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蔣中正/存檔三

由Arthur011在話題考慮轉移及裁撤一些內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7 年前

蔣中正,字介石?!

  • {{noteTA|1=zh-cn:蒋介石;zh-tw:蔣中正;zh-hk:蔣介石;}}加入,請參照此習慣編輯,否則無法轉換。—大嚤王 2009年3月9日 (一) 06:11 (UTC)
  • 為什麼我們(大陸)一直叫蔣介石呢?我一直以為是蔣介石字中正。何解?飛行員舒克 00:12 2007年3月9日 (UTC)
你一直以為錯了。大陸一直稱呼的是他的表字汪精衛精衛,連孫中山中山也不是,而是慣稱。--鳥甲 00:46 2007年3月9日 (UTC)

我挺奇怪的,文中左一個蔣中正右一個蔣中正,但是現實生活中大家都是叫他蔣介石,連參考資料里台灣出的書也大多叫蔣介石,更不用說大陸了。維基百科不是寫給人看的嗎?怎麼在蔣介石的問題上偏要獨樹一幟,難道此篇是寫給火星人看的?為什麼寫蔣介石的時候就不能說人話孫中山條目又怎麼不用孫文通篇稱呼之?--Mukdener|留言 02:38 2007年3月10日 (UTC)

這個問題曾引起過激烈爭論,參見本頁「人稱問題」一節,當時還是決定使用蔣中正為標題。不過我個人同意你的觀點,本條目應該採用最通常稱謂,應該改成蔣介石。但是,似乎阻力很大。--鳥甲 04:52 2007年3月10日 (UTC)
我倆的意見可能還不太一樣,我認為條目名稱用蔣中正沒問題,但是正文中應該用蔣介石。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不能用正常的語言寫這個條目。--Mukdener|留言 23:21 2007年3月10日 (UTC)
先說好,我個人對此人怎稱呼沒有任何意見。不過蔣中正(或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和中國國民黨的黨員證上「姓名」一欄,寫的都是蔣中正。[1][2],以我個人觀察,在台灣講「蔣介石」的,很大部分政治意識偏綠,泛藍者通常都稱為蔣中正。--winertai 11:10 2007年3月23日 (UTC)
他的身份證上怎麼寫的我不感興趣,他本人在大陸生活六十年,人們怎麼稱呼他早有定式,查查時人的文章或者新聞並不困難。蔣介石絕對是最常用的稱呼。這就好比貝利,有任何人寫文章會反覆使用埃德遜·阿蘭德斯·多·納西門托這個名字嗎?台灣有些人頭腦不清由此可見一斑。—Mukdener|留言 22:07 2007年4月6日 (UTC)
蔣中正法定真正的名字就是蔣中正(中華民國《姓名條例》第一條:中華民國國民之本名,以一個為限,並以戶籍登記之姓名為本名。第四條:...證件應使用本名;未使用本名者,無效。蔣中正的戶籍登記(身分證)名字就是蔣中正。當然,如果蔣中正與蔣介石的「文字」比例是你舉的15:2的例子,你舉的「簡化」例子才有參考價值。--winertai 05:08 2007年4月7日 (UTC)

我前面說了,我認為條目名稱叫蔣中正完全應該,我個人支持所有的人物都以正式名字作為條目名。問題是行文中應該用什麼?蔣是典型的以字傳世,孫中山以號傳世,貝利以外號傳世。如果行文不遵循這個約定俗成的規則讀起來就怪怪的。我不太清楚Winertai兄在堅持什麼,須知這種無理的堅持背後一定有所圖。我認為在蔣介石名字上的堅持就是要把自己的政治立場帶進來。—Mukdener|留言 13:07 2007年4月7日 (UTC)

這問題就得看是從什麼角度去看了。在大陸早期大家都稱他蔣介石,後來大都稱其為蔣委員長;國共在互鬥時,共產黨人當然不可能願意跟大家叫他蔣委員長,所以就叫他蔣介石。也因為如此,到了台灣之後的二十幾年甚至死後十幾年,除了蔣總統與蔣公之外,都是稱其為蔣中正--因為蔣介石都是共產黨在「叫」的;可到了現在,一些比較偏反蔣的人士又喜歡稱其為蔣介石--因為這是反蔣人士始祖共產黨的叫法。然後現在一些學者、傳媒界人士為了表示自己中立,已跳過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思想,所以把當初習用的「中正」的這個符號給拋棄了,亦稱呼其為介石。這些種種就是為什麼你們爭議不休的原因,因為一邊是大陸人士,一邊是台灣人士,都有各自的習慣。其實在台灣也是有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都是稱呼他為中正(尤其這時是他的晚年),甚至到現在還是如此,否則中正紀念堂早該叫介石紀念館了,台灣幾十條(搞不好有上百條)的中正路也早該叫介石路了。若沒分清楚這整個演變過程,就給人家扣上「把自己的政治立場帶進來」的帽子實在是不太好。另外,舉埃德遜·阿蘭德斯·多·納西門托為例子並批評「台灣有些人頭腦不清由此可見一斑」更是過份且莫名其妙,請在說重話之前,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至少在我念書的十幾年,書本上說的可都是蔣中正,誰說蔣中正並沒有在文章中反覆使用?你注意看一下條目裏的參考文獻,只要是49年後台灣人士寫的書或文章,都是稱呼其為蔣中正。老實說我一點都不在意在維基或是其他地方要稱其為中正或介石,我對他並沒有什麼特別感情或是政治立場,反正不管寫哪一個稱呼我都知道他是誰。但是我對Mukdener這種態度實在不能苟同。— · Marcus · · (talk) · 05:38 2007年4月8日 (UTC)
沒有錯,Mukdener在這裏大可以說清楚所謂的「政治立場」到底是什麼立場?按照各立場者的偏好的用語,共產黨和泛綠會用「蔣介石」,泛藍會用「蔣公」。winertai平常的立場你又不是看不出來,像「這種無理的堅持背後一定有所圖」的說法,不知是怎麼推論的?圖什麼?現在的問題是,你的「約定俗成」也太想當然爾了一點,難道別人就不會覺得你是「無理的堅持」嗎?未命名 05:56 2007年4月8日 (UTC)

荒唐啊,因為泛綠愛用蔣介石就要堅持用蔣中正。而「因為這是反蔣人士始祖共產黨的叫法」更是荒唐,須知他闖出蔣介石這個名號的時候甚至還沒有共產黨呢。我看台灣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堅持不外乎兩層原因,對內因為藍綠的鬥爭,對外因為大陸的共產黨。可是用藍綠來束縛蔣介石,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而且他大半生以中國為自己的舞台,到頭來卻要台灣教科書給自己正名,人生的悲哀恐怕莫過於此了。如果台灣人有心大可以開一個蔣介石在台灣稱謂之演變的條目,把介石中正背後種種的藍綠紅衝突寫個清楚。我只想告訴各位,蔣作為中國的重要歷史人物,中國和世界自有一以貫之的歷史語言來描述。—Mukdener|留言 15:02 2007年4月8日 (UTC)

沒那麼嚴重,這號人物在中華民國的法定名字就叫蔣中正。(台灣官方的版本是王太夫人取的,不管怎,應該是在1917年-1918年取的,看來也用了至少50年),另外不管怎,他「自稱」中正的時間,絕對比自稱介石的時間多,只不過因為名字取得太好聽又有沾孫中山的光所以很多人才不願意正視。Mukdener不必想太多「什麼我的堅持」、「什麼我的政治立場」,我只是就事論事。--winertai 15:57 2007年4月8日 (UTC)
Winertai兄,我那句話並非針對你。另外自己稱呼自己的字的比較少見,他自稱中正是應該的,但是這並不能作為別人也都叫他蔣中正的證據。以我的經驗台灣人恐怕多數時候都叫他蔣公,直呼其名的機會也不是很多。—Mukdener|留言 16:29 2007年4月8日 (UTC)
我只是在幫大家解釋為什麼現在有「中正」與「介石」兩種叫法的爭議,至於你們最後決定要留下哪種叫法我一點也不關心,請別我我扯進你們的混戰裏頭去。我真後悔沒事跳出來花時間打那一大堆鬼東西。— · Marcus · · (talk) · 02:58 2007年4月12日 (UTC)

目前再下已將去蔣化寫了一些,但總覺得好想少了啥的樣子,麻煩諸位大大幫忙修改一下。—victorjack|留言 16:29 2007年4月9日

您所加入的內容沒有提供資料來源,請您補上後刪除隱藏標籤。--Jnlin討論) 07:16 2007年4月9日 (UTC)

用蔣中正會很奇怪嗎?蔣中正很常見吧?和條目名一貫有什麼不好?--Hiaeoupyc 01:45 2007年4月11日 (UTC)

補充一下,從訓政時期以來,國民黨與國民政府的官方資料皆以「蔣中正」稱呼,更別提台灣幾百個以「中正」為名的集會場、道路、運動場與建築物。既然正式文件皆以此為名,要說「沒什麼人以中正這名字稱呼蔣」甚至是批評蔣中正「是寫給火星人看的?」才是無知與心胸狹隘的表現。如果只是比人頭,那麼「蔣匪」、「蔣光頭」不是比「蔣介石」或「蔣中正」還更常用?「蔣幫」不是比「國民黨」或「國民政府」為更多人使用?怎麼沒人提議用這些名稱作為正式名稱?一個人的暱稱通常比他的正式名稱還常被其他人使用,比如「阿扁」的使用次數絕對比「陳水扁」來的多很多,「阿斗」也比「劉禪」更通用,怎麼沒人建議用這些暱稱作為正式條目的名稱?如果要講例外,維基條目的例外可多了,「查理曼」的條目名稱是「查理大帝」,也沒看過有誰提出抗議,既然如此,為一個人物爭鋒相對有何意義?--阿儒 | 這裏泡茶 02:42 2007年4月11日 (UTC)
又開始胡扯了,你的話自己前後邏輯矛盾你知道不?—Mukdener|留言 15:19 2007年4月11日 (UTC)
又開始打嘴砲了,你前面的話在邏輯上根本無法成立你知道嗎?--阿儒 | 這裏泡茶

諸位大大對不起!有關去蔣化方面的企圖上由於依實無法找到資料來源,固暫時刪去,相關資料麻煩哪位幫我補一下。 PS:Jnlin謝謝你幫我隱藏。—風狼‧D‧獨行者 09:25 2007年4月12日 (UTC)

如以上屬實,我倒想問問,由何年何月開始,台灣民進黨變得跟中國共產黨一樣以同一個鼻孔出氣?我越來越覺得民進黨和中共,殊途同歸。--Hello World! 13:39 2007年4月12日 (UTC)

這不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問題,只是剛好他們都是從討厭老蔣起家的。我們當然不是「因為泛綠愛用蔣介石就要堅持用蔣中正」,我先前留言的意思是,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使用蔣中正稱呼老蔣的人,八成不是泛綠,至少深綠是不這麼用的;因此,如Winertai等一看就不是偏向泛藍的支持者的編輯者,若使用蔣中正此一名稱來編輯本條目,大概不是出於褒義(當然更不可能是出於貶義),這時候去懷疑人家「背後一定有所圖」,不知道是怎麼推論出來的?
用哪個名字不是不能討論,但用「背後一定有所圖」這種聳動性的語言來打迷糊杖,然後又說不出在圖什麼,這種種奇怪的舉動,我難道也可以說你「背後一定有所圖」嗎?未命名 10:07 2007年4月13日 (UTC)
所以我才說中共和民進黨是殊途同歸。大家的目的、宗旨不同,做的事卻出奇地一致。--Hello World! 10:52 2007年4月13日 (UTC)

哼,蔣介石從出道至退居台灣一直就是以介石聞名,中國人開始認識蔣介石這號人物的時候還沒有共產黨呢。中國人叫他蔣介石又和共產黨扯上毛的關係?台灣泛綠為什麼叫他蔣介石我不感興趣,中國叫他蔣介石是歷史一貫的傳承,和共產黨的宣傳沒有關係。所以,第一,堅持叫他蔣中正不符合他的歷史稱呼,是在宣傳國民黨史觀;第二,認為蔣介石是共產黨對他不恭敬的稱呼是對中國歷史的誤讀。不知道我對「有所圖」的解釋是否夠清除,歡迎對號入座。—Mukdener|留言 13:28 2007年4月13日 (UTC)

給某些頭腦不清又咬嚼子死強的人:美國時代雜誌在1937年就已經稱他為蔣介石[3],可見最晚到那個年代蔣介石這個名字不僅已經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開始受到國際關注了。當然,國內使用蔣介石就更早了。如果出於藍綠的分歧非要叫他蔣中正我尤可忍耐,但是指責共產黨如何如何這種睜着眼睛說瞎話的言論實在是非常無恥,讓人忍無可忍。—Mukdener|留言 13:52 2007年4月13日 (UTC)
  • Mukdener兄不要動氣,揭前旨,我知道你亦認同此條目使用蔣中正名稱,至於內文要不要比照貝利條目,使用有別於條目名稱的「別字」或「別名」僅是編輯者的習慣。在我看來,這爭議與簡繁用法互換一樣單純。如果在不改變條目名稱情況下,於增添本條目內容上使用「蔣介石」,在我立場,我是不會刻意去更動的。當然,如果內文本使用蔣中正了,再去更動為蔣介石,我也覺得不甚妥。至於中共與民進黨殊途同歸之揣測,就非此間所着墨的了。另外,有個小小看法,如果每一條目名稱要沿襲尊重歐美國家人士所習慣的名字,那在不習(會)「東亞語文」國家人名發音情況下,我們是否要將松阪大輔條目名字改成「骰子K」?--winertai 01:54 2007年4月14日 (UTC)

請參看條目後面的參考書目列表,看看「蔣中正」這個名字是是不是真的鮮為人知。— 2007年7月20日 (五) 19:32 (UTC)

不用看參考資料,看看孫中山條目。不客氣地說,蔣介石條目現在說的就不是人話。— Mukdener  留 言  2007年7月27日 (五) 15:01 (UTC)

我提一個意見,既然蔣中正在台灣常用,而大陸多稱蔣介石,是否可以用T標籤進行繁簡轉換?(如:-{T|zh-hans:蒋介石;zh-hant:蔣中正}-)--Zealotzuo 2007年8月1日 (三) 18:52 (UTC)

有些人從不尊重別人自己愛叫自己甚麼, 卻又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愛叫自己甚麼. 心態就不可議?

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領導人 清朝從康熙到光緒不也同時統治中國大陸和台灣?

我覺得應該用人物的姓名比較好,字、號什麼的,就算再通用,也不是他的名字,百科不就是一種科普麼,如果順着大家的習慣的話,那還談什麼科普呢,談什麼嚴謹呢。--Yuzo555 2013年1月2日 (三) 05:52 (UTC)

生平?

蔣中正條目不就是拿來寫生平的嗎,怎麼又分出個生平來了?建議以事件為單位將條目拆分出去,並將蔣中正生平這一重覆條目刪除。蔣中正生平的拆分,無端產生兩個又臭又長又重覆的條目。--Hiaeoupyc 01:58 2007年4月11日 (UTC)

這是因為蔣中正條目太大,所以需要拆分。蔣中正生平只寫他的生平,蔣中正中的生平部分可以非常簡單的概括一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6 2007年4月11日 (UTC)
最好從其它方向(以事件為單化等)來拆分化簡,蔣中正條目寫蔣中正詳細的生平,並沒有什麼不對—Hiaeoupyc 02:46 2007年4月11日 (UTC)
我覺得還好,英語維基一些特色條目長達10多頁,也沒有被硬拆。如果要拆,「生平」是人物條目的核心,應該是最該保留在主條目裏的部份,反而是其他部分可以再做調整。--阿儒 | 這裏泡茶 02:47 2007年4月11日 (UTC)
參見Talk:毛澤東生平#請注意刪除投票。—Isnow 08:15 2007年4月11日 (UTC)
阿儒說的沒錯,生平是人物條目的核心,可以考慮其他部分。—Jasonzhuocn 08:53 2007年4月11日 (UTC)
個人一慣看法是此條目爭議啟端,不在文章長短,而在於內文文辭艱澀難懂。若此條目內文文辭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我贊成拆分簡化。做為中文維基點閱率如此高的該條目,文章寫得像文言文的冗長文告,實在不是很妥切,對中文維基形象也不是很好。--winertai 01:58 2007年4月14日 (UTC)

建議不要以「XXX生平」分出條目,性質過於重複且容易混淆,絕對不是好的方向。如毛澤東生平之類的條目,若改以「XXX時間表」就因其明確作用,而顯出其價值。—Hiaeoupyc 01:30 2007年4月16日 (UTC)

「□□□年譜」更為常用,合適。— 2007年7月20日 (五) 19:28 (UTC)

特色條目評選

其實此條目的充實性與排版已經達到特色條目的水準了,在參考文獻、引用資料部分也很充足,正負面影響的撰寫也未違反NPOV。再加上蔣中正在世界歷史中有特殊的貢獻(冷戰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推薦此條目。—David Jackson(talk) 08:44 2007年4月3日 (UTC)

支持

蔣公的條目十分完備,在 蔣公祭日來臨之際,候選為特色條目很有意義。支持!—歐陽灝驊 07:36 2007年4月4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1. (+)支持---已經有一定的水準。而且我認為就這樣一個重要人物而言,這樣的篇幅也並不能算冗長,非此讀者將無法獲取最基本的認知。不過:
    1. 有爭議之處希望能儘量列出資料來源;
    2. 個別遣詞造句有失水準。—Timothy 06:53 2007年4月13日 (UTC)

反對

  1. (-)反對:部分內容文辭艱澀,晚年圖片未完備,(建議有心人效法孫運璿條目,去信向中正基金會洽核GFDL標準肖像照),版面排版不一,內容常有爭議變動,引用文章全文照刊且未整理。--winertai 10:28 2007年4月3日 (UTC)
  2. (-)反對——優良條目評選時的意見仍未回應,評價一節須以連貫文體改寫。—Quarty 13:42 2007年4月3日 (UTC)
  3. (-)反對:原因已在條目討論頁詳述。—Mukdener|留言 11:22 2007年4月6日 (UTC)
  4. (-)反對,等著瞧,一定會有編輯大戰!我不說了,再講下去一定會被公幹。十文字隼人奉行所拜見評定所 16:06 2007年4月7日 (UTC)
  5. (-)反對,評價一節的正負面評價失衡。部份內文不易讀。—Ellery 12:07 2007年4月10日 (UTC)
  1. (-)反對,蔣介石屠殺了那麼多民眾,為什麼沒有體現? Worrier (留言) 2009年5月8日 (五) 07:52 (UTC)
  1. (-)反對,中立性欠缺,更像是摘抄國民黨黨史,如果只從本條目來了解蔣介石,印象是蔣介石簡直完美無缺。條目語言晦澀難懂,對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的錯誤(如貪污腐敗,軍閥混戰,四大家族的斂財)刻意簡略弱化,而只羅列鋪陳其「功績」,這是不恰當的。 我很愛國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12 (UTC)

中立

  1. (=)中立:水準是不俗,但恐怕容易引起編輯戰—dbslikacheung 04:03 2007年4月15日 (UTC)

意見

  • 除了Winertai所提之外,目前生平部分太長了些,建議精簡,目前的內容可移動到蔣中正生平出木杉 12:18 2007年4月3日 (UTC)
    • 反對,建議改以事件為單位進行拆分;蔣中正條目不記身平反而奇怪—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 我想請問一下,能不能不要用一個字「蔣」來稱呼他,感覺很不像維基百科的寫法。MLL   TALK 14:12 2007年4月3日 (UTC)
    • 就像討袁之類的簡寫方法,應以不混淆為準,都用全名稍嫌冗長—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 抗日戰爭一節,有必要逐月交待嗎?通篇看起來好像在看一篇冗長的「劇情介紹」。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2:17 2007年4月8日 (UTC)
    • 同意,所以我強烈建議以事件為單位進行拆分,只在特定的事件條目中詳述相關細節—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中國人名稱的不同應用習慣。一般採用其正名,文人的客氣稱謂則用其字。如毛澤東寫給蔣中正的信,就寫介石先生,而蔣中正寫給毛澤東的信就稱謂潤之先生。蔣中正是正名,蔣介石是字。所以蔣中正是中性名字,蔣介石是客氣稱謂,或尊敬的稱謂。知道了中國人的習慣,你就可以自由地應用了。 Ok女士

蔣介石負面評價

希望能加入他的一些失敗的政治決策如分共,不抵抗,中原大戰等等,這些決策似乎都不是一個好的領袖所做出來的。—Ksyrie 2007年5月31日 (四) 17:50 (UTC)

你站在共產黨的角度來看,這些當然都成了錯誤。在國民黨的立場,分共是受到多數黨員的支持的,共產黨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國民黨擴大自己的實力然後取而代之。中原大戰是統一中國的一部分,無是非之謂。不抵抗的目的很清楚,是不願意輕啟戰端而已,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在今天幾乎沒有什麼必要質疑的了。 齊格 2007年7月19日 (四) 15:38 (UTC)

多數黨員支持?多數支持的話,共產黨就不會有機會從江西撤退到陝西,多數支持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國民黨員成為中共地下黨,多數支持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西安事變。 我很愛國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17 (UTC)

  • 你所言的「失敗」的政治決策,首先,有着明顯的共產黨立場,更像是共產黨再給蔣介石做評價,比如你說的「分共」;其次,也不符合史實,比如「不抵抗」。在此,也順便提醒大陸同胞們,探討歷史等問題切不可有過多的先入之見,由於大陸特殊的政治環境,學校裏所教授的歷史多數並非真實的史實。民國遺民 (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13:29 (UTC)

蔣介石對不起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華民國

更對不起中國。

國家內戰時(軍閥割據、寧漢分裂),蔣介石仍然去剿共,導致國家不能團結。

未能有效統治西藏,造成今天的西藏問題。

未能有制止馬仲英和盛世才等軍閥在新疆的腐敗統治,引致當地人不滿,結果導致2次東伊運揭竿起義,種下現在東突問題的首個禍根。

張學良已東北易幟,他還要挑起中原大戰,引致滿洲空虛,日本就發動918事件,失去了東三省,瀋陽軍工廠的先進武器全落入日軍手中,日軍就用來殺中國人。

炸大壩水淹日軍,結果導致數以百萬計國人流離失所。

中國國民一窮二白的時候,他的妻舅宋子文卻憑掌控中國經濟和金融機關多年和貪污手段,成為當年世界四大富豪之一。

  • 這個已經被證實為共產黨和和蔣介石敵人們的誣陷。

中華民國由1100萬平方公里,"變成"現在的3.6萬平方公里,都是他的功勞。

蔣介石試圖將中國變成蔣介石帝國,他比軍閥、溥儀、汪精衛等更無恥。

國民黨被共產黨打敗,是天意。 218.102.143.67 2007年6月3日 (日) 05:54 (UTC)

蔣介石作為雖然罄竹難書,但是對於西藏跟所謂新疆沒有太大影響,因為這兩個地方自古不屬於中國,共產黨是採用令人髮指的暴力行為才統治這兩個地方。所以說中國領土問題不應怪罪於蔣介石,而是中國人過於自傲,自以為中國有那麼大的領土。

另外,國民黨雖然惡貫滿盈被共產黨趕到台灣(但台灣人還是繼續受迫害),但共產黨對中國的傷害跟國民黨比只多不少。 61.217.211.70 2007年7月18日 (三) 17:07 (UTC)匿名者

  • 對比極多領導人,蔣介石簡直是偉人。很多你提起的問題,並不是蔣介石不做,而是根本做不到。對於西藏問題,我同意上面的意見,完全是被莫名其妙拿走的,蔣完全沒有主意。蔣的過錯最大的是不會像共產黨一樣做文章,自己確是做好人……不過這是否是過錯呢?歷史總會解答的- (留言) 2009年2月23日 (一) 22:02 (UTC)

「對比極多領導人,蔣介石簡直是偉人。」可笑,跟誰對比? 他把總統的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子,倒像是個偉大的封建皇帝。 我很愛國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25 (UTC)

現在什麼局面? 國民政府支持部分區域高度自治的立場從未改變,那像中共一下支持獨立,一下推行地方自治,現在又反對西藏自治

共產黨什麼時候反對西藏自治了?你把眼睛睜開看清楚再發言好嗎?中共反對的是達賴所謂的「大西藏」高度自治(類似香港的高度自治)。 我很愛國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25 (UTC)

接手蔣介石的是嚴家淦 哪裏傳子 我愛我的祖國你搞不清楚狀況還搞亂砲 可笑.....

正負面評價搞錯了

蔣介石及共產黨對於台灣獨立運動的「貢獻」很大,要是沒有他們的倒行逆施,台灣獨立運動不會如此發展

蔣介石能「收回」台灣,實際上美國的貢獻大更多,要是沒有美國,現在的中國應該是「和朝」+國民黨在台倒行逆施造成不少台灣人民懷念日本時代,而且國民黨還迫害了不少反日親中的台灣人。因此這根本不能算正面。

而國共兩黨堅持漢賊不兩立的作風反而造成台灣獨立運動支持者增加。

對於支持統一者,蔣介石當然應該是罪人;但對於支持台灣獨立者而言,寧願台灣不要受這些痛苦——就算台灣人不會由統派轉為獨派也一樣。 61.217.211.70 2007年7月18日 (三) 17:07 (UTC)匿名者

發佈戒嚴令一事

蔣中正陳誠皆看不到有關台灣發佈戒嚴令一事,請問究竟有沒有這相關條目呢?發現號稱全球最長紀錄的戒嚴,卻絲毫找不到任何有關依據可證明為何最長紀錄,請求台灣維基人編輯該相關條目,謝謝。—yiken 2007年7月17日 (二) 07:32 (UTC)

台灣的戒嚴令的確是陳誠發佈的 可至《s: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查看 --36.234.70.250留言2013年6月9日 (日) 14:08 (UTC)

請勿替國民黨及中國民族主義塗脂抹粉

國民黨在台的統治惡行及共產黨對台灣國際地位的打壓是台灣獨立運動由原來的沒多少影響力到今天聲勢龐大的主因,此點對於理性的台灣獨立支持或反對者來說都是負面作為。

但蔣介石對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負面影響(退出聯合國等)、並讓台灣人受到國際屈辱及打壓視;以此做為正面評價,實乃顛倒是非。

而所謂收回台灣也沒有對台灣人來說也不是正面影響,國民黨收回台灣後沒多久立刻發生二二八事件,而後白色恐怖更是延續數十年。論剝削,國民黨比日本人只多不少;對於台灣人民的迫害,國民黨也是只多不少。甚至對反日台灣人比日本人狠毒。

這樣的話,收回台灣根本不能算是正面影響。

而在中國大陸,國民黨對於敵人佔領區的接收也是非常不當,此點才是國民黨失去中國的主因;所謂民心厭戰只是卸責之詞;這一點不只是共產黨的宣傳,美國當時的觀察也是如此。請勿將明顯錯誤的言論當成正確言論發表。

被刪掉的言論具有更高的邏輯性,但卻是不理性的中國民族主義者無法接受的,因為點出不少中國政軍人物的作風:只要能夠維持中國的「尊嚴」、怎樣犧牲人民都沒關係。然而事實上,他們只是把自身的私利宣傳成中國的尊嚴。

這樣還能做為正面觀點嗎?

本人對於許多國共支持者保護明顯有問題的觀點並破壞相對正確觀點的作法提出嚴重抗議。

218.166.72.194匿名者

  • 中華民國光復臺灣,結束日本在臺的的殖民統治。這對你來說可能是個巨大的災難。作為中國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的蔣中正要為這個「災難」負責,台灣光復是蔣中正對臺灣人民——特別是日本皇民——所犯下的罪行之一。。。。。你有權利這麼理解歷史。

強詞奪理,國民黨把日本殖民體制中的特色都保留下來、尤其是缺點;對付反日人士都比日本人狠毒!對當初也算反日的台灣人來說不過是換個能力更差、歧視更深的殖民主子,而非得到自由!重點不在之前是皇民還是反日人士,重點是國民黨化友為敵的功力,讓反日變成反中!懂不懂?懂不懂?懂不懂?不要曲解歷史和別人的意見!說了一大堆話,結果都看不懂,你的中文閱讀能力到底是怎樣?

還有,你的用字與台灣人習慣不同,雖然是不是台灣人跟是否真的理解台灣歷史是兩回事,不過請你先去好好學學真正的台灣史、搞清楚國共兩黨到底怎麼曲解歷史再來修改關於台灣史的部分!而我也建議你也要先學學國共兩黨怎麼曲解中國史再對中國史的部分說話!211.72.233.6 2007年7月21日 (六) 00:55 (UTC)匿名者

是嗎?

蔣介石對反日人士怎樣我不清楚,但是我清楚他對共產黨怎樣,對台獨分子又怎樣。蔣這一輩子,共產黨殺了千千萬,搞台獨的死了多少呢?如果真想你說的,大家只憑逆反情緒判斷是非的話,為什麼共產黨和左派人士就沒「翻身」呢?為什麼民進黨的宣傳只聽到台灣台灣,它怎麼不那麼賣力地宣傳勞工權利、工會福利、罷工權利呢?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現在是婦孺皆知,我要註冊一個共產黨、革命黨可行嗎?能夠贏得競選嗎?蔣介石對共產黨不是最狠的嗎?

台獨運動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使台灣人的國族認同在一系列特殊情況下發生轉變的過程。我不認為台獨就一定不可接受,但是從歷史角度來說,所謂某某政府的惡行或者某某政府的打壓,就會導致某地獨立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美國和加拿大當年都是英國殖民地,受到同樣的統治,為何美國會爆發獨立戰爭,加拿大沒有?美國聯邦政府反對奴隸制這一不人道的制度,今天看來是善行,不是惡行啊,南部聯盟為什麼要獨立啊?當年毛澤東的共產黨邊區,也被蔣介石「打壓」着,而且不是像現在這樣用嘴「打壓」,是用真刀真槍「打壓」,他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權仍然遍及當時整個中華民國,目標仍然是統一中國啊。

自由與獨立不能夠畫等號,分裂和獨立也不是同義詞。國共兩黨的統治都有缺失之處,但是中國這一歷史定位,並不會因一黨的統治而改變,台灣所處的獨特的地理地位,以及百年以來極其特殊的歷史,最後再加上自李登輝時代以來的宣傳,三者缺一,台灣皆不可能心向獨立。—222.0.84.176 2007年11月14日 (三) 16:41 (UTC)

我認為,應該嚴厲鎮壓台灣刁民。台灣刁民不死,台灣人民不寧。 -赤橙紅綠青藍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33 (UTC)
蔣介石是中華民族的抗日領袖。就這一點,我認為就比台灣2000多萬人的性命有價值。我不是說嫖客比台灣人值錢,而是說抗日比全台灣人值錢。整個中國抗日中死亡的人不止2000多萬人,抗日失敗了還會有更多人被迫害、被殺死。不僅大陸人,台灣「皇民」最後也免不了。你以為你是「皇民」就把你當日本人對待了?看看滿洲的移民團,東北繁殖的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人終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赤橙紅綠青藍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40 (UTC)
如果不是美國站在日本的對立面,可能某些把美國當主子的人又要站在日本一邊用漢奸的立場來詆毀中華民族的抗日了。 -赤橙紅綠青藍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43 (UTC)
抗日有個鳥價值,我還認為日本人鎮壓中國賤民,防止他們從大東亞共榮當中獨立這件事情做的很好,有人曾問,既然可以接受民進黨執政,為什麼不能接受中共?我也想問,既然能夠接受中共,為什麼不能夠接受日本人?讓日本人執政,中國人過的再差也頂多跟中共執政時差不多而已,中共執政,難道就沒有中國人被迫害被殺死?這種謊言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敢說,世界公認中共執政之下的枉死人數遠超過日本人殺的人數,而且都是中國人自找的,你不反日,人家會殺你嗎?如果會的話,為什麼日本人佔了大部分的中國,卻沒有殺掉半數以上的中國人?他們不反日嗎?為什麼沒有被迫害被殺死呢?你不支持中共趕走蔣禿,又怎麼會在大躍進枉死幾千萬呢?

自稱中國人,難道你就會被當成人看了?錯!中國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命不值錢,要求別人為自己去死,然後稱讚說死得重於泰山,只要不是死自己什麼都好,在中國人眼裏,自己以外的其他中國人就是賤民,為自己心中愛國思想可以隨時犧牲掉的賤民,中國人憑什麼決定什麼人該死?有這種心態的人才該死,所以說華人不死,戰亂不止,中華民族這種政治思想不消滅,不只台海,世界都將永永動亂,中國人否認也沒用,是!是!是!

老蔣的記錄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eoiI5bX-M&mode=related&search=

Linuxwindows 2007年7月25日 (三) 22:28 (UTC)

褒?貶?

「蔣中正一生至力維護中華民國法統,不論是剛遷台的危機期或是之後的安定期,堅決反對台獨和國際託管台灣,漠視中華民國利益及台灣人民意願,是真正的愛中國者。」 既然「漠視中華民國利益及台灣人民意願」,那為何這會列在正面評價中?

