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奧斯卡金像獎

第11屆奧斯卡金像獎於1938年3月10日在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千禧酒店英語Millennium Biltmore Hotel舉行[1]。這是首屆沒有正式主持人的學院獎頒獎典禮,這同時也是首次有美國片以外的電影獲提名最佳影片讓·雷諾阿的電影《大幻影》)。

第11屆奧斯卡金像獎
日期1939年2月23日
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千禧酒店英語Millennium Biltmore Hotel
主持人無正式主持人
摘要
最佳電影浮生若夢
獲獎最多羅賓漢冒險記》(3項大獎)
提名最多《浮生若夢》(7項提名)

法蘭克·卡普拉成為首位贏得三次最佳導演的導演。此外本屆也是僅有的兩次四個演員獎項中的三個獎項由重複獲獎者獲得中的一次(另一次是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只有費伊·貝恩特是第一次獲獎,但她也是第一位入圍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的演員。

斯賓塞·屈賽成為第一位連續兩屆獲得最佳男主角的男演員,另一位是1994年獲獎的湯姆·漢克斯最佳改編劇本得主之一蕭伯納是罕見曾經獲頒奧斯卡獎及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是鮑勃·迪倫,他曾於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拿下最佳原創歌曲獎,並於2016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獎項

編輯
法蘭克·卡普拉; 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
斯賓塞·屈賽; 最佳男主角
貝蒂·戴維斯; 最佳女主角
沃爾特·布倫南; 最佳男配角
費伊·貝恩特; 最佳女配角
埃里希·科恩戈爾德; 最佳原創配樂
哈利·華納英語Harry Warner; 榮譽獎
狄安娜·竇萍; 青少年獎
米基·魯尼; 青少年獎

獲獎者在最上方以加粗字體顯示:

最佳製作(Outstanding production) 最佳導演(Directing)
最佳男主角(Actor) 最佳女主角(Actress)
最佳男配角(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最佳女配角(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最佳原創故事 Writing (Original story) 最佳改編劇本 Writing (Screenplay)
最佳單軸短片 Short subject (One-reel) 最佳雙軸短片 Short subject (Two-reel)
最佳卡通短片 Short subject (Cartoon) 最佳配樂 Music (Scoring)
最佳原創配樂 Music(Original score) 最佳歌曲 Music(Song)
最佳藝術指導(Art direction) 最佳攝影(Cinematography)
最佳錄音(Sound recording) 最佳影片剪輯(Film editing)

奧斯卡榮譽獎

編輯

歐文·G·托爾伯格紀念獎

編輯

奧斯卡青少年獎

編輯

獲得多項提名和獎項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he 11th Academy Awards (1939)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6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