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濤(1639年—1710年),字岱觀,號塞翁。浙江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明末清初文人。

生平

編輯

萬曆三十七年(1639年)生,[1]十歲時隨父遷徙諸暨。[2]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鄉試舉人。[3]入清,任官西安訓,「旋以父艱去」,後補德清諭。順治十五年(1658年)參加會試,落榜。順治十七年冬,北上謁選授官甘肅成縣(同谷)知縣,[4]有政聲。康熙四年(1665年),因故解職。浪跡江湖三十年,終老於吳山越水間。工書畫,尤長於詩。[5]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年八十七。[6]

註釋

編輯
  1. ^ 吳山濤《西塞諸詩冊》記:「丙寅舟過吳門……時年七十又八」,可知吳山濤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
  2. ^ 董作棟《吳山濤傳》提到:「十六,抵武林,入諸名人文社有聲。訪諸父山東,嘗就臨清州入泮。棄去,復就錢塘為諸生。」
  3. ^ 董作棟《吳山濤傳》提到:「登崇禎己卯賢書,南宮被放,再上公車,值流寇訌河北,道梗還。」
  4.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吳山濤《行書西塞詩》跋云:「余昔宰秦西之同谷,荒塞不耐,未幾謝去。」成縣於唐代為同谷縣,杜甫曾於此地棲遲。
  5. ^ 魏㟲修裘璉等纂《康熙錢塘縣志》卷二十二載:「吳山濤字岱觀,晚號塞翁。領崇禎己卯科鄉薦。三任廣文。授陝西鞏昌府成縣令。彈丸小邑,當兵燹殘破之後,錢糧協濟,極為民累。抵任力請題改,邑人至今猶建祠祀之。二年即致仕。終老吳山越水間,嘯歌自得。書法飄逸,能自成家;畫不入蹊徑,殘山剩水,揮毫自如,然往往為世所重。出關日,賦《西塞》詩三十篇,詞人學士多能誦之。年八十七,無疾終。」
  6. ^ 《清代畫史》記吳山濤年八十七卒,《明清畫家印鑑》記載吳山濤卒於康熙四十九年。

參考書目

編輯
  • 汪世清《吳山濤生卒考》,原載香港《大公報》,一九八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