這句話不通啊,老蔣怎麼會漠視中華民國利益呢?—Linuxwindows 2007年8月17日 (五) 21:03 (UTC)
應該是筆誤。我已經修改成「重視中華民國利益及台灣人民意願」。—今古庸龍 2007年8月18日 (六) 14:28 (UTC)
我認為,蔣介石根本無須重視台灣刁民的意見。當時台灣的價值,就是要用來反攻大陸、對抗共產。共產有3年死了3000萬人,衡量一下價值。在當時特殊的形勢下,獨裁比民主好。不獨裁可能台灣都要被共產。 -赤橙紅綠青藍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36 (UTC)

中國文化和中共的共產革命

什麼叫蔣介石保護中國文明的精華,免受「中共的共產革命」的影響?時至今日,如果還有人認為中共是徹底破壞文化、中華文明的,實在是有點不通世事的嫌疑。中國共產黨的政權有很多過去和現在的毛病,就如同各屆國民黨政權一樣,但是至少在今天仍然存在的「共產革命」,是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文明的主要力量。奧運會、世博會都是「中共」申辦的,中國大陸各地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是「中共」在經營、保護。

如果共產革命只指文化大革命對中華文化的嚴重破壞,完全應該指名道姓,加上連結。這一點,不論是不是蔣介石的初衷,至少確實起到了保護大量文物的作用。但是採用「中共的共產革命」之類的模稜兩可的語彙,則嚴重損害文章的中立性。容易對讀者造成「共產革命」就是針對中華文化的影響,這一點,今天的大多數中國人就算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權有諸多不滿,只怕也不會認同。

籍此,秉中立性原則,刪除「中共的共產革命」一句。—Msuker 2007年9月7日 (五) 05:31 (UTC)

不要看名字,要看實質。現在大陸並不是共產,而是私有制。怎麼會還是「共產革命」?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40年前斗資產階級,現在發展資產階級。 -赤橙紅綠青藍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5:20 (UTC)
  • 這裏的共產革命只是一個名詞指代20世紀紅色革命,至於共產革命實質至今世界上沒有一個自稱共產革命是名符其實的,中國大陸的客觀現實是共產革命期間中共發起的各種群眾運動(尤其是文革)對傳統文化都是起到的破壞作用,保護的少破壞的多。Zcyfox (留言) 2012年1月8日 (日) 03:30 (UTC)

蔣介石會不會游泳?

人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水德,所以領導人名字裏面要有「水平」,而且老毛、老鄧、老江都在公開場合游過泳,小胡好像還只表演過乒乓球。不知道老蔣、小蔣等人會不會游泳?有沒有老蔣穿泳褲的照片?好像陳水扁是不會游泳的。—Linuxwindows 2007年8月18日 (六) 17:25 (UTC)

這裏有個老毛游泳的短片:http://youtube.com/watch?v=P6TPGCJ-0_k 。—Linuxwindows 2007年8月18日 (六) 17:26 (UTC)

水克火,蔣該是火德。不過似乎他不喜歡赤色,共產黨也不是黑色。

小胡字面上有個濤,莫非繼任者是李源潮?個人更看好李克強。-Whw·Talk 2007年8月19日 (日) 13:52 (UTC)

題外話:以前曾看過蔣中正與宋美齡在戶外烤肉炒飯的照片。—Ellery 2007年8月22日 (三) 07:25 (UTC)
這個?—dbslikacheung 2007年8月24日 (五) 17:41 (UTC)
就是這一張。還被人惡搞,蔣公變成李炳輝宋美齡變成許純美,後面的侍衛變成柯賜海Ellery 2007年8月27日 (一) 05:10 (UTC)

這個典故要上述到秦始皇爺爺那個年代了,史記上說秦就是水德,估計就是從這裏開的先河吧。--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8月31日 (五) 01:45 (UTC)

秦為水德,金生水,所以尚黑白;漢滅秦,土克水,為土德,火生土,尚紅黃;以後的改朝換代名義上並不是消滅上代,而是復興上代,甚至清都是聲言為明剿滅闖賊。所以以後各朝都沒有再更換「德」和顏色,中國人尚紅黃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五族共和時紅黃都代表漢、滿,不知道怎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水德了?是哪個風水先生的名言?—方洪漸 2007年9月5日 (三) 03:39 (UTC)
可能是我記錯了。—Linuxwindows 2007年9月6日 (四) 21:12 (UTC)
「人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水德,所以領導人名字裏面要有「水平」」但不管是老蔣 蔣中正先生,還是小蔣 蔣經國先生,這兩人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若是設定條件「中國歷代來的領導者」如此還有討論的空間,但若將範圍設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那麼這條通則並不適用。摩卡 2007年9月12日 (三) 05:35 (UTC)
回Whw,老胡雖然有個「濤」字,李源潮也有「水」,但習近平接老胡的班希望更大,李克強有可能接溫總理的班。—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0日 (六) 03:20 (UTC)
「他是不講粗話的;但毛澤東鄧小平等就曾在公開場合上說過。」請問dbslikacheung,「娘希匹」算不算?5·12中国爱

內容缺乏

明顯國共內戰內容太簡略了,重慶談判,劃江制之,這麼些都隻字未提,再怎麼說從國民黨立場上,江山都是在他手上失去的,這點都沒寫到褒貶里去。在內戰中是如何決策錯誤導致退守台灣的也完全沒有提,難道還真是用眾多電影中「不是我無能,是共軍太狡猾。」這句話搪塞他作為統帥的失敗嗎?

東征期間蔣介石險些送命,是陳賡將其背下戰場。這麼有趣的事情怎麼在蔣介石的條目中看不到?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也起碼提一下吧?

說中國在他手中擠入世界四強之列,憑心而論誰認為當時被日本打得殘廢的中國實力能在世界第五位站住腳?這不明擺着打腫臉充胖子嘛,沒有對美國的獻媚哪裏能進常任理事?強盛何從談起哦,他國棋子而已。這也有臉寫成功績?那還真看得出是無功能論,硬添出來的吧,呵呵。

還是說這些失利未編入條目全都由於島上兄弟們護短?

對比之大陸前領導人的逸聞,「蔣總統」的身邊事是不是太客氣了點?「第一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啊~呵呵。

望島上的兄弟們別把中立放在嘴上說,在自己的重點條目上多作作表率。蒼天可鑑噢~ —212.120.84.35 2007年10月17日 (三) 00:11 (UTC)

世界四強就是四強,咱們中國就是戰勝的一方,實實在在明擺着,你要拿什麼否認? 英美蘇等大國聯合起來才撂倒一個德國,中國長期單獨對抗軸心核心之一的日本,這還不算世界級的強國?

我拜託兄弟啊! 國共合作則只是把日本的軍隊拖在中國大陸,對日本的決定性進攻主要是美蘇完成的,日本軍隊不是被國共軍隊打出中國的,而是就地投降,如果沒有美國的原子彈,恐怕抗戰就不止8年了。 當時中國怎麼着也算不上世界級強國啊。。。

有關旗子

大家冷靜,有問題到相關討論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07年11月#國旗模板在人物條目中的使用去說明,討論完成前別在這扯皮。—東北虎(Manchurian Tiger) 2007年11月1日 (四) 12:05 (UTC)

孫立人?

從孫立人傳中,看的到孫立人對國軍的貢獻,國共內戰時又處處看的到他的身影。但是為何在蔣介石的生平裏面看不到孫立人?

千錯萬錯,都是他人的錯,不該讓「世界的偉人」兼具「大海的舵手」的蔣公,沾染上迫害忠良的責任。—普渡慈航 (留言) 2008年1月23日 (三) 05:23 (UTC)

孫立人的崇拜者明顯誇大孫立人了。我並不是說孫立人不強、不好,但是蔣介石手下比孫立人強、好的人多的是。 -赤橙紅綠青藍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21 (UTC)

學歷真偽

不曉得李敖大師的說法,夠不夠份量?—普渡慈航 (留言) 2008年1月23日 (三) 05:23 (UTC)

……他是日本留學的,可是我過去也寫過,他在日本的軍事資歷是假的。我們都知道說是,唸過書說蔣總統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士官學校就是軍官學校,張群同期。我就不相信,後來我就找到了當年日本士官學校學生畢業名冊。我就查,查到了張群這一班第十期,發現有張群,沒有蔣介石,也沒有蔣中正,也沒有蔣志清,甚至沒有姓蔣的,完全沒有的事情,整個都是個騙局。這個騙局,蔣介石今天不死,他對日本人的好感,他雖然死了,流傳給我們……
引用資料: 李敖〈笑傲江湖〉

好似李的書裏還有蔣喜歡賭博、好色並染上性病、愛罵人等說法,不過在條目上蔣是個別人都欣賞他個人品德的人。估計李的說法自然會棄置不用—小海(結冰) 2008年3月3日 (一) 01:02 (UTC)

李敖和共匪及臺獨分子彭明敏等勾結,遭到法律制裁,後被特赦,卻不思悔改,不斷用流氓手段造謠抹黑中華民國。李敖是民進黨選舉奧步的先驅。—民國九十七年 (留言) 2008年3月12日 (三) 11:24 (UTC)

李的《蔣介石研究》裏有引用日本學校的的學生列表。確實沒有蔣中正。Chien0430 (留言)

沒畢業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蔣介石日記裏面還記錄了他年輕時候嫖妓的事情。那時兵慌馬亂革命時期,年輕時候干點小壞事值得這麼大驚小怪嗎?你們呢?一輩子都守身如玉? -赤橙紅綠青藍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29 (UTC)

周玉蔻大師的言論也要加上去嗎?

新增 蔣公演說原聲錄音之鏈接

民國九十七年 (留言) 2008年3月12日 (三) 11:24 (UTC)

蔣中正的標準照

  • 很久沒巡視此條目,今日一來,才發現我上傳的蔣中正標準照被書生於三個月前(2008年4月30日)刪除並於此條目中從之移除。我提醒書生,此照片曾經於2006年11月末被閣下提交刪除,該討論中以絕對多數以『無法取代』的合理使用留存。我對書生不尊重討論共識,執意移除蔣中正的標準照感到十分遺憾,也對此表示嚴正抗議,並要求恢復之[4]--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0:17 (UTC)

蔣中正的標準照

  • 很久沒造訪蔣中正條目,今日因討論前往該條目才發現我上傳的合理使用蔣中正標準照被行政員書生於三個月前(2008年4月30日)刪除並於此條目中從之移除。我提醒書生,此照片曾經於2007年11月末被閣下提交刪除,該討論中以絕對多數以『無法取代』的合理使用留存。我對書生不尊重討論共識,執意移除蔣中正的標準照感到十分遺憾,也對此表示嚴正抗議,並要求恢復之[5]--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0:17 (UTC)
可以到Wikipedia:頁面恢復請求申請恢復。—Jasonzhuocn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13:28 (UTC)

這樣的場合,管理人員要做的是查證出實無此事,而指點自覺受損的當事人他早就知道的途徑.若果真管理員獨斷專行,卻要求他人遵行體制,乃是權力的傲慢,(用白話文來講:濫權).67.15.228.36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23:11 (UTC)

蔣公的遺囑

據說他的遺囑中「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中的耶穌基督是宋美齡後加上去的,不是他本來的遺言?是否如此?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20:30 (UTC)

人物條目的生出與逝世地點

出生地與逝世地,前方是附上當時當地的國旗與國名+該城市地點
臺北市中華民國直轄市,並不在台灣省轄下;臺灣省此級單位也還在
維基百科要求的是正確無誤,請勿再隨意變更已誤導其正確用法,已警告多次

臺北市(屬直轄市),正確用法是  中華民國臺北市 (  臺灣臺北市,是台灣省臺北市?還是國名台灣+臺北市?)
臺中市(屬台灣省下),正確用法是  臺灣臺中市 or   中華民國台灣省臺中市—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Fcuk1203對話貢獻)加入。

兩位打編輯戰超過三次的均已被查封,請冷靜。此外,關於出生地與死亡地寫法的規定,請參見Wikipedia:格式手冊 (旗幟)及其討論頁,維基百科社群在這一點上爭議很大,且您的解釋並不正確。—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2月16日 (一) 08:29 (UTC)
由於臺北市於蔣氏逝世時,已升格為院轄市。臺北市長與當年同樣因為升格為院轄市的高雄市長,須赴每週一次的行政院院會;所以在行政層級上,不屬於台灣一省而直隸於中央,但是臺北市是設立於台灣這塊土地上,就正式文書則以中華民國臺北市為準。另外省級虛化的關係,今日中華民國政治體系下,「省」固然存在,各省轄市也隸屬於臺灣省,但省政府已無實際功能,既無實際功能,即形同不存在。故就以所看到的公文(正式文書)為例,通常是臺灣臺南市或中華民國臺中市,以上兩個都有根據。這就是今日各縣市與中央直接往來,對「省」觀念淡薄的原因。而另外「省」為什麼猶存?各位應該記得,省於當年原本是要被廢止的,但為避免爭議擴大,所以有「精省」的措施。這與虛實有所出入的部份,要慎重考量,以免《維基百科》也朝向政治化演變,編輯者成為官方代言人。但臺中市、臺南市等所發出的公文是否會一致看到中華民國臺灣臺X市則尚不明確。以上是調和各家進一步說話,主要是協助對話,盼編輯採用中立字眼,嘗試使其他編輯了解原由的方式,使爭議儘速落幕,謹參考--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4月3日 (五) 02:52 (UTC)

優良條目重審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重審最後修訂版本
  1. 「國民政府於1927年到1937年南京淪陷為止,各方面建設發展被外人譽為「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無法查證外人是誰
  2. 「1951年9月19日美國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將軍在國會說:「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魏德邁若說過這句話,引用原文為二次文獻,引用已經翻譯成中文的為三次文獻。況且沒有列出原文出處。
  3. ref 92 「杜魯門在打給蔣中正的電報中寫道:『我請閣下執行雅爾塔協定,但我未曾請閣下做超過該協定之讓步。』但事實上,杜魯門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根據雅爾塔密約中對日作戰條件的第一條明定: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必須維持。此即表明蘇聯要求美英兩國與其共同迫使中國接受外蒙古獨立。」前半杜魯門給蔣中正發電報應引述原文與出處,同樣犯了三次文獻引用。後半某IP用戶合理懷疑其真確性,但是作法不應在註解處加上個人意見,也應舉雅爾塔原文在討論頁討論。
  4. 《李宗仁回憶錄》多次被不標示頁數章節引用,有藉引用夾雜虛假資料之嫌。
  5.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不應視作代表性參考書目,因該文獻作者並沒有列出他自哪裏取得這些史料。

蔣中正中外研究史料多如滄海,參與貢獻者卻不足採取可信者以形成一個優質條目。實是可惜。-Zanhsieh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21:00 (UTC)

  1. (+)支持::《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的確有可靠性的問題,建議換掉。--RekishiEJ (留言) 2009年6月25日 (四) 06:52 (UTC)
  2. (+)支持::同R君,《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真的很像是戲說。另外躋身世界四強之列的章節名,我斟酌了下,覺得還是不妥善,當時經濟、軍事、教育上都不能算是四強之列,如果非要說有當時重要之處,估計是歐美在亞洲最強大的國家,所以應該說是外交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孫學 (留言) 2009年6月26日 (五) 15:41 (UTC)
移動完畢Advisory 2009年7月1日 (三) 21:24 (UTC)

部分說明

"他是至今唯一同時統治過大陸台灣的近代中國領導人."此句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意思,語義不恰當。
蔣其愛國政治立場不能代表其軍事能力和執政能力,從政治方面他是失敗者,從軍事方面也是失敗者。 其愛國政治立場建議分拆立段避免誤導他人! 在下看此版本的編撰比上版本的客觀。—Web (留言) 2009年10月2日 (五) 14:25 (UTC)

關於英文Chiang Kai-shek

Chiang是「蔣」字的威妥瑪拼音,但Kai-shek則是「介石」的粵語拼音(如按威妥瑪拼音,「介石」應為Chieh-shih)。之所以混入粵語是因為蔣介石是在廣州登上政治舞台的。當時由於漢語拼音沒有發明,標準國語普通話也沒有普及,所以西方記者就按照在廣州聽到的發音半官半粵地音譯了個「Chiang Kai-shek」。

這種中文音譯上的混亂在1950年代以前是非常普遍的,如「汕頭「按汕頭話讀音譯為Swatow,「廈門」按閩南話讀音譯成Amoy等等。

--垃圾垃圾箱垃圾堆 2009年10月8日 (四) 20:43 (UTC)

  • 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及捷運重正紀念堂站都是用"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的英譯,原來這個發音和粵語有關,增長見識了!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荷蘭人記載鄭成功時期的人名及官稱,有可能也是聽到閩南語的發音Encolpius (留言) 2011年4月25日 (一) 17:14 (UTC)encolpius

蔣公簽名

蔣公簽名,那位能將其添加上去?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hiang_Kaishek_Signature.svgBanyanTree 2010年2月7日 (日) 12:36 (UTC)

主張將評價一章全部刪除改寫

這一章大部分內容屬於原創研究,即使有參考來源,也都是第一手來源,仍然存在原創研究。我主張將這一章全部刪除改寫成四五句話。例如「在孫中山病故後,領導中國國民黨軍隊北伐,掃除北洋軍閥、名義上統一中國,結束了軍閥割據和南北法統分裂的局面,捍衛了共和國統,重建了中華民國,並在1947年實施憲政體制。國民政府於1946年在中國大陸所主持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完全現代意義上的憲法,是一部與歐美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憲法相比,毫不遜色的體現着完全民主精神的憲法」 這個評價從頭到尾都是原創研究,這個研究者就是本內容的編輯者。評價是指的社會上對他的評價,不是指的維基對他的評價。Philphy (留言) 2010年5月28日 (五) 16:06 (UTC)

評價是社會對他的評價,不是維基對他的評價,否則就是原創研究。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11日 (五) 12:18 (UTC)

正面評價一節大部分都是原創研究,這裏存在一個嚴重的邏輯問題,例如正面評價第一個是「在孫中山病故後,領導中國國民黨軍隊北伐。。。。。。」,無論這個事情是否屬實,問題在於:你憑什麼認為這是正面的?你認為這是正面評價本身就是原創研究。我同樣可以站在北洋政府的角度說蔣介石在叛亂,放在負面評價部分。所以說,這是嚴重的原創研究。當然,維基百科大部分編輯者包括管理員智商不是很高,對於他們而言,所以這樣的原創研究也就不算原創了。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21:22 (UTC)

翻開百科全書,其實並不會在內容加上評價,因為不管真偽或者是否原創,本來就是有失中立性,百科全書不是用來刊載歷史某人事物的正負面評價,不是嗎?因此本人支持刪除評價,並且請眾多維基人沈思並告訴為何要在百科全書中的條目加上評價(批評)?

以下是我摘錄下某個版本的劍橋百科全書對蔣中正(介石)的內容,可以參考一下:

20世紀中國的革命領袖,1928-1949年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的實際首腦, 1949年後為流亡在台灣的國民黨政權的首腦。出生於浙江省一個商人家庭。曾在日本學軍事,後返回中國參加國民革命。1918年參加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獨立的革命政府,被任命為新建立的黃埔軍校校長。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他發動對軍閥和北京政府的北伐,1928年進入北京,但把國民政府的首都定在南京。在隨後的10年中國民黨逐漸失去民眾的支持。日本於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國民黨的抵抗軟弱無力。1949年被共產黨軍隊擊敗後被迫撤往台灣。他領導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卒於台北。其子蔣經國(1918-1988)於1971年任行政院長,1978年任總統

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0年6月21日 (一) 01:41 (UTC)

我支持刪除大部分評價內容,但是不太認同你的觀點。百科全書加入評價並非不妥,關鍵是百科全書不能自己加以評價。中立性並非是沒有批評或者褒獎,而是將兩方面同時列出。所以評價部分容易出現原創研究,不容易出現中立性問題。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21日 (一) 21:03 (UTC)

另外,劍橋百科也並非十全十美,例如你援引的內容裏面「在隨後的10年中國民黨逐漸失去民眾的支持」這句話就是原創研究並且有巨大爭議性,這種話出現在百科全書應該說檔次很低。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21日 (一) 21:13 (UTC)

改成國民黨深受人民愛戴檔次就變高了對吧?Persianbeats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7:21 (UTC)

軟弱無力?那是因為中共把國民黨的抗日紀錄全砍了之後,突然發現自己似乎沒有啥東西可以寫,最後才寫成那樣的好咩?你們難道沒發現明明是我們自己中國近代的重要戰史,抗日的戰爭紀錄卻比外國2百年前的拿破崙戰爭紀錄還要稀少? NIJER 2010年 12月18日 04:42 (UTC+8)

軟弱無力?當年日軍在西太平洋毫無對手,英法在東南亞被打假的,連麥克阿瑟一開始也被打的抱頭鼠竄。日本比中國早現代化100年耶,中國以那種根本中世紀農業國家的實力獨自對抗這麼強的日軍,讓日軍3個月打不下一個小小上海,這樣算軟弱無力?還有人說蔣都是派別人軍隊去送死?你知道被日軍認為抗戰主力兼督戰隊、蔣的直系黃埔軍在上海死了多少人嗎?說蔣抗戰前就逐漸失去民心...史達林的說法可是不准毛殺蔣(西安事變)還急電斥:"殺了蔣誰來領導中國抗戰?你們誰有蔣的號召力帶領全中國抗戰?沒有!(史達林的理由是殺了蔣抗日力量崩潰中國必亡,日本就將威脅到蘇聯)" 有些人啊...你有你的政治立場也就算了,連史實都看不清還在這邊振振有詞,不覺羞愧嗎? 111.249.138.37 (留言) 2011年11月22日 (二) 15:18 (UTC)

我雖不同意蔣介石抗戰軟弱,但讀了各方的歷史總覺得,蔣的抗日方針策略是有問題的。從一開始的攘外必先安內,到後來把180度急轉彎精銳一下子搬到上海去消耗殆盡,導致首都無精銳可守,這是顯然不符合長期規劃的原則的。而且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導致東北華北國軍完全被日本清空,共產黨在後方發動群眾做大,這也是蔣介石戰略格局不夠的結果。如果讓毛澤東來指揮500萬國軍抗戰,結果會是如何呢?再次指出,蔣介石並沒有實質統一中國,他的勢力只能達到江浙一帶而已,1927-36年,就連接發生共產黨揭竿而起,粵軍,閩變,中原大戰,日本進軍東北,新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叛亂等事件,抗戰時期,共產黨算是服從蔣的領導,但蔣和汪偽,滿洲國三足鼎立,豫湘桂大潰敗後,蔣介石的部隊基本在東部被清空,抗戰勝利後,雖收回台灣,中共已經佔據了東北華北地區,何來統一一說?所謂的「中華民國」,不過是和歷史上的五代十國一樣,雖有個名義的中央,但其實是清末亂世的延續。自由男神 (留言) 2012年1月6日 (五) 05:54 (UTC)

Persianbeats"改成國民黨深受人民愛戴檔次就變高了對吧",我覺得你在篡改philphy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說這句話有原創嫌疑,而不是這句話不好聽,而你的話同樣是原創研究,水平也不會高。注意邏輯!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3日 (五) 04:30 (UTC)

戰爭用淪陷好嗎?

總覺得『淪陷』這個詞太主觀了,有點想改成『失守』或『失去』,不過我看好像維基百科很多地方都用『淪陷』,大家覺得呢?? Persianbeats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5:20 (UTC)

大陸用解放台灣用淪陷都是文宣,還是用失守、失去要中立一些。

「蔣介石」頁面的錯誤

蔣介石上海故居地址位於東平路9號,非樂平路9號,現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附小所在地。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96.42.136.201對話貢獻)於2011年3月31日 (四) 01:03加入。

內容過於泛泛

雖然這個條目得獲得了優秀條目獎,但是我個人認為該條目的內容過於泛泛之談,大部分內容是當時的大歷史背景,而不是蔣中正本人的發言、文字、行為、思想、看法、與周遭發生的互動,這些真正應該是人物傳記條目所具有的東西。要看大歷史背景自然可以去看民國歷史等條目,裏面同樣也極多的提到了蔣中正,畢竟是最重要的人物。這個條目就沒有給人感覺跟民國歷史條目有很大的不同,沒有給人一個很好的人物傳記的感覺。寫人物條目當然是非常之難的,需要非常具體細微的史料和傳記支持,而其實大歷史背景則是相對容易寫的。希望該條目能在大歷史背景已經寫得很好的基礎下,繼續進行更多更細緻的關於蔣中正本人的修改。——2011年4月1日。 HeavyMetalPHD (留言) 2011年4月1日

(:)回應:歡迎前來加以編輯和修改,但請先閱讀過維基百科的人物傳記規範。雖然蔣中正已往生,並非生者,但其為極重要的歷史人物,各界褒貶不一,而加入的內容需要嚴守中立性,以避免日後會發生之爭議。-TW-mmm333k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6:49 (UTC)

刪除不可靠來源的正面評價

個人以為,正面評價如果是最近的學術研究得出的,應該給出學術研究著作的連結,而不是不存在的網頁或者大紀元這種網頁。不存在的網頁或者論壇帖子不能作為依據。另外,像大紀元上文章,如果本身的出處是大紀元記者本身,並沒有專著做支持,也應該不予採納。這才是維基百科比較中立的態度,而不應該成為一些明顯具有政治傾向的編輯進行政治攻擊的工具。 HexiToFor (留言) 2011年4月16日

三月亡華

  • 日本全面進攻時,宣告三個月滅亡中國[原創研究?],而僅淞滬一戰便打了三個月?
  • 臺灣的歷史課本在我高中時期(1987-1990)確實有寫到:日本政府宣稱三月亡華,但沒寫引用文獻,大家努力把日本文獻出處找出來吧!
  • 但我確實有個疑問是這句話的原意是指日本政府(軍部?)宣稱三月消滅中國政權?還是指針對淞滬戰役預計三個月就打完讓國民政府屈服已利進行談判?Encolpius (留言) 2011年4月25日 (一) 16:47 (UTC)ENCOLPIUS

「七七事變時,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對新聞界聲稱:『在三個月之內,將擊潰中國軍隊的主力,瓦解整個中國。』---這就是三月亡華的由來」

以上是我在書上看到的內容,至於可信度就靠各位去查證了。es91213留言2012年5月10日 (四) 11:05 (UTC)

人物模板照片

為符合百科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我將人物模板的黑白、1940年圖片換了1966年的彩照。另,這張照片年代也較接近官方機構的蔣中正標準照。--Winertai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01:25 (UTC)

閣下如果有大而清楚的照片我一定不會有意見,但你取一張連主人公臉都要看不清楚的照片作頭,單單因為這張照片比較晚期和彩色?閣下真認為其他語言之所以不用這張照片僅是因為不是本國人嗎?稍後我將此問題送至互助客棧供各位討論,您意下如何?—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09:55 (UTC)
我為了蔣中正模板照,已經奮戰了好幾年了。我之所以討厭用那張照片最重要原因是那張照片跟「官方」(中華民國政府或台灣當局)用標準照(蔣中正的身分證照片,也是2008年之前的總統府標準照)年代實在差太遠(差至少20年),但是清楚的照片又有版權之虞,如果閣下能以此彩照做改善,當是兩全之舉措,當然,我不興編輯戰,若閣下覺得我的建議不好,也不用討論了,您逕自更動就是。--Winertai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06 (UTC)
我稍後還是會提互助客棧,就看看第三者的看法。—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13 (UTC)

蔣中正之模板照片

現在蔣中正條目上的模板照片是一張臉很小、年代偏晚的照片,選用目前照片的用戶User:Winertai表示先前使用之半身照年代久遠,與目前這張相差約20多年(蔣中正的身分證照片,也是2008年之前的總統府標準照),而且因為前者是彩色的,故為採用。而依我之見應使用這張,不知各位意下如何?—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54 (UTC)

(+)支持。--Patvoiiage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3:16 (UTC)
(+)支持File:Chiang Kai-shek(蔣中正).jpg--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7:07 (UTC)
不知還有沒有人有其他想法的.....?—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7日 (三) 11:18 (UTC)
(+)支持。不過有隱憂,因為不是彩色的---阿撒晡魯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04:30 (UTC)
沒辦法,就沒有一張大的彩色照片。—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05:18 (UTC)
黑白的比彩色的要好些,如果是舊照片的話。--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04:28 (UTC)
(-)反對──年代怎麼會是問題?如果年代是問題,那毛澤東的模板照片是不是也要換成延安時期的照片?彩照拍攝時蔣中正仍然在執政,而且雖然模糊了點,但個人覺得仍然可以代表「蔣中正」這個人。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換回以前的模板照片呢?

(順便一提中文維基有很清晰的蔣中正彩照,是1945年3月巡視空軍基地時所拍的,曾經是蔣中正的模版照片,至於適不適合就見仁見智了。) es91213 (留言) 2012年1月23日 (一) 14:53 (UTC) 我到現在才知道該彩照在很久以前已被當時的管理員以非自由版權為由刪了,該怎麼辦呢?es91213留言2016年4月10日 (日) 14:01 (UTC)

應該叫蔣介石還是蔣中正

蔣介石統一了中國?

  • 蔣介石1928年在東北易幟後名義統一了全國,但此時西藏,江西紅區,山西等地區都存在着達賴喇嘛、共產黨、軍閥等割據勢力,不久更爆發中原大戰,日本入侵。1945年雖收復台灣,但是共產黨已經佔據了4分之一的國土和人口,蔣介石控制的地方反而下降了。所以蔣介石的統一隻是名義上的,很多地方根本無法統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對地方的有效管理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自由男神 (留言) 2011年12月13日 (二) 08:05 (UTC)
沒有人否定中國共產黨在推行蒙藏疆獨的努力。抗戰爆發時蔣介石確實是中國唯一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必須忽略台灣、新疆、西藏、南海等有爭端的區域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2.104.64.97對話貢獻)於2011年12月17日 (六) 23:23加入。
  • 維基留言請簽名,這是基本禮儀。不知道閣下的論斷「中國共產黨在推行蒙藏疆獨的努力」來自何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必須忽略台灣、新疆、西藏、南海等有爭端的區域」此論斷有何來源?自由男神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05:59 (UTC)
本人沒有義務一一解答,見抗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爭議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2.104.30.48對話貢獻)於2011年12月22日 (四) 09:27加入。
  • 我覺得答案就在你所說的第一句話「蔣介石1928年在東北易幟後名義統一了全國」,即使只是名義上也算是統一了,順便一提閻錫山至少在表面上是國民黨員,自家軍隊也可以視作是中華民國的武裝力量。es91213留言2012年5月27日 (日) 00:55 (UTC)

圖片改回先前共識

先前有共識是使用File:Chiang Kai-shek(蔣中正).jpg,不知道圖片被誰改掉了,改成了模糊的彩照,在此改回共識版本。煩請改變圖片者在此徵求意見。ZZArch talk to me 2012年1月15日 (日) 07:58 (UTC)

中國建立共和政體以來,第一個成功統一全中國

選擇題,中國建立共和政體以來,第一個成功統一全中國,這個人是誰: A,孫中山 B,袁世凱 C,蔣介石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7日 (二) 18:33 (UTC)

維基百科是不是應該講究一點嚴謹?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7日 (二) 18:33 (UTC)

不對吧?促使清廷遜位建立共和,清廷遜位在前,建立共和在後,換了朝代推袁世凱為大總統而已(袁反正,公舉為大總統)。推動南北議和的不是袁世凱,哪來的成功統一中國?主張共和的也不是袁世凱,何來建立共和政體以來??請明示~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2.104.152.166對話貢獻)於2012年8月23日 (四) 19:23加入。
辛亥革命隔年(西元1912年)陽曆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建國。
而後具體袁世凱怎麼從形式上統一中國一步步走向實質上統一中國,你完全可以自己去閱讀相關詞條。
既然建立共和在前,袁世凱統一在其後,那當然袁世凱是「中國建立共和政體以來,第一個成功統一全中國」的人。
小曼麗求交往!!!留言2012年8月26日 (日) 21:45 (UTC)

  自己的功課自己做
歡迎來到維基百科。也許我的判斷有誤,但您的問題看上去像是份家庭功課。我們不代他人做功課,而讓別人替您做功課對您自身並沒有好處。
請嘗試搜索維基百科搜索互聯網,或許可找到需要的答案。如果功課的某一具體部分需要幫助,或者對於概念理解產生了疑惑,請在詢問處發問,本頁面只討論關於維基百科的問題。 --張樹人留言·Talk·電郵·Email·IM - LGBT協會 2012年8月27日 (一) 07:43 (UTC)

這功課可不是我的。三位請參考南北議和。清廷遜位在前,建立共和在後,只能稱改朝換代。---112.104.75.124留言2012年8月27日 (一) 10:12 (UTC)

甚麼「反革命」

是誰在蔣中正條目加入「反革命」?當時皇帝已經沒了,所謂「革命」是誰革誰的命?是蔣中正孫傳芳的命?還是陳獨秀蔣中正的命?還是毛澤東陳獨秀的命?所謂「反革命」定義極之含糊,無助讀者了解歷史事實。
除了正式名稱例如「反革命委員會」外,本人不建議於蔣中正條目使用所謂「反革命」。 -CommInt'l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12:57 (UTC)

  • 蔣發動的四一二即是反革命,反國民大革命,武漢國民政府發文斥責。--Voodoowiki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13:19 (UTC)
  • 根據你一貫嚴謹的作風,請提供武漢國民政府指蔣「反國民大革命」的來源。
共產黨的意見已經寫了在共產黨對蔣的批評,亦可寫「中共稱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維基不宜為事件定性。 -CommInt'l留言2012年10月11日 (四) 05:42 (UTC)

這個欄目目前遭受嚴重破壞。

這個欄目目前遭受嚴重破壞。請求重新整理。「wsdfrew 2013年3月4日 (一) 10:40 (UTC)」

關於人物圖像

由於人物已逝世,這張圖似乎不太適宜。

是否有維基達人可以上傳舊版1000元新台幣的蔣公畫像,或是10元硬幣背面也可以。

「wsdfrew 2013年3月11日 (一) 00:54 (UTC)」 應該沒人會用鈔票上的圖像來當作人物圖像,個人還是比較希望能用晚年的彩照,之前有但不知為何消失了,實在可惜!es91213留言2013年5月1日 (三) 09:07 (UTC)

拜託別再用雙十那張了

人物圖像應以主角所佔比例為優先,雙十那張我看蔣所佔比例不到三分之一,沒有雜物也就算了,他本身也不理會鏡頭。我是希望改回較模糊的正式彩照(不知被誰給刪了),但目前只能以在空軍基地的清晰彩照為蔣的人物圖像,我個人認為這比較適合。es91213留言2013年6月23日 (日) 07:16 (UTC)

(:)回應雖然「機關學校團體懸掛國旗國父遺像先總統蔣公遺像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遺像暨元首玉照辦法」已於2002年廢止,但當時使用之蔣中正標準照,是中華民國官方標準照之範例連結。而此標準照,個人認為與放大後的「雙十」版本,不論蔣中正樣貌、攝影年份都較接近,因此個人贊成使用雙十放大版。--Winertai留言2013年6月24日 (一) 06:57 (UTC)
那就直接使用那標準照不就好了?(其實那標準照跟我所謂的「正式彩照」相似)es91213留言2013年6月30日 (日) 10:08 (UTC)

日本投降時獻出的「岡村寧次武士刀」與蔣中正的關係

條目寫日本投降時獻出的「岡村寧次武士刀」,此刀與蔣中正的關係應該說清楚。

國軍歷史文物館網站,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抗戰終獲最後光榮勝利。9月9日,於南京舉行受降典禮,時任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大將,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書,其佩刀由何應欽將軍接收。現藏據國軍歷史文物館。--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2月16日 (日) 18:14 (UTC)

優良條目重審

蔣中正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政治與軍事人物 - 政治人物,提名人:Ai6z83xl3g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3:29 (UTC)

投票期:2014年4月28日 (一) 03:29 (UTC) 至 2014年5月5日 (一) 03:29 (UTC)
 :0支持,6反對,撤消。--劉嘉留言2014年5月5日 (一) 03:37 (UTC)

要將1924年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結束後,與蔣、何應欽、王柏齡之合照加入本條目

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並舉行第一屆開學典禮,孫中山背後站着由左至右為何應欽(左)、蔣介石(中)、及王柏齡(右)。有說所謂1924年美國時代雜誌修改之孫蔣二人單獨合照是有人刻意將何應欽和王柏齡二人從照片上消掉,只餘下蔣之身影。只是此說並無實據。見師永剛、張凡編著,《蔣介石:1887~1975.上》,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年3月,第145頁,ISBN 9787507534474。--Arthur011留言2014年6月9日 (一) 14:17 (UTC)

誰刻意在破壞維基中立

蔣介石謊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歷,語句全部都被美化,改得像是誤報一樣。蔣介石是白痴還是智障,自己讀過哪間學校都不知道嗎?陸士預備學校等於陸士嗎?師大附中等於師大嗎?

