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見習編輯

現在時間為2024年6月27日 19點48分(UTC)。在此時,維基百科已有1,427,386篇條目!

Dorisman用戶框
基本資料
這個用戶是男性
142
cm
這個用戶身高142 cm
所有的宇宙人都知道這個用戶是住在宇宙的。
所有的地球人都知道這位用戶是
居住在地球上的
這位用戶來自亞洲
臺灣主島這位用戶出生或現居於臺灣
這位用戶有近視
26這位用戶今年26歲了。
該用戶使用雅虎搜尋網路。
興趣
這個用戶數學
充滿興趣
這個用戶喜歡魔術
這個用戶是個航空迷
這個用戶喜歡游泳
走走 這個用戶喜歡散步
其他
知善喜惡這個用戶覺得破壞維基百科還算有趣,但會忍耐。
這位用戶的維基生日
四月七日


公告欄

表格格式小妙招

對於習慣使用Wiki標記語言的老鳥來說,創建表格時在表格上方插入{| class="wikitable"代碼,即可自動生成表頭。了解其他在Wiki標記語言下創建表格技巧,請參考以下資源:

  • 了解更多:

Category:表格模板


加入每日提示維護小組,一起來編寫每日提示!
若欲在用戶頁使用此模板,請加入 {{Totd}} 代碼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
已有1,427,386篇中文條目
歡迎

特色條目

2018年8月上旬,熱帶風暴伊萊亞娜吹襲墨西哥西部,雖規模較小,但仍然引發洪災並奪去多條人命。伊萊亞娜源自7月26日離開非洲西海岸的東風波,8月4日清晨進入東太平洋。接下來系統快速發展,當晚便成為熱帶低氣壓。氣旋起初層次分明,但很快就因北向風切變大幅削弱並降級。8月5日成為熱帶風暴,並於次日達到風力時速100公里,氣壓998毫巴(29.4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此時已經開始發展出風眼牆結構。接下來,伊萊亞娜逐漸同附近的颶風約翰相互交織,結構漸遭擾亂,最終在8月7日被後者吸收。

新聞動態

嫦娥六號
嫦娥六號

優良條目

颱風妮妲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第四個熱帶氣旋和第二個獲命名的風暴。妮妲是2004年颱風季的第二個超級颱風,達到風力時速260公里(一分鐘平均)的最高強度。風暴在菲律賓東南方形成。颱風掠過菲律賓東部,導致整個菲律賓群島出現大雨。妮妲後來向東北加速,在轉變成溫帶氣旋的同時掠過日本以東海域。妮妲合共造成130萬(2004年美元)的損失,亦導致31人死亡。

每日圖片

你知道嗎?

歷史上的今天

6月27日吉布地獨立日1977年

1977年
法屬阿法爾和伊薩領地正式脫離法國近100年的統治而獨立,並定名為吉布地共和國
1991年
南斯拉夫人民軍開始進攻在兩日前宣布獨立的斯洛維尼亞十日戰爭(圖)爆發。
1994年
奧姆真理教在日本松本市釋放沙林毒氣,造成八人死亡、五百多人受傷。

特色內容

最新評選出的特色內容

季節話題

紅葉
紅葉

姊妹計畫

維基百科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運作。基金會旗下尚有其他數個多語言、內容開放的維基計劃:

若您在維基百科受益良多,請考慮資助基金會添購設備
欲與中文版取得聯繫,請至新聞組或寄送電子郵件
If you do not write Chinese but need to contact zh-wikipedia, you can leave your messag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