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组织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英語:Chinese Catholic Patriotic Association[2]),與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合稱為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會址位於北京市,是中國的一個全國性群眾團體,1957年於北京正式成立。1982年,在北京成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為中國天主教各教區的領導機構。並成立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下屬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培養天主教神職人員。主教團下設編審機構編輯出版刊物《中國天主教》和聖經、聖書等[3]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Chinese Catholic Patriotic Association
成立時間1957年8月2日,​66年前​(1957-08-02
類型非政府組織
法律地位協會
總部北京市 編輯維基數據
地址
服務地區中國內地
官方語言
普通話
隸屬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
主席
李山[1]
上級組織
國家宗教事務局民政部
目標團結、帶領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在政治、經濟和教會事務上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和教會事務自主權,堅持中國化方向,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按照民主辦教精神協助教務組織做好牧靈福傳工作;引導全國神長教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宗教和睦、世界和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2]
網站www.chinacatholic.cn

歷史 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冷戰的緊張環境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反對共產主義梵蒂岡未能建立外交關係。韓戰爆發後,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斷與梵蒂岡的官方關係,僅保留了中國天主教與梵蒂岡的宗教聯繫。但雙方矛盾日趨尖銳(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梵蒂岡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

1956年7月7日,參加了1956年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擴大)的王文成(南充教區主教)、張士琅(上海教區代理主教)、李君武(北京教區副主教)、董文隆(濟南教區副主教)、趙經農(天水教區代理主教)、康思誠(南京教區無錫總鐸)、李德培(天津教區神父)、張家樹(上海教區神父、徐家匯修院院長)、楊士達(上海教區教友)向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發出《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預備會議薦起書》,希望各地教友在7月18日前來北京,共同召開一次預備會議,以籌建「全國性的天主教友愛國機構」。[5]:53

1956年7月19日,來自全國各教區的37人(4位主教、11位代主教、副主教、宗座總理、12位神父、10位教友。到會36人,張家樹神父因身體情況請假)在北京舉行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籌備委員會發起人會議,商討成立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事宜。其中包括:王文成(四川省南充教區主教)、趙振聲(河北省獻縣教區主教)、李伯漁(陝西省周至教區主教)、易宣化(湖北省襄樊教區主教)、李維光(江蘇省南京教區代主教)、董文隆(山東省濟南教區副主教,濟南市天主教友愛國會主任)、李君武(北京教區副主教)、李德培(天津市紀家莊天主堂神父,天津市天主教友愛國會代主任)[6][5]:55-56

1956年7月25日,他們作為發起人代表籌備處向全國神長教友發出《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籌備委員會發起書》,其中稱「為了更進一步團結全國神長教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積極參加祖國建設與各項愛國運動,保衛世界和平,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們覺得有必要成立一個全國性的愛國組織。」同意發起建立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籌備委員會。同時發起書中還宣佈決定成立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籌備處。1956年7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中南海紫光閣接見參加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籌備委員會發起人會議人員。[6]

1957年7月15日至8月2日,中國天主教友第一次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國籍天主教神長教友召開的代表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中國天主教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途問題,特別對梵蒂岡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態度和中國神長教友愛國有沒有罪等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瀋陽教區總主教皮漱石在發言中表示:「愛國的一切行動,是遵守天主誡命的具體表現,不但無罪而且有功,是一種美德,應受獎而不應受罰,這樣不論以什麼形態來的罰,就是不正義,因而是無效的,既無效,就無須乎接受,也就自然不必理睬了,這是一致的原則」。他認為從神學上講,「罰是懲惡而不是懲善」,「無罪就沒有罰」,「人為的法律應服從天主的法律」,因此愛國無罪。1957年8月2日即會議最後一天,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中國天主教友愛國運動情況及今後任務》的報告,一致同意成立「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並通過了《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章程》和《中國天主教友代表會議決議》。報告認為:「愛國是公民的神聖職責。」「愛國又是天主的誡命」。會議決議稱:「為了祖國的利益,為了教會的前途,中國天主教會必須徹底改變舊中國時代帝國主義帶給我們教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實行獨立,由中國神長教友自己來辦,在不違反祖國利益和尊嚴的前提下同梵蒂岡教廷保持純宗教的關係,在當信當行的教義教規上服從教宗。但必須割斷政治上、經濟上和梵蒂岡的關係,堅決反對梵蒂岡利用宗教干涉我國內政、侵犯我國主權、破壞我們正義的反帝愛國運動的任何陰謀活動。」[7]