蔣介石愛嫖妓也改成陳其美帶他去的,那他自己去嫖的要不要列出來?我讀過蔣介石日記節錄本,我可以幫列。

蔣介石跟戴季陶在日本同時跟一個美女護士發生關係,護士生下蔣緯國,戴季陶迫使蔣介石領養蔣緯國,這也被改掉,連蔣緯國條目都改成「護士與蔣介石也剛好認識」,第一次聽到剛好認識朋友的女友,就要幫朋友養小孩,真偉大情操啊。

還有之前維基百科有列出蔣的日本化名、以低俗手法消遣李宗仁等事,全部被該位有心人刪除。

副官幫蔣介石通便,不小心挖傷蔣的肛門了,被投入黑牢好幾年也刪掉。

到底哪個蔣介石的粉絲在惡搞!整個條目失去中立性,歌功頌德,我還以為我來到國民黨黨史館了。61.228.239.74留言2014年7月3日 (四) 21:06 (UTC)

我倒是覺得有不少中共粉絲和深綠台獨支持者在有意抹黑蔣呢。況且我感覺你說的這些根本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即使是真事,也完全不值一提。這種東西寫上去才是真正的不中立啊。蔣介石雖然爭議多,但是好歹保全台灣,維護中華民國,是個鐵骨錚錚的中華好漢。某些無聊的人竭盡所能黑他,卻倒打一耙,面不改色地大談中立性,實在是可笑。況且這位仁兄好好的為什麼要匿名?賊喊捉賊!--Poptang|twe||中華民國(大陸)留言2015年4月15日 (三) 11:34 (UTC)
吼~你很....喔,你說別人是賊,這樣算是「人身攻擊」喔。^^220.133.181.93留言2016年3月5日 (六) 21:09 (UTC)
Poptang|twe||中華民國(大陸)留心用詞,勿作針對性指控,保持客觀態度評論。Qqqyyy留言2016年3月7日 (一) 09:50 (UTC)

這條目怎麼變成這樣?

今天仔細看「蔣中正」條目,才發現整篇條目都變了樣,許多符合維基原則的記載不見了,反而出先許多根據大陸出版書籍內容當做根據的敘述,引用大陸書籍當然沒有不好,但不知是否如此我看到許多除了像「資產階級」的中共用語,甚至連「反革命政變」都出現了。我認為條目被修改成當今模樣是有問題的,所以我會放上中立性和地域中心的模板。當然我盡可能修正條目問題,希望各位編輯者能貢獻一己之力來修正本條目。es91213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5:37 (UTC)

建議閣下找User:Arthur011溝通,本條目現為此狀(雜亂無章的圖片、內容整個年表化、用詞非中立、連貫性差、不知所云)多為該人所編輯之成果。--Ai6z83xl3g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5:55 (UTC)
有些無聊的人不黑蔣公不痛快唄。還在上面賊喊捉賊吶!看看上面那個IP吧。--Poptang|twe||中華民國(大陸)留言2015年4月15日 (三) 11:41 (UTC)
不要隨便說人是賊喔,維基百科很忌諱別人人身攻擊喔,管理員大大可能會把你封禁喔。^^ 220.133.181.93留言2016年3月5日 (六) 21:13 (UTC)

「蔣中正」條目怎麼變成這樣?

今天仔細看「蔣中正」條目,才發現整篇條目都變了樣,許多符合維基原則的記載不見了,反而出先許多根據大陸出版書籍內容當做根據的敘述,引用大陸書籍當然沒有不好,但不知是否如此我看到許多除了像「資產階級」的中共用語,甚至連「反革命政變」都出現了。我認為條目被修改成當今模樣是有問題的,所以我放上中立性和地域中心的模板。當然我盡可能修正條目問題,希望各位編輯者能貢獻一己之力來修正本條目。es91213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6:11 (UTC)

據我所知資產階級並非中共用語,其他的*共乃至非共分子也會使用這個詞,而且這個詞不見得有什麼貶義。至於「反革命政變」云云,閣下認為不妥直接去掉即可,雖然「反革命」與「革命」本身並沒有褒義和貶義,但由於濫用的緣故使它們在一些人心中確實已經被染色了--百年綜合症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9:24 (UTC)
資產階級」是馬列主義,至少是左派,為資本主義社會所劃分的階級之一。它已經預設了階級對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屬於一種POV(當然馬列主義者認為它是唯一正確的歷史觀點)。基於蔣的反共立場,蔣中正條目在陳述中應該避免使用「資產階級」一詞(正如毛澤東條目的陳述中避免引用國民黨用語),在評價部分則可以引用來源,表示中共的觀點。--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10月13日 (一) 21:31 (UTC)
「資產階級」(Bourgeoisie)一詞本出自法語,中世紀就有了,而非像歡顏兄所言是馬列主義所創造的劃分。「階級」一詞就更加古老了。像「革命」這類的詞彙,不僅不是中共的發明,而恰恰是國民黨一開始大力弘揚的。--低級法術留言2014年10月15日 (三) 04:27 (UTC)
重點不在於出處吧。而是這些詞彙我們都知道起碼在大陸不是好詞,都是帶有強烈貶義的,都是用在被官方否定的「反動」事件上。而且目前台灣的綠營支持者也愈來愈有這種傾向。顯然具有地域性和中立性問題。--Poptang|twe||中華民國(大陸)留言2015年4月16日 (四) 09:30 (UTC)

石岡一郎?

有新聞報導蔣的日本名字是「石岡一郎」,有空者可考證加入。--WildCursive留言2014年11月24日 (一) 07:52 (UTC)

如今為了這四個字「石岡一郎」,造成本條目編輯戰。不勝感嘆。Qqqyyy留言2016年3月7日 (一) 09:54 (UTC)

「徹底」不是筆誤

「徹底」是《蔣介石先生年表》原文,與「徹底」語意相同。「澈」:1. 水清。2. 同「徹」。見《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Arthur011留言2014年11月30日 (日) 04:28 (UTC)

這條目相當傻逼

一個條目,曾經得選優良條目,這麼多年這麼多人修改,但是為什麼條目還是這麼傻逼?蔣介石1948得選總統這麼重要的內容,居然壓根沒有,卻有第三次下野的內容,既然連參選都不寫何來的下野?得選總統是老蔣一輩子最榮耀的時刻,他後半生天天蔣總統蔣總統被喊着,但是條目卻不寫他得選總統。這麼多年這個條目怎麼下來的?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人身攻擊,已由LHD(留言)於2015年11月30日 (一) 16:40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Howitzer留言

(:)回應:「第三次下野」的前面就是選舉總統,詳細內容參見主條目 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Arieschen62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16:38 (UTC)
傻逼說法,依此本條目一字不寫,全都列舉傻逼「主條目」即可。 Howitzer留言2017年1月24日 (二) 05:43 (UTC)

語句中立性問題

日前發生的激戰,「化名」列不列,只是導火線。細推始終,起因於本篇實在很不中立,讀來完全是歌功頌德,自然而然會招致許多反對。記得原本此條目並非如此,是否可以請各位網友鼎力相助,讓本篇中立一些。Qqqyyy留言2016年3月6日 (日) 07:28 (UTC)

有些內容個人意見色彩頗為嚴重. 比如蔣中正身為黃埔軍校校長, 用"訓詞"個人覺得沒有不妥. 但是在這裏列出來似乎有批評的意思? 讓人莫名其妙 另外很多用詞都是帶了情緒的. 個人認為維基百科需要的應該是展現事實而不是告訴讀者一個結論. 2016年3月20日

關於本條目

本條目並非歷來如此。很多年來單是稱謂已爭論不休。三年以來,內容擴充之餘,亦分拆出各方評價至對蔣介石的評價李宗仁回憶錄。本篇是百科傳記條目,應以傳主生平及經歷為主要內容。不然條目早就超過30萬字節,可以編成一小書。為方便各位先進查看各方評價,現將對蔣介石的評價李宗仁回憶錄連結加於各大段落,以供參閱,可得中立。重申本條目已超過10萬字節,若加上對蔣介石的評價李宗仁回憶錄,及分拆至中國抗日戰爭西安事變第二次國共內戰等等條目之內容,字節已遠超30萬有餘,內容有增無減,敬希垂注。Arthur011留言2016年3月13日 (日) 13:51 (UTC)

中立不只是增加來源。傳主生平內容來源,海內外皆有。任何人看孫中山事蹟都不免看到《國父年譜》之直接或間接之引用。單以年表小段作主要生平介紹,已佔本條目大段篇幅。現加上一些對傳主行事作風之特別評語。爭論與否,可以拭目以待。Arthur011留言2016年3月13日 (日) 14:13 (UTC)

關於內部連結

本條目並非歷來如此,內容已分拆至不同條目。各段落已按內容加上內部連接,如中國抗日戰爭西安事變第二次國共內戰對蔣介石的評價李宗仁回憶錄等,需保留以查看由本條目分拆之內容。Arthur011留言2016年5月2日 (一) 16:51 (UTC)

考慮轉移及裁撤一些內容?

本條目大小已達118,146位元組,訪問和編輯已有一定不便,是否應當考慮(再)將一部分內容另開條目敘述?此外信息框中的「經歷」字段基本與正文重複,應當考慮裁撤;條目底端的任職經歷及模板也應當考慮只保留最為重要的(四川行政長官?)。--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4日 (二) 03:37 (UTC)

條目大小已裁撤至101,203字節,再轉移下去沒有問題。不妨說說希望條目記述什麼內容,歡迎提出,想看什麼地方之內容,在下樂意向各位先進多多請益。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4日 (二) 03:23 (UTC)

本條目越編越垃圾

好端端一個條目,被哪位高人改成了年表格式,「三月視察濟南,四月視察泰安,五月授獎,六月開會」,要不要來一個「七月拉稀,八月便秘」?好端端的條目,弄的傻逼模樣,哎,還是維基百科高人多。Howitzer留言2017年1月31日 (二) 16:03 (UTC)

另外,這種傻逼行文格式,估計是這傻逼是從那本蔣介石大事記里抄來的,照抄可是侵犯版權的。各位可以查查這傻逼是不是在抄襲,一看就像是抄的。Howitzer留言2017年1月31日 (二) 17:07 (UTC)

前言

你看看前言「1950年3月1日,蔣宣佈復行視事[1]:63,直至1975年去世[9]:456」,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可是偏偏忘了說他什麼時候下野。都不下野,哪來的「復行視事」。前面剛說了他連任五屆,後來又來了這麼一句。我看這個編輯啊,真是維基百科第一頭等大ss。 Howitzer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4:51 (UTC)

關於條目篇幅

本條目大小已減至102,590個字節,部分內容已併入其他條目敘述。本條目內容前文後語大都附有來源,可供查證,一句話可以由多個來源組成,一段話也可以由一兩頁來源撮成。Arthur011留言2017年2月28日 (二) 15:08 (UTC)

網上來源未知可靠程度,未敢隨手加上。話說回來,近見有資料引用來源達4至5個,其實有可靠來源一至二個就夠,未知各位是否讚同?終究不是一人編輯,維護工作就要拜託各位。很多內容本來在2013年以前就存在,現在只是加上來源而已。覺得內容長,可以分拆,不夠就增加。各位想看到條目有甚麼內容,可以提出,但說無妨。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4日 (二) 03:04 (UTC)

日本化名部分

原本標示出處的文章並沒有提到這內容,因為要改掉不確實條目還要貼照片感覺很瞎,麻煩要補上新出處的人可以貼上真的有那記載的文章照片 照片是這則 https://www.facebook.com/towakeup/photos/pcb.757136731110198/757135897776948/?type=3

聽說有中共國家檔案館的史料
http://www.xzbu.com/4/view-3301648.htm
http://imgur.com/a/kzpL0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222/c85037-20564588.html 三十二朔月留言2017年3月12日 (日) 18:37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一

  • 2013年3月12日版: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是中華民國政治家軍事家介石[1][2]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人尊稱 蔣公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清代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3]、中華民國特級上將[4]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中正因受孫文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文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要津行憲後又連續擔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長達27年,中國建立共和政體後第一位成功統一全國國家領導人,但其政治手腕備受爭議。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來源: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5]:1中國政治人物軍事家[6]:472中華民國國軍特級上將,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溪口,逝世於臺北市士林官邸[7]。早年赴日本學習軍事[8]:187,並加入中國同盟會[9]:187。蔣首先是反抗清朝,接着是軍閥混戰,而後是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入侵[10]:265-266。蔣歷任大元帥府參謀長、大本營參謀長、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11]:187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緬印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12]:456。蔣統治中國大陸近二十二年[12]:456,直至中共建政[13]:768。一再連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10]:277。1950年3月1日,蔣宣佈復行視事[5]:63,直至1975年去世[12]:456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2:50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二

  • 2013年3月12日版:

一如其他的中國歷史人物,蔣中正一生中有多個名字,下列是常被使用的名號和稱呼。

性質 名字 說明
譜名 周泰 族譜記載的名字。
幼名 瑞元 幼年所取,即小名,乃親友對他的暱稱
學名 志清 1902年,16歲至寧波上學時所取。
正名 中正 1917年1918年之間所取。
表字 介石 1912年留學日本時於自創雜誌《軍聲》中所使用的筆名,後成為表字
化名 中村、石岡、田雄介 1908年日本留學,參與革命活動時,化名為「中村」(なかむら);1912年陳其美指示刺殺陶成章後,赴日本避風頭,曾一度假冒為日本人,化名為「石岡」(いしおか[14]1914年孫中山指派,與丁景梁前往東北尋求與東北軍閥合作革命,並警告日本將佔領東北時,化名「田雄介」[15]
拉丁轉寫 Chiang Kai-shek Kai-shek是「介石」二字按照粵語發音的音譯,出現於廣州國民政府時期。

蔣的名「中正」和字「介石」,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自其名與字而來的「中正」和「介壽」(祝蔣「介」石萬「壽」無疆之意)相關稱謂,是台灣極常見的地方與機構名稱,例如:台北市中正紀念堂中正路介壽路介壽國中、台灣各縣市的文化中心名為中正文化中心、各縣市的中正國中以及國立中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及公務機關多稱之「蔣中正」、「蔣公」;蔣中正逝世後,則用挪抬的尊敬寫法:「先總統 蔣公」稱呼,隨着之後政治情勢及社會風氣的改變,此一寫法現已甚少使用。此外,台灣民間亦稱其為「老總統」[16]或「臭頭仔」[17]。近年來「蔣介石」的稱呼也逐漸流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於對蔣的政治情結,較少使用其本名「中正」或「蔣中正」,而一般稱其為「蔣介石」。目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之官方、教科書以及媒體多稱之為「蔣介石」。另因政治巔峰時期,長期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因此當時職務名稱「蔣委員長」亦成為最著名的稱謂之一。在國軍當中,蔣介石作為委員長亦有「委座」的尊稱[18]

由於蔣氏長期擔任黃埔軍校校長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之職務,早年黃埔畢業的軍官皆稱他做「蔣校長」、「校長」。由於對中華民國國軍建設和發展貢獻很大,所以也有「國民革命軍之父」或「中華民國國軍之父」的稱呼。

英語系地區為主的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暱稱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即大元帥,Generalissimo)的英語簡寫。而現在的紀錄片都以「Chiang Kai-shek」作為他的英文名稱。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來源,但列表有節省字節空間:

蔣先生名號繁多,較為人知者有「中正」、「介石」二者。

性質 名字 解釋
譜名 周泰 族譜上登錄之名,依照行輩所取。
幼名 瑞元 祖父玉表公(蔣斯千)名之[5]:1,親友對他的稱呼。
學名 志清 1902年至寧波求學時所取,至少在1913年二次革命時,尚以此名為正名[19]
名諱 中正威妥瑪拼音:Chung-cheng) 1917年至1918年間所取,是呼應「介石」。典故《易經》豫卦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20]:34。蔣在台灣地區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正式名稱為「蔣中正」(「蔣公」)或簡稱「中正」(威妥瑪拼音:Chung-cheng)[21]:15。蔣逝世後,多用挪抬寫法尊稱「先總統 蔣公[21]:15
表字 介石 原為其創辦雜誌《軍聲》之筆名,後來成為其表字。在中國大陸教科書媒體一般常以其字多稱其為「蔣介石」,或者「蔣介石」先生[21]:15
軍校暱稱 校長國民革命軍之父 黃埔軍校創校校長,黃埔子弟與中華民國國軍皆視為「國民革命軍之父」。[22]
英文綽號 GimoGeneralissimo 1935年,任命為中華民國特級上將[21]:56。特別是以歐洲美國為主之英語國家外國人,均習慣暱稱蔣為Gimo,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蔣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特級上將(即大元帥Generalissimo)之英文簡稱[21]:268[23]
黨內暱稱 總裁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唯一永久總裁,自蔣過世後,改設國民黨主席[24]
英文通稱 Chiang Kai-Shek (縮寫CKS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出現「蔣介石」三字的粵語拼音[25]:163,是紀錄片中英文稱呼[26]
英文誤譯 常凱申 源自上文Chiang Kai-Shek。參見「常凱申」誤譯事件
知名官銜 委員長(尊稱委座 曾長期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委座」)爾後成為蔣之代名詞。[21]:268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01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三

  • 2013年3月12日版:

蔣中正自認是後梁明州評事蔣宗霸宋代光祿大夫蔣浚明之後人,出身富裕鹽商家族。

蔣中正於1887年10月31日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溪口鎮[27]。父親為蔣肇聰,母親王采玉,為一孀居寡婦,後改嫁蔣肇聰蔣家自蔣中正祖父蔣斯千開始經營業,家境可謂富裕。

蔣中正/存檔三家族
 
 
 
 
 
 
 
 
 
 
 
 
 
 
 
 
 
 
曾祖父:蔣祈增
 
 
 
 
 
 
 
 
 
 
 
祖父:蔣斯千(1814-1894)
 
 
 
 
 
 
 
 
 
 
 
 
 
 
父:蔣肇聰(1842-1895)
 
 
 
 
 
 
 
 
 
 
 
 
 
 
 
 
 
蔣中正(1887-1975)
 
 
 
 
 
 
 
 
 
 
 
 
 
 
 
 
 
 
 
 
外曾祖父:王毓慶
 
 
 
 
 
 
 
 
 
 
 
外祖父:王有則(1820-1882)
 
 
 
 
 
 
 
 
 
 
 
 
 
 
母:王采玉 (1864-1921)
 
 
 
 
 
 
 
 
 
 
 
 
 
 
 
 
 
外曾祖父:姚振昌
 
 
 
 
 
 
 
 
 
 
 
外祖母:王姚氏
 
 
 
 
 
 
 
 
 
 
 
 
 

蔣中正在十四歲時,經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為妻。蔣中正與毛福梅生有一子經國

蔣中正與毛福梅分居後,在1911年迎娶姚冶誠側室,蔣在日本期間與戴季陶結拜好友。戴有一日本護士女友重松金子,重松與蔣、戴二人均「過從甚密」,重松為戴生下一子,便過繼給蔣,由姚冶誠撫養,即為蔣緯國

蔣中正在1919年結識陳潔如(1906年-1971年),經張靜江及孫中山的介紹,他與陳潔如1921年12月5日結婚。

1927年,蔣中正登報聲明與幾位前妻脫離關係,隨後於1927年12月1日宋美齡(1897年—2003年)於上海結婚。

蔣中正在西安事變時,曾給宋美齡和兩個兒子留下遺囑:

美齡吾妻:

吾決心殉國。經國、緯國吾子即汝子,望善視之。

經國、緯國吾兒:

余只承認宋美齡為余唯一之妻,務望汝等以生母待之,則吾雖死九泉之下亦瞑目矣。
蔣中正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來源及併入相關條目:

蔣自稱是後梁明州評事蔣宗霸宋代光祿大夫蔣浚明後人[28]:2。曾祖父蔣祈增,字懷盛;祖父蔣斯千,字玉表;父親蔣肇聰齋號肅庵,或字肅菴;母親王采玉(外祖父王有則(1820年-1882年),外祖母王姚氏,外曾祖父王毓慶,外曾祖父姚振昌)[5]:1嚴慶澍章回小說《金陵春夢》謂蔣氏籍貫河南許昌,在中國大陸較有影響[29]。1921年6月14日,蔣母親王太夫人逝世;蔣請歸葬母[5]:8

1901年,毛福梅與時年十四歲的蔣成親[30]:187,1910年生子蔣經國[10]:158

1911年,姚冶誠成為蔣之側室[10]:1681913年,蔣在日本時,與結拜好友戴季陶同賃一室。戴有一日本護士女友重松金子,重松與蔣、戴二人均「過從甚密」,重松為戴生下一子,便過繼給蔣,由蔣的側室姚冶誠撫養,即為蔣緯國[31]

1921年12月5日,蔣與陳潔如之婚禮在上海永安公司大樓裏之大東旅社舉行,張靜江是證婚人[10]:168。1927年8月,陳潔如被哄退,離開上海前往美國[32][10]:168

1927年9月16日,宋靄齡在上海塞耶路家中,召開記者招待會,當眾宣佈:「蔣總司令即將與我的三妹結婚。」;蔣赴日向宋母面見求婚之際,9月28、29、30日,在上海《申報》,連續三天刊登了題為「蔣中正啟事」的單身申明,稱:「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33]12月1日,蔣(40歲)與宋美齡女士(30歲),於上海結婚[5]:14。當天,上海《申報》刊登兩則啟事,一是蔣宋聯姻,一是蔣之離婚聲明[10]:29。結婚典禮先按基督教方式在宋宅進行,證婚人是中華基督青年全國協會總幹事余日章,婚禮非常安靜,參加者有宋老夫人、宋靄齡、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51名家人和親戚好友。宋慶齡當時遠在莫斯科,未來參加;世俗婚禮在上海外灘戈登路的大華飯店舞廳舉行,下午4點20分開始,4點40分結束,證婚人是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蔡元培。蔣當日在報上發表《我們的今日》,文章稱:「今日得與最敬愛之美齡結婚,為有生來最光榮、最愉快之一日。」彼深信人生若無美滿姻緣,一切皆無意味,故革命當從家庭始。末歸結於今日結婚實為建築彼二人革命事業基礎[34]。蔣宋婚姻是中華民國最大一樁政治婚姻,蔣得嬌妻,拉住宋氏家族龐大之社會資源,同時和孫中山及孔祥熙成為連襟[35]:38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19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四

  • 2013年3月12日版:

五歲時先在家延師啟蒙,六歲起入私塾四書五經,接受科舉式教育;九歲時父親蔣肇聰辭世;1901年, 蔣中正14歲時,經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為妻。1902年奉化縣縣城(今浙江寧波奉化市)應童子試,未考取。[36]

十七歲入奉化鳳麓學堂,學習英文算術等西學,惟傳統經學史學,仍占很大比重,引起學生不滿,蔣被推為代表向校方交涉,由於「情態激烈」,幾乎被開除學籍。翌年轉學至縣城的龍津學堂。過了一年,再轉學到寧波箭金學堂,不到一年復返龍津學堂。

1906年4月,蔣首次東渡日本,試圖就讀軍校,因為日清協議,他不是清政府官方保送,所以不能學習軍事。他雖未能入學,但結識了陳其美[37]同年冬天返國。翌年夏天,蔣入位於河北保定陸軍速成學校,接受軍事教育,因不守校規被開除[38]。後被選取官費留日陸軍學生,蔣隨即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東京振武學校就讀,但並未從士官學校畢業。不過蔣對外仍然自稱學歷為士官學校[39]

在日本時期,蔣介石受曾受到當時日本興起的馬克思主義熱潮的影響,一度想在家鄉浙江奉化進行試驗,為此他認真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並提到「久而久之,竟不忍釋卷,越讀越有興趣」,「要救中國,關鍵是要把資本家殺光」[40]

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時(1887年10月31日),蔣生於浙江奉化武嶺溪口鎮玉泰鹽舖樓上[5]:1。自稱「幼性頑鈍,弗受繩尺」[41]:1461。1893年,蔣知識稍開,喜舞玩刀棒,嘩召鄰舍子,效軍隊戰鬥狀,自為大將,部署群兒指揮,或高視闊步,指天畫地,登壇說故事,以為戲[42]:2

1892年,開始入家塾,從任介眉讀;1894年,改從蔣謹藩讀《大學》、《中庸》;1895年春,復從任介眉讀《論語》、《孟子》,6月又從蔣謹藩讀《禮記[5]:2。1896年,讀《孝經》;1897年,讀《春秋》、《左傳》;1898年,讀《詩經》;1899年,往嵊縣葛溪,從姚宗元讀《尚書》;1900年,赴榆林村,從毛鳳美讀《[5]:3。青年和中年時期,蔣也讀過一些近代書刊[43]:24。總之,蔣在中國學校裏接受之現代知識,是微乎其微;顯然不可能說蔣在青少年時代完全沒有感受到新思想之影響;通過報刊和其他信息之影響,蔣打算到外面世界去追尋出路[43]:9

1901年,赴崎山下村,就讀於皇甫氏;與元配毛福梅結婚;1902年,應童子試,見試場規律陋劣,內心不恥科舉;1903年,蔣赴縣城,肄業鳳麓學堂,接受新式教育;1906年1月,蔣赴縣城,肄業於龍津中學堂[5]:4[44]。鳳麓學堂與龍津學堂是奉化兩所新辦學校,學堂開設英文、算學等新課,但教學重心仍在經史子集等舊學[45]。曾經在龍津中學堂擔任過蔣之英文教師董顯光回憶,蔣給他留下難忘印象,「是他每天搶着上海送到報紙的那種熱切期待的表情」[46]:34[43]:9

1906年3月,蔣中正立志革命,乃自剪髮辮,託友寄家,以示決心;4月,東渡日本,肄業東京清華學校,在東京認識陳其美[5]:4。蔣中正沒有像當時許多人那樣選擇理工及教育等和社會發展有關之科目,而是選擇這條和傳統中國文化人並不相契之道路[43]:10-11。蔣中正試圖就讀軍校,因為日清協議,他不是清政府官方保送[47]:121-122,到日本後,因非公費留學不能入軍校[12]:458

1906年冬,蔣中正返中國;1907年夏,赴保定,肄業陸軍部全國陸軍速成學堂,聞日本教官侮辱中國言論,「起而折服之,幾獲罪」;年終應考留日陸軍學生,獲選;1908年,再東渡日本,入振武學校肄業;暑假歸國省親;由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1909年,仍在日本肄業振武學校;初次謁見孫中山,傾談國事;1910年,卒業振武學校,升入高田陸軍第十三師團野炮兵第十九聯隊士官候補生[5]:5[48]。所學課程以軍事科目和日本語為主;高度軍事化教育,造成蔣強烈軍事化思維[43]:13。實習營地在今新潟縣上越市,實習生軍銜二等兵[49]。後來晉升上等兵[21]:79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24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五

  • 2013年3月12日版:

1908年,蔣中正在日本東京就讀東京振武學校期間,接觸到了旨在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的革命思潮,經陳其美介紹加入由孫中山於東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開始進入革命運動,當時他所用的假姓氏是「中村」(なかむら,NAKAMURA )。1909年至1911年,蔣入日軍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實習 (營地在今新潟縣上越市),軍銜二等兵

1911年10月(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蔣潛回上海參加辛亥革命,與陳其美於江浙起義,並以先鋒指揮官職位率百餘人進入浙江杭州,攻打浙江巡撫衙門。時清兵多為革命黨支持者,遂不攻而下,11月5日即控制市區,6日抵抗結束,俘虜巡撫增韞。後陳其美在上海獲舉為滬軍都督,任命蔣為滬軍第五團團長,隸屬黃郛的第二師。陳、黃、蔣三人遂換帖拜把,結為兄弟。

1912年民國元年)新曆元旦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1月,蔣在陳其美命令下,刺殺了孫文的異己——曾為光復會領導人的陶成章。8月,宋教仁將同盟會改組爲國民黨[50] 刺殺陶成章之後,蔣打算出國暫避風頭,遂辭去滬軍第五團團長,3月赴日本,一度假裝為日本人改姓為「石岡」(いしおか,ISHIOKA)。後又恢復身分,改回蔣氏,學習德文,並創刊《軍聲》雜誌,在該雜誌著有多篇文章。[51] 蔣在日本不到一年就回國,遂歸奉化溪口老家,暫時閒居。袁世凱在南北議和後依《臨時約法》繼任總統,並控制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1913年,因國民黨於國會議員選舉大勝,而將領導國會修訂《臨時約法》、出任閣揆並依法組閣的國民黨要員宋教仁遇刺身亡。由此孫中山見革命以文治不成,決意改以武力致之,遂號召各地護法討伐袁世凱,其中以陳其美為上海討袁軍總司令,蔣遂參與「二次革命」,於7月在上海攻江南製造局,作戰不利,敗退閘北,為英軍繳械,於8月13日徹底失敗。9月,各地討袁軍相繼失敗,「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東渡日本,陳其美與蔣則躲入租界,因袁政府追捕甚急,亦相繼逃往日本。蔣於9月1日抵長崎。孫中山在日本召集東渡黨員重組中華革命黨,1913年10月29日,由張靜江做監誓人,蔣加入中華革命黨。蔣於此第一次單獨與孫中山見了面,期間令蔣主持滬寧討袁軍事兼任第一路司令,主攻滬西。

1914年,蔣奉命赴哈爾濱考察東三省,並書告孫中山,述說歐戰趨勢及倒袁計劃。夏天,蔣抵滬從事進攻上海,但事機不密,遭淞滬鎮守使鄭汝成偵破,並遭追緝。此軍事行動失敗後,蔣又奉陳其美之召再往日本,時風聞東北軍傾向革命,遂派蔣由日本赴東三省,化名田雄介

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凱推翻共和,於燕京北京稱帝,年號洪憲,各地爆發反袁運動,陳其美回任淞滬司令長官,召蔣回國襄助。蔣協助楊虎攻擊「肇和艦」及襲取「應瑞艦」,且參與攻擊上海官署,但均告失敗,是為肇和艦起義。蔣亦於1916年初參與江陰戰鬥攻取江陰要塞,佔領五日後退出。5月,陳其美遭袁世凱遣人刺殺身亡,蔣於險地為之發喪。根據李宗仁回憶錄記載,蔣在上海期間加入了青幫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來源: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消息傳到日本,蔣和張群等即由長崎乘趁日輪回中國,10月30日抵上海;11月3日陳其美奪取上海,並為攻佔南京聚集力量[12]:458。蔣至上海,陳其美令主持攻浙事,任攻浙先鋒指揮官,蔣率敢死隊炸浙江巡撫,俘虜巡撫增韞;10月,返回上海,任滬軍第五團團長,助陳其美籌謀底定全江蘇[5]:5-6。蔣隸屬第二師,師長黃郛,旅長是張宗昌[12]:458。蔣被認為是黨內有數之軍事人才[43]:14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1月14日,因派系之爭,陳其美命蔣將光復會首領陶成章暗殺於上海廣慈醫院病房[52]:1164。孫中山下令「嚴速究緝」,蔣因陶案之故,乃避往日本[12]:459。陶成章謀刺陳其美,破壞革命,蔣怒殺之;遂辭滬軍第五團團長,東渡日本,習德文;創辦《軍聲》雜誌,著《征蒙作戰芻議》、《軍政統一問題》、《革命戰後軍政之經營》、《蒙藏問題之根本解決》、《巴爾幹戰局影響於中國與列國之外交》等篇;冬,回中國鄉居[5]:6

