2011-06-10]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5. ^ 经典回放:传唱至今的十大经典抗战歌曲. 新華網. 2005-08-17 [201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7) (中文(簡體)). 
  6. ^ 《延安颂》促成郑律成姻缘. 新華網. 2010-02-05 [201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6)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
視頻欣賞
  • CNTV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頒獎晚會; 演唱:張喜秋 李鰲 宋一 等
  • CCTV 2011北京新春民族音樂會; 演唱:於 爽,指揮:譚利華,演奏:北京交響樂團。
曲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