會議認為:「愛國會是我們天主教友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不是教會組織。因為這個團體的所有成員都是神長和教友,所以我們在宗教上應當保持聖而公教會精神,在當信當行的教義教規上,服從教宗領導。但是,梵蒂岡在政治上維護資本主義制度,追隨美帝國主義,一貫反、反共、反社會主義,因此,我們必須堅決反對梵蒂岡利用宗教形式而進行的政治干涉和破壞陰謀,劃清政治和宗教的界限,堅決割斷與梵蒂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關係」。《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章程》規定:「愛國會是中國天主教神長教友組成的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各項愛國活動,保衛世界和平,並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7]

會後,代表們回到各地分別召集省、自治區、直轄市天主教界會議進行傳達。山西省四川省山東省江蘇省河北省河南省福建省湖北省浙江省陝西省等省相繼成立了省天主教友愛國會或愛國會籌備委員會。[7]

1962年,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二屆代表會議決定將「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更名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7]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及各地天主教愛國會均為沒有實權的群眾團體。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宗教活動停止。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及各地天主教愛國會均停止活動。文化大革命之後,1980年召開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三屆代表會議及中國天主教第一屆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三屆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二者與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合稱「兩會一團」,奠定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天主教新的領導架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及各地天主教愛國會也演變為天主教內實際上的權力機構。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自成立後,一直未受到梵蒂岡方面的承認。例如2007年5月27日,教宗本篤十六世《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天主教會的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教友的信》中認為:

從梵蒂岡方面的觀點看,天主教(羅馬公教)的定義中即包括服從教宗領導,維持合一的組織,否則不該稱為天主教。例如聖公宗(英國國教),分裂之初教義、儀式與組織皆與天主教相近,只因隸屬英國國王,不服從教宗領導,即被視為新教的一支。中國政府將教宗任命教區主教這一權限視為「干涉」其內政。梵蒂岡在歷史上曾與歐洲各國政府經歷相同的爭議,後來梵蒂岡僅保留任命各國教區主教的權力。

但是,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方面則並不認為自己是裂教。表示中國天主教會所稱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是指在當信當行的教義教規上服從教宗,在政治上、經濟上割斷與梵蒂岡聯繫,反對梵蒂岡利用宗教干涉中國內政的做法。[7]例如2000年11月29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傅鐵山主教《在中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稱:

有關歷史上的爭議請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梵蒂岡關係。此處從略。

宗旨 編輯

2010年修訂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第二條規定「本會是由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自願結成的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第三條:「本會宗旨為:團結、帶領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在政治、經濟和教會事務上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和教會事務自主權,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按照民主辦教精神協助教務組織做好牧靈福傳工作;引導全國神長教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宗教和睦、世界和平作貢獻。」[9]

領導機構 編輯

根據2010年12月9日中國天主教第八屆代表會議通過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為中國天主教全國代表會議。中國天主教全國代表會議由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務委員會與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常務委員會共同決定召開,每五年召開一次。[10][11][12]中國天主教代表會議的職權是:

  1. 制定和修改本會章程。
  2. 聽取和審議上一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主教團聯合作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3. 討論並決定本屆委員會的工作方針。
  4. 選舉產生本會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
  5. 決定終止事宜。
  6. 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設主席一名、副主席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常務委員、委員若干名。[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委員會是中國天主教全國代表會議的執行機構,每屆任期五年,委員可連選連任。[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務委員會是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在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委員會閉會期間行使若干職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常委可連選連任。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務委員會議由主席主持召開,每年召開一次。[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會議由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組成,每半年舉行一次。[10]