1913年,袁世凱暗殺宋教仁,罷免國民黨籍四都督,向五國銀行簽訂大借款,陰謀顛覆民國;國民黨群起聲討,推陳其美為駐滬討袁軍總司令,蔣奉令攻江南製造局,不克,從事秘密活動,旋即東渡日本[5]:6。蔣敗退閘北,並被英國巡捕繳械;滬軍都督楊善德下令緝捕蔣[12]:459

1914年,蔣奉孫令,主持上海、南京討伐袁世凱軍事,兼任第一路司令,負上海西部進攻任務,事洩,袁捕之急,蔣乃赴日本;旋奉命赴哈爾濱,視察東北形勢;書告孫,述歐戰趨勢並倒袁計劃;歐戰起,返日本覆命[5]:6。袁遂下令嚴緝蔣,並收買黨人王金發加以暗圖,蔣覺察到後,應陳電邀赴日本[53]:32。蔣在東北策劃討袁工作,但因日本勢力控制東北,難有進展,於秋間返回日本[21]:105。蔣曾與日本在華軍方接觸,以警告其不得佔領東北、不得阻礙革命[25]:163

1915年,蔣以討袁之志未竟,侷促居於東京,銳意於學,並始作日記;陳其美就任淞滬司令長官,召蔣回國任機務,謀運動肇和艦及襲取應瑞艦,並攻奪陸地各官署,未成[5]:7。9月,陳其美滯留上海,設總機關於法租界,由蔣擔任軍事職務;10月,蔣奉孫命回上海,擬定「淞滬起義軍事計劃書」,供陳其美參考;11月10日,陳其美派同志王明山等刺殺袁氏死黨鄭汝成;製造局守軍同志不能及時響應;陳其美偕蔣退回機關部,及法國巡捕房偵探前來搜捕,自露臺越屋走避[53]:32

1916年春,蔣率楊虎等攻取江陰要塞,佔領五日後退出[5]:7。因內部叛變,同行者皆宵夜遁逃;蔣獨留壘中,至深夜,二名士兵來告:「壘已空,盍速行。」蔣乃命二人為嚮導,離砲臺出險返回上海[53]:34。5月8日[12]:459,陳其美被刺殺,蔣為經紀喪葬,並撰文哭之;7月,奉孫中山命,馳赴濰縣,任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北上觀察政局,同年秋回上海[5]:7

1917年7月,孫赴廣州領導護法運動,海軍首先響應,策動海軍之經費來自於德國公使,資金由孫交蔣在上海一手經理,開啟蔣與上海金融界建立聯繫管道之契機[54]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28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六

  • 2013年3月12日版:

1917年張勳擁立前清宣統帝北洋軍閥不承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率海軍南下廣州,籌組軍政府,並就任海陸軍大元帥,主持「護法」及「北伐」事宜。蔣中正撰寫《對北軍作戰計劃及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受孫中山讚許,後奉孫中山之命留上海主持黨務軍事。

1918年,蔣奉命任援閩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擬定第一期、第二期作戰計劃書,並於漳州戰鬥中親加督戰。同年夏季,他辭職返回上海,不久又奉命赴閩就粵軍第二支隊司令職。冬,蔣參與攻取永泰,旋奉命停戰。後蔣辭職回滬,又東遊日本,不久後返國。

1919年發生五四運動,蔣回上海向孫中山陳述留學歐美計劃,但孫不同意。同年,孫中山以「中華革命黨」為基礎,擴大吸收黨員,成立中國國民黨,蔣亦加入。1920年,蔣再往福建參加作戰,陳炯明本任其為粵軍第二軍前總指揮官,蔣婉拒之,回鄉侍母。隨後到上海股票交易所營業員

1921年6月14日,蔣母王太夫人逝,享年58歲。蔣回鄉葬母,孫中山書「蔣母之墓」刻石建碑,豎於墓前。

1922年,蔣到廣西參見孫中山,商決「東征北伐」事宜,建議移大本營於韶州。後因陳炯明與孫中山交惡,阻礙北伐,蔣兩難之下辭去職務。同年夏,孫中山自桂回粵,免陳炯明職,6月,陳炯明與孫中山決裂,炮擊廣州總統府,孫中山倉促避難於永豐艦,蔣奉孫之「事緊急,盼速來」電召,星夜自滬馳赴廣東,在永豐艦上協同指揮作戰56日。8月9日脫險,隨孫中山返滬,並將經過寫成《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請孫中山作序。後蔣奉命為東路討賊軍參謀長,赴閩整頓各軍,伺機攻擊陳炯明所屬軍隊。

1923年,孫中山將大本營遷回廣州,建立國民革命政府,對抗北洋政府列強多不支持孫中山與國民革命軍,孫僅獲得表面上對華友好的蘇俄支持以因應此情勢。[55] 孫中山在改組國民黨的同時實行「聯俄容共」:聘請蘇俄軍事及政治顧問,力排眾議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56][57]

同年9月至11月間,孫派蔣為代表率團赴蘇俄考察學習蘇維埃體制的政治及軍事系統。蔣在蘇期間,發現蘇俄不欲兌現援助革命政府的承諾並堅持認為蒙古不屬於中國,他還發現蘇俄當局對中國國民革命沒有真切認識,「其對中國社會,強分階級、講求鬥爭,他對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他對付革命敵人的策略為更多」,並認為「蘇維埃政治制度乃是專制和恐怖的組織,與我們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58]。此時列寧病重,蘇聯內部斯大林托洛茨基內鬥,「排斥異己」風氣盛行,蔣介石對蘇聯政治非常失望。[40]自此認定蘇俄乃「赤色帝國主義」,共產主義亦不適於中國。蔣將其在蘇俄3個多月旅行、考察和會談所得資料和印象,寫成《遊俄報告書》,寄奉孫中山。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開辦軍官學校,創立國民革命軍。孫中山任命蔣為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及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蔣回廣州後,對孫中山面陳其對於「國共合作」的意見,惟孫中山認為他對於中俄將來的關係顧慮過甚,不適於當時革命現實環境。蔣因而力辭陸軍軍官學校校長,並將籌備處交予廖仲愷後離返鄉。[59]

同年4月,孫中山再三催促蔣復出。[60] 蔣乃重返廣州,接受黃埔軍校校長任命。冬,革命委員會成立,蔣奉派為「革命委員會」全權委員,負責弭平廣州商團叛亂。在粵之警備軍、工團軍、農民自衛軍、飛機隊、甲車隊、兵工廠衛隊、陸軍講武學校、滇軍幹部學校均奉命歸蔣指揮。1924年末,孫中山離粵北上與段祺瑞籌開國民會議。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燕京逝世,時蔣率黃埔軍校學生與教導團官兵三千人東征,攻下東莞石龍平湖深圳歸善平山海豐,直搗潮州汕頭嘉應。蔣獲悉孫中山逝世後,在軍中發哀告全軍將士書,並回廣州祭奠孫中山。[61] 同月,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蔣被任為黨軍司令官。5月,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畢業。6月,楊希閔、劉震寰叛亂,蔣奉兼廣州衛戍司令,回師討叛平之。沙基慘案發生,蔣憂憤成疾。7月,軍事委員會成立,蔣任委員,建議六大革命計劃。8月,廖仲愷遇害,人心激憤,國民黨中央組織特別委員會,任蔣為委員,負責政治軍事及警察全權處理廖案,平定時局;胡漢民出國。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畢業後,黨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任軍長。10月,蔣指揮東征軍第二次東征,首戰惠州,連戰皆捷。12月,凱旋廣州。時共產黨在國民黨內部及軍隊政治部發展組織,國民黨內矛盾逐漸增加。

1926年3月,「黃埔軍校」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蔣仍任校長。後發生中山艦事件,蔣相信此為中國共產黨有意策劃謀害自己的陰謀[62]事變平息後,汪兆銘避嫌離粵。4月,西山會議派在上海召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蔣通電反對,並建議中央請整軍肅黨,準期北伐。4月1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聯席會議中蔣中正被推選為軍事委員會主席。6月,國民黨中央常會決議,委任蔣為中央組織部部長;7月6日中國國民黨二屆臨時全會,蔣中正當選為「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袖,是乃國民黨繼孫中山之後,第一位真正全面繼承其地位的黨、政、軍統一最高領導人。國民黨中央全體執委及各省市海外黨部聯席會議開會決議,迅即出師北伐,並任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聯席會議還決議,中國共產黨應造送其加入國民黨之黨員名冊於中央組織部,俾消減猜疑,共同努力,完成革命,此決議為共產黨所拒。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來源,內容併入相關條目:

1917年春,蔣留上海,聯絡南京、紹興同志,圖肅清袁世凱餘下勢力;1918年春,蔣奉召赴廣東,在途中撰上今後南北兩軍行動之判斷書,到廣東,就援閩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職,擬定第一期第二期作戰計劃,並親自督戰;夏,辭職返上海,旋奉命赴福建就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職;冬,攻取永泰,旋奉命停戰[5]:7-8。離開福建後,蔣在上海設立一家商業交易所;經過一年時間,賺了一百萬元,為孫中山籌措了一筆活動資金[12]:459

1919年秋,蔣辭職回上海;冬,遊日本,旋返國;1920年,蔣奉命赴福建,參加作戰機務,並上第三期攻擊及作戰計劃;陳炯明任蔣為粵軍第二軍前敵總指揮官,不就,回鄉侍母[5]:8。蔣奉命赴福建漳州,促陳炯明等回師廣州;10月5日,蔣抵汕頭總部[53]:39

作為一個對時事相當敏感之人物,蔣對當時波及全國之新文化浪潮有所了解[43]:24

1922年,蔣到廣西謁孫中山,商決出師日期,建議移大本營於韶州;旋陳炯明有異志,阻礙北伐,蔣憂憤成疾,辭歸[5]:8-9。6月,陳炯明率部叛變,孫避難於永豐艦[6]:472。6月29日,蔣抵廣東;自是,蔣每日跟從孫中山,指揮海軍沿省河進攻叛軍,直到8月9日聞北伐軍回師失利消息,蔣始侍孫離粵赴上海,8月14日抵滬[53]:40。登艦隨侍40多天[21]:112。蔣卒護孫脫險到上海,並著《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以揭發陳炯明罪狀;冬,蔣奉命任東路討賊軍第二軍參謀長,赴福建計劃進剿[5]:9。當時孫派蔣到福建去,和安福系軍閥建立聯繫;在他們幫助下,孫於1923年回到廣州[63]:45。在上海,同鄉虞洽卿指點蔣:拜青幫頭號老大黃金榮為師[35]:114。孫在11月22日信中鼓勵蔣説:「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其於有成,若十日無進步,則不願幹,則直無事可成也。」[63]:45

1925年2月,蔣率黃埔軍校教導團及粵軍第一次東征陳炯明,不一月,直搗潮州、汕頭、梅縣;9月,蔣奉命為東征軍總指揮[5]:10

1923年,中國國民黨本部軍事委員會改成立,蔣被任為委員,旋又受任為大本營參謀長;蔣辭東路討賊軍參謀長職,專辦大本營機務,扈從孫中山親征[5]:9。2月17日,孫特任蔣為大元帥行營參謀長[21]:112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委蔣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21]:138。2月6日,蔣設陸軍軍官學校籌備處於廣州南隄[53]:51。一個月後,蔣辭職,開始發放遣散費;4月,孫批復蔣「務須任勞任怨,百折不回,從窮苦中去奮鬥,故不准辭職」[21]:138。4月21日,蔣返回廣州[21]:139。同年夏,蔣到校視事,5月3日[53]:51,奉命特任為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秋,奉命兼任長洲要塞司令;軍事委員會改組,蔣仍任委員,旋奉派為各軍軍事訓練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又奉命兼粵軍總司令部訓練部部長;冬,革命委員會成立,蔣奉派為革命委員會全權委員,負責弭平商團事變[5]:9毛澤東曾說過,蔣是靠黃埔軍校起家[12]:461。新軍改稱黨軍,蔣奉命為軍事秘書[5]:10。11月4日,孫寫信給蔣道:「次日開始宣傳,而兄處派人忽將手機槍並短槍收回,致不能照計劃舉行。」[63]:45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於北京,蔣在軍中發哀告全軍將士書,回廣州祭奠,並整理校務,旋返軍次,就潮汕善後督辦職;4月,中央任蔣為黨軍司令官;6月,楊希閔劉震寰叛,蔣奉命兼廣州衛戍司令,回師討平叛亂;7月,軍事委員會成立,蔣任委員,建議革命六大計劃;8月,廖仲愷遇害,人心激憤,中央組織特別委員會,任蔣為委員,負政治軍事及警察全權,處理廖案,平定時局;黨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任軍長[5]:10。8月24日,蔣當上廣州衛戍司令[12]:462。當時蔣任候補中央委員,毛澤東則是中國國民黨中央代理宣傳部長[35]:3

1925年12月,蔣凱旋廣州;1926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會,選舉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蔣當選為執行委員,旋由執行委員第一次全會推蔣為常務委員;2月,軍事委員會任蔣為國民革命軍總監,蔣辭不就;3月,黃埔軍校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蔣仍任校長職;中山艦叛變,謀加害於蔣,蔣發覺後迅速處置,事變遂平;汪兆銘避嫌離廣東;4月,西山會議派違反黨章,在上海開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蔣通電反對;蔣建議中國國民黨中央,請整軍肅黨,準期北伐;4月1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政聯席會議推蔣為軍事委員會主席;5月,第二次全體執委會開會,蔣為主席,決議接受海內外請願北伐案,發表宣言;6月1日,中央常會決議,任蔣為中央組織部部長;6月4日,中央全體執委及各省市海外黨部聯席會議開會決議,迅即出師北伐,並任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5]:11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35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七

  • 2013年3月12日版:

1926年7月9日,蔣中正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誓師北伐。[64] 8月,北伐軍進駐長沙,蔣發表討吳佩孚宣言,督令各軍進攻,先後大戰於汀泗橋賀勝橋,並獲得勝利。9月,蔣督攻漢口漢陽;圍攻武昌等戰役,贛戰告急時,蔣甚至親臨面授攻城機宜畢,移師入督師,令潮汕部隊進攻閩省。攻下閩浙後,接下於武昌戰鬥中,擊敗劉玉春陳嘉謨等,至此吳佩孚武漢軍力全部消滅。蔣令入閩部隊在攻破周蔭人主力後赴贛參戰,先後攻下樟樹豐城建昌德安永修撫州孫傳芳向蔣求和,但蔣拒絕。11月,攻克九江南昌守軍負隅頑抗,蔣親臨督戰,克之,孫傳芳江西軍力於是消滅。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移設於南昌。蔣通電各省促人民自決,先後攻下漳州泉州福建全境平定。12月,閻錫山加入國民革命軍

1927年1月,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成立。政府會議決議中央黨部與政府暫駐南昌,在鄂各「左派」委員於蘇俄顧問支持下對此堅持反對,蔣努力斡旋,赴牯嶺邀各中委會晤,消弭隔閡。九江英兵殘殺國人,蔣建議對外方針,以和平不辱國格為主,並提請任命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北路總司令。其時,蘇聯顧問鮑羅廷中共決議「迎汪復職,以與蔣分權」,同時攻擊蔣為「新軍閥」。國民政府後,汪兆銘出任國民政府主席

3月,北伐軍在攻下杭州、蘇州後,蘇聯顧問鮑羅廷聯合國民黨左派勢力在武漢國民政府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決議案》,為防止蔣介石獨攬專權,會議缺席選舉汪精衛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中央黨部組織部長,並決議不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改為7人集體領導,從而免去了原來由蔣介石擔任的上述職務。蔣乃在南昌發表《告黃埔同學書》,表明不接受該決議。[65] 北伐軍繼而攻下上海江寧後,由於北洋軍閥的直魯軍嫁禍和蔣中正領導的北伐軍部分士兵違紀而發起的暴力排外事件,策動搶劫、殺害外僑。英美軍艦炮擊南京,造成南京軍民2千多人死傷,並造成國際衝突,是為「南京事件」。蔣嚴電阻止事態擴大,靜候政府以外交方式解決。在蔡元培等國民黨元老舉發「共黨破壞革命,危害國本之逆謀」後,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決議通過「非常緊急處置案」。

同期,蔣加速在江南地區的反共活動。1927年3月6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國民黨黨代表倪弼手下的右派軍官槍殺了江西省總工會副委員長、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此事件被視為國共分裂的重要信號 [66]。隨後,蔣部勢力陸續在九江、安慶、寧波和南京搗毀國民黨左派報社、工人總工會與左派領導的國民黨黨部,槍殺、逮捕共產黨員與抗議遊行的工人群眾。時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在3月31日於南昌撰寫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67]

1927年4月北伐軍攻佔上海,蔣介石下令進行「清黨」(清除國民黨內有共產黨身分的黨員),並大規模捕殺共產黨黨員。蔣聯合上海黑幫組織青幫洪門頭目黃金榮杜月笙等人,率軍隊於4月12日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件(中共稱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解散上海總工會等組織,抓捕並殺害一批共產黨員,包括汪壽華陳延年趙世炎等人。13日,蔣部士兵向在寶山路示威請願的學生工人開槍掃射,當場打死100多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寶山路血案。至15日,有三百餘人死亡,五百餘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蹤。蔣自此與共產黨決裂。4月17日,國民黨中央宣佈撤銷蔣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並開除黨籍。4月18日,蔣在南京另立國民黨中央,組織政府,發表《告民眾書》。4月21日,軍委會自粵遷南京辦公,蔣發表《告全體將士書》。4月22日,武漢國民政府由汪精衛領銜,孫科、鄧演達、宋慶齡、張發奎、吳玉章、毛澤東、惲代英等聯名發佈通電,斥責蔣的分裂行為。這就形成了「寧漢對立」的局面。

1927年7月武漢汪精衛政府視破蘇聯侵華企圖定取締中國共產黨,汪兆銘在武漢進行分共寧漢復合),國民黨與共產黨終於正式決裂,並展開了持續十年的武裝對立。

1927年5月,蔣中正繼續北伐,分全軍為三路進攻。同時組織「清黨委員會」,在全國各省厲行「清黨」,將中共黨員從各級政府、公家機構及軍隊中處決禁錮北伐軍先後克復揚州泰州滁州蚌埠鄭州許昌清江浦克復後,孫傳芳通電下野。蔣抵徐州馮玉祥來會,舉行徐州會議,決定聯名通電北伐,並由馮勸請武漢政府剋期取消。張宗昌派員來談輸誠。雲南四川劉湘通電歸附。蔣奉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8月,北伐軍反攻徐州失利,蔣下令退卻,並電呈國府,自請處分。當時寧漢分裂益甚,蔣為免成爲目標,發表下野宣言,辭去各職,返鄉祭祖掃墓南京成立特別委員會,並改組國民政府。

同月,武漢汪兆銘隨後也開始清黨並驅逐了蘇聯顧問(中共官方稱之為寧漢合流)。 廣西、廣東和湖南等省亦分別在李宗仁李濟深何鍵朱培德等主持下開始清共。共產黨在幾次武裝暴動失敗後退到農村地區發展。 1927年9月,蔣決定出國考察日本政府對華政策,28日,自滬東渡日本11月,與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會談,商以中日兩國相處之道。蔣自日返國後,於12月1日與宋美齡上海結婚。在汪兆銘廣東成立政府後,國民政府發討伐廣東令。國民黨四中全會預備會議決議請蔣復職,並負責籌備四中全會,各方亦紛電促其再起,蔣乃決定回金陵

1928年1月4日,蔣中正復職為北伐全軍總司令。迭電馮、閻及各將領準備北伐。2月,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公推蔣為軍事委員會主席。9日,扶病渡江視察前線,15日,赴開封與馮玉祥面決北伐大計,中政會決議蔣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並統歸蔣指揮。3月,蔣赴杭檢閱,過滬會商財政,迭令白崇禧早定湘局,合力北伐。軍官團開學,蔣以團長身分,親臨主持。蔣並對日本記者坦白演講,盼日勿妨礙中國國民革命之進行。軍事部署畢,蔣於31日渡江北伐。4月,北伐軍進駐徐州[68] 蔣手撰誓師詞,令駐兩湖各軍加入北伐,編入第四集團軍,以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所向克捷,連克郯城臺兒莊鄆城韓莊臨城棗莊。第三軍團在魚臺失利,蔣電令各軍赴援。張宗昌下總退卻令,惟孫傳芳糾集餘部尚圖頑抗。下旬,迭克巨野嘉祥,經西關濟寧滕縣界河魚臺汶上鄒縣大名

5月,日本試圖光復失土,以「護僑」為名出兵山東。蔣中正一面與日交涉,一面委朱培德為敵前總指揮,積極北進。蔣在親赴界河督攻兗州寧陽兗州曲阜金鄉萊蕪平陰泰安肥城後赴泰安,督攻濟南,並決定濟南克復後,即渡河追擊,不使日本阻北伐軍行進。5月1日,北伐軍克濟南日軍阻礙北伐軍,造成五三慘案國民政府外交特派員蔡公時遇害。3日至5日,日軍濟垣滋擾挑釁,向北伐軍襲擊,蔣嚴戒北伐軍勿予還擊,並嚴令入濟南部隊,於三日夜退出城郊;並派員與日軍師團長福田商約束部隊,未得要領。日軍仍繼續放槍發炮,並引張宗昌以飛機炸北伐軍司令部,蔣為完成北伐,忍辱勿較,限令北伐軍星夜渡河,僅飭留李延年步兵團駐守。日本阻礙北伐之陰謀於是粉碎。6日,蔣繼續提兵北進,並籲召汪、胡回國,又切告奉系「早日覺悟」。在連克平陰禹城石家莊臨沂德州定縣張家口後,蔣進駐石家莊督師。克復保定。6月,張作霖燕京,過山海關,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彈炸死。

蔣中正攻下平津後,以任務完成回京提請解除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中央挽留。蔣呈請設裁兵善後委員會,並迭電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徵求意見,以期協調一致,實施裁兵。7月,蔣赴燕京,祭奠總理孫中山,並往南口追悼陣亡將士,發表整軍意見及裁兵方案,並決定由第一集團軍率先裁編,以為之倡。8月,蔣主持舉行北伐全軍陣亡將士追悼會。籌開五中全會,糾紛迭起,蔣赴滬斡旋,終於開幕,決議開始訓政,推行建設等要案。全會通過國民政府之組織,並推蔣任國民政府主席。

1928年10月10日,蔣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五院組織成立。蔣發表中華民國訓政時期施政宣言。成立法制局。設置外交研究委員會,研究廢止不平等條約的步驟。宣告關稅自主。11月,制定國璽,實施禁煙。蔣出巡各地,檢閱軍隊,並考察地方政教及民生利病。美國首先承認關稅自主,各邦交國均贊同,僅日本極端反對。12月,統轄中國東北的奉系張學良宣佈改五色旗青天白日紅旗,史稱東北易幟,通電遵從中央號令,國民政府宣佈統一。

北伐成功後不久,國民政府便將原本的國旗——五色旗,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取代,並將原為國民黨黨歌的「總理訓詞」定為國歌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來源,內容併入相關條目:

1926年5月,蔣提出「整理黨務案」,打擊和排斥中國共產黨人;國民革命軍北伐,蔣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制定各個破敵方針[6]:472。解放軍出版社《民國高級將領列傳》認為蔣對黨政軍大權「因是漸漸收回」,「是蔣走向獨裁之分水嶺。」[12]:464

6月,政治委員會決議任蔣為國民政府委員;7月5日,中央決議任蔣為中央黨部軍人部部長,7月6日,又推蔣為常務委員會主席;蔣於7月9日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誓師北伐;8月,進駐長沙,發表討吳佩孚宣言,督令各軍進攻,先後大戰克汀泗橋賀勝橋;9月,蔣督攻克漢口漢陽,圍攻武昌將下,江西戰告急,蔣面授攻城機宜畢,移節入江西督師[5]:12。12月初,青年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東方部C·A·達林和蘇聯顧問鮑羅廷等在南昌按照蔣之命令召集緊急會議,通過決議:一、承認以前之公債,並容許前幾屆政府之紙幣流通;二、命令商人於12月7日一律開業,遇有不服從者以武力脅迫之;三、建議商會和所有公會使用他們收藏之銀元;重新開放已倒閉之江西銀行[63]:41-43。解放軍出版社《民國高級將領列傳》認為「南昌成了蔣拍賣革命之場所。」[12]:466

1927年1月,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成立,蔣指示進取全浙江機宜;政治會議決議中央黨部與政府暫駐南昌,在湖北各委員堅持反對,蔣努力斡旋,赴牯嶺邀各中央委員會晤,消弭隔閡;九江英兵殘殺國人,蔣建議對外方針,以和平不辱國為主;2月,蔣贊助國民政府駐武昌、中央黨部駐漢口;3月,蔣在南昌發表重要文告,切勸同志,堅守國民革命立場,維持國家社會秩序,團結一致,解救民眾痛苦;入南京部隊與英人發生衝突,英艦炮擊南京,蔣嚴電阻止事態擴大,靜候政府以外交方式解決[5]:13。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選出蔣為武漢國民政府委員[69]:380。4月5日,蔣成立「上海工界聯合會」和「中國全面進步聯合會」[63]:64

1927年4月,武漢政府下令,突免蔣職;蔣解散上海總工會等非法組織,徹底清除中國共產黨份子;4月18日,國民政府奠都南京,蔣發表告民眾書;4月21日,軍事委員會自廣東遷南京辦公,蔣發表告全體將士書[5]:13-14。蔣以調解「工人內訌」為名,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41]:1466

1927年5月,蔣決定繼續北伐作戰方案,分全軍為三路進攻;組織清黨委員會,全國各省厲行清黨;6月,蔣抵徐州,馮玉祥來會,舉行徐州會議,決定聯名通電北伐,並由馮勸請武漢政府剋期取消;7月,蔣奉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徐州失守,蔣渡江督戰[5]:14。身在蘇聯之兒子蔣經國給蔣寫公開信,聲明斷絕父子關係;蔣經國自己後來回到國內時也聲明那是在蘇聯共產黨的壓力下裝出來[35]:76。擁兵自重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機逼蔣下臺;在武漢之汪精衛和唐生智又組織東征軍通電討蔣;而何應欽等嫡系親信此時亦不願出來維持蔣之地位[41]:1466。8月,反攻徐州失利,蔣下令退卻,電呈國府,自請處分;寧漢分裂益甚,蔣為避免目標,冀便團結,發表下野宣言,辭去本兼各職,回鄉掃墓;9月,蔣決定出國考察外交,並研習經濟、政治、社會、哲學、軍事;9月28日,蔣自上海東渡日本;10月,蔣在日本研究日本對華政策,至神戶訪謁宋太夫人商談婚事;11月,蔣與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會談,告以中日兩國相處之道;11月10日,蔣自日本返國;12月1日,蔣與宋美齡女士於上海結婚[5]:14。9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第二次代表大會選出蔣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69]:381

1928年1月3日,蔣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69]:382。1927年12月,四中全會預備會議決議請蔣復職,並負責籌備四中全會,各方紛電促蔣再起,蔣乃決定回南京,以安民心;1928年1月4日,蔣進南京呈報正式復職;中政會決議任蔣為北伐全軍總司令;屢次發電馮玉祥、閻錫山及各將領準備北伐;2月7日,二屆四中全會推蔣為軍事委員會主席;2月9日,蔣扶病渡江,視察前線;2月15日,蔣赴開封與馮玉祥面決北伐大計;2月28日,中政會決議任蔣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3月,部署軍事畢,蔣於3月31日渡江北伐;4月,蔣進駐徐州,並電外交部切實負責保護外僑[5]:15。總司令部組織大綱規定「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得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70]:228。蔣集中優勢兵力,專門攻擊奉魯軍薄弱環節山東地區;而在河北、山西一帶則採取守勢,只投放有限兵力,比張作霖之戰略步署略高一籌[71]:391

1928年4月,日本出兵山東,阻礙北伐,蔣一面與日本交涉,一面委朱培德為前敵總指揮,積極北進;直魯聯軍反攻濟寧;蔣親赴界河,督攻兗州,以挽救之;蔣赴泰安,督攻濟南,並決定濟南克復後,即渡河追擊;5月3日至5月5日,日軍在濟垣橫行滋擾,向國軍襲擊挑釁,蔣嚴戒國軍勿予還擊,並嚴令入濟南部隊,於5月3日夜退出城郊;5月4日、5月5日,日軍仍繼續放槍發炮,並引張宗昌以飛機炸國軍司令部,蔣為完成北伐,忍辱勿較,限令國軍星夜渡河,僅飭留李延年步兵團駐守;5月6日移節黨家莊,繼續提兵北進,並籲召汪精衛、胡漢民回國,又切告奉系早日覺悟;蔣進駐石家莊督師[5]:16

1928年6月,克復平津後,蔣以任務完成,回京,提請解除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中央懇切挽留;蔣呈請設裁兵善後委員會;7月,蔣赴北平,祭奠孫中山,並往南口,追悼陣亡將士;8月,籌開五中全會,糾紛屢起,蔣赴上海斡旋,卒獲開幕,決議開始訓政,推行建設等要案;全會通過國民政府之組織,並推蔣任國民政府主席;10月10日,蔣就國民政府主席職;11月,蔣出巡江蘇、山東、安徽各地,檢閱軍隊,並考察地方政教及民生利病[5]:16-17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50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八

  • 2013年3月12日版:

國民政府於中華民國16年1927年到26年1937年抗日戰爭南京淪陷為止,各方面建設發展被稱為「艱苦建國的十年」[72],西方則譽為「黃金十年」[73]

1928年,蔣中正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他保有前者至1931年,保有後者則至1946年間。

1951年9月19日美國魏德邁將軍在國會說:「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74]

1928年1937年,雖有內憂外患,中國經濟還是得到了長足發展,不計東北,全國工業增長率達8%以上,社會經濟呈現快速上升趨勢。1936年,中國工農業產值達近代以來最高水平,其他各項現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雛形。這一時期中國電力工業年平均增長9.4%;煤炭工業為7%;水泥工業為9.6%;鋼為40%[75]。但是,造就「黃金十年」的奇蹟,主要是靠機制麵粉業、紡織業、火柴業這三大行業以兩位數的水平高速增長,而在當時對於國家強大更具重大作用的鋼鐵製造業、機械製造業等並沒有什麼發展。實際上,當時中國處於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渡階段,佔中國當時GDP很大比重的還是靠龐大農業人口所進行的農業和手工業,中國現代工業僅佔GDP的一成左右。

從1931年到1937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僅僅從43.7萬噸增長到47.1萬噸,機械製造業就更不用說,雖然江南造船廠早在北洋政府時期就為美國建造了4艘萬噸級運輸艦、1931年5月就在東北誕生了第一輛中國製造的汽車,然而此段時期中國的機械行業實際上不能生產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門重炮。

此外,中國當時僅有的些許現代工業,主要還是掌握在外國資本手中,其中日資佔有很大比重。據統計,在1936 年的全國工礦業(不含東北)中,外國資本高達78.4%, 國家資本和民族資本家資本僅分佔5.4 %和 16.2%;七七事變前,關內29%的煤炭產量(英資為23%)、關內90%的鐵礦礦、95%的現代化煉鐵是在日本資本控制下的。而地區差別也更為明顯,工業畸形的集中在少數城市,以至於在1938年失去武漢之後,國統區鋼產量僅為戰前的3%,電力14%,水泥5%,化學1%,棉紗1%,麵粉2%。

在農業方面,饑荒是普遍的。長江1931-1949年發生水災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兩次水災死人都超過14萬人,1931年災民1億人,水災後因飢餓、瘟疫而死亡的人數達300萬人;1934年全國大旱災,導致饑荒,餓死過600萬人;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饑荒:成都盆地各縣外都是災區,受災大約3700餘萬人。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災中餓死的人數,沒有精確統計的數字,只能從當時的報紙上略知一二:四川萬源縣人口驟減三分之一。甘肅死人數目亦不詳。在江浙以外的地區,新軍閥混戰導致生產完全被破壞,直到1949年才開始恢復。江浙地區由於美國廉價糧食的傾銷,自耕農和中小地主基本破產。由於國民政府沒有任何能力改善局面,共產主義運動在全國範圍內蓬勃發展。

教育建設方面,初等教育由1929年百分之17就學率,增至1936年百分之43。[74] 這十年也因此被稱為「黃金十年」。國民政府藉外交手段逐一收回一些租界和外國在華享有的特權。《中華民國刑法》、《中華民國民法典》、《中華民國行政訴訟法》等基本大法相繼頒佈,司法體系漸趨完備。在經濟方面,國府努力穩定物價、償還國債、實施法幣、禁用銀幣、統一全國幣制,對外貿易也累積了盈餘為外匯存底;建設鐵路及公路,為備戰而特別發展 連貫公路;建立電話網絡;改善公共衛生設施;立法對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農業的生產。國民教育也有了長足進步;國語作為標準語言得到推廣。蔣在南昌發起新生活運動,強調以儒家為宗的道德價值,推行衛生的現代生活方式,期望在中共最活躍的江西省建立新秩序。

