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12日本電氣製造的三維雷達相控陣雷達)。它作為艦載防空搜索雷達安裝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白根級驅逐艦(50/51DDH)上。 [3]

OPS-12
鞍馬艦(51DDH)上裝配的OPS-12雷達
研發國家 日本
類型3D_雷達
首次使用1980年(昭和55年)
天線無源相控陣[1]
波段S波段
探測距離119 km(64 nmi)[2]
方位角全周旋迴無制限
功能対空捜索

歷史

編輯

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其首艘導彈驅逐艦天津風號」上裝備了AN/SPS-393D雷達。然而,榛名級驅逐艦(43/45DDH)上僅搭載了2D雷達。因此,該型號被開發為國產直升機驅逐艦(DDH)用三維雷達,作為榛名級的放大和改進版本。據稱,該型號的開發還向休斯支付了技術費用,休斯是 AN/SPS-39 的開發商,也是自動預警與控制組織(BADGE)的成員,該組織與 NEC 關係密切。[1]

設計

編輯

該型號採用了為日本航空自衛隊J/TPS-100開發的技術。[4]波束在仰角方向進行電子掃描,在轉角方向進行機械掃描,[4]AN/SPS-39 使用頻率掃描(FRESCAN)方法進行電子波束掃描,[註 1]而該型號則使用相位掃描方法。[6] 該天線為無源相控陣天線。該天線傾斜 18 度安裝,敵我識別器天線位於底部。[7]

雷達發射管是水冷式[8],採用了三級串聯放大方式的高功率電子管,功率遠超AN/SPS-39。因此,在港口或靠近陸地的地方禁止以全功率發射,但本機型發射管採用了一種巧妙的設計,即使不發射最後一級,也可以以第二級的功率進行操作,但在必須在港口發射的情況下才會使用該工作模式。[6]但是由於其功率太大,不僅會顯示主波,還會顯示邊波信號,在公開試驗中有時會出現兩個大島,因此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抑制邊波引起的接收信號。[6]在公開試驗中有時會出現兩個大島,因此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抑制邊波引起的接收信號。[6]信號處理部分使用了AN/UYK-20計算機,[9]並引入了技術。[7]

使用歷史

編輯

在性能方面,本機與「太刀風級護衛艦上搭載的AN/SPS-52B相當,因此在該型艦的第三艘「澤風號」(53DDG)上也曾考慮備配該型雷達,並提出了預算要求和執行計劃。[4]然而由於與韃靼系統的連接條件不明確等原因,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計劃,該艦以及旗風級驅逐艦(56/58DDG)均搭載了通過軍貿渠道採購的AN/SPS-52C[5]。[4]結果,只有兩艘白根級護衛艦(50/51DDH)裝備了這種型號,據說是休斯公司的壓力導致了這種飛機的停產。[1]

隨後,從1990年開始服役的朝霧級濱霧艦(60DD)開始,採用三菱電機研發的OPS-24有源相控陣天線作為其國產通用驅逐艦(DD)艦載3D雷達。[1]

註釋

編輯
  1. ^ 日本電氣公司還提議為航空自衛隊的雷達站警報和控制雷達(J/FPS-1)採用 FRESCAN 系統,但這次採用了三菱電機的提議[5]

腳註

編輯
  1. ^ 1.0 1.1 1.2 1.3 藤木 2010.
  2. ^ Streetly 2005,第138頁.
  3. ^ 藤木 2003.
  4. ^ 4.0 4.1 4.2 4.3 佐藤 2014.
  5. ^ 航空參謀本部 & 2006,第240-242頁.
  6. ^ 6.0 6.1 6.2 6.3 窪田 2014.
  7. ^ 7.0 7.1 朝雲新聞社 2011,第346頁.
  8. ^ 保坂 2014.
  9. ^ 山田 2014.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