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姆戰役於1164年8月12日在敘利亞的哈里姆進行,由努爾丁的軍隊對陣來自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拜占庭帝國和亞美尼亞的聯軍。努爾丁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俘虜了大部分敵軍的指揮官。

哈里姆戰役
十字軍的一部分
日期1164年8月12日
地點
敘利亞哈里姆
結果 贊吉軍勝利
參戰方
阿勒頗大馬士革
摩蘇爾
的黎波里伯國
安條克公國
拜占庭帝國
亞美尼亞
指揮官與領導者
贊吉王朝埃米爾努爾丁
古特卜丁·毛杜德
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三世(被俘)
安條克的博希蒙德三世(被俘)
康斯坦丁諾斯·卡拉馬諾斯(被俘)
亞美尼亞的托羅斯二世
盧西尼昂的休八世(被俘)
埃德薩的若斯蘭三世(被俘)
兵力
大大高於十字軍聯軍[1] 600名騎士
12000名步兵[2]
傷亡與損失
未知 10000人
卡拉馬諾斯、休、雷蒙德、博希蒙德和若斯蘭被俘

背景

編輯

1163 年,耶路撒冷國王阿馬爾里克一世率軍入侵埃及,拉開十字軍國家東進的序幕。努爾丁趁此機會入侵的黎波里,但在布蓋阿戰役中被大群敵人圍攻,險些喪命。[3]然後,他在摩蘇爾的兄弟古特卜丁、來自阿勒頗和大馬士革的其他封臣以及阿爾圖格人的援助下北上安條克,並於1164年圍攻哈里姆要塞。 提爾的威廉說,「向往常一樣,他讓軍隊在城外鋪開,開始狂熱的劫掠,這讓居民們無法休息。」

戰役經過

編輯

哈里姆領主、聖瓦萊里的雷金納德請求支援[4],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三世、安條克的博希蒙德三世和埃德薩的若斯蘭三世均前來幫助解圍。西里西亞的拜占庭總督康斯坦丁諾斯·卡拉馬諾斯亞美尼亞王子托羅斯姆萊一世,以及盧西尼昂的休八世昂古萊姆的威廉六世的兄弟傑弗里·馬特爾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後兩人都是在朝聖途中剛剛抵達的。

努爾丁準備在他們到達時放棄圍城,但十字軍受到在布蓋阿取勝的鼓舞,「不顧軍紀……不顧一切地分兵並四處游擊敵人。」努爾丁的軍隊擋住了他們的進攻並進行反擊,將十字軍推入了沼澤,他們「像祭壇前的祭品一樣」被屠殺。

努爾丁可能只是假裝撤退以吸引十字軍伏擊,但是當援軍到達時他放棄圍攻,努爾丁大概沒料到十字軍會追擊他。提爾的威廉也認為這樣貿然追擊很魯莽。「只有識破了突厥人詭計並且沒有貿然追擊的亞美尼亞王子托羅斯逃脫了這個悲劇」。姆萊也避免了被俘。康斯坦丁諾斯·卡拉馬諾斯、休、雷蒙德、博希蒙德和若斯蘭在阿勒頗被俘並投入了監獄。[5]伊本·艾西爾記載,有10000名十字軍被殺。

後續

編輯

努爾丁繼續圍攻並在幾天後佔領了哈里姆。由於阿馬爾里克不在埃及,三個十字軍國家現在都失去了其統治者,但努爾丁並不想攻擊安條克,因為害怕激起拜占庭的反擊——其名義上是帝國的領地。對他的批評者,他回答說:「我寧願讓博希蒙德而不是希臘人國王作鄰居」。[5]努爾丁繼續圍攻並佔領了巴尼亞斯。阿馬爾里克放棄了埃及,與阿爾薩斯的蒂埃里一起向北進軍,以減輕努爾丁對安條克的壓力。博希蒙德於1165年被釋放,但雷蒙德一直在獄中呆到1173年。

註腳

編輯
  1. ^ Runciman 1952,第368頁.
  2. ^ Barber 2012,第240頁.
  3. ^ Oldenbourg 1966,第363頁.
  4. ^ Cawley 2012,Lords of Harenc.
  5. ^ 5.0 5.1 Oldenbourg 1966,第364頁.

參考資料

編輯
  • Cawley, Charles, Antioch: Lords of Harenc [Harim], Medieval Lands database, Foundation for Medieval Genealogy, 2 January 2012 
  • Oldenbourg, Zoé. The Crusades.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66. 
  • Barber, Malcom. The Crusader State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2012. 
  • Runciman, Steve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Volume II,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and the Frankish East, 1100-1187.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