然而此時國民黨內部已開始腐化,派系林立,而其無條件接受入黨者則加重了這一狀況。農村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在軍閥內戰之餘也沒有得到改善。南京國民政府在財政上依賴海關稅收,而其管轄範圍也十分有限。其軍事開支依靠大批借款維持。政府五院很少能發揮積極作用,實權則有軍事委員會掌握。政府的渙散使得蔣中正甚至支持建立帶有法西斯色彩的黨內組織「藍衣社」。[76]

北伐完成後,奉系領袖張學良呼應蔣中正,在東北易幟,除下北洋政府五色旗。此刻,以青天白日紅旗為象徵的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完成了「統一中國」。但各省實力派軍人各懷異志,蔣對各個省份的影響力很弱。1929年,蔣中正召開編遣會議裁軍,但盡裁他人軍隊,馮玉祥閻錫山陳濟棠與桂系李宗仁等不滿自己的軍隊被削弱,遂聯軍擁汪兆銘爲首,另立中央於燕京

1930年馮、閻與桂系聯軍與蔣中正中央軍爆發了中原大戰聯軍、蔣軍兩方二十餘萬人員傷亡。在張學良支持蔣中正,率奉軍山海關攻進燕京,聯軍敗局,反蔣同盟即告瓦解。同年,蔣正式受洗禮皈依基督新教

1931年國民會議在金陵集會,宣佈訓政臨時約法,發表《廢除不平等條約宣言》。反對召開國民會議的胡漢民則在粵成立「軍政府」,胡汪聯合反蔣,行省處於半獨立狀態,並處於與國民政府交戰的邊緣。與此同時,蔣中正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發動大規模的「圍剿」。他在1931年5月12日向國民會議提出《剿滅赤匪報告案》,表示中國當時最大的禍患就是共產黨。[77]

1931年4月底,粵方即國民黨四個監察院監察委員鄧澤如林森蕭佛成古應芬發表通電,以蔣非法扣留胡漢民為由,公開彈劾蔣,並例舉了他種種獨裁事實。5月27日,反蔣的胡漢民派、汪精衛派、孫科派、西山會議派和兩廣軍人陳濟棠李宗仁等會集一堂,聯合在廣州成立了中央執監委員會非常會議,同時成立國民政府,與蔣的南京政府相對峙,形成寧粵分裂局面。

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蔣發表《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以「攘外亦須安內」為旨,表明以外交折衝,先延緩日本的武力攻勢,並具文表達抗日決心,指出「不先滅赤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禦侮;不先削平粵逆,完成國家之統一,乃不能攘外[78]。」

1931年10月14日,蔣在張靜江陪同下去見胡漢民,蔣說:「過去一切,我都錯了,請胡先生原諒,以後遇事,還請胡先生指教」。這一天下午,胡到了上海,結束了軟禁。11月2日,蔣在國民政府紀念周報告中提出,即使「犧牲個人」,也要「促成本黨團結」、「遵守黨章」的重要性,強調自己遵守這一原則,表示願意下野。12日,蔣在南京召開國民黨四大,指出「此次大會兩個最重大的使命就是:一、團結內部;二、抵禦外侮」。18日,胡漢民、孫科在廣州召開另一個國民黨四大,要求「蔣必須下野」。12月7日,汪精衛在上海召開了第三個國民黨四大,指責廣州「不體諒共赴國難的退讓精神」。同月,國民黨中央電邀粵方、滬方中央委員來南京舉行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但粵方堅持蔣必須下野,否則不去南京參加會議。12月15日,國民黨中央常委會在南京中央黨部舉行臨時會議,蔣中正向全國發表辭職通電。自蔣下野後,各地中委紛紛入京,22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召開。至此,蔣、胡、汪三派表面上實現了統一。蔣出席開幕式後啟程返鄉。

1932年1月28日,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日軍悍然向上海進攻。1月29日,國民黨召開臨時中政會,作出重要決議,在國民政府下設軍事委員會,推蔣中正馮玉祥張學良閻錫山李宗仁等11人為委員。蔣再一次重返政壇。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發生,日軍突犯瀋陽,侵佔東三省,張學良下達不觝抗命令,導致東北淪陷,滿洲國傀儡政權建立。並書立遺囑,決心抗日,即回南京籌商禦侮救國之計。中共趁機加緊發展,在湘贛等地建立起多個「中央蘇區」並不斷擴大。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江西瑞金創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當日為蘇聯國慶日)。

當時的國民政府面臨「北有日軍、南有共軍,交相呼應,同時進逼」的危局。各地軍人亦各自爲政,不聼中央調遣,山東韓復榘劉珍年、陝西楊虎城馬青苑、四川劉湘劉文輝,各起衝突,蔣費盡心機,居中調停。1933年12月,李濟琛、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在福建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中共中央特派潘漢年為代表,簽妥兩國雙邊協議,未料中華共和國迅速被平定,中共未能及時派兵,事後還指責福建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此事件上的怯懦也影響了毛澤東職務被拔除。

1934年,蔣親自指揮對「中央蘇區」清剿,擁有優勢兵力且得到德國軍事顧問[79] 相助的國軍採取步步爲營戰法,加上中共內部出現了軍事路線錯誤,導致紅軍主力被擊潰,使之放棄江西「中央蘇區」和其他南方根據地,向北撤至接近蘇聯的中國西北地區,即所謂長征。中央軍亦借追擊紅軍機會,進入了處於半獨立狀態的西南各省軍閥地盤,國民政府勢力自此進入雲貴及四川,蔣恩威並施,開始施力使西南各軍閥難以再與中央相抗,西南平定。至此,蔣形式上統一了中國本部

1936年6月,廣東陳濟棠、廣西李宗仁謀打抗日旗號,組「國民革命抗日救國軍」起事入。蔣命國軍星夜出動,阻叛軍於衡陽以南。同月,創辦所得稅,籌設農本局,計劃鐵路與公路聯絡辦法。7月,廣東空軍在蔣收買下投奔國民政府,粵將余漢謀等通電擁護統一,反對陳濟棠、李宗仁武力割據。是月,國民黨二中全會開會,蔣講演統一救國之必要,並提《組織國防會議案》。全會決議撤銷西南執行部與政委會,並改任兩廣軍事長官。陳濟棠辭職下野,粵局平定。同月,蔣佈置綏遠攻勢防禦。8月,調整滇省軍事,改組黔省政府。蔣蒞廣州,處理粵省軍事政治善後,並勸導桂省服從中央,同時嚴戒國軍在江西附近各部不得與桂省啟釁,又命國軍退後五十里,以示誠意。[80] 同月,粵漢鐵路通車。不久,桂軍事當局李宗仁接受中央新任命,桂局大定。

國民政府在1936年制定憲法草案(五五憲草),並準備召開制憲國民大會,實行憲政,結束黨治,還政於民。但由於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制憲國大遲至1946年才召開。面對日本進逼,蔣定下「攘外亦須安內」之國策,旨在外交抗日與軍事剿共同時並行。無強大經濟與武力的國民政府積極爭取西方大國奧援,力圖避免對全面開戰,但中日戰爭仍在1937年全面爆發,制憲國大因此被迫延期召開,「黃金十年」也告以終結。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來源,內容併入相關條目:

國家統一後,中國國民黨統治進入「訓政」時期[81]:76。1929年6月,蔣蒞臨北平[82]:366。6月1日,蔣任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1932年10月下旬,蔣巡視湖南[82]:376。1934年,蔣親自指揮,調重兵對中國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圍剿[6]:472

1929年1月1日,國軍編遣委員會成立,蔣率各委員宣誓就職;1月7日,國民政府以蔣兼任導淮委員會委員長;3月,蔣通令撤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及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同時成立中央與第一編遣區辦事處;4月,蔣啟用陸海空軍總司令印,親赴黃州督師;6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決議,中央黨務學校改名為中央政治學校,蔣任校長[5]:18-19

1930年2月,國民政府授蔣青天白日勳章及一等大綬寶鼎勳章:3月,蔣對西北,決取守勢;回鄉掃墓;10月,蔣自前方呈請國府赦免政治犯,並電請中央早日召開國民會議;10月23日,蔣在上海正式受基督教洗禮;11月18日,中國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決議推舉蔣兼任行政院院長;12月,蔣巡視江西、湖北;奉命兼理教育部長;創辦空軍[5]:20-21

1931年6月,中國國民黨三屆五中全會,選任蔣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5]:22。蔣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務委員[69]:574。12月,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開會,粵方人員僅一部參加,胡漢民等在上海堅持要蔣下野;蔣為促成黨內團結,辭國民政府主席職,離京回鄉[5]:23-24

1930年7月23日,蔣發佈《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53]:91。蔣於9月密令取締「左聯」等團體;12月下令頒佈《出版法》,查禁「宣傳共產主義」、「鼓吹階級鬥爭」之書籍[41]:1469

1932年3月18日,蔣就任委員長,並兼任參謀本部參謀總長[70]:277。9月,山東韓復榘與劉珍年,陝西楊虎城與馬青苑,四川劉湘劉文輝,各起衝突,蔣函電勸解,得以妥處解決[5]:26;蔣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83];1933年1月,蔣籌劃應付日軍紅軍呼應夾擊之對策,決定對外積極準備,對內加緊剿中國共產黨[5]:26

1936年3月,蔣令清剿山西紅軍,並加強綏遠防務;7月,中國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開會,蔣演講統一救國之必要;8月,調整雲南省軍事,改組貴州省政府;蔣抵廣州,處理廣東省軍事政治善後,並勸導廣西省服從中央;10月,巡視河南、陝西,駐節洛陽,督剿殘餘紅軍;五十壽辰,全國發動獻機祝壽[5]:32-34

1934年5月,蔣任航空委員會委員長[69]:471

1935年1月,蔣兼任陸軍大學校長;4月1日,國府特任蔣特級上將;7月,蔣在成都計劃峨嵋訓練團;8月,主持峨嵋訓練團,前後畢業兩期;9月,劃配四川各軍防地,嚴禁軍人干涉行政、財政,打破以往割據分裂之積習;整理四川地方鈔幣,由中央發行公債收回;10月,蔣兼任西北剿匪總司令;蔣由四川陝西,巡視河南、山西,與閻錫山會商安定西北計劃[5]:30-32。11月1日,王亞樵集團剌客、晨光通訊社記者孫鳳嗚於南京中央黨部禮堂舉行之中國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開幕式剌蔣不成,汪精衛遇剌重傷[35]:102-104。12月30日,國民政府令蔣等47員分別給予雲麾勳章[84]:66。但是經濟之微弱增長遠遠趕不上日益龐大之軍費開支,財政入不敷支[41]:1469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50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九

  • 2013年3月12日版: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東北軍政領袖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85] 下,未行軍事抵抗,導致東北淪陷,滿洲國傀儡政權建立。張學良率領東北軍約20萬人撤入關內陝西。

1932年1月,日軍進佔錦州。蔣發表「獨立外交」演講,痛切指陳宣戰之弊害。日軍於同月侵入淞滬,第十九路軍就地抵抗,「一二八戰事」爆發。蔣以辭職在野之身,密電各軍積極準備抗日。國民政府遷都洛陽。蔣密令何應欽指揮第十九路軍作戰,並密令張治中率第八十七與第八十八兩師加入淞滬抗戰。3月,四屆二中全會在洛陽開會,決議再任蔣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新負責中國政事。

1933年1月,日軍攻破榆關,中共則在江西擴張。蔣籌劃應付日軍、共軍呼應夾擊之策,決定「對外積極準備,對內加緊剿共」。2月,日軍對熱河開始進攻。國聯決議不承認滿洲國。蔣一面派兵北上防日,一面加緊剿共,並密籌對日宣戰與封鎖之準備。3月,承德失守。蔣北上佈置。日軍又侵,長城戰起,蔣進駐保定督戰,第二、第二十五軍於對日作戰中獲勝。蔣制定攻擊古北口計劃,確定華北作戰方略,並解除張學良之軍職。4月,日軍謀與「滿洲國」聯合進攻多倫,爆發察省危機。同一時期,江西新淦為共軍所攻陷。蔣赴主持國軍剿共軍事會議,表明長期抗戰方略與決心。為此,蔣隨後發表《告各將領先清內匪再言抗日電》,申明「外寇不足慮,內匪實為心腹之患,如不先清內匪,則無以禦外侮」。6月,「塘沽協定」簽字,指示停戰後應注意善後之點。這一天,蔣在日記中寫到:「我屈則國伸,我伸則國屈。忍辱負重,自強不息,但求於中國有益,於心無愧而已。」

塘沽協定」簽訂同6月,蔣密令購備裝甲車、坦克車等武器。7月,廬山軍官團訓練開始,蔣親赴牯嶺主持訓練事宜。8月,籌劃對日開戰時國府遷都西北之準備。9月,令中學以上畢業生實施軍事訓練。趕築西北公路。籌備洛陽航空分校。10月,蔣在南昌召集各將領會議,鐵路建築完成,八省糧食會議開會,規劃建築江防海防各要塞。11月,令召集蒙古青年受訓,妥籌移民辦法,切實整理田賦。

1934年1月,閩變落幕後,蔣在病中口述《敵乎?友乎?》一文,囑陳布雷捉刀潤筆,以徐道鄰名義發表,警告「日本今日之冥行不顧,有類於狂夫之趨井」,同時曉諭國人:「中國則應堂堂正正,秉持正義,救人兼以救己。如其形勢可能,且當為日本開覺悟之路,不必存投石下井之心。」。[86] 日本方面也察覺了此文最低限度也是蔣介石所授意,各刊物紛紛翻譯轉載,和平談判的空氣一時大濃。

1934年7月,蔣中正在成都計劃「峨嵋訓練團」,前後共有畢業生兩期。同月,日軍四處製造軍事威脅,並令特務機關到處滋擾。9月,蔣劃配四川各軍防地,嚴禁軍人干涉行政財政,除了打破已往割據分裂之積習,並同時整理四川地方鈔票貨幣,由中央發行公債收回之。10月10日,蔣發表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文。日本於同時提出華北五省特殊化口號,策動華北獨立,脫離中央。蔣由,巡視,與閻錫山會商安定西北計劃。12月,國民黨第五屆一中全會開會,蔣提出對日決策之基準:「和平未到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

1935年8月21日,蔣在日記中對日本侵華最終失敗之走勢做超前預判,總七點:「(一)對中國思不戰而屈。(二)對華只能威脅分化,製造土匪漢奸,使之擾亂,而不能真用武力,以征服中國。(三)最後用兵進攻。(四)中國抵抗。(五)受國際干涉引起世界大戰。(六)倭國內亂革命。(七)倭寇失敗當在十年之內。」

1936年1月,蔣派員赴歐洲接洽經濟合作,以利國防建設。同月,宣佈國難時期教育宗旨,並接見日大使有吉明及其武官磯谷,直接商談中日交涉。2月,令速加強全國鐵路公路建設。修正民眾訓練主旨及實施要領。日本發生226事件。3月,令清剿晉共,並加強綏遠防務。同月,日本破壞海關緝私,並增兵華北,國府一再提出抗議。8月,日本對華提出五條件,蔣回京師商決對策,電戒各行省作對日交涉破裂之準備,令各省編練壯丁。10月,對日反提五條件,表示抗日決心;檢閱全國童子軍;巡視,駐節洛陽,督剿殘共。蔣五十壽辰時,全國發動獻機祝壽。11月,蔣派陳誠主持綏防。蒞太原,督攻蒙古並奪回百靈廟

1936年12月,蔣中正赴,召集各將領在西安會談,並嚴督張學良楊虎城加緊進剿中共紅軍,希冀完成「安內」。蔣雖從情報中獲知中共主力在到達陝北後,與當地東北軍西北軍有所交往,但蔣中正並不疑張學良的忠誠。不料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西安發動「兵諫」,向蔣提出停止剿共,改組政府,聯合抗日等要求,史稱西安事變,經宋美齡宋子文端納周恩來等人的斡旋,蔣中正在12月25日獲得釋放,回京時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87] 蔣雖安全獲得釋放,但剿共工作功虧一簣,並導致日本對蔣凝聚了中國的團結而意識到須加快侵略,影響日後歷史發展極深,讓蔣惱恨不已。[88][89]東北軍在事變後被國民政府改編,國府對西北的控制也得以加強。中共與國民政府達成協議,中共宣佈解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改為邊區政府,並停止「土地革命」,將紅軍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成八路軍新四軍。國府則通過「根絕赤禍案」,停止軍事剿共,為改編後的中共軍隊撥發軍餉(中共黨史所稱的「國共第二次合作」至此開始)。此時,蔣的備戰計劃在事變中有泄露,引起日本的注意,華北形勢日益緊張。[90]

事先,日軍在華北的挑釁行動日益露骨。[91]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由於山中問信較遲,蔣於九日才知。蔣採取的總對策是「不屈服不擴大方針」。[92] 並密電當時的宋哲元向石家莊、保定增兵,鞏固北平城防。7月13日電令宋哲元,謂「中央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我國家之人格」。17日,蔣在江西廬山發表了「最後關頭」演說。「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地無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至此表明了對日軍挑釁的退讓底線。在這裏,蔣一再強調「我們是弱國,對自己國家力量要有忠實估計。」「過去數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對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他認為盧溝橋事變非「偶然突發」的,而是日本「處心積慮」,所以必須反擊。同時採取緊急措施,編組第一線戰鬥部隊100個師,預備部隊80個師,後備兵員100萬人。國民政府亦將重要的設施、人力向西南遷移,使西南成為日後抗戰的大後方。28日,北平淪陷。

日本認為攻下寧滬能讓中國屈服。1937年7月16日,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向海軍軍令部報告:「為制支那於死命,須以控制上海、南京為要着」。26日,蔣接見美駐華大使,告以「東亞局勢已至最後關頭,望告其政府,作轉危爲安之計」。8月9日,兩名日本軍人以汽車沖入上海虹橋機場,與中國保安隊戰鬥戰死。日軍乘機在上海集中兵艦,以陸戰隊登陸,要求中國撤退保安隊,拆除防禦工事。12日,日陸軍省動員30萬兵力分赴上海與青島。保安隊是「一二八」停戰以後上海地區僅有的中國部隊,蔣認為,撤退保安隊,上海將與北平一樣,為日軍佔領,故決定拒絕日方要求。8月,蔣調遣五十萬精銳部隊赴上海防守。8月8日,蔣發表《告抗戰全軍將士書》,指出此次日軍大舉入寇,攻取平津,「此誠為我民族莫大之奇恥,亦中國歷史未有之巨變」,要求全軍將士:「要確立最後勝利之自信」。

8月14日,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下令對日軍發動總攻擊,大規模對日抗戰遂於淞滬全面爆發(淞滬會戰)。8月20日,陳誠向蔣中正提出,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不如擴大滬事以牽制之。8月23日,增援日軍在軍艦密集炮火掩護下,於長江南岸強行登陸,上海戰場日軍參戰兵力超過華北,達9個師團,20萬人以上。淞滬國軍轉入頑強守衛戰。由於蔣將主力集中在上海,缺乏運輸和重武器及空軍掩護,陷國軍於被動挨打之局,國軍傷亡很大。[93] 西方列強對中國抗戰仍袖手旁觀。[94] 11月7日,蔣日記寫道:「保持戰鬥力以圖持久抗戰,與消失戰鬥力以維持一時體面相較,則當以前者為重。」同日,蔣下令中國軍隊自上海蘇州河南岸撤退。11月11日,國軍撤離上海,一潰千里。蔣決計遷都,長期抗戰。日本全面進攻時,宣告三個月滅亡中國[原創研究?],而僅淞滬一戰便打了三個月。

首都南京是戰是守,意見不一。[95]唐生智遂自動請纓負責守衛南京,蔣最終接受。不過,蔣也確知南京難守。11月27日,蔣巡視南京城防工事,嘆惜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也。」12月1日,蔣下令將沿海工廠、企業等陸續遷入內地復工生產。12月13日,南京淪陷。唐生智明知南京難保,卻並不組織民眾疏散,戰敗之後的國軍亦退卻無序,官長只顧自己逃命。城破之時,日軍將大批敗軍與無辜民眾圍住,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虐殺,造成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蔣中正在主要沿海城市被佔領,經濟和財政不斷告急情況下,抵制住政府內部求和派壓力,投入百餘萬國民革命軍堅持抗戰,盡全力阻止日軍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96] 蔣在12月17日發表《告全國國民書》,表示「中國持久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國之民心……人人敵忲,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里之國土之內國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以致敵於死命。……最後勝利必屬於我。」[97] 日本於年底提出和談條件,要求中國「放棄抗戰,承認滿洲國,設立非武裝區,對日賠款」。蔣乃決定對日方所提議和條件一概不理,強調日本所提出的和談條件「等於滅亡與征服,我國自無考慮餘地……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日本侵略中國時曾打着「反對共產主義」的旗號多次與國民政府接觸,希望同蔣介石合作。蔣介石對此在日記里寫道:「敵人(日本)以共產主義為第一對象,希望以本黨本人為劊子手,希望國內自相殘殺,使中國成為第二個西班牙,我要嚴防。……(以後)對共產黨要放寬,使盡其所能事(打擊日本侵略)。」[98]

1938年春,日本發表「爾後不以國民政府為交涉對手」的聲明,大量增兵進攻中國。3月29日,中國國民黨於武昌舉行全國代表大會,蔣中正被推舉為總裁,發佈「抗戰建國綱領」,明示一面抗戰一面建國的主張,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號召全中國青年為建設三民主義新中國而努力,並通過設置「國民參政會」,作為戰時最高民意機構。4月,李宗仁在台兒莊大敗日軍,史稱「台兒莊大捷」。5月國軍撤出徐州6月蔣下令炸毀花園口使黃河決堤,企圖阻撓了日軍進攻,卻因日軍繞道並未奏效,反而造成幾百里黃泛區,使得無辜百姓喪身洪澇。10月25日,國軍撤離武漢。12月,主張與日本媾和的汪精衛自重慶出走河內蔣發電報給香港大公報》的張季鑾,希望輿論對汪寬留餘地。12月29日汪發出「艷電」,決定提倡「中日友好」,蔣正式加以譴責。1939年元旦,中國國民黨決議開除汪精衛黨籍。同月,國民黨五中全會決議設置國防最高委員會,作為戰時最高政治指導、國防決策機構,以統一黨政軍之指揮,由國民黨總裁出任委員長。二月,日軍攻佔海南島

蔣中正於國民參政會第三次大會中,受推舉為議長,提出「如何建立民主政治」報告,期望在抗戰中也同時樹立民主政治基礎。3月,蔣於重慶青木關創「中央訓練團」。五月,日軍發動空襲,總計對西南大後方投彈六萬零一百七十四枚,中國戰時首都重慶受創最烈,尤其5月3,4日,落彈上萬枚,傷亡慘重。蔣在日記寫道:「觀我民眾,遭此慘痛,仍無一句怨及抗戰之言,更增余之樂觀與勇氣矣!中華民族之志氣……殘忍暴行豈能脅制!」。九月,蔣手訂「縣各級組織綱要」,作為實施「新縣制」藍本,對日後蔣在台灣實施地方自治有重要參考價值。

1940年夏,法國德國攻陷,英國亦岌岌可危,日本趁機脅迫英法關閉滇緬公路滇越鐵路,中國對外交通完全斷絕。法國更讓六萬日軍假道越北進攻滇桂抗。此時蘇聯和日本簽訂「互不侵犯協議」,美國則繼續出售鋼鐵和石油支持日本軍火工業。國軍有錢買不到武器,買到了又運不回來。

同年,汪精衛傀儡政權金陵,與日本簽訂密約,蔣中正嚴正駁斥,並明令通緝。毛澤東展開頑軍攻擊,成功發動黃橋戰役。在「皖南事變(又稱新四軍事件)」中,蔣以新四軍偷襲政府軍為由,包圍攻擊新四軍軍部,宣佈新四軍為「叛軍」,並停發八路軍和新四軍軍餉,國共關係不斷惡化。

1941年6月,德國突擊蘇俄,後美國日本談判,希望促使中日議和,蔣中正電告美政府,不得犧牲中國以謀求對日妥協,要求日須從中國撤兵及歸還侵佔中國之土地。美政府隨後停止了對日戰略物資供應,並要求日在只承認蔣領導的國民政府(與日本人扶持的南京汪精衛『國民政府』相對)的前提下無條件退出全部中國領土。

12月7日,日軍突擊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99] 中國與美英等同時對日正式宣戰,中國成為同盟國成員之一。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在美國華盛頓簽訂反侵略共同宣言,蔣受推舉為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指揮中、泰、越等地區的同盟國軍隊作戰。1月4日,國軍在長沙大勝日軍,日軍五萬七千人陣亡,史稱「長沙大捷[100] 二月,蔣與夫人宋美齡訪問印度,與甘地會談戰時合作,戰後獨立事宜。後赴緬甸視察中國派出的遠征軍。4月,英軍主力七千餘人在緬甸仁安羌遭日軍襲擊,中國軍隊前往救援,但因撤退問題,蔣與英美軍隊統治者約瑟夫·史迪威產生間隙。[101] 6月,蘇俄新疆勒兵脅迫盛世才,企圖完全控制新疆,盛世才電告蔣,願意歸於中央政府。

1942年8月,蔣中正親自巡視中國西北。10月初,蔣敦促美國率先自動放棄「對華不平等條約」,10月9日,美英兩國通知蔣,願與中國談判締結新約。[102] 11月,信仰基督教、受美式教育、持美國南方口音的蔣夫人宋美齡美國總統羅斯福夫婦之邀,前往訪問,並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演講,受到熱烈歡迎。[103] 美國朝野普遍認為蔣及其國民政府是中國民主化之希望所在。雖然蔣在中國推行的訓政與美式民主有很大差距,但由於同為同盟國盟友,當時美國政府、國會、一般民眾對於蔣頗有好感;此時,中國抵禦日本的戰果獲列強正視與欽佩,國際地位遂大幅提升。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簽訂「平等新約」,隨後各國陸續與中國重定新約,危害中國百年的不平等條約自此廢除。陶希聖著《中國之命運》並以蔣名義發表,敘述不平等條約由來、國民革命奮鬥過程、與今後國民努力方向。8月,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10月,蔣繼任國府主席,與美英蘇聯合發表「四強宣言」,共同擔負戰後國際和平安全責任。11月18日,蔣偕同夫人前往埃及參與開羅會議主張 「所有日本竊奪之中國一切土地,如滿洲、台灣、澎湖,均應由中華民國恢復之」,「日本之國體待戰後由日本人民自行決定」及「扶助朝鮮安南獨立」,並對美總統羅斯福表明:「中國對泰國緬甸、越南等,沒有領土野心」,「戰後中國不派兵佔領日本本土,而由美國獨自佔領」以排除蘇俄派兵日本本土。會後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開羅宣言」。

1945年7月26日,中華民國再與列強共同對世界發表波茨坦宣言。此時蔣與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並列,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主要領導人之一。美認為蔣領導中國國民政府是重要盟友,可藉此牽制侵華日軍縮短戰爭,[104] 蔣與美駐華聯絡官約瑟夫·史迪威將軍在戰爭戰略與戰術乃至性格皆不相合,兩人關係日漸惡化。美國羅斯福總統權衡利弊,將史迪威召回美國,由魏德邁將軍接替其職。不過,蔣和美政府之間因此產生間隙。

1944年春,日軍秘密與蘇俄妥協,自東北調動五十萬兵力,發動「一號作戰」,趁國軍精銳部隊調往緬甸作戰之際,展開猛烈進攻。蔣中正提出「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全國知識青年從軍,兩個月內逾十五萬人。12月初,日軍攻陷貴州獨山四川岌岌可危,所幸國軍於數日後收復獨山,局勢再度穩定。

1945年2月,三國領袖秘密簽署雅爾塔協定,在中國代表未獲邀請參加的情況下,部分內容涉及外蒙古問題。因此中國被迫與蘇聯1945年8月14日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蘇聯不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前提下接受外蒙古投票決定是否獨立;條約亦約束,蘇聯在戰後須依約僅承認和支持國府。在外蒙古實行公民投票表決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1949年10月國共內戰失利的中華民國政府退居台灣後,蔣介石以蘇聯違約去支持中國共產黨,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向聯大提出控蘇案,並宣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在台灣出版的中華民國地圖上,外蒙古重新被「劃歸」到中華民國。直到李登輝主政後,新出版的中華民國地圖才修改為目前中華民國實際管轄的台灣本島以及金門馬祖等外島區域範圍。)8月,日本廣島長崎連遭美原子彈轟炸,蘇軍隨即以「聯合國軍隊」名義,南下中國東北。8月14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蔣於翌日發表抗戰勝利廣播,《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在參考一戰後,各國對德國的懲罰措施,致德國人民倍感羞辱而成為二戰導引因素之一之下,決定不對日本採取報復性賠償,並勸勉國人不念舊惡,與人為善。9月2日,日本正式向中、美、英、蘇等同盟國遞上降書,抗日結束。9月4日,蔣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同胞書》宣示「建立三民主義新中國、推行民主憲政還政於民、實施軍隊國家化」三點建國方針。

  • 2017年4月2日版,內容由海內外不同地方來源擴充及併入相關條目:

1934年11月7日,蔣在綏遠會見榮王、德王、潘王等蒙人與黨政人員,並對各主席和邊外將領指導一切[82]:366。1936年春,蔣調集中央軍5個師入山西,準備打擊經過長征進入西北之紅軍,同時也準備對日本侵犯綏遠有限度抵抗[70]:493

1932年3月,中國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在洛陽開會,決議任蔣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5]:24。在國統區大批捕殺中國共產黨人,查禁書籍;派宋子文去美國簽訂五千萬美元之棉麥貸款協定,實際上是謀取內戰之經濟支援[12]:475。1933年2月,蔣一面派兵北上防日,一面加緊剿中國共產黨;3月,解除張學良之軍職;4月,蔣赴江西主持剿中國共產黨軍事,力挽頹勢;10月,蔣在南昌召集各將領會議;杭江鐵路建築完成;八省糧食會議開會;規劃建築江防海防各要塞;11月,蔣命令召集蒙古青年受訓;又命令妥籌移民辦法;切實整理田賦;1934年5月15日,蔣在南昌發表《新生活運動綱要[5]:27-29。蔣推行聯保連坐法,要各戶互相監視[41]:1469

1936年12月,蔣進駐西安;召集各將領在西安會談,並嚴督張學良、楊虎城加緊進剿[5]:34。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實行「兵諫」,使蔣停止剿滅中共武裝[6]:472。蔣在睡夢中被捕[12]:478。12月25日,張學良決定釋放蔣,蔣在張、宋美齡等人陪同下飛回南京[21]:221。蔣被迫接受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開始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52]:1587

1937年6月,蔣令催各地完成國防建設;令設全國防空協會;7月,廬山暑期訓練開始;8月,召開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決定抗戰時期軍政各種重要問題,並決定以軍事委員會為抗戰最高統帥部,不另設大本營;1938年1月1日,蔣辭行政院院長職務,專一於對日抗戰之指麾;召集軍事會議;3月29日,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開會於武昌;大會修改總章,確定總裁制,推蔣為中國國民黨總裁;4月,籌備三民主義青年團[5]:34-37。1937年11月20日,蔣宣佈遷都重慶,是為陪都[21]:40

1938年10月31日,蔣發表《為放棄武漢告全國同胞書》,表示進行持久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12]:483。1939年1月,中國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開會,決議組織國防最高委員會,推蔣任委員長,統一黨政軍之指揮;3月,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成立,蔣任團長;4月,核定縣以下黨政基層組織之體制;9月,國民參政會開會,蔣出席演講;蔣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0月,蔣飛成都,親理省政;11月,五屆六中全會開會,決議推蔣兼任行政院長[5]:38-40。蔣任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銀行聯合辦事總處主席[69]:547

1940年3月,汪精衛政權在南京成立;11月,蔣辭四川省政府主席,委張群繼任[5]:41-42。1941年12月27日,蔣兼理外交部部長[69]:521

1942年1月3日,美國宣佈蔣為同盟軍中國戰區(包括越南、泰國等)陸空軍最高統帥[12]:486。2月,蔣與夫人宋美齡飛往印度訪問,與甘地會談,並接晤見印度回教領袖,促成共同抗日,加強中印邦交;8月,蔣飛蘭州西寧等地巡視;10月,美國、英國、挪威聲明放棄在華領事裁判權及有關特權[5]:43。蔣應駐緬甸英軍請求,派遠征軍入緬甸支援英美盟軍對日軍作戰[6]:472

1943年1月,蔣廣播全國國民,勉勵以不平等條約廢止後,自立自強應有之努力;3月,陶希聖著《中國之命運》以蔣名義出版;8月,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蔣當選為國府主席;11月,蔣赴開羅,與羅斯福、邱吉爾舉行會議,商定聯合作戰方略,及歸還中國失土等戰後和平條件[5]:44-45。蔣說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是「有害於國家民族」之「妄行邪説」[41]:1475,為第三次反共製造輿論準備[12]:487。10月10日,蔣任國民政府主席[105]

1944年10月,發動十萬知識青年從軍[5]:45。1945年12月,蔣與夫人至北平、南京巡視[5]:47。8月14日,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52]:3712。9月17日,延安《解放日報》聲稱:「人民公敵蔣介石發出了內戰的信號」[12]:489