有關重大事宜,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得與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副主席、秘書長舉行聯席會議(簡稱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負責人聯席會議)。[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主持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務委員會日常工作。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法定代表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每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但任期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屆期的,須經全國代表會議到會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報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延長屆期。[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協助主席工作,副主席每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秘書長在主席的領導下,負責處理日常會務。秘書長每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秘書長協助秘書長工作,副秘書長每屆任期五年。[10]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可設名譽主席、顧問若干名。名譽主席、顧問每屆任期五年。[10]

全國代表會議 編輯

  • 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第一屆代表會議:1957年7月15日—8月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的代表共241人(主教11人、宗座總理4人、代理主教和副主教58人、神父代表84人、修士代表1人、修女代表9人、教友代表74人。其中因病因事請假4人),代表全國137個教區300餘萬天主教徒。會上成立了「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皮漱石總主教當選為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主席。[13][14][7]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二屆代表會議:1962年1月5日—19日在北京舉行,出席的代表共256人。會議聽取了上一屆主席皮漱石總主教作的《中國天教愛國會四年來的工作及今後任務》的報告,通過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二屆代表會議決議》。會議將「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更名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並修改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選舉產生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二屆委員會,皮漱石總主教再度當選為主席。[13][14]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三屆代表會議:1980年5月22日—5月30日在北京舉行,這是文革結束後的首次大會。出席的代表共198人。大會批判了「四人幫」對宗教的迫害,擁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會議修訂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通過了《告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書》和《告台灣天主教神長教友書》,確定了今後的主要任務是:「團結神長教友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反對任何外來勢力干涉和控制我國教會,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神長教友進行愛國守法教育。」選舉產生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三屆委員會,宗懷德主教當選為主席。[13][15]
    • 中國天主教第一屆代表會議:1980年5月30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三屆代表會議結束後,緊接着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天主教第一屆代表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並通過了《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章程》。[16]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四屆代表會議和中國天主教第二屆代表會議:1986年11月18日—11月29日在北京分別舉行。出席這兩個代表會議的代表共278人(主教37名,神父105名,修女11名,修士2名,修生6名,教友117名)。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四屆代表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宗懷德主教代表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三屆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聽取和討論了塗世華主教關於修改《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說明的報告,學習和討論了《中共中央關於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四屆委員會,宗懷德主教再次當選為主席。中國天主教第二屆代表會議討論和通過了第一屆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的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後的工作任務,修訂了《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章程》,選舉了第二屆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學習和討論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會議期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領導接見了與會代表並講話。[13][17][18][19]
  • 中國天主教第五屆代表會議:1992年9月15日—9月20日在北京舉行,出席的代表共272人。會議通過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章程》,修改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宗懷德主教再度連任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會議還通過了調整中國天主教全國組織機構的決議,決定將原有的3個組織調整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撤銷了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13][20]
  • 中國天主教第六屆代表會議:1998年1月17日—1月20日在北京舉行,出席的代表共281人(主教70位,神父107位,修女23位,教友81位)。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在開幕式上講話,傅鐵山主教作題為《愛國愛教,堅定信德,努力辦好教會迎接新世紀的到來》的報告。會議選舉產生了第六屆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領導機構,選舉傅鐵山主教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劉元仁主教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並修改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章程》。[13][21]
  • 中國天主教第七屆代表會議:2004年7月7日—7月9日在北京舉行,出席的代表共262人(應到代表291人。29人因病因事請假,其中因山泥傾瀉,西藏的2位代表未能到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第六屆常務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以及重新修訂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章程》,再度選舉傅鐵山主教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劉元仁主教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13][22]
  • 中國天主教第八屆代表會議:2010年12月7日—12月9日在北京舉行,出席的代表共314人(應到代表341人,其中主教61位、神父162位、修女24位、教友代表91位。請假27名)。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馬英林主教代表上屆「一會一團」所作的《同心同德譜寫中國天主教愛國愛教事業新篇章》的工作報告,審議並通過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章程》修正案,選舉產生了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新一屆領導成員。會議期間,中共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朱維群出席會議並接見了全體代表,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講話。[13]
  • 中國天主教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2016年12月27日—12月29日在北京舉行,出席的代表共365人。第八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房興耀主教致開幕詞,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馬英林主教代表第八屆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沈斌主教主持開幕式。中共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裔炯,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副局長陳宗榮應邀出席開幕式,王作安代表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講話。[23]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八屆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修正案)》、《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章程(修正案)》及中國天主教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決議。選舉產生了以房興耀主教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以馬英林主教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的新一屆「一會一團」領導班子。會議還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24]
  • 中國天主教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2022年8月18日—20日在武漢舉行,出席的代表共345人。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第九屆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修正案)》《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章程(修正案)》。選舉產生了以李山主教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以沈斌主教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的新一屆「一會一團」領導班子。會議還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和「一會一團」監事會成員[25]

