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之變發生在1227年的大蒙古國軍隊攻擊南宋的事件。

背景

編輯

因宋金對峙,南宋在利州路北部建立以「三關五州」為支撐的蜀口防線,三關是仙人關(今陝西略陽北)、七方關(今甘肅徽縣與陝西略陽之間)、武休關(今陝西鳳縣東南)。五州是鳳州(今陝西鳳縣)、階州(今甘肅武都)、成州(今甘肅成縣)、西和州(今甘肅西和)、天水軍(今甘肅天水),修築城堡關寨。李鳴復說:四州之有家計寨,曩時吳玠實為之,岷曰仇池,鳳曰秋防原,階曰楊家崖,成曰董家山。是四者皆有險可恃,有泉可飲,又為之糧以食,為之屋以居。無事則寓於州,有事則歸於寨。自紹興以來,遵守不易,七十餘載矣。金軍多次攻入,皆止於此,即使攻破蜀口防線,佔據興元(今漢中) ,也難以長期駐守[1]

嘉定九年(1216年)以前,南宋在蒙古與金國之間,始終是保持中立的。嘉定十年(1217年)二月以後,金人把軍事的重心放在南宋方面。五月。金軍正式向南宋用兵。嘉定十三年(1220年),七月。南宋淮東制置使賈涉趙珙前往河北蒙古軍前議事。次年四月,宋寧宗苟夢玉赴鐵門關(今新疆鐵門關市),會面成吉思汗。嘉定十五年(1222年),駐兵陝西的蒙古軍統帥木華黎,遣蒙古不花率軍南越牛嶺關, 剽掠南宋鳳州(今陝西鳳縣)而去。這是蒙古人第一次對南宋進行試探性攻擊。1223年隨着金宋關係逐漸緩和,南宋放棄了與蒙古的協議,拒絕蒙古軍借道南宋。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之餘,派遣一支軍隊軍以取金、夏為名,向南抄掠,入南宋四川境。

過程

編輯

寶慶三年(1227)二月,成吉思汗攻打西夏過程中,派人送兩塊金牌到南宋四川制置司,要南宋臣服。八日,一隻蒙古騎兵以「取金、夏」為名從洮州(今甘肅省臨潭縣)進入南宋境內 。攻下階州,圍西和州。宋軍確認來軍系蒙古軍後,因不得擅啟邊釁命令,不敢與戰。蒙古軍進攻階州將利縣時前鋒退卻,仙人關的南宋沔州都統程信誤以為前方獲勝,輕率出擊,被擊敗於蘭皋,宋西邊良將麻仲馬翼王平皆戰死。五州之中階州被蒙古軍攻破,西和州、成州、天水軍都在堅守,鳳州未遭敵,然而四川制置使鄭損不顧利州戎帥趙彥吶的反對,放棄關外五州,退保三關,造成成州、天水軍棄守,鳳州堅壁清野,遂委焚盪,西和州在利州副都統何進的堅守下堅持戰鬥。最終武休、七方和仙人三關落入敵手。蒙古軍大肆掠奪財物,沒有趁機攻城略地,鄭損匆忙帶制置司官員及家眷在萬人大軍護衛下,沿嘉陵江南逃益昌(四川廣元市昭化鎮)。宋軍撤離五州,全面清野,遠離戰火的鳳州、河池(今甘肅省徽縣)也未能倖免。五州化為灰燼,七月,天氣炎熱,成吉思汗病逝,蒙古軍撤出宋境。次年鄭損被免職。桂如淵接任。

蒙古軍隊悍然發動進攻,打破了南宋政府內部主張結盟蒙古的想法,結盟的重心逐漸轉移到金國方面。丁亥之變中,南宋潰兵四處搶掠,令關外百姓雪上加霜,苦不堪言[2]

評論

編輯

李鳴復《策全蜀安危疏》:丁亥之始至也,重兵扼西和,而和不動,以大將留屯,有以為備也。游騎寇同慶,而同慶不攝,以郡將堅守,而又有援兵為之助也。麻仲敗 衄,程信退走,賊進窺七方,而七方不恐,以蜀帥 在石門,距關才五十里,而人心之所恃也。惟武 階失守,賊至文陽境上,賴官軍、土豪相協力,驅之而退,韃雖縱橫數月,其所破者惟一郡耳。

參考

編輯
  1. ^ 宋蒙蜀道争夺中的苦竹隘之战. [202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3). 
  2. ^ 宋军溃乱曹友闻派兵攻杀.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