Arthur011留言)`

條目內容變化之十

  • 2013年3月12日版:

抗戰結束,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並躋身五大國之列,不平等條約得以廢除,與世界各國重定平等新約。但抗戰間,國民政府在淪陷區統治瀕於瓦解,而中共卻在華北進行游擊戰和政治動員。中共正規軍由抗戰初期4萬餘人,由於國府戰後實施戰士「解甲歸田政策」,加上中共在下層民眾中所擁有的強大動員能力[106],使共軍得以吸納並發展至127萬餘人,民兵268萬餘人。國共軍隊比例從60:1變為3:1。[107] 中共國民黨滲透前所未有:熊向暉郭汝瑰劉斐等中共地下黨員均進入國軍指揮核心,衛立煌國軍高級將領也與中共不斷聯繫,而蔣中正並未察覺。國府在戰後還受通貨膨脹問題及貪污腐敗困擾。

執政的國府為政治民生穩定,也避免內戰擴大,在美國調停下與中共簽署《雙十協定》。蔣中正首倡「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之主張,並與中共以黨對黨的名義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和平建國大業並達成了建設和平統一民主團結的新中國的政協決議。但事與願違,代表國府前往戰時淪陷區接收的部隊頻遭共軍襲擊[來源請求],且在各地皆激起不必要的民怨,使層峰對民意的掌握也漸形脫離,同時與共軍的衝突亦趨白熱化。蔣在1945年10月11日日記寫道「共黨不僅無信義,且無人格,誠禽獸之不若也」。固然國、共兩黨的意識形態不可調和,但國府與蘇聯達成「友好協議」,政治孤立中共的成果似乎近在眼前,然而1947年國府在東北戰略的失誤牽一髮而動全身,致戰事失控,最後宣佈「動員戡亂」(抗共護國戰爭),中共所稱之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士農工商從此大失所望,國府的國內外佈局已面臨全面瓦解。

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蔣中正回南京主持政事,後往淪陷十四年的東北。10月21日,蔣偕同夫人飛抵台北,參加台北中山堂舉行台灣光復一週年紀念大會。同年11月15日,在共產黨缺席、國大代表總數仍達法定人數情況下,制憲國民大會在首都南京召開,11月28日國府主席蔣中正向大會提出《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由大會主席團主席胡適接受。12月25日,三讀通過,於當天閉幕式中由大會主席遞交蔣。1947年元旦,《中華民國憲法》頒佈。11月,選舉行憲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2月25日,憲法正式施行,中華民國進入憲政時期。

1947年2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中正依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請求,派遣整編第二十一師劉雨卿部隊前往台灣,進行武力鎮壓,同時也派遣監察院監察使楊亮功前往調查真相,雖於3月13日電告陳儀:「請兄負責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否則以抗命論罪」,但派兵之舉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108](至2004年10月6日總計收到補償申請 2756件,截至第110次董事會已審:2710件;其中成立2247件,死亡681件,失蹤177,羈押1389,不成立463件),台灣行政院官方調查報告,則是:死1萬8000人至2萬8000人。[109]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奉化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8年3月29日,蔣中正經第一屆國民大會以2430票的高票選為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於5月20日就任。4月18日,國民大會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於同年5月10日施行。8月,大陸地區改革幣制失敗;9月,濟南戰役失利,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情勢逆轉,在遼西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戰役中,國軍精銳盡失。握有重兵的桂系將領李宗仁白崇禧等要求蔣下台。

1949年1月10日,蔣中正派其子蔣經國前往上海會見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將中央銀行所存之美金黃金移往台灣存放。1月11日,蔣致電陳誠,指示治台方針六點。隨後,蔣指示陳誠在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於視情況在台灣發佈戒嚴令1月21日蔣發佈「引退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理總統,與共產黨進行和談。

蔣下野後,返回故里奉化溪口隨後決定了補救方針,包括:從黨務革新下手、以台灣為新軍事基地、對外爭取奧援、遷移中央政府於台灣。李宗仁等曾多次要求蔣出國,蔣予以拒絕。[110] 李宗仁議和失敗後,國府拒絕了共產黨提出的投降條件。4月,共軍渡過長江。蔣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份前往上海舟山群島等地督戰。[111]

8月,美國政府發表《對華關係白皮書》為其對華政策徹底失敗辯護,並嚴詞批評蔣8月3日,蔣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李承晚發表聯合聲明,組織「反共聯盟」。蔣在台北近郊的草山(今陽明山)成立總裁辦公室,隨後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訓練幹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要員、國大代表、學者專家及國軍各部陸續撤往台灣。12月5日,代總統李宗仁託病自英屬香港遠走美國。蔣協助中央政府機構遷移台灣後,飛往重慶成都指揮最後抵抗12月10日中共軍隊逼進成都,蔣中正與蔣經國父子乘軍機飛往台灣,自此而後,蔣未再踏足中國大陸一步。

  • 2017年4月2日版,內容由海內外不同地方來源擴充及併入相關條目:

1947年1月,馬歇爾回國前曾以政府改組聯繫美國對華借款問題與蔣討論;蔣難以接受美國強制改組政府否則不予貸款援助,及其輿論皆以為中國可欺[81]:246。1月23日,國民政府任命蔣兼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112]:8272。2月底,蔣下令驅逐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等地之談判代表,最後關死和談大門[12]:495。3月1日,蔣主持舉行國防最高委員會會議,決議:行政院長宋子文辭職照准;蔣兼任行政院長,張群任行政院副院長[112]:8298;中央政治大學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改組為國立政治大學,蔣兼任校長[112]:8300。7月4日,在第六次國務會議上又通過蔣提議之《厲行全國總員,以勘平共匪叛亂案》,隨即又下達《剿共戡亂令》[12]:496。8月15日,蔣為黨團統一組織發表《告黨團同志書》,稱黨團組織合併統一,造成戡亂建國之動力,更是當前急切之圖[112]:8397。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之號令[12]:496。11月29日,蔣自北平飛返南京[112]:8462

1945年8月,蔣連電約毛澤東來到重慶會談,毛在重慶一個多月,始回延安;8月14日,蔣給毛發出第一封邀電:「萬急,延安。毛澤東先生勳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蔣中正未寒。」[12]:490在國際國內和平輿論壓力下,蔣被迫於1945年12月31日,同意簽訂《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辦法的協議》[12]:493

1946年3月,美國以特等功績勳章贈蔣;4月,先後飛貴陽、成都,慰問民眾;5月,國府還都南京,蔣率文武人員在中山陵前,舉行勝利還都典禮;對首都民眾演講「戰後建國之要義」;6月,先後赴瀋陽長春、北平巡視[5]:48。6月16日,於上海設立海軍軍官學校,蔣氏親自兼任首任校長[113]

1946年3月18日上午8時,蔣經國抵達基隆,第一次踏上臺灣土地,由要塞司令史宏熹陪同視察[112]:8315。9月,蔣氏接見臺灣致敬團;10月,蔣氏偕夫人赴臺灣巡視;12月,蔣氏與中國青年黨民主社會黨人士,交換改組國民政府之意見;1947年2月,蔣氏巡視徐州、鄭州,均當日返回南京;2月28日,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氏宣示處理方針[5]:49-50。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戰後一大悲劇,台灣人民初返中國,猶如失落之子弟,乍返故居,遇見從未謀面之親人,其期盼之熱切,可以想見;然而隨陳儀抵臺之軍隊頗多為福建省游離部隊,訓練不足,紀律不佳,遂令臺灣人民失望[114]:457

1947年7月,國務會議通過實施全國總動員案,蔣親自主持,並致詞說明為拯救共區人民,保障民族生存,鞏固國家統一,勘平中國共產黨,如期實施憲政,必須實施全國總動員,即日由國民政府頒令施行;國務會議通過動員勘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11月,蔣當選為奉化縣出席國民大會代表[5]:51-52。1948年4月4日,蔣以總裁身份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全會,討論總統、副總統選舉提名,中央委員們紛紛發言,一致擁護蔣為總統候選人;蔣表明:第一屆總統不一定由本黨內選出,應該選黨外的人;黨外的人具有下列條件可當選:忠於憲法,努力推行憲政;有民主精神;有民族國家思想;對於中國文化歷史有深刻認識[35]:66-67。4月19日,第一屆國民大會選舉總統,蔣以2,430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5月20日,蔣在國民大會堂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5]:55

1947年3月,蔣下令胡宗南部20餘萬人進犯陝北,3月19日佔領延安[41]:1478,但這「是一個既浪費又空虛的、華而不實的勝利」[115]:358。6月25日,即發佈《平字第一九〇六號訓令》,通緝毛澤東[12]:496。7月,巡視開封;8月,蔣巡視延安;9月,蔣由牯嶺回南京,決定黨與青年團合併問題,會議通過中國國民黨當前組織綱領,實施黨團統一組織,以加強革命力量;巡視北平、瀋陽;10月,飛青島巡視;11月,蔣再度巡視北平,規劃剿中國共產黨軍事,並約集北平教育界人士談話;12月,巡視武漢,指示防務[5]:52。軍費開支龐大使財政經濟瀕臨崩潰,財政赤字在1947年達到總支出百分之九十,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和物價飛漲[41]:1478

1948年1月,接見拉卜楞寺青海省等邊疆人士,垂詢邊疆政情與邊地同胞疾苦;蔣巡視瀋陽;2月,蔣巡視北平;4月,約請來南京出席之南北各大學校長,詢問各大學情形,對教育經費,允設法增加;7月,蔣氏飛杞縣、徐州巡視,對黃汛區戰事有所指示[5]:53-55。蔣督飭國軍、警察、憲兵、特務強化統治與鎮壓,國統區陷入「白色恐怖」之中[41]:1478。6月28日,蔣自西安經鄭州飛返南京[112]:8627。蔣於1948年8月上旬召開南京軍事會議,決定實行重點防禦之戰略,並準備撤出東北,確保華中,企圖收縮戰線,集中兵力,依託戰略要點之堅固陣地堅守防禦,同時組成強大兵團機動作戰,以攻為守;為此,裁並綏靖區,減少機關,擴大機動兵團,並在大後方加緊編組訓練二線兵團[12]:497。蔣在會上打氣說:「我個人蒙受如此的奇恥大辱,我仍然要百折不回繼續奮鬥,毫不灰心,亳不氣餒,我不忍放棄這剿匪責任。所以,我不能不領導一般同志,艱苦奮鬥,來定完成戡亂建國的使命。」[12]:497-498。10月,蔣飛臨北平召集高級將領會議,並先後巡視瀋陽、蘆溝橋、天津、塘沽葫蘆島之防務;再度巡視瀋陽、北平;巡視承德後由北平返回南京;12月,蔣頒令全國施行戒嚴;蔣夫人宋美齡會晤美國總統杜魯門;李宗仁、程潛乘軍事逆轉,忽主張談和,而白崇禧自漢口發出亥敬電,促請政府言和,實皆迫蔣下野[5]:56-57。財政經濟即完全破產,金圓券迅速貶值幾成廢紙,社會更加騷動不安[41]:1479。12月31日,蔣召集黨、政、軍要員開會竟日,研究下野文告,四易其稿[112]:8764。蔣在考慮下野時,也與少數親信討論法律問題,如何保留總統職位[116]

1949年,國共戰爭形勢急轉直下,蔣之總統職位剛剛到手,因軍事、政治之全面失敗而動搖[35]:74。1949年1月,蔣接見孫科、張群等,商談政局;1月10日,令中央銀行以庫準備金徙置臺灣;1月21日,蔣於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中,宣佈暫行引退,並發表文告;下午蔣氏專機離開南京飛杭州,轉赴奉化故里;1月22日,蔣氏返抵故鄉溪口;3月,研究黨務改革案,分以整理、改造、新生三階段進行,過渡時期則先設非常委員會處理黨務[5]:57-58。1月24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特別緊急宣傳通報》說:「總裁雖暫不行使總統職權,但仍以總裁地位領導本黨。」[12]:498-499

1949年4月,蔣仍在幕後指揮,拒絕接受國共雙方代表談判擬定之《國內和平協定》[6]:473。蔣雖然引退,仍擔任中國國民黨總裁[53]:170。4月,政府宣佈堅決作戰;蔣以大局嚴重,於4月22日自溪口赴杭州與李宗仁、何應欽會商,決定在黨內設立非常委員會,蔣以總裁身份主持黨政聯繫,以何應欽為陸海空軍總司令,決議政府今後對中國共產黨唯有堅決作戰,為人民自由與國家獨立奮鬥到底;5月,蔣自舟山群島飛臨澎湖馬公[5]:59。4月23日,蔣回溪口[117]:184。4月25日,蔣拜別母墳,然後走上鳳凰山,對故鄉最後一次眺望[117]:186。蔣父子離開溪口,乘車到下陳,至寧海團堧村,由象山乘竹筏駛至汽艇上太康號赴上海[10]:192。4月26日,蔣冒險抵上海指揮軍事,駐節復興島[53]:170。他在島上連續三次召集團以上軍官開會[12]:499。但在解放軍凌厲攻勢下,企圖利用堅固工事掙扎之20萬國軍毫無鬥志[41]:1480。4月2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中央非常委員會組織條例」,以代行中央政治委員會職權,由蔣任主席,李宗仁任副主席[53]:171。但是,中央非常委員會之成立並未能挽救蔣統治之滅亡命運[118]:693

1949年5月7日,蔣氏乘靜江輪由上海啟程至舟山群島,預作上海撤退國軍停頓之安排[53]:173。5月25日,自馬公飛抵高雄岡山機場,暫時落腳壽山[117]:187-230。6月24日,蔣扺達臺北,入駐草山第一賓館[119]:137

1949年7月,蔣領銜與各黨派領聯名發表反共救國宣言;7月10日,蔣應邀由臺灣扺菲律賓訪問,與菲律賓總統季里諾碧瑤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號召東亞各國組織「太平洋聯盟」,以扼制共產主義之威脅;7月12日返臺後即飛廣州;蔣離開廣州,乘「太康艦」巡視廈門後返回臺灣;8月,中國國民黨總裁辦公室在臺北草山成立;蔣再度飛往廣州召開軍事會議,草擬反攻計劃;飛抵重慶,主持軍政人員會議,規勸勉示;9月12日,蔣自重慶飛成都巡視,部署稍定,停留五日返回重慶;在廣州延見黨政要員商討國是,指出今後大部份力量要用在中共後方;10月,蔣返抵臺北;巡視廈門,部署福建廈門防務[5]:60-61。7月16日,蔣以總裁身份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規定非經該委員會批准,國民政府一切政令均無效[118]:689。8月3日,蔣動身飛赴定海[117]:231

1949年11月14日,蔣自臺北飛到重慶[117]:267,「與政府同人共患難」[5]:62。蔣先後在廈門、廣州、重慶一再部署防禦,企圖負隅頑抗,各路軍隊無不兵敗如山倒[41]:1480。11月29日,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新作戰計劃;槍聲大作,兵工廠爆炸,乃決定赴機場;11月30日,蔣飛抵成都,入駐中央軍官學校[117]:273-274

1949年12月6日,蔣約見邱昌渭及劉士毅,要兩人隨政府先赴西昌[120]:238。是晩,蔣認為西昌決不能作國府駐在地[121]。12月7日,蔣指示閻鍚山作好當晚離開成都之準備[122]。蔣立即決定國府遷移臺北,指示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123]:160。是晚,行政院舉行會議,通過國府遷設臺北,隨即發佈「總統令」:「政府遷設臺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此令。」[124]:532-53312月10日,蔣氏飛到臺北[117]:281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06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十一

  • 2013年3月12日版:

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多次電請在美國之代總統李宗仁回台主持政務,李宗仁回覆以「醫囑不宜遠行」為由,滯留美國。在國大代表及各界人士勸進下,蔣中正於3月1日台北復行視事,履行中華民國總統職權。杜魯門3月2日邀請李宗仁至白宮,席間仍稱李為總統;陪同的顧維鈞承蔣意旨,以「副總統」一詞作介,為國務院執事者所否定。顧氏始被迫改用「代總統」為介紹詞。當記者問杜魯門對蔣如何稱呼,杜魯門說:「我和蔣介石尚無往還!」 [125]李宗仁在美聲稱蔣此舉是違反憲法的。同年年初,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盟國對中華民國統治台灣四年的事實已經予接受」。關於台灣主權問題,蔣在革命實踐研究院演講時表示:「台灣的主權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有一些法律程序還未完成,須待對日和約的簽訂」。由於美國對中華民國政府採取「袖手旁觀」政策,蔣為了重整軍備,向日本聘請軍事顧問人才,稱為「白團」。1月6日故宮南遷文物順利運抵台灣,暫存台中霧峰。國民黨黨史館搬至南投草屯,取名「荔園」,集中保存。6月,韓戰爆發,美國恢復對中華民國政府軍事及經濟援助,並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中華民國自此轉危為安。7月,蔣進行國民黨黨務改造,確立國民黨為「革命民主政黨」,並在農林工商文教等機關團體建立黨組織,任命蔣經國為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主掌軍隊、政工、情報及指揮對大陸游擊戰。憲政方面,維持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體制,並開始實施地方自治

1952年4月28日,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12月2日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為台灣建立了軍事安全保障[126] ,隨後展開了各項改革、建設台灣的措施,包括:

  1. 義務役:依照日軍顧問團白團建議,在台推行徵兵,使台灣每個成年男子皆入伍服兵役一段時間,以具備足夠兵力與中共解放軍抗衡,甚至反攻大陸
  2. 土地改革:實行「三七五減租」改善租佃制度,「公地放領」將公有土地移轉為現耕農民所有,「耕者有其田」徵收放領私有耕地,創設自耕農戶,使台灣農村復興,並實施「平均地權」規定地價,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漲價歸公,所得用來擴大社會福利建設,促使農村人力和資本向城市工商業移動,實現了孫中山建國大綱「平均地權」的理想。
  3. 地方自治:制定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使各縣市以下各級政府首長與民意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4. 國民教育:實施九年國教,擴展高等教育,建立技職教育體系。
  5. 發展各項經濟建設,擴大社會福利建設:興建國民住宅,辦理低利貸款,鼓勵貿易、私人投資。
  6. 維護與發揚傳統中華文化,整理保存文化遺產,矢言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和「反共復國的自由基地」。

敗退台灣後,蔣中正的最大願望是「反攻大陸」。1950年5月16日,蔣中正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盪,五年成功」。他一度認為韓戰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國軍在美國蘇俄交戰下可趁機反攻大陸,但韓戰在史達林死後迅速結束,美蘇關係亦得到緩和,美國並不支持他反攻。國軍雖不斷嘗試小規模對中國大陸反攻,但敗多勝少。在國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發生其後由共產黨自行停戰的金門八二三砲戰。中華民國政府在1958年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對外宣稱恢復大陸人民之自由的主要途徑為實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但蔣中正仍繼續積極主持極爲機密的國光計劃。但中共當局1960年代中期研發出原子彈後,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不復存在,但蔣中正仍堅持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對包括早已經公民投票而獨立的外蒙古在內的中國全部領土擁有主權

為了與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分庭抗禮,蔣主持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冷戰背景下,大部分歐美國家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聯合國及其他組織內的中國席次亦由中華民國代表。中共輸出革命」的外交政策和文化大革命等動亂,也促使這種國際情勢得以持續。雖然蔣大力主張復興中華文化,但當時統治臺灣的國民黨的許多作為卻同時破壞本土的台灣文化,包括禁說台語客家話,強迫台灣原住民改為漢名等。造成本土文化的流失,甚至出現傳承上的斷層。

1971年蔣中正堅持他一貫之「漢賊不兩立」的意識型態,長期不接受美國提出的「雙重代表」建議,即由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同在聯合國代表整個中國。於是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案(中華民國政府稱為「排我納匪案」)之前一刻,由代表團宣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他並發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詳申其緒。

  • 2017年4月2日版,內容由海內外不同地方來源擴充及併入相關條目:

蔣曾連任總統和中國國民黨總裁[52]:1587。在中晚年,除特殊情況外,蔣基本上不飲酒,不吸煙,勵行規則刻板之生活[43]:184。蔣還專門成立「敵後工作委員會」和「大陸游擊總指揮部」來具體負責向中國大陸騷擾浸透[127]:194。生活幾近吝嗇,吃過之蘋果也要一一清點;一件衣服通常穿5、6年,且平時不穿高級衣料,除個別出訪場合外,拒穿西裝;與此同時,他在臺灣修建30多座行館,有些從未去住過[43]:192

蔣氏想辦法使李宗仁回到臺灣辭職,可李也用各種辦法來搪塞[35]:74。1950年2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中央監察委員、中央政治委員、中央非常委員舉行聯席會議,以李宗仁棄職出國,中樞大計乏人主持,一致要求請蔣氏早日恢復行使職權,重新主政,立法委員300餘人亦於同時聯名電請;3月1日,蔣氏宣佈復行視事,並發表文告,說明進退出處,一惟國民之公意是從,當此危急存亡之日,受全體軍民同胞責望之切,已無推諉責任之可能,乃決定復職;蔣氏於復行視事後首次與中央委員民意代表交換完成戡建事業之意見,揭示施政重點[5]:63。2月28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在臺北賓館召開,對復職事做最後討論;蔣氏在會中説,過去一年來,他健康表面上看似一如往昔,但記憶力已大不如前[123]:207

1950年3月,蔣氏視察左營海軍基地[5]:64。4月5日,根據蔣氏指示,行政院決定將二二八事件人犯迅速予以保釋[128]。蔣氏憑臺灣之戰略地位,重新得到美國支持和庇護;蔣氏不斷宣稱要「反攻大陸」,拒絕中國共產黨提出之兩黨協商和平解放臺灣之建議[41]:1481。1952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宣告成立,蔣氏兼任團長;1953年1月26日,蔣氏明令公佈「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5]:72。1955年2月8日,蔣氏對海內外同胞廣播,申言為配合新戰略,重新部署國軍陣線,撤退大陳,轉移兵力,增強金門、馬祖防務[5]:80

1954年2月、1960年2月、1966年2月、1972年2月,第一屆國民大會舉行第二、三、四、五次會議,蔣當選連任第二、三、四、五任總統[53]:179。1957年10月、1963年11月、1969年3月,中國國民黨復舉行第八、九、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均通過推請蔣氏連任總裁,並制定政綱及現階段工作綱領[53]:182[129]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蔣很多活動都以實現其既定之政治目標為出發點,因此,他之文化觀念具有強烈政治性質;只有透過政治帷幕,深窺其文化意義,才能深入了解現代中國歷史行程中出現之蔣介石現象,作出科學之評估[43]:5

1967年2月1日,蔣氏明令公佈設置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以黃少谷為秘書長[5]:115。7月28日,臺灣各界舉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發起大會,蔣氏任會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隨即推行[130]:230。蔣緊密地連接政治與文化,使現代中國既產生一批文化附庸從屬於政治權威體制,同時也鍛鍊出一支文化新軍積極投身於反對黑暗政治現實政治;單純之文化建設和純粹之文化人,在現代中國難以立足生根,這是蔣將文化政治化之必然結果[43]:5

1971年10月25日,因國際環境轉變,外交處境日益困難,退出聯合國[131]。終究抵擋不住中共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拉攏和國際形勢發展和變化,於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被驅逐[41]:1481。10月26日,蔣氏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聲明行使獨立主權決不受外來干擾[5]:126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10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十二

  • 2013年3月12日版:

1969年9月16日,蔣中正在陽明山遭遇車禍[132],身體狀況自此大為衰退。蔣中正在1975年於病中手書「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4月5日清明節午夜十一時五十分,蔣中正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其遺體隨即於子夜奉移台北榮民總醫院,並於稍後移靈至台北國父紀念館供民眾瞻仰。4月16日十二時五十分,蔣中正遺體奉厝於慈湖行館正廳。

根據侍從翁元的回憶,「老先生歸西時,沒有交代任何的遺言」[133]。遺囑由秦孝儀代筆。並且直至蔣中正過世後,五院院長才簽名以為旁證。[134] 內容如下:

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無日不為掃除三民主義之障礙,建設民主憲政之國家,堅苦奮鬥。

近二十餘年來,自由基地,日益精實壯大,並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反共復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同志,絕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懷憂喪志!

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為無形之總理,以復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

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職志與戰鬥決心。

惟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毋忽。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遺囑代筆人秦孝儀指出,蔣介石遺囑首句本為「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總理信徒自居...」,「耶穌基督」是由宋美齡添加,秦因此背了一段時間的黑鍋[135]。對於蔣是否真信基督教,存在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早年即隨母信奉佛教的蔣介石本人,並非真正相信西方的基督教,蔣於基督教受洗是因為其妻宋美齡家族的原因。另一種意見認為蔣確實信仰基督教。[136]。該遺囑在這一問題上顯然存在紕漏和矛盾之處,一則蔣自束髮以後追隨總理革命便無時不以耶穌基督信徒自居不符合事實,蔣接觸基督教較晚;一則以耶穌基督信徒和以總理中山信徒自居存在矛盾,孫中山後期頗反對於宗教的迷信,曾明確說過:「宗教和科學比較起來,科學自然較優。」還說過:「知道人是由禽獸變來的進化論,因是從事科學來的,總好過那些神甫牧師迷信隨着書講。」

蔣去世後,其總統職位依法由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真正的權力則是由其子蔣經國掌握。1978年,時任行政院院長的蔣經國於嚴家淦結束第五任的任期後,由國民大會選舉,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1988年,蔣經國去世於第七任總統任內。

蔣中正的遺體目前置於銅棺中,靈櫬暫厝桃園縣大溪鎮慈湖,其子蔣經國的靈櫬則暫厝桃園縣大溪鎮頭寮賓館,「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137]2005年中華民國國防部規劃將蔣家父子遺體一同遷葬至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138],但顧慮各界意見而尚未執行。

1976年,中華民國政府除了保持蔣中正出生日10月31日為「蔣公誕辰紀念日」外,另立4月5日為「蔣公逝世紀念日」,亦放假一日。1990年代末期,台灣實施週休二日後,蔣公誕辰紀念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的法定節日。2007年8月,當時執政之民進黨政府以「去威權」為由廢除該等紀念日[139]

  • 2017年4月2日版,內容已併入相關條目:

1975年4月5日,蔣氏以突發性心臟病,於下午11時50分在臺北士林官邸逝世;4月16日舉行追思禮拜,各友邦紛派代表團前來致祭;蔣氏靈柩暫厝桃園縣大溪(今桃園市大溪區)慈湖賓館正廳,俟大陸光復後再行奉安[5]:133-134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14 (UTC)

條目內容變化之十三

  • 2013年3月12日版:

蔣中正在台灣戒嚴時期被極度的神化,例如會有讚揚他是民族英雄的歌曲蔣公紀念歌,當時的課本中也穿插著許多蔣中正小時候的故事,例如與日本人談判,看到溪中有魚往上逆游,抑或赴日讀書時,以一團黏土譬喻中國人等。不過這些在正史之中都未記載,出處不明,實為杜撰。

另外一個神化運動是廣建銅像,甚至在其逝世後數個月,特別訂定《塑建總統 蔣公銅像注意事項》,當中規定「銅像高度不得低於一.七0公尺。」(蔣中正本人身高僅169.5公分[140])、「神貌應充分顯示 蔣公慈祥、雍容之神貌,並含蘊大仁、大智、大勇、堅毅、樂觀之革命精神,與至誠、博愛、愉快、生動之神情。」等[141]。另外,頭像也刻在所發行的第四套橫式新台幣硬幣、鈔票之上。

同一時間,國民黨政府還大量使用「中正」「介壽」等名進行命名,例如改名為萬壽山、高雄愛河改稱仁愛河、合歡山被命名做「介壽山」,總統府前的馬路則稱「介壽路」,當時國軍使用的飛機則有「介壽號」,台灣有中正路,許多公園稱「介壽公園」,另外並有介壽國小、國立中正大學等。

蔣在去世之後,政府仍持續一系列的神化活動,包括在慈湖中正紀念堂儀隊兵站崗,將蔣中正過世當天訂為民族掃墓節(與清明節同一天)。當時政府也要求行文是必須稱他為『蔣公』,並必須挪抬以示尊敬。這種運動曾在台灣影響深遠。

但隨着政治的民主化,以及社會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盛行,現在民間對蔣的尊崇相較於過去已經相當淡薄、甚至消失;一般人大多厭惡或反感個人崇拜。[142]還曾多次發生破壞銅像的事件[143][144]

2007年,當時為臺灣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發動的一連串政治活動,認為蔣為二二八事件屠殺臺灣人(指事件後期的清鄉行動)的幕後元兇,認為應該去蔣化,進而要求軍方移除營區的蔣氏銅像,以及揚言拆除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圍牆。後續提議則是將蔣氏遺體入土,而非繼續展示。高雄市政府決定將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易名為高雄市文化中心,館內巨型的蔣氏銅像遭到拆除。中正紀念堂一度被改名台灣民主紀念館,其大門牌匾上「大中至正」四個字則改為「自由廣場」。

在此之前,於2000年開始發行的第五套橫式新台幣上,已先一步將面額1000元及500元上的圖案換成四個小學生(象徵國民教育)和少年棒球隊(象徵體育)。蔣的肖像則改放在200元紙鈔上。但由於200元紙鈔流通量極低,故此舉實乃技術性的將其移除。[145]

蔣中正在日本振武軍校學習乃第十一期,就讀三年,1910年畢業。在此期間,他曾給其表兄單維則寄過一張照片,上面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146]

蔣介石性好漁色,時常出入風月場所,不過他時常打算克制自己的慾火,卻苦無成果。1919年2月,蔣介石在親筆日記中自勉:「好色為自污自賤之端,戒之慎之!」次月他旅經香港,又在旅舍中嫖妓,他的說法是「見色心淫,狂態復萌,不能壓制矣」。蔣介石性情也相當猴急,一次來不及等待整理就入房,結果看到床舖髒亂,最後「余拂袖而去」。[147] 曾見艷女心動,後在日記中寫道:「見艷心動,記大過一次。」

1920年歲末,蔣中正檢點賬目,發現全年花費已達七八千之多,頓覺驚心,在日記中嚴厲自責說:「奢侈無度,游墮日增,而品學一無進步,所謂愛、廉、謙、謹四者,毫不注意實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藥矣!」1925年4月,他到上海的大新、先施兩家著名的百貨公司選購物品,自以為「奢侈」,在日記中提醒自己:「逸樂漸生,急宜防慮。」同年5月,自覺「心志漸趨安逸,美食貪樂,日即於腐化」,曾嚴厲自責:「將何以模範部下,而對已死諸同志也?」 [148]

1923年1月7日,蔣中正離開東路討逆軍總司令部赴廈門鼓浪嶼,見石壁新刻「天地正氣」四字,頓發興致,揮筆寫下「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對聯。指一亭對同遊者說:「在此亭後築屋三間,隱居於此,可足平生之願」。又在湧泉寫自己表字的典故「其介如石」四字,請湧泉寺僧人僱工刻於更衣亭西,以爲紀念。[149]

1925年-1937年,蔣的兒子蔣經國曾經在蘇聯學習並工作。在蘇期間蔣經國曾於1935年1月22日公開發表《給母親的信》。信中說道:「昨天我是一個軍閥的兒子,今天我成了一個共產黨員。有人也許會覺得奇怪,但是我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一點都不動搖。我有充分的自覺,對真正的革命理論成就有研究、有認識。」信中痛斥其父親:「他是中國人民的仇敵,他是您的兒子的仇敵。我有這樣的父親,在中國人民之前是不能不感到恥辱的。對這樣的父親不但沒有任何敬愛之念;對這樣的人物我恨不得殺戮他,消滅他。」蔣經國的這封信當然受到當時客觀環境的牽制,但的確也反映了他當時的思想動向。[150]

1948年副總統競選,當投票達最高潮時,蔣中正在官邸內屏息靜聽電台廣播選舉情形,並隨時以電話聽取報告。當廣播員報告蔣的異己——李宗仁的票數已超過半數依法當選時,蔣中正盛怒之下,竟一腳把收音機踢翻,氣喘如牛,拿起手杖和披風,立刻命令侍從備車。上車之後,侍衛忙問:「委員長,開到哪裏去?」蔣仍一言不發,司機因蔣中正煩悶時總喜歡到陵園去,乃向中山陵開去。剛剛駛進陵園道上,蔣中正忽高叫:「掉轉頭,掉轉頭!」司機乃開回官邸。蔣中正才下車,立刻又上車,再度吩咐開車出去。隨從侍衛見蔣中正如發瘋一般,恐怕他自殺,乃加派汽車隨行。蔣中正的座車剛進入陵園,他又吩咐掉轉頭。轉回之後,又令司機開向湯山去。當選翌日,李宗仁夫婦至蔣中正黃埔路官邸拜候。二人在客室中枯坐了三十分鐘,蔣中正夫婦才姍姍而出。李宗仁請示蔣中正,就職典禮上正副總統應着什麼服裝?蔣中正說穿西裝大禮服。李宗仁急忙連夜找上海有名的西裝店,趕製了一套硬領燕尾服。到典禮前夕,李宗仁忽然接到蔣中正手諭說,典禮改着軍常服。 可是在就職典禮上,總統就位時,李宗仁忽然發現自己被蔣擺了一道:蔣中正並未穿軍服,而是着長袍馬褂;身着軍服的李宗仁站在蔣身邊,活像蔣的副官。李宗仁認為:蔣中正這種做法只會讓蔣本人在歷史上又多其難堪的一筆而已。[151]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自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開始編碼時,「編號第一號」的身分証,意為第一張身分証,擁有人即蔣中正,字號為Y10000001。不過蔣介石因愛面子,在其身分証的學歷欄上,虛報了學歷為「日本士官學校」,事實上蔣僅有士官學校的預備班:東京振武學校的學歷罷了。[152]

