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洛夫·帕爾梅

斯文·奧洛夫·約阿基姆·帕爾梅瑞典語Sven Olof Joachim PalmeOlof Palme,1927年1月30日—1986年2月28日),瑞典政治家,是1969年至1976年、1982年至1986年間的瑞典首相。他在任內被槍手刺殺身亡

奧洛夫·帕爾梅
Sven Olof Joachim Palme
第33任、37任瑞典首相
任期
1969年10月14日—1976年10月8日
君主古斯塔夫六世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
前任塔格·埃蘭德
繼任圖爾比約恩·費爾丁
任期
1982年10月8日—1986年2月28日
君主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
前任圖爾比約恩·費爾丁
繼任英瓦爾·卡爾松
個人資料
出生1927年1月30日
 瑞典斯德哥爾摩
逝世1986年2月28日(1986歲—02—28)(59歲)
 瑞典斯德哥爾摩
政黨社會民主黨
母校斯德哥爾摩大學

生平

編輯

帕爾梅父親是一家保險公司的總經理,在他6歲時去世。其母是拉脫維亞人,家裏講德語、法語和瑞典語。早年在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錫格蒂納學校學習,畢業後服兵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入美國俄亥俄州凱尼恩學院,1948年獲文學士學位。回國後入斯德哥爾摩大學,1951年獲法學士學位。1950年參加社會民主黨,成為社會民主黨的活躍人物,1953年任瑞典首相埃蘭德的特別顧問。1958年當選為議員進入瑞典議會。1963年進入內閣,先後出任過不管部大臣、交通通訊大臣、教育文化大臣。1968年,身為教育大臣的帕爾梅曾多次譴責美國對越南的侵略,還同當時的越南駐蘇聯大使阮壽真越南語Nguyễn Thọ Chân一起上街示威,抗議美國對河內的狂轟濫炸。他的這一行動成了當時報紙的頭號新聞,並造成瑞美關係緊繃,美國在當年即召回駐瑞大使表示抗議,主張恪守中立的瑞典議會也要求他辭去大臣職務。帕爾梅在對美譴責的同時,也嚴厲指責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呼籲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

1969年帕爾梅接任社會民主黨主席。1969年出任首相,時年42歲,是歐洲當時最年輕的首相。1976年11月帕爾梅當選為社會黨國際副主席。1980年9月,在他倡議下成立了「關於裁軍和安全問題獨立委員會」(也稱「帕爾梅委員會」),任主席。1980年11月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特使調停兩伊戰爭

1982年他再次出任首相,1986年2月28日帕爾梅在斯德哥爾摩一電影院觀看影片回家時遇刺身亡。為捉拿兇手,瑞典政府重金懸賞提供線索者。賞金最初定為50萬克郎。1987年2月,提高到500萬克郎。到1987年11月,賞金再次提高10倍,達5000萬克郎,約合850萬美元。案發後30多年來未能查明真相。

但是經過34年之後,2020年6月10日,檢方認定嫌疑犯是一名叫恩斯隆英語Stig Engström (suspected murderer)的男子,職業是平面設計師,他在案發現場附近的斯堪地亞大樓工作,也被瑞典當地媒體稱為「斯堪地亞男」(Skandia Man),已經在2000年輕生身亡,死前就已被懷疑是殺害總理的兇手。最後因犯人已死亡,檢方因此宣佈結案[1]

起初,檢方並未將恩斯隆列為主要疑犯,但後來發現他慣於使用武器、曾在部隊服務,且還是射擊俱樂部的成員。此外,恩斯隆也經常批評帕爾梅的政策[1]

紀念

編輯

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首相,斯德哥爾摩市議會已將帕爾梅遇難的那條街改名為「奧洛夫·帕爾梅大街」。以他命名的瑞典「帕爾梅爭取國際諒解和共同安全紀念基金」是一個通過頒發獎學金等獎項,鼓勵國際交流和國際間的相互諒解,促進人類的和平和共同安全的基金組織,奧洛夫·帕爾梅獎是該基金會的年度獎。

榮譽

編輯

外國勳章獎章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首頁 > 國際 > 即時新聞. 34年懸案!瑞典總理當街遭槍殺 槍手身分確認了. 自由時報. 2020-06-10 [2020-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6) (中文(臺灣)). 
  2. ^ (英文)List of Honoured. President of the CR. [202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7). 

外部連結

編輯
前任:
塔格·埃蘭德
瑞典首相
1969-1976
繼任:
圖爾比約恩·費爾丁
前任:
圖爾比約恩·費爾丁
瑞典首相
1982-1986
繼任:
英瓦爾·約斯塔·卡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