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宗教呈現多元化趨勢,主要宗教有基督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其中以佛教、道教信徒最多。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福州人祭祀祖先和地主非常普遍,許多家庭中設有祖先和地主牌位。

鼓樓區西禪寺
(佛教)
羅源縣迎神活動
(道教)
倉山區泛船浦天主堂
(羅馬天主教)
倉山區天安堂
(基督新教)
鼓樓區福州清真寺
(伊斯蘭教)

佛教 編輯

福州佛教歷史 編輯

佛教在三國之際傳入福州,南朝時期大為發展,唐代福州則出現了百丈懷海黃蘗希運這樣的高僧。之際,福州佛教更盛。福州佛教在末一度衰落,但清代又復興,1654年,隱元禪師東渡日本,開創日本佛教黃檗宗。福州重要的佛教寺廟包括鼓山湧泉寺、西郊西禪寺金雞山地藏寺、瑞峰林陽寺、閩侯雪峰崇聖寺、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等。[1]

重要佛教寺院 編輯

  • 鼓樓:怡山西禪寺[註 1]、北禪寺、三界寺、開元寺、法海寺
  • 台江:海潮寺、荷澤寺
  • 倉山:清涼寺
  • 馬尾:鼓山湧泉寺[註 1]
  • 晉安:金雞山地藏寺[註 1]、瑞峰林陽寺[註 1]、象峰崇福寺、瑞雲寺
  • 長樂:龍泉寺、雲山寺、文殊寺、銀峰寺、屏山寺、西興寺、竹林寺、晦翁寺、長者寺、清涼寺
  • 閩侯:雪峰崇聖寺[註 1]、五仙寺、金仲閣、法雲寺、三益寺
  • 福清:黃檗山萬福寺[註 1]、瑞岩寺、吉水寺、資福寺、香燈寺、柳圃寺、福山寺、靈石寺、西澗寺
  • 連江:蓮峰寺,白雲寺、玉華寺、下庵、上庵、靜室、中岩、後岩、觀音閣、一真堂、青芝寺、淨光寺、保福寺、九龍寺、青峰寺、寶林寺
  • 羅源:開善寺、龍華寺、瑞雲寺、光化寺、鳳山寺、金粟寺、聖水寺、碧雲寺、仙茅寺,水陸寺、白馬寺、枝南寺、萬壽寺、翠峰寺
  • 永泰:方廣寺、下際寺、重光寺、仙佛寺、姬岩寺、鳳凰寺、暗亭寺、高蓋山寺
  • 平潭:金峰禪寺、觀音堂
  • 閩清:白岩寺

道教 編輯

福州道教歷史 編輯

福州的道教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的時代。漢武帝何氏九仙在福州於山修煉,後從福清石竹山仙遊九鯉湖[2]東漢末年侯官董奉既是道人,又是名醫。五代閩國時期,閩王王延鈞王昶崇信道教,福州道教大為興盛,這一時期,閩王王延鈞封陳靖姑為「臨水夫人」,賜宮女36人為弟子,建門第於臨水,後加封為「崇福臨水夫人」,靖姑逝世後,又加封為「順天聖母順懿元君、惠忱慈量天尊」,陳靖姑成為閩東一帶最重要的道教女神之一,而福州則成為閭山派的中心,閭山派的另外一支則尊奉法主真君祖師以來,新建道觀漸少,乾隆四年(1739年)朝廷下令禁止道教之後,道教急劇衰落。但福州的道教通過滲透到民間宗教中去,仍在民間流行。福州市道教協會位於於山九仙觀。媽祖臨水夫人是福州最重要的道教神祇,其餘如包括懿德夫人開閩聖王威武尊王白馬尊王(射鱔尊王)、五福王爺水部尚書武夷真君齊天大聖丹霞大聖董真人裴真人馬天君照天君等等,等都是福州知名的神祇。[1]

重要道觀 編輯

  • 鼓樓:福建都城隍廟、於山九仙觀、道山觀、照天宮、裴仙宮
  • 台江:幫洲廣慧庵
  • 倉山:龍沄嶺望北台真武殿
  • 晉安:東郊東嶽廟
  • 閩侯:青圃村洪恩靈濟宮位
  • 永泰:高蓋山名山室道院
  • 福清:福清石竹山九仙閣

新教 編輯

 
鋪前基督教堂,前身是美部會在福州的「救主堂」

福州新教歷史 編輯

基督教新教在1847年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美部會)和美以美會傳入福州,聖公會亦接踵而至。1856年,衛理公會在東亞地區的首座教堂真神堂誕生於福州茶亭街。從晚清至民國,新教教會在福州創辦了許多新式學校和醫院,對福州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新教還發展了羅馬化的福州話文字,即平話字,並在教會學校中加以推廣。新教在福州的傳播過程中也產生了黃乃裳倪柝聲這樣頗有影響的教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新教教會也受到了三自運動巨大的衝擊,有些持異議的教徒遭受到迫害,家庭教會的活動形式則在後來興盛起來。[3][1]

重要教堂 編輯

天主教 編輯

福州天主教歷史 編輯

1624年底,艾儒略來福州傳播天主教。1625年,福州歷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三山堂建於宮巷。早期,耶穌會多明我會同時在福州地區傳教。禮儀之爭發生後,耶穌會退出福州,僅留多明我會活動。1720年清廷下令禁止天主教,福州的天主教活動轉入地下。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天主教恢復活動,1848年,西班牙多明我會在福州南門兜澳尾巷建堂。大批福州疍民也在清末皈依天主教,並藉此得以上岸定居。1949年以前,教會神職人員以西班牙人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推行三自運動,福州的外籍神職人員被驅逐,有異議的本地神職人員遭到逮捕,教會遂分裂成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這種局面維持至今。[4][5]根據官方統計數字,1994年天主教友人數突破20萬人,其中長樂區約8萬人,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平潭縣福清市共約3-4萬人。[1]

重要教堂 編輯

  • 鼓樓:西門天主堂、洪山橋天主堂
  • 台江:蒼霞洲天主堂
  • 倉山泛船浦天主堂、上渡天主堂、灣邊天主堂
  • 馬尾:營盤頂天主堂
  • 長樂:城關天主堂、金峰天主堂、鶴上天主堂、古槐龍田天主堂、金峰潭