蔣中正常常自稱自己為「領袖」,並把「總裁」的「總」字挪抬示敬;在1954年他講《陸軍軍官學校黃埔建校三十周年紀念訓詞》,稱自己的話為「訓詞」1962年他講《復國建國的方向和實踐》:「總理遺教和領袖根據遺教所提出的指示,亦就是黨務幹部思想行動唯一的依據……然而我考察黨的好些工作,往往都是領導幹部的自專自用,管見臆說,而自矜創意,很少是根據總理遺教和領袖的指示……可是今日黨的幹部似乎不應該再犯有這種毛病,因為大家對於總理的主義遺教,特別是領袖的言教身教與當面指示,總應該了解,那是領袖積五十年來的經驗……」,多次自稱為「領袖」;同年《總統蔣公手訂對匪軍官兵喊話要旨》[153] 中,第五條有「蔣總統是大陸同胞的救星」;第八條有「蔣總統才是你們的救星」,全是蔣中正的親筆

根據《亞洲周刊》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報道,[154][155]林彪在文革爆發後不久,從陶鑄處獲悉毛澤東對自己關於「政變」的講話有所猜疑,林陶二人在1966年末派黃埔四期同學蕭正儀赴香港,秘晤居住香港的前國軍華南補給區中將司令週遊(同林,陶,蕭三人一樣,周也是黃埔四期的學生)並轉交一秘函,林彪在函中傾訴自己「處危疑之局,遇多疑猜忌之主,朝榮夕枯,詭變莫測,因思校長(蔣中正)愛護學生無微不至 ,苟有自拔之機,或不責已往之錯……」。該函由週遊在1966年11月送交國防部特呈蔣經國。台灣方面對此做出了秘密回應,表示歡迎,但與林彪之間的聯繫隨後中斷。據陶希聖回憶,林彪死訊傳到台北時,蔣中正為之落淚

蔣中正是大談「變化氣質」哲學的能手。例如1951年11月19日蔣中正曾在草山陽明山莊講《改造教育與變化氣質》:「張橫渠說:『學者須先變化氣質。』又說:『為學大益,在自能變化氣質。』這就是說教育的要務,莫要於學者能變化氣質……如要完成革命責任,必先要變化氣質。」因此蔣中正的手下也就希旨承風,以為逢迎。國民黨中常委林挺生在被蔣中正召見時被問及近來研究何物,林挺生想答以正在研究「變化氣質」,但他根本弄不清怎麼回事,忘了怎麼成詞,竟說成「我正在研究變化氣」。蔣聽了也弄不清何為「變化氣」,以為是林挺生大同公司的新研究項目,因而連說:「好好,你好好研究『變化氣』吧!」[156]

蔣中正在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後,想將浙江奉化溪口鎮老宅擴建一下,而蔣幼年時候的鄰居周順房的主人堅決不願意騰出地盤。他接到拆遷的通知後,曾放出風涼話說:「瑞元(蔣的幼名)當皇帝了,他讓我搬,我不得不搬……」並執意要讓蔣中正親自來說。蔣中正得知後也無可奈何,只好苦笑着說:「遷不遷由他去吧。」今天還能看到那家周順房千層餅店。[157][158][159]

1971年12月4日,蔣中正因習慣性便秘,醫官不在,蔣介石要求平日幫蔣理髮、刮鬍子的副官錢如標用甘油球為其通便,錢如標不慎弄傷蔣中正肛門,造成蔣中正高燒臥床。蔣中正下令要求嚴懲,侍衛長孔令晟擔心由陸軍進行監禁,此事傳出,名聲不佳,所以在未經審判下,將錢如標直接監禁在士林官邸警衛隊禁閉室,拘禁了四年。蔣緯國曾找宋美齡求情,但遭宋美齡拒絕,要他不要管。1975年,蔣介石過世,蔣經國至士林官邸,曾下令釋放,找上秦孝儀做擔保,秦孝儀不敢,錢如標繼續又在士林官邸關了一陣子。最終,錢如標被移交給調查局監管後,才慢慢恢復自由[160]

蔣中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位毀譽兼有的人物,人們對他評價趨於兩極。其一方面帶領中國實施訓政、在抗日戰爭中勝出,並在國共內戰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復興;另一方面則長期被認為是威權獨裁象徵,在民主人權上有着不良記錄。

常平站感吟一絕
蔣中正
親率三千子弟兵
鴟鴞未靖此東征
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長空涕淚橫

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認為,蔣中正在孫中山病故後,領導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掃除北洋軍閥、名義上統一中國大陸,結束了軍閥割據和南北法統分裂的局面,捍衛了共和國統,重建了中華民國,並在1947年實施以五權憲法為基礎的憲政體制,胡適稱這部憲法是:「比美國憲法還民主的憲法」[161]。馬英九說,蔣介石「最大的貢獻是制定並實施『中華民國憲法』」,因為這部「憲法」是一部「涵蓋全中國人的『憲法』」,更是現在「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依據」。[162]

同時,蔣中正作為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領導中華民族抗戰衛國。在八年抗戰前,力排眾議,堅持『攘外亦須安內』的國策,極力推遲德國軍事顧問返歐的時程,並透過外交談判的方式,使日本的軍事行動不致全面擴大。抗日期間,蔣的領導地位亦無人可以替代[163]

中共領導人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中首次公開承認中華民國國軍抗日戰爭的主導力量[164]。蔣中正領導國民革命軍抗日戰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165]

1971年12月,毛澤東召集文宣部進行內部談話:「蔣介石有幾個優點是客觀的史實,我們講史必須留心,一北伐統一中國,二抗日戰爭,三收復,四開拓海疆。1946年蔣從法國手中取得南海四島嶼,這塊370萬平方公里的海疆相當於三個外蒙...」[166]

馬英九認為蔣中正對臺灣的貢獻有三方面[167]:光復台灣、建設台灣與保衛台灣。建設方面除土地改革、9年國民教育及發展經濟外,更重要是蔣中正在政府剛遷臺、韓戰方酣動盪之際,毅然推動地方自治,對臺灣民主的基礎有很大貢獻。蔣中正還支持婦女解放、廢除童養媳制,對臺灣人權進步有很大貢獻。當初若沒有蔣中正堅守臺灣,臺灣可能已淪入共產黨鐵幕,也就沒有後來的經濟發達與教育普及。

一些與蔣接觸過的中外人士認為蔣有品德上的優點。蔣日記自1915年即未間斷,至 1972年健康惡化為止長達57年之久。西方史學界對蔣中正正面看法有:「律已甚嚴」、「生活節儉」[168],有「鋼鐵般決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169]。「他的各種偉大優點,使他成為一個忠誠愛國的、不與人同流合污的和足智多謀的領袖,他百折不撓地決意保持其他國家的獨立,不受任何外國控制,一心要為他憲政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礎」。[170]

曾任台北市市長交通部長高玉樹對蔣中正的評價比對蔣經國的高許多。[171]

臺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表示,蔣介石一生有3大功業,分別是奠定北伐完成中國統一大業;二次大戰中浴血抗日8年,保住大中華不受日本軍國主義迫害;堅決反共抗俄,守住台灣不受共產主義荼毒。這3大功業足以讓蔣介石被尊稱為一代領袖明居正最後說,回顧蔣介石一生,最為後人稱頌的是以堅毅精神力拒共產黨這一西來幽靈,雖在軍事行動方面沒有成功,但他在寶島臺灣建立了一個沒有共產主義的新中華民國,這50年來為國際稱道的「臺灣奇蹟」,若沒有他打下基礎,恐怕難成如此功名。[172]

蔣中正於1948到1949年國共內戰勝負決定之際,主導故宮國寶和中央銀行黃金運臺,為了要安置運來臺灣的國寶 ,而在台北市外雙溪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運來臺的黃金成了新台幣改革的準備金。

費正清認為,蔣中正在台灣成功的因素,即是重用大陸來台的知識份子。1942年,國民政府國家資源委員會派往美國深造的工程師之中,21人留在中國大陸但均未獲毛澤東重用,7人來台灣,裏頭3人為國營工業首長,2人做到經濟部長,1人成為經濟開發主持人,另一個則為行政院院長[173]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陶涵(Jay Taylor)則認為,蔣中正對現代中國的功績超過毛澤東,他始終是維護中國的統一、領土完整的愛國者;其次,儘管丟掉大陸退處孤島,他仍是最終的倖存者,在台灣享受了25年和平建國歲月,為台灣現代化、民主化奠定基礎。今天推動中國21世紀現代化前進的,是依蔣中正的主張,而非毛澤東的觀點。[174]

德國國防軍之父漢斯·馮·塞克特(Hans von Seeckt)形容蔣中正如同土耳其民族領袖恩佛帕夏(Enver Pasha),是能在動蕩複雜環境中屹立不倒的人物,也是中國統一的希望,並表示如果再年輕20歲,願與之共同工作。[175]

蔣中正抗戰為中國領袖,使中國收回和廢除了近代以來的絕大多數租界與廢除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於1945年實現了獨立自主。[176]

蔣中正在台灣箝制言論自由、打壓敢言知識分子、1960年連任第三任總統前以莫須有罪名監禁《自由中國》半月刊發行人雷震十年、制止台灣人組織反對黨以及特務橫行,殆為其無可洗刷之政治污點[177]

李宗仁回憶錄所述,蔣中正的統治有「流氓治國」的特色。[178]「所以蔣先生在中國戰場縱橫數十年,他所憑藉的武器,不外金錢收買和分化離間的伎倆。若從純軍事觀點立論,則蔣先生實在是既不能將將,也不能將兵,若以他一己的意志來統兵作戰,安有不敗之理?只以軍事一端作簡單的論列,中共統一大陸,實非偶然。」李宗仁在1948年5月20日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時因着裝問題遭到蔣戲弄,兩人不合枱面化[179]美國總統杜魯門對蔣中正始終沒有好感,而且對美國的援助遭嚴重虧空以及美國國會和聯邦調查局注意到孔宋兩家不正常的斂財手法而十分不滿。美國作家默爾·米勒有一次採訪杜魯門總統,杜魯門就氣得大罵地說:「他們(國民黨)都是賊,個個都他媽的是賊……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5億美元。他們偷了這筆錢,而且將這筆錢投資在巴西聖保羅,以及就在這裏,紐約房地產。」[180] 杜魯門77歲高齡接受采訪時,提起蔣,仍然怒火中燒:「我從來沒有改變我對蔣他們那幫人的看法。他們個個都他媽的該進監獄!如果我活着看到他們鋃鐺入獄的那一天,我將很高興。」[181] 魯迅等當代思想家批判蔣介石在國內施行「恐怖統治」(白色恐怖),冠予異見人士「叛國」、「顛覆」等罪名大肆捕殺並以軍法審判,是「獨裁統治者」。[來源請求] 汪榮祖李敖[182] 認為蔣中正不是一位稱職的軍事領袖。蔣中正曾身為黃埔軍校校長,卻是個不稱職的軍事家,在戰術層面乏善可陳。如引用《李宗仁回憶錄》中,李宗仁表示在七七事變後,蔣中正動用了差不多全部國民革命軍精銳調往淞滬作戰,希望擴大上海之戰,以冀國際可以出面調停,犯了戰略上的錯誤。李宗仁還說,蔣介石不但不會打仗還剛愎自用。白崇禧的策略就是不肯用,因為討厭白崇禧出的主意。[183]善戰的將領,如孫立人白崇禧等人,都曾遭到蔣介石的整肅。

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被蔣中正、蔣經國治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從1937年軟禁直至1990年;而楊虎城自1937年就被關押,1949年國府潰敗時,周養浩等軍統人員在毛人鳳的直接命令下,將楊虎城及其子女、衛士秘書一共8人全部殺害。[184]

雅爾塔密約的逼迫下,國民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蘇聯同意不支持中國共產黨、保障中國東北主權完整與中止新疆伊寧事變的前提下,由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決定 外蒙古的地位(雅爾塔協定稱:「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185][186] 然而國府敗退台灣後,1952年10月13日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蔣中正說:「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願負其全責。這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放棄外蒙古「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絕非謀國之道」;蔣認為自己「對總理、對革命、對國家和人民應該引咎自責。」1952年國府以蘇聯「違約」為由,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控蘇案」,並經大會決議通過。1953年立法院宣佈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華民國曾在1955年否決蒙古加入聯合國,但為了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在美國的壓力下中華民國停止阻擋蒙古[187],最終蒙古在1961年加入聯合國。

蔣中正在台灣的威權統治使一些台灣人對蔣評價甚低。國民黨曾製造對他的崇拜風氣,中正路介壽路等名稱,成為台灣最常見的路名。蔣中正銅像大量出現於車站、各級學校及各公共機關。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後,蔣圖像逐漸從公共建築上消失,新版新台幣也不再大量採用其肖像。2007年年初,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推行去蔣化,陸續將各地蔣中正銅像拆除。

中共長期將蔣定義為負面人物,中共和宋慶齡等國民黨左派指責蔣「背叛總理(孫中山)遺志」,「背叛革命,血腥屠殺革命群眾」。抗日戰爭中蔣中正被認為是「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忽略抗日、枉顧民族利益」。在相當長時間內(1990年代以前),蔣被批判為「蔣幫頭子」、「流氓劊子手」、「新興軍閥」、「舊勢力之化身」、「軍閥之工具」、「群眾之仇敵」、「背叛革命」、「反革命」、「反動」、「無恥」、「美帝國主義走狗」、「美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階級等反動勢力在中國的代表」等。毛澤東對蔣介石的評價包括:「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中國法西斯頭子」,「獨夫民賊」[188]陳伯達稱蔣介石為首的四大家族聚斂200億美元的財富。 [189] 中共及部分學者把蔣介石列為中國的頭號戰犯及賣國賊。

中共對蔣的評價在大陸地區的語文教材、小說、戲劇、電影等各類文藝作品佔據統治地位且長達幾十年宣講,故這些評價也一度成為大陸民眾的主流觀點,但在互聯網普及之後中共的觀點已經逐步失去影響力,大陸民眾對蔣的評價正展現出極大的差異化。

張學良口述歷史痛貶蔣介石。他說:「蔣先生這個人,我批評他,他要有機會,他真能當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頑固,舊的思想,不是當代的思想,蔣經國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說,到台灣以後,要不是蔣經國,蔣介石就沒有了,現在也是沒有了。」張學良表示:「介石沒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我)本來很尊重蔣先生,但後來不尊重,因蔣先生完全是自我主義。」訪問者提到:「我們在可大圖書館看見很多書,是說蔣先生對台灣的貢獻。」張:「那大概都是國民黨寫出來的,要說蔣經國對台灣有貢獻,我承認。蔣先生有什麼貢獻?」張學良認為,蔣中正是個投機取巧型的買辦、好吹,例如蔣中正常說「幾年準備(反攻)、幾年成功」,失信於民。[190][191]張學良還稱,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發表《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都是假的」,事實上是蔣囑文膽陳布雷於一九三七年二月在杭州新新旅館闢室杜撰,八易其稿。張學良在日記中寫道,他在特務劉乙光監視下,碰到熟人也不敢打招呼,心情不好,不如「抓詩一首」。[192]

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鬥》一書中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蔣中正為了不讓蘇聯插手中國內戰,默許外蒙投票獨立。蔣中正懂得政治妥協,可能避免中國內戰,形成多黨制民主國家。最後結果導致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並失去外蒙主權,中國也失去了最佳民主化時機。[193]

北伐結束後,各地方勢力及原軍閥都表示願意歸順國民政府,國府也予以接納;但他們只是形式上聽命於蔣中正。學者董鳳馳認為:部分對於蔣中正及國民黨的劣評,實際上是基於其他軍閥的惡行。 英國首相丘吉爾開羅會議上曾與蔣中正會面,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對蔣有如下評價:「他的那種沉着、謹嚴而有作為的性格,給我以深刻的印象。這時,他的權威和聲望正處在頂峰。在美國人的眼中,他是世界上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力量,他是『新亞洲』的一個鬥士。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堅定地捍衛中國、反抗日本侵略的人,同時他又強烈地反對共產黨。美國各界人士公認,在這次戰爭獲勝以後,他將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大國的首腦。後來,許多持有這些觀點和估價的人們都拋棄了他們原有的看法。我在當時並不同意人們這樣過高地估計蔣介石的力量,或中國在未來的貢獻,然而,我在這裏還是可以指出,蔣介石大元帥至今仍然獻身於當時曾使他獲得廣泛聲譽的同一事業,但是,後來他卻在自己的國家中被共產黨擊敗,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194]

「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於一九三九年曾說:「看來敵軍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於四億中國民眾,也不是以各類雜牌軍混合而成的二百萬軍隊,乃是以蔣介石為核心、以黃埔軍校青年軍官階層為主體的中央軍。在歷次會戰中,它不僅是主要的戰鬥原動力,同時還嚴厲監督着逐漸喪失戰鬥力意志而徘徊猶豫的地方雜牌軍,使之不致離去而步調一致,因此不可忽視其威力。黃埔軍校教育之徹底,由此可見……有此軍隊存在,要想和平解決事變,無異是緣木求魚」 [195]

根據TVBS於2007年9月所作的對歷任總統評價的民調,有9%的民眾認為蔣中正對台灣的貢獻最大,低於其子蔣經國和李登輝,在全體中排名第三。而其作為有44%認為其功大於過、17%選過大於功,9%為功過相抵。[196]

蔣中正留下文字極多,但許多文章透過蔣之文學侍從陳布雷陶希聖等代筆合著,如《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主要內容收入《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包括:

《國父遺教概要》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中國經濟學說》 《蘇俄在中國》 《中國之命運》 《反共抗俄基本論》

蔣中正極重視歷史文件文物保存,其個人檔案於1949年南京上海轉運台灣,先存放桃園大溪頭寮賓館,史界稱為「大溪檔案」。1979年7月移存台北陽明書屋1995年移送台北近郊國史館1997年定名為「蔣中正總統檔案」簡稱「蔣檔」。目前公開的可分為十類: 籌筆:1923年1972年函電、諭令,291冊 革命文獻:1923年1945年歷史事件記錄報告與函電,167冊 特交文卷:1927年1964年蔣對政事情勢規劃,5709件,分72冊 特交文電:部署呈報電文及蔣的批示,436冊 特交檔案:幕僚、部屬、各地區之原始報告,90597件,分622冊 領袖家書:1924年1967年,968件,分12冊 其他文物圖書、印章、勳章、書畫,888件 蔣氏宗譜,48冊 照片影輯:照片集243冊,照片67卷,底片23732袋,縮影29卷 事略日記115冊、蔣經國文電資料48冊

2005年蔣方智怡將蔣中正與蔣經國私人日記原稿(合稱「兩蔣日記」)移至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暫存50年。胡佛研究所檔案室主任ElenaDanielson表示,他們現在所收藏的手稿檔當中屬於中國近代史的人物已經有一百多位,而兩蔣日記只是暫借保管罷了,李登輝時代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的郭岱君五年前受聘於胡佛。據郭說,胡佛和蔣家的協議是:兩蔣日記只是「存放」(deposit)於胡佛,但並不「擁有」(own or possess)這些日記,將來不排除日記遷往中國領土(Chinese territory)的可能。

蔣介石日記起於1919年直到1972年他患病止,由蔣用毛筆親筆工整的在日記簿上書寫。不過卷帙浩繁要解讀得花很大的功夫。 蔣經國日記始於自蘇俄歸中國後(1937年),至1980年,後期日記由於糖尿病視力模糊,字寫得很大但字跡端正並以毛筆書寫。在蔣介石的日記中顯示,他在1948年已經承認國民黨改造失敗,而失敗的原因出在內部。在蔣經國的日記手稿中,則可以看到他對其正妻芬娜女士的奉獻是很珍惜肯定的。

2006年3月25日時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蔣家媳婦蔣方智怡親自到訪下,美國史丹佛大學首度將原件(1917年至1931年的日記)公之於世。

胡佛設立的「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史料」,內容包括國民黨檔案、蔣中正、蔣經國日記、中華婦女聯合會檔案等。陳誠把他在江西剿共攻破中共紅都瑞金,所擄獲的原始文件贈予胡佛,二戰接收中國東北的要員張嘉璈把他的文件也給了胡佛,宋子文的文件和兩蔣日記如今亦歸胡佛,前行政院郝柏村、前行政院長唐飛和前監察院王作榮等國民黨大老也將個人文件和檔案交給他們收藏。

重要古物:文建會2010年1月,針對國防部軍史館11件蔣中正文物,核定為「重要古物」(僅次於國寶指定),包括: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印,現藏國立國父紀念館。 北伐抗戰時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旗、印。 北伐後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旗、印等六件。 日本投降時向我方敬獻的「岡村寧次武士刀」。 蔣中正個人物品:五星上將軍銜披風、北伐佩用指揮刀、黃埔軍校校長佩劍、三軍統帥權杖;其中「五星上將披風」係擔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時,盟軍唯一頒發之中國將領是軍史上重要文物。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國定古蹟,台北市福林路60號,台北市2000年7月14日以「蔣中正宋美齡故居」指為市定古蹟,後內政部2005年5月25日以「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指定為國定古蹟,古蹟本體為官舍、招待所、凱歌堂、慈雲亭4處。 慈湖陵寢桃園縣歷史建築,1959建,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4鄰埤尾3號,蔣中正停棺所在(未下葬)。 草山行館:台北市歷史建築,台北市湖底路89號,1920年台糖株式會社興築原是為了接待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所建,1949年12月,國民政府遷台後成為台灣首座的總統官邸,士林官邸完成後,蔣介石每年夏天仍於來此處避暑,也稱「草山老官邸」或「後山官邸」,2002年由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定名為「草山行館」。2007年4月7日凌晨遭火警焚燬,木造結構,受損嚴重,但石砌門版尚存。 草山行館佔地約594坪,行館主建物150坪外。 西子灣蔣介石行館高雄市直轄市定古蹟(民國93.04.09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20248號),1937年建,高雄市蓮海路70號,西元1952年海軍總司令部將其移交總統府,作為蔣介石在南部的駐蹕之地。行館設置蔣氏南京座車的展示空間。主體建築的特色保有日式和風特色,目前由中山大學管理作為藝文展覽場所稱為「西灣藝廊」。 第一賓館澎湖縣定古蹟,馬公市介壽路觀音停海水浴場旁,1942年日人建專門招待日本皇族及高級軍官之場所,1949年蔣公首次下榻於此,1959年「八二三」砲戰時,蔣介石坐鎮賓館成立指揮所。建築物結構為承牆、木桁架、文化瓦屋頂,由於軍方管理甚少開放。建積約550平方公尺,是澎湖地區少數融合「和洋」混合風格之代表特例之一。 舊版新台幣壹仟元紙鈔所使用的總統畫像,於1982年6月15日發行,2002年7月1日停用。 新台幣拾元硬幣背面所使用的總統畫像,使用期間:現在仍在使用。

浙江奉化故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登錄。地點:奉化市溪口鎮武嶺路、民國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範圍包括豐鎬房、小洋房及玉泰鹽鋪。 豐鎬房:位於武嶺路;是蔣介石、蔣經國居住地。分為大門、前庭、內門、前廳、內庭及後堂,兩側且有東西廂房。後堂名「報本堂」為吳敬恆題額,本堂陳列蔣氏四代神主,素居樓上設佛堂為蔣母禮佛之處。東廂房為宋美齡臥室,西廂房為毛福梅房間。佔地4800平方工尺,建築面積1850平方公尺。其中大門、素居、報本堂、獨立小樓為清代建築,其餘為蔣氏1929年擴建。 玉泰鹽鋪:位於武嶺路中街,為蔣介石祖父、父親開設鹽鋪所在,蔣介石出生地。前後兩進,前進為樓房,硬山頂,寬4間,後進平屋3間。大門在圍牆右前方,石框架,門額書「清廬」二字,右下側牆角嵌刻有「玉泰鹽鋪原址」基石,落款為「中正」。鹽鋪曾兩次失火現在房屋為1946年所建。 小洋房:蔣經國別墅,位於在溪口潭墩山東麓,原名「涵齋」,又稱「剡溪小築」,為兩層樓房。1930年建。原供蔣介石回鄉時居住。1937年蔣經國留蘇回國,偕妻蔣方良、子蔣孝文居住在這裏。 溪口鎮建築羣:2006年6月作為第六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擴充歸入蔣氏故居,包括武山廟、蔣母墓、摩訶殿、蔣氏宗祠、文昌閣遺址。這些建築都是蔣介石出資建造維修,是蔣氏回鄉祭祀、居住和從事政治活動場所,是研究蔣氏家世的重要物證。 上海故居「愛廬」:1994年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位於上海東平路9號是宋美齡陪嫁物。蔣介石將這座法國式花園洋房稱為「愛廬」。現為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專科音樂中學所有。 南京故居:主要有三處包括黃埔路官邸(憩廬)、美齡宮、湯山陶廬。 憩廬:位於黃埔路國民政府國防部內,曾是中央軍校所在地,1929年10月14日落成,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住到1949年。憩廬為一座紅色西式洋樓,座北朝南,上下兩層。1948年12月31日蔣中正引退告別晚宴在此舉行。1949年後分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校址、「華東軍區南京軍區」駐地。 陶廬:現稱為「蔣介石溫泉別墅」,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溫泉路3號。建於1920年,本是陶保晉私宅。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後,成立了「湯山籌備處」,進行整頓修繕。修復工程於1947年3月完成,但不再對外開放成了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御用浴室。 美齡宮:1934年竣工,又名為「蔣主席小紅山別墅」、「南京主席公邸」、「主席小紅山官邸」、「主席小紅山公邸」、「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等。蔣介石於1930年秋正式向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擬借陵園小紅山建築別墅」,供謁陵小憩之用。佔地120公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公尺,建築結構為筋混凝土,平面為凸字形,外觀為清官式建築做法。客廳後來被改為祈禱室稱為「凱歌堂」,每周日上午蔣介石宋美齡都要到凱歌堂做禮拜,美國大使司徒雷登馬歇爾也曾到凱歌堂做禮拜。1991年由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1992年被南京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升格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中正神社 - 是日本人爲感激蔣中正對日本戰敗後的寬大對待而建立的(愛知縣幸田町)。 以徳報怨之碑 - 千葉縣市岬町江場土,1985年4月建立。 蔣公頌德碑 - 橫濱市伊勢山皇大神宮1987年建立。[197]

蔣氏在日本振武學校就讀三年,1910年第十一期畢業[198]:10。畢業後,蔣氏在高田第13師團野炮兵第19聯隊入伍,據師團長長岡外史日語長岡外史在回憶錄中稱,留學時期之蔣君,才能膽略,內蘊不露,說不出有什麼出人頭地之表現[21]:88。令師團長吃驚是,蔣在1927年11月,首次下野到日本時,特意走訪他,這使長岡對此頗感意外,而蔣臨走時,特別寫下「不負師教」四字[21]:88

蔣早年由陳其美的帶領下,開始沈迷風塵,爾後也多次前往妓院尋歡作樂,蔣曾在日記中多次記錄[21]:111。有一次蔣來不及等待整理就入房,結果看到床舖髒亂,最後「拂袖而去」[199]

1941年1月,在重慶皖南事變談判,蔣提出與周恩來中國象棋,蔣攻勢猛烈,周棋風穩健,假意不敵,誘敵深入,卻趁機將倒蔣[200]。晚年時常與孫子們下象棋,照片被美國時代週刊》刊載。蔣非常喜歡下象棋,最喜歡用當頭砲。曾作詩《詠象棋》:「茫茫龍漢到今時,百折難逃一局棋。殺馬回車從此始,萬方同慨更何之。」 其二:「入座喫茶苦苦思,紛紛卒馬好堅持。誰稱陛下誰稱寇,總是著棋始方知。」[201]

蔣中正因為奉化口音的緣故,喜歡由家鄉人擔任侍從官。1942年時,侍衛長俞濟時介紹了一位定海人郭輔明來。一次,蔣中正出門時發現沒帶手帕,就說『拿隻絹頭來』,郭輔明很快拿了塊磚頭來[202]:90

1945年,蔣當上中華民國總統不久,擴建豐鎬房。隔壁賣千層餅的周順房主人卻不願意騰出自己家的地盤[203]。由於周順房主人是蔣當年的父執輩,蔣得知後也無可奈何,只好苦笑着說:「遷不遷,由他去罷!」[204]

1949年初到臺灣時,臺籍司機聽不懂浙江話,蔣中正曾使用日語與其交談[202]:76

1951年11月19日,蔣曾在草山陽明山莊講《改造教育與變化氣質》:「張橫渠說:『學者須先變化氣質。』又說:『為學大益,在自能變化氣質。』這就是說教育的要務,莫要於學者能變化氣質……如要完成革命責任,必先要變化氣質。」[205]

1954年,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建校三十周年紀念訓詞》中,蔣稱自己的話為「訓詞」,多次自稱為「領袖[206]

根據侍衛回憶,蔣中正每天早、中、晚各要靜坐三十分鐘。甚至在1958年8月23日,八二三砲戰發生當天,蔣中正聽取了戰情報告,仍然靜坐了四十分鐘[202]:102

1959年起,有關蔣是否競選第三任總統,即成為臺灣內外一個微妙的議題,依1948年所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蔣兩屆總統任期在1960年5月結束後,即無法繼續尋求連任,當時臺灣島內外許多自由派學、政界人士如雷震胡適殷海光王世傑等,皆曾公開反對蔣利用修憲等方式,參選第三任總統,這些意見透過陳誠張群黃少谷等國民黨要員傳達,都令當時希望繼續連任的蔣,頗感惱怒,甚至在日記裏批評胡適乃一無恥政客、最不自知與最不自量。1960年初,國民黨內擁護蔣人士,透過國民黨籍民意代表上書顛請連任,以及推動國民黨籍國民大會進行修憲等方式,順利讓蔣於同年三月順利連任總統。不僅如此,修憲後動員戡亂時期總統副總統得連選連任,不受憲法第四十七條連任一次之限制此項規定[207]:144-145。1960年《雷震事件雷震台灣在野人士李萬居郭雨新高玉樹等共同連署反對蔣介石違背《中華民國憲法》三連任總統,引發一場「假匪諜、真坐牢案」。蔣介石當年口口聲聲反對修憲,但他從未表示不要三連任,而國民黨的策略是在臨時條款上動手腳,將憲法四十七條的總統副總統任期廢掉,如此既能讓蔣介石三連任,又能達到他反對修憲的堂皇主張[208]:192-193

1965年,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開始統一編號,蔣擁有「編號第一號」身分証,編號為Y10000001;蔣介石身分証學歷欄上,學歷為「日本士官學校[209]。其實蔣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的預校東京振武學校,而非日本士官學校[6]:472

1971年11月,蔣因便秘,要求副官錢如標潤滑肛門。錢如標用甘油球為蔣通便,不慎使蔣肛門流血,因此被關了好幾年,直到蔣逝世,錢如標才獲釋[10]:260

1943年,陳納德稱蔣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兩三位領袖之一;而史迪威則評價蔣是一條貪婪、固執和寡情之響尾蛇[10]:271

蔣去世後,慈湖中正紀念堂中華民國國軍儀隊站崗,蔣的逝世日期放假一天(與民族掃墓節同一天,之前並不放假)[210]。當時政府規定行文必須挪抬稱他為「蔣公」,以示對蔣崇敬之意[130]:486

在臺灣,隨着1987年解除戒嚴後政治民主化,以及社會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盛行,民間對蔣的評價逐漸由「神格化」回歸正常化;許多人開始追究蔣中正在二二八事件與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所應負的責任,進而民進黨時期的陳水扁大力實行去蔣化,並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園區,2008年由時任總統馬英九改回原名「中正紀念堂」[211]但民間的破壞行為從未中止。[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

蔣著有《西安半月記》、《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

《蔣介石日記》本為私人日記,目前暫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圖書檔案館,已開放供研究者參閱[222]:10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29 (UTC)