機構沿革 編輯

第一屆委員會 編輯

(1957年8月3日成立)

  • 主席:皮漱石總主教(瀋陽總主教區)
  • 副主席:楊士達教友(上海教區,任內病故)、李伯漁主教(陝西周至教區)、李維光代總主教(南京總主教區)、王文成主教(四川南充教區)、趙振聲主教(河北獻縣教區)、董文隆代主教(濟南教區)、李德培神父(天津教區)、曹道生教友(太原教區)
  • 秘書長:李君武副主教(北京教區)
  • 副秘書長:易宣化主教(湖北襄陽教區)、楊高堅代主教(湖南常德教區)、湯履道教友(上海教區,任內病故)

第二屆委員會 編輯

(1962年1月選出)

第三屆委員會 編輯

(1980年5月選出)

第四屆委員會 編輯

(1986年11月選出)

第五屆委員會 編輯

(1992年9月選出)

第六屆委員會 編輯

(1998年1月選出)

第七屆委員會 編輯

(2003年7日選出)

第八屆委員會 編輯

(2010年12月9日選出)

第九屆委員會 編輯

(2016年12月29日選出)

第十屆委員會 編輯

(2022年8月20日選出)

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名譽主席 編輯

(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條目)

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顧問 編輯

(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條目)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负责人简历. 中國天主教網. [202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2. ^ 2.0 2.1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章程. 國家宗教事務局. [202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3. ^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中國天主教網. [202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4. ^ 天主教历史及中国天主教的历史. 中國政府網. 2005-06-23 [201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5. ^ 5.0 5.1 5.2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主編. 圣神光照中国教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五十年来的辉煌足迹.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年. ISBN 9787802540262. 
  6. ^ 6.0 6.1 楊標,中國天主教歷屆代表會議簡介,中國天主教1994(3):39-41
  7. ^ 7.0 7.1 7.2 7.3 7.4 7.5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成立. 中國民族宗教網. 200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30). 
  8. ^ 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天主教會的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教友的信 (PDF). The Holy See. 2007-05-27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05). 
  9.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中國天主教2011年(2)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章程. 中國天主教. 2011-07-05. 
  11. ^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章程(2004年7月9日中国天主教第七届代表会议通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18日). 
  12. ^ 詹思祿 主教.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章程》、《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章程》的修改说明. 中國天主教. 2010-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天主教历届代表会议. 中國天主教. [201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14. ^ 14.0 14.1 天主教历史及中国天主教的历史.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201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15.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三屆代表會議決議,中國天主教1980年01期
  16. ^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建立. 中國民族宗教網. 200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17.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四屆代表會議決議,中國天主教1987(1):24-25
  18. ^ 史暢,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四屆代表會議 中國天主教第二屆代表會議的京隆重舉行,中國天主教1986(17):6
  19. ^ 中國天主教第二屆代表會議決議,中國天主教1987年01期
  20. ^ 中國天主教第五屆代表會議決議,中國天主教1992(4)
  21. ^ 中國天主教第六屆代表會議決議,中國天主教1998(1):28-28
  22. ^ 陳建明、楊舜濤,盛世開盛會 做光又做鹽——中國天主教第七屆代表會議勝利閉幕,中國天主教2004(4):6-8
  23. ^ 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 國家宗教事務局. 2016-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24. ^ 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胜利闭幕. 網易. 201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25. ^ 中国天主教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 中國天主教. [2022-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3). 
  26. ^ 中国天主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 人民日報. 2010年12月9日 [2010年12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13日). 
  27. ^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中國天主教. 2017-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外部連結 編輯

  • 中國天主教(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主辦)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