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通土司藏語འགུ་ཐང་།威利轉寫'gu thang)是清朝民國時期四川境內的一個世襲土司,為嘉絨十八土司之一。其轄境在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境內,治所位於麥崩鄉的為舍村。

魚通土司
土司
創立1833年
滅亡1951年
原因: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滅
統治中心魚通(今四川省康定市麥崩鄉為舍村)
政府
 • 類型長官
 • 土司姓氏甲姓
 • 土司民族嘉絨人
 • 始祖甲天恩
 • 始封者甲木參彭錯

嘉絨十八土司中最初並無魚通土司之名,天全土司滅亡後,魚通土司被列為十八土司之一。魚通之地名義上隸屬於明正土司,但處在穆坪土司的實際控制下,每年向穆坪土司進貢。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發生昌側集烈之亂,打箭爐營官昌側集烈假借固始汗之力稱霸一方,攻殺明正土司奢紮寨巴,侵擾周邊各地。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明正土司之女桑結暫時代領穆坪土司之印,後因明正土司無嗣,桑結兼襲明正土司之印。桑結結婚時,魚通地區被作為嫁妝,正式劃歸穆坪土司管轄。

嘉慶年間,穆坪土司的一妻一妾之間發生爭嫡事件,妻子包氏無法得到土司甲鳳翔的庇護,便帶着兒子甲天恩逃到魚通,在當地頭人的支持下,仍自稱「誠勤巴圖魯穆坪宣慰使司」,爭奪穆坪土司之位。甲鳳翔死後,由另一個兒子甲木參生郎多吉繼任穆坪土司。

佔據魚通地區的甲天恩及其繼任者為了爭取名分,極力向清朝效忠,積極協助清朝鎮壓叛亂。經甲天恩、甲木參納楚、甲木參彭錯祖孫三代的努力,甲木參彭錯終於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接受「魚通長官司」之印,被清廷正式認定為獨立的土司。但雙方依舊爭奪繼承權,直到1879年(光緒五年)雙方糾紛才得以解決。

1911年,趙爾豐沒收了魚通土司甲安國的印信,將其改土歸流,但魚通土司在當地仍有很大勢力。民國時期,魚通土司甲安仁川軍軍閥劉文輝委任為「特種保安大隊長」。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康定以後,甲安仁被委任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政協委員。1951年7月,甲安仁發動叛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兵鎮壓,甲安仁被殺死,魚通土司至此滅亡。

歷代土司

編輯
  1. 甲木參彭錯
  2. 甲木參功布
  3. 甲木參澤旺
  4. 甲木參生(甲安國)
  5. 甲安仁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