參見

  1. ^ 名、字典故,取自《易經》豫卦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2. ^ 蔣介石中國大陸香港已作為正式名稱,教科書一律僅見「蔣介石」。
  3. ^ 1935年3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制定「特級上將授任條例」,規定中華民國空軍最高軍事長官為特級上將。
  4. ^ 1935年4月1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命蔣中正為特級上將,是中華民國國軍將領中唯一獲此軍銜者。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 (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000-0242-0. 
  7. ^ 第1-5任總統蔣中正先生 總統府. 
  8.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畢業,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 
  9.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清光緒三十三年加入同盟會。民國十九年十月受基督教洗禮。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師永剛、張凡編著. 《蔣介石:1887~1975.下》.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7534863. 
  11.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王成斌主編 (編).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1).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ISBN 7506502615. 
  13.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第3版.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6. ISBN 9622013538. 
  14. ^ 《辛亥黨人秘辛》,滿洲光清書局,吉林,1940
  15. ^ 李雲漢,〈蔣中正先生與台灣〉,《近代中國》109期(1995年10月出版),頁163
  16. ^ 看老蔣吐舌照87歲老兵回憶湧 -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2011.06.05
  17. ^ 老蔣的神化(神話)Google搜尋「臭頭仔 蔣介石」
  18. ^ 夏繼誠. 侍从室里看“委座”(. 中共黨史出版社. 搜狐讀書. [2012-6-18]. 
  19. ^ 武陵高中 志清樓. 
  20. ^ 李勇、張仲田編著 (編). 《蔣介石年譜》.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5. 
  21.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21.16 21.17 師永剛、張凡編著. 《蔣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75-3447-4. 
  22. ^ 黃埔軍校:在大陸25載 設分校12所南都網
  23. ^ 史迪威為何侮辱蔣介石為「芥末」「花生米」
  24. ^ 中國國民黨 總裁
  25. ^ 25.0 25.1 李雲漢:〈蔣中正先生與台灣〉,《近代中國》第109期,1995年10月
  26. ^ Chiang Kai-shek (1887-1975). 
  27. ^ 位於寧波西南方約33公里
  28. ^ 蔣介石. 〈先考系序〉. 《武嶺蔣氏宗譜》卷一. 南京. 1948-06-11. 
  29. ^ 蒋介石不姓蒋实姓郑 真正籍贯在河南省许昌?. 鳳凰網歷史. 2013-01-04 [2014-10-15]. 
  30.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配毛氏,民國十年出為慈菴王太夫人義女。 
  31. ^ 曾文述:〈重松金子:蔣介石與戴季陶「雙鳳求凰」〉,新浪博客
  32. ^ 人物風流:做了七年蔣介石夫人的陳潔如(圖)(2)
  33. ^ 揭秘:宋美齡為何要放棄初戀最終嫁給蔣介石?. 時光網. 2015-07-21. 
  34. ^ 蔣宋聯姻揭秘:蔣介石曾向宋慶齡求過婚?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傅林. 《黑白民國》. 北京: 九洲出版社. 2015. 
  36. ^ 黎東方於《蔣公介石序傳》中說:「他見到試場中種種不合理與腐敗的現象,下決心再也不去參加這種考試了。」
  37. ^ Loh,《the Early Chiang Kai-shek》,121至122頁
  38. ^ 《李宗仁回憶錄》570至571頁
  39. ^ 蔣中正身分證的照片 教育程度:「日本士官學校」。
  40. ^ 40.0 40.1 蒋介石对毛泽东态度大转弯. 多維新聞. 2012-03-02 [2012-03-03]. 
  41. ^ 41.00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41.07 41.08 41.09 41.10 41.11 41.12 41.13 41.1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蒋介石〉.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07-19. ISBN 978-710-10-7999-9. 
  42.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編). 《蔣介石年譜初稿》. 北京: 檔案出版社. 1992. 
  43. ^ 43.00 43.01 43.02 43.03 43.04 43.05 43.06 43.07 43.08 43.09 43.10 陳鐵健、黃道炫. 《蔣介石與中國文化》. 香港: 中華書局. 1992-04. 
  44. ^ 黎東方. 《蒋公介石序传》. 第二版. 台北: 聯經出版. 1975. 
  45. ^ 蔣十七歲就讀鳳麓學堂. 
  46. ^ 《董顯光自傳:一個中國農夫的自述》. 台北: 台灣新生報社. 1981. 
  47. ^ Loh. the Early Chiang Kai-shek. 
  48. ^ 陳紅民. 蒋介石是否曾“学历造假”?. 南都網. 2010-07-29. 
  49. ^ 石九藤太郎著:《蔣介石評傳》
  50. ^ 《蔣主席》,鄧文儀著,勝利出版社,上海,1945年。
  51. ^ 包含:《征蒙作戰芻議》、《軍政統一問題》、《革命戰後軍政之經營》、《蒙藏問題之根本解決》、《巴爾幹戰局影響於中國與列國之外交》等文章。
  52. ^ 52.0 52.1 52.2 52.3 辭海編輯委員會 (編). 《辭海》(1989年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 ISBN 7532600831. 
  53. ^ 53.00 53.01 53.02 53.03 53.04 53.05 53.06 53.07 53.08 53.09 53.10 53.11 53.12 53.13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書局. 1973. ISBN 978-957-14-0663-3. 
  54. ^ 革命. 
  55. ^ 民國七年(1918年七月四日,蘇俄外交部長齊釆林(G·V·Chicherin)對蘇維埃第五次會議提出報告,說蘇俄政府將對中國撤廢沙皇政府對中國東北的各種壓迫,及其在中國蒙古治外法權,放棄沙皇政府以各種口實對中國人民所加的負擔,撤回沙皇政府對於駐在國領事館所設的武裝部隊,並將中國各種賠款中的俄國賠款交還中國。民國八年(1919年七月二十五日加拉罕(Leo Karakhan)簽署的宣言,就是根據齊釆林這個報告。其中有一段說:「蘇維埃政府不要求任何補償, 而交還中東鐵路,以及一切採礦權、伐木、開採金礦、及其他為沙皇政府、俄國軍人、商人和資本家從中國取得的權利。」
  56. ^ 中共黨史稱爲「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57. ^ 民國十二年(1923年)12月,蘇俄代表越飛到上海會見孫中山,商談中俄兩黨合作問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發表共同宣言,其第一條全文如下:「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使此項共產制度或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況也。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且以為中國最急要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及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確告孫博士,中國當得俄國國民最摯烈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也。」。
  58. ^ 《蘇俄在中國》第二章,第六節
  59. ^ 蔣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3月14日由奉化致廖仲愷一函,把他對「國共合作」的意見坦率說明,並將這一函件同時抄送各常務委員,以補充其游俄報告的意見。信的全文如下:「欲直告於兄者,即對俄黨問題是也。對此問題,應有事實與主義之別。吾人不能應其主義之可信,而乃置事實於不顧。以弟觀察,俄黨殊無誠意可言。即弟對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過信俄人,而不能盡掃兄之興趣也。至其對孫先生個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國共產黨,而乃國際共產黨員也。至我國黨員在俄國者,對於孫先生惟有詆毀與懷疑而已。俄黨對中國之惟一方針,乃在造成中國共產黨為其正統,決不信吾黨可與之始終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至其對中國之政策,在滿蒙回藏諸部,皆為其蘇維埃之一,而對中國本部,未始無染指之意。凡事不能自立而專求於人而能有成者,決無此理。國人程度,卑賤自居,如此而欲他人替天行道,奉如神明,天下寧有是理?彼之所謂國際主義與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凱撒之帝國主義,不過改易名稱,使入迷惑於其間而已。所謂餓與英法美日者,以弟視之,其利於本國而損害他國之心,則五十步與百步之分耳。至兄言中國代表總是倒霉,以張某作比者,乃離事實太遠,未免擬不於倫,其故在於中國人只崇拜外人,而抹殺本國人之人格。如中國共產黨員之在俄者,但罵他人為美奴、英奴與日奴,而不知其本身已完全成為一俄奴矣。吾兄如仍以弟言為不足信,而毫不省察,則將來恐亦不免墮落耳。黨中特派一人赴俄,費時半年,費金萬餘,不可為不鄭重其事,而子弟之見聞報告,毫無省察之價值。此弟當自愧信用全失,人格掃地,亦應引咎自辭也。」
  60. ^ 孫命其「務須任勞任怨,百折不回,從窮苦中去奮鬥,故不准辭職。 」;復派戴季陶去奉化,轉達其准許蔣不聞黨政,專辦軍校的要求相約。
  61. ^ 蔣誓言:「敬遵總理遺囑、繼承總理之志、實行國民革命、至死不渝」。
  62. ^ 中共黨史記載與此相反
  63. ^ 63.0 63.1 63.2 63.3 63.4 岳渭仁、冬卉、向東華、曉晴 (編). 《外國人眼中的蔣介石和宋美齡》.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ISBN 7-80546-784-6. 
  64. ^ 他在出發前發表演講,強調「如果革命的指揮不能統一、意志不能一致、努力不能團結、命令不能實行,就一定要失敗。所以大家必須犧牲個人意見,堅固團結,為中國爭獨立自由」。
  65. ^ 他說「革命責任,不容諉卸」,「誓必負責完成北伐」,並力勸同志「堅守國民革命立場,維持國家社會秩序,團結一致,解救民眾痛苦」。
  66. ^ 揭秘國民黨為何要「清黨」
  67. ^ 迅速出師討伐蔣介石
  68. ^ 蔣於此時發表《告前方戰士書》,《告全國及海外同胞書》,《告北方將士及北方同胞書》,《告友邦人士書》並電外交部切實負責保護外僑。
  69. ^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劉壽林、萬仁元、王玉文、孔慶泰 (編). 《民國職官年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70. ^ 70.0 70.1 70.2 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 , 編. 《中華民國史》第八卷.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71. ^ 徐徹、徐悅. 《張作霖傳》.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4. ISBN 7-5306-3943-9. 
  72. ^ 薛光前.艱苦建國的十年.民國60年.台北中正書局
  73. ^ 1951年9月19日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將軍在美國國會
  74. ^ 74.0 74.1 中國現代史辭典,近代中國出版,1987年
  75. ^ 〈日本侵華終結「黃金十年」〉《環球時報》 (2006-06-08 第13版)
  76. ^ 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第十三章
  77. ^ 該報告指出:「國民政府與全國人民當前最急要之工作,亦莫過於撲滅赤匪……近年以來,受赤匪荼毒最烈而最慘者,厥惟江西與湖南,而湖北次之。今試即就贛、湘二省有形之損失言之,其統計已至堪驚人,江西人民被匪慘殺者約十八萬六千人,難民之流亡者約二百十萬人,各縣被匪焚燬之民房約十萬餘棟,財產之損失約六萬萬元……以各地受匪殘害之種種事實言之,赤匪之存在與蔓延,不惟於中國民族生存與發展不能兼容,且於全國人民各個人之生命與生計不能並立……赤匪不僅使吾全國人民受物質上之有形損害,其處心積慮所蓄之陰謀,乃在於赤色帝國主義卵翼之下,直接利用青年男女農民工人,以破滅吾國之社會基礎與經濟基礎,而間接亦即所以破滅青年男女農民工人自身之生命。蓋吾國之社會基礎為家庭,而家庭之新生命即為青年男女,設匪一方利用青年好奇心理之弱點,煽惑青年男女為種種反叛家庭之慘害舉動,而社會唯一基礎之家庭為所破壞矣。他方更乘青年血氣未定之弱點,誘使一般青年男女自由縱慾,則家庭之新生命又為所戕賊矣。若使此種破滅社會基礎之禍患未除,則中國民族非至滅種不止」。
  78. ^ 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
  79. ^ 在日本與德國意大利締結盟約後、德國軍事顧問團撤離中國。詳見中德合作 (1911年-1941年)
  80. ^ 蔣在廣州對諸將領表示:「中央如果有力而穩固,就是廣東的福利,反之中央如失敗,亦即是廣東失敗,就是整個革命的失敗,廣東與中央的榮辱利害得失,是完全一體的」,「我是一定要抗日的,但內部不安,怎麽能抗日?國內不統一,不消滅共產黨,可以抗日嗎?」「我之安內,就是爲了準備抗戰」。
  81. ^ 81.0 81.1 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 《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 香港: 中和出版. 2012. 
  82. ^ 82.0 82.1 82.2 羅敏. 〈蔣介石的政治空間戰略觀念研究——以其「安內」政策為中心的探討〉. 呂芳上主編 (編). 《蔣介石的日常生活》. 香港: 天地圖書. 2014. 
  83. ^ 大陸時期中央航校、空軍官校歷任校長. 
  84. ^ 劉臺平. 《八年抗戰中的國共真相》. 台北: 風雲時代出版. 2015. 
  85. ^ 张学良: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此事与蒋介石无关. 網易(大陸). 
  86. ^ 1934年9月,蔣的《友乎?敵乎?》一文,以「徐道鄰」之名發表在《外交評論》10月號。這篇長文指出,如果日本以美、蘇為假想敵,除非日本真的能在10天之內滅亡中國,如果戰爭拖上三個月、十個月或半年,「則日本地位甚為危險」。「中國的武力比不上日本,必將大受犧牲,這是中國人所不容諱言。但日本的困難,亦即在於此,中國正唯因沒有力量,即是其不可輕侮的力量所在。戰爭開始,在勢力相等的國家以決戰為戰爭的終結。但是在兵力絕對不相等的國家,如日本同中國作戰,即無所謂正式的決戰,非至日本能佔盡中國每一方里之土地,徹底消滅中國之時,不能作為戰事的終結,兩國開戰之際,本以佔領政治中心為要着。對中國作戰,如以武力佔領了首都,制不了中國的死命。」
  87. ^ 蔣在12月嚴冬中遭遇西安變亂,單衣越牆攀岩,倉皇逃難,傷及脊椎與腰部,身心受創甚巨,心力交瘁。隨後,蔣回溪口休養一月,託付秘書陳布雷參考蔣在西安事變時的日記及相關人士口述編著《西安半月記》,並為宋美齡自述的《西安事變回憶錄》校正。
  88. ^ 西安事變後,蔣對國民黨元老張鈁說:「安內才能攘外,他們不明白我的意思,而出此下策。我的日記里有計劃,風聲透漏出去,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就要升級了。你看目下這個爛攤子,怎樣對外?張揚掀起這樣的風波,真是壞了我的大事!」
  89. ^ 主動送蔣囘南京的張學良被軍事法庭判處十年監禁,蔣隨即提請國民政府特赦之。張學良繼而長期軟禁在溪口等地,楊虎城及其子女則在1949年末被殺。
  90. ^ 西安事變前,蔣計劃訓練三十六個師,冀以此作為抗日基本力量。當時訓練計劃由德國顧問協助進行,裝備彈藥也向德國採購。西安事變爆發時,整訓軍隊只完成了進程三分之一不到,訂購的軍事設備大部分未運回,甚至連預備囤積起來打半年仗的糧秣彈藥也只儲下不足三分之一。西安事變將整個計劃破壞無遺,一切國防大計、經濟建設等均因此而延緩或停頓,使日人提前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時間表。(黎望樹教授:《李宗仁回憶錄批判》)
  91. ^ 日軍以北平郊外的盧溝橋附近為演習場所,逐日不斷訓練、示威,更且計劃以豐臺到盧溝橋一帶的六十多公頃土地建造飛機場,執拗不休要求中國方面賣出這塊土地,由於中方不予理睬,日軍就一方面向中國地方行政當局施壓,一方面更增加了在盧溝橋一帶挑釁演習的頻度。最初演習不過是每月或半月一次,後來漸漸增加到三天或五天一次;最初用虛彈射擊,後來改用實彈射擊;最初是白晝演習,後來是夜間演習。演習部隊有幾次竟出國宛平縣城,都被中國守軍嚴厲拒絕。
  92. ^ 《陳布雷回憶錄》(二)第69頁
  93. ^ 據日方統計,至11月8日,日軍在上海戰場陣傷亡合計40672名。但中國損失更大。據何應欽11月5日報告,淞滬戰場中國軍隊死傷187200人,約為日軍的四倍半。
  94. ^ 中日全面戰爭使莫斯科欣喜若狂。蘇聯外交部長李維諾夫(Maksim Litvinov)即對法國副總理布拉姆(Léon Blum)說,他和蘇聯「都對日本向中國開戰感到開心極了,蘇聯希望中日戰爭打得越久越好。」《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第19章
  95. ^ 蔣在1937年11月17日日記中寫道:「南京應固守乎?放棄乎?殊令人躊躇難決。」蔣在軍事會議上表示,願自負死守之責,將領們則認為統帥不宜守城
  96. ^ 12月16日,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汪兆銘向蔣提出,「想以第三者出面組織,以為掩護」,企圖拋棄抗戰國策,在國民政府之外別樹一幟。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這時也「主和至力」。
  97. ^ 12月28日,蔣與汪兆銘、孔祥熙及張群談話,稱「不能降服於敵人,訂立不堪忍受之條件,以增加國家、民族永遠之束縛」。次日,再與于右任居正談話,表示:「抗戰方略,不可變更。此種大難大節所關之事,必須以主義與本黨立場為前提。今日最危之點,在停戰言和耳!」蔣認為,與日議和,外戰可停,而內戰必起,國家定將出現大亂局面。
  98. ^ 楊天石. 蒋介石青年时代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人民網. 2012-03-06 [2012-04-09]. 
  99. ^ 12月8日,當珍珠港事件消息傳來,蔣在當日日記中寫下感想:「抗戰政略之成就,本日達於極點,物極必反,能不戒懼?!」
  100. ^ 蔣在日記寫道:「日本侵略南洋,可謂戰無不利,攻無不克,而獨在長沙之役受到最大慘敗,於是英美政府及其輿論,方知日寇之強,乃反應我國之不弱,公認我五年抗戰之艱難非若期預想之易易也!」。
  101. ^ 英軍逃往印度,遺下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蔣於日記中寫道:「史迪威……任令我軍流落受害如此之甚……近年來當以此次所受英美人士不德不信之刺激為最甚也!」
  102. ^ 蔣在日記寫道:「接獲美英自動放棄在我國治外法權,重訂新約之通告,此乃總理革命奮鬥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將由我手中達成,中心快慰,無以言喻」
  103. ^ 美境內報紙稱 宋美齡「已征服國會,而感化無數美國人傾心於中國」。
  104. ^ 但美國「先歐後亞」戰略,相對於美國對英國援助,中國得到美國軍援物資數量很少。
  105. ^ 五、堅持光復臺灣. 
  106. ^ 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第十四章
  107. ^ 美國最初對中國內戰持秉承「先歐後亞」的中立政策,凍結對內戰雙方的武器供應。至1948年後方對國府給予軍事和財政支持(相當一部分並未就位)。莫斯科為中共提供武器,則包括繳自日本的九百架飛機、七百輛坦克、三千七百多門各種大炮、將近一萬二千挺機關槍、一支具規模的松花江小艦隊、無數步槍、高射機槍、裝甲車。朝鮮是戰時日本重要軍火庫,那裏軍火都給了中共,足裝了兩千多車皮。還有更多日本軍火從外蒙古運到。蘇製的武器也來了,外加蘇德戰場上繳獲的德國武器,上面德文被銼掉,中共宣稱它們是美製,從「蔣介石運輸大隊長」那裏繳來的。中共還從蘇聯秘密接收了數萬日本戰俘,他們在把中共軍訓練成強大作戰機器上功不可沒。是他們教中共怎樣使用日本武器,怎樣保養、維修。是他們創建了中共空軍,由日本飛行員做教練。《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第28章
  108. ^ 蔣介石回電:余置之不理!
  109.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網站
  110. ^ 蔣表示:「他們要我下野是可以,要我亡命就不可以。只要中國尚有一片自由領土,保持獨立主權,不信中(中正)無立足之地。」
  111. ^ 6月18日,蔣在日記中寫:「余必死守台灣,確保領土,盡我國民天職」。
  112. ^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07. 
  113. ^ 海軍軍官學校的詳細介紹. 
  114. ^ 許倬雲.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台北: 英文漢聲出版. 2006. ISBN 957-588-492-2. 
  115. ^ 美國國務院 (編).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 《中美關係資料滙編》第1輯. 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49年8月.  |year=|date=不匹配 (幫助)
  116. ^ 王良卿. 《動盪中的改革:中國國民黨從「革新」走向「改造」, 1945-1950》. 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 
  117. ^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118. ^ 118.0 118.1 周鴻、朱漢國主編 (編). 《中國二十世紀紀事本末》第二卷.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978-7-209-02403-7. 
  119. ^ 高純淑. 〈蔣介石的草山歲月——從日記中觀察〉. 呂芳上主編 (編). 《蔣介石的日常生活》. 香港: 天地圖書. 2014. 
  120. ^ 蔣永敬劉維開.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1. ISBN 978-957-05-2669-1. 
  121. ^ 「總統府」事略室 (編). 《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 台北: 「國史館」藏. 1949-12-06. 
  122. ^ 「總統府」事略室 (編). 《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 台北: 「國史館」藏. 1949-12-07. 
  123. ^ 123.0 123.1 周宏濤口述、汪士淳撰寫. 《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 天下遠見出版. 2003-09-30. 
  124. ^ 程玉鳳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1949年10至12月》. 台北: 「國史館」. 1997. 
  125. ^ 《李宗仁回憶錄》中稱:杜魯門發出請柬,約我3月2日至白宮用午餐。在初次會面介紹禮節上,顧維鈞承蔣意旨,企圖以「副總統」一詞作介,為國務院執事者所否定。顧氏始被迫改用「代總統」為介紹詞。 杜氏致歡迎詞後,按外交禮節,應請顧大使翻譯,然杜氏一反常例,終席未與顧氏交一言。 有好奇的新聞記者問杜魯門對我如何稱呼,杜說:「我以總統身份請他,我就應稱呼他為總統。」記者又問他對蔣介石如何稱呼,杜說:「我和蔣介石尚無往還!」
  126. ^ 二次世界大戰後,蔣中正引入抗戰時,較有才能也同為反共日軍軍官組成白團協助台灣軍事,對中華民國國軍的建軍及防衛台灣有正面意義。白團將領也於八二三砲戰親赴前線。
  127. ^ 陳敦德. 《毛澤東與蔣介石》 第3版.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9-04. ISBN 9787503321979. 
  128. ^ 張之傑等 (編). 《20世紀臺灣全紀錄》. 台北: 錦繡出版社. 1991. 
  129. ^ 主要題名:蔣總統接見世界道德重整運動發起人卜克曼(3250682). catalog.digitalarchives.tw. [2016-11-30]. 
  130. ^ 130.0 130.1 李松林. 《蔣介石的台灣時代》. 台北: 風雲時代. 1993. 
  131. ^ 蔣介石. 
  132. ^ 一軍官開會後下山急馳,蔣總統車隊緊急剎車導致蔣中正伉儷均受傷。蔣中正在逝世前幾年間長期接受治療,一度住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六號總統病房。最後,在宋美齡的堅持下回士林官邸治療。
  133. ^ 《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翁元,頁一八八
  134. ^ 司法院長田炯錦回憶,《總統蔣公哀思錄》
  135. ^ 《鳳凰週刊》:秦孝儀因遺囑被宋美齡插入「耶穌基督」4字背了一段時間的黑鍋。見:《秦孝儀蔣家文膽》
  136. ^ 一直以來,蔣介石信仰基督教都被指是因為宋氏家族的原因,他本人並非真正相信西方的基督教。過去流傳的蔣介石部份日記有載,待其如親母的岳母,宋倪桂珍女士一直勸他加入基督教,但被拒。倪桂珍病重時他認為再不答允太對不起岳母才改信基督教。而且,張學良趙一荻等都不認為蔣介石是個真正的基督徒。蔣介石束髮追隨孫中山革命直至認識宋美齡家之前也根本不瞭解基督教是怎麼一回事,故不可能以耶穌基督信徒自居 。然而,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近年將所保全的,由1915年1972年,長達五十餘年的蔣介石日記全文曝光。兩岸學者均認為此日記有高度真實性及權威性,顛覆國共兩黨過去的官方論述。研究過該批日記的呂芳上指出,在蔣日記中可以看到主宰他人生的,包括他稱「中師」的孫中山、他的母親以及妻子宋美齡,還有耶穌基督。蔣信基督的過程是在自己有所證驗之後,才信了基督教的。「蔣早期受母親影響,信奉佛教。結婚前沒念過基督教《聖經》。1930年,岳母倪桂珍勸他入教。這一年2月,蔣夫人和江長川牧師都勸他受洗。但是,蔣在日記裏自言,他對教義還不了解,所以沒有答應。1930年8月,他在軍事行動中有所證驗,認為『這是上帝的力量』。同年8月15日,他讀《新約聖經》,啟發新思維。這一年10月23日,蔣才正式受洗。他對於基督教過去知道但不解,直到他個人有所證驗之後,他才接受。這是他的人生態度,對某些事一定要了解才願去做。」〈蔣介石日記曝光讓他走下神壇和祭壇〉《亞洲週刊》21卷39期(2007-10-07)〈蔣介石的書單與反思〉《亞洲週刊》21卷39期(2007-10-07)
  137. ^ 《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第9輯第62頁頁
  138. ^ 最後一次謁陵 慈湖人潮再現
  139. ^ PCHOME政治新聞;行政院核定刪除蔣兩紀念日
  140. ^ 機密! 蔣公身高169.5公分 91年西服店專作貼身衣物,今日新聞
  141. ^ 塑建總統 蔣公銅像注意事項,臺北市行動生活法律服務網
  142. ^ 《紀念二二八》成大蔣介石雕像仍存 師生抗議
  143. ^ 成大蔣中正銅像遭潑紅漆、灑冥紙
  144. ^ 蔣介石變小丑?高雄中山大學蔣介石銅像遭噴漆
  145. ^ 認識新台幣:現行流通券
  146. ^ 楊樹標:《蔣介石傳》,團結出版社,1989年版本,第10頁。
  147. ^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出版社,2008年03月18日
  148. ^ 楊天石:《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149. ^ 《蔣介石年譜》
  150. ^ 楊樹標:《蔣介石傳》,團結出版社,1989年版本,第6-7頁。
  151. ^ 《李宗仁回憶錄》
  152. ^ [6]
  153. ^ 《總統蔣公墨寶》,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7
  154. ^ 香港《亞洲周刊》1994年2月2日
  155. ^ 鄭義:一百個偶然演變成一個必然——論國民黨為什麼敗走台灣
  156. ^ 《蔣介石研究》,李敖
  157. ^ 蔣介石與溪口,CCTV
  158. ^ 蔣介石對付不了釘子戶?周順房片瓦未動保存至今,東北新聞網
  159. ^ 蔣介石與一個「釘子戶」的故事,看中國
  160. ^ 高凌雲. 為蔣中正通便弄傷 副官關4年. 聯合晚報. 2012-12-09 [2012-12-09] (中文(臺灣)). 
  161. ^ 新唐人電視 作者:史淨 :【歷史上的今天】四月五日蔣介石先生逝世
  162. ^ [7]
  163. ^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對蔣介石的評價
  164. ^ 博訊新聞,簡體中文新聞 胡錦濤指國民黨負責抗戰正面戰場:一石三鳥之舉
  165. ^ 胡錦濤:國共兩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166. ^ 毛澤東先生評傳.張良善.第30頁.ISBN 957-41-0334-X
  167. ^ 馬英九在2007年11月1日出席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馬蕭後援會成立大會時的講話
  168. ^ 巴科夫著《中國強人蔣介石》
  169. ^ 費正清著《美國與中國》
  170. ^ 司徒雷登回憶錄》。
  171. ^ 高玉樹回憶錄
  172. ^ 大紀元 蔣介石三功:北伐抗日守台
  173. ^ 費正清論中國.費正清.1994年.正中書局.390頁
  174. ^ 陶涵,林添貴譯,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下冊,時報文化出版,ISBN 978-957-13-5174-2,第735頁
  175. ^ 馬振犢、戚如高,蔣介石與希特拉-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東大圖書出版,1998年2月,第189頁,ISBN 957-19-2193-9
  176. ^ 中美、中英經過三個月的談判,就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改訂新約問題,達成協議。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條約和換文」,由魏道明和赫爾代表兩國在華盛頓簽字;同日,「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條約與換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兩國在陪都重慶簽字,上述兩約通常簡稱「中美平等新約」和「中英平等新約」。--廢除針對中國不平等條約的第一功臣
  177. ^ 林博文. 1949 浪淘盡英雄人物. 世界新聞網. 2009-06-06 [2009-06-06]. 
  178. ^ 《李宗仁回憶錄》中記載了蔣介石的勢力:「在此黨內糾紛無法解決之際,參加黨爭的人,大半只顧目的,不擇手段。流風所及,國民道德,社會風氣均受到極不良影響。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便是上海流氓的社會地位提高,終至與黨國要人相頡頏。……民國二十年代,上海流氓分青、紅兩大幫,最有名的流氓頭為杜月笙與黃金榮。他們在租界內倚靠洋人保護,包庇煙賭、盜匪、娼妓,無惡不作。以上海租界為巢穴,青、紅兩幫流氓勢力簡直籠罩長江中下游所有碼頭,商民旅客謂之如蛇蠍。但在軍閥時代,這批黑社會的流氓們尚有一種自卑感,不敢與正人君子或士大夫明目張膽地稱兄道弟。舊時代社會上的士紳官商也羞與為伍。那時即使貪贓枉法的軍閥,也向不與流氓往還,他們還多少有些舊氏士大夫的頭巾氣。……後來蔣介石回到上海,流氓們的社會地位便上漲了。蔣氏於民初不遇時,曾列名黑社會,加入青幫。因其加入得遲,故輩份不高,上海甚多老流氓還是他的長輩。今番蔣氏衣錦榮歸,貴為革命軍總司令,他以前的兄弟們,自然都有雞犬升天之感。……他們自以為與蔣有舊,於清黨更有微勞,居然以紳士姿態出現,周旋於黨國要人間。而我黨中樞領袖,不自覺其在政府中地位之尊貴,竟與這批流氓稱兄道弟,不以為恥。官箴全失,斯文掃地,以視北洋軍閥,猶等而下之,實堪浩嘆!」
  179. ^ 《李宗仁回憶錄》,據李宗仁回憶,蔣介石故意不讓他知道要穿着中式禮服,結果他穿軍裝,看起來好像蔣中正的副官。
  180. ^ 《Madame Chiang Kai-shek, a Power in Husband's China and Abroad, Dies at 105》 ,《紐約時報》,2003年10月25日
  181. ^ 《The Presidency and the Middle Kingdom》,Michael P. Riccards,2000,Lexington Books
  182. ^ 李敖、汪榮祖:《蔣介石評傳》第六章,第3、4節
  183. ^ 李宗仁:「檢討京滬會戰的得失,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們的最高統帥犯了戰略上的嚴重錯誤。我們極不應以全國兵力的精華在淞、滬三角地帶做孤注的一擲。」(《李宗仁回憶錄》,第685頁)
  184. ^ 《李宗仁回憶錄》]
  185. ^ 杜魯門在打給蔣中正的電報中寫道:「我請閣下執行雅爾塔協定,但我未曾請閣下做超過該協定之讓步。」但事實上,杜魯門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根據雅爾塔密約中對日作戰條件的第一條明定: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必須維持。此即表明蘇聯要求美英兩國與其共同迫使中國接受外蒙古獨立。
  186. ^ 顧維鈞回憶錄》中如此評價:「我仍然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在莫斯科的代表團認為非得向蘇聯做出超過需要之外的讓步不可。即使從英國的觀點來看,中國在外蒙問題上是能夠不讓步的,美國的國務卿詹姆斯·F·伯恩斯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但英美官員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根據雅爾塔密約中對日作戰條件的第一條明定: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必須維持。此即表明蘇聯要求美英兩國與其共同迫使中國接受外蒙古獨立。
  187. ^ 論1961 年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中的蒙古因素 梁志,2007-01-23,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
  188. ^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蔣介石在挑動內戰》
  189. ^ 陳伯達著,《人民公敵蔣介石》 ,華中新華書店,1949年
  190. ^ 張學良「口述歷史」:痛貶蔣介石 佩服周恩來
  191. ^ 張學良口述歷史 痛貶蔣介石
  192. ^ 美哥倫比亞大學公佈張學良口述歷史及文物
  193. ^ Immanuel C. Y. Hsu,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6 edition (December 9, 1999)
  194. ^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5卷 第十八章
  195.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一分冊,頁一九七,中華書局出版。
  196. ^ 歷任總統調查
  197. ^ 蔣公頌德碑(橫濱市伊勢山神社)
  198. ^ 楊樹標. 《蔣介石傳》. 北京: 團結出版社. 1989. 
  199. ^ 楊天石.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 香港: 三聯書店. 2008-03-18. 
  200. ^ 皖南事變談判 周恩來如何"逼殺"蔣介石. 
  201. ^ 楚漢爭:《名人棋譚》
  202. ^ 202.0 202.1 202.2 朱秀娟訪談. 陳秋美 , 編. 《點滴在心頭:42位身邊人談二位蔣總統》. 台北: 天下文化. 1995. 
  203. ^ 蔣介石與溪口,CCTV
  204. ^ 蔣介石對付不了釘子戶?周順房片瓦未動保存至今,東北新聞網
  205. ^ 李敖. 《蔣介石研究》. 李敖出版社. 1989. 
  206. ^ 《總統蔣公墨寶》.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7. 
  207. ^ 林孝庭. 《台海冷戰解密檔案》. 香港: 三聯書店. 2015. 
  208. ^ 林博文. 《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 時報文化. 2009-05-11. 
  209. ^ 揭秘!第一號蔣公身分證 職業欄非公務員而是「總統」. 
  210. ^ 周俊宇. 〈民俗與政治:中國國民黨政權下的清明節再製(1912–2008)〉 (PDF). 《臺灣文獻》季刊. 
  211. ^ 《紀念二二八》成大蔣介石雕像仍存 師生抗議
  212. ^ 北港運動公園 蔣介石銅像被潑漆,2007-4-9
  213. ^ 成大蔣中正銅像遭潑紅漆、灑冥紙
  214. ^ 蔣介石變小丑?高雄中山大學蔣介石銅像遭噴漆
  215. ^ 《漆攻蔣介石》中正公園銅像 民眾喊拆,自由時報,2013年3月25日
  216. ^ 勿忘228 多所大學老蔣銅像被噴漆
  217. ^ 東海大學老蔣銅像 被勒頸撒冥紙
  218. ^ 中興新村蔣介石銅像被潑漆 警方逮1名講師
  219. ^ 台中中正公園蔣介石銅像再被噴漆、灑冥紙
  220. ^ 基隆獅球公園蔣銅像 身首異處
  221. ^ 打臉馬?興隆公園蔣介石銅像被噴上「屠夫」
  222. ^ 劉維開. 《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職視事》. 台北: 時英出版社. 2009. ISBN 978-986-6653-32-2. 
返回 "蔣中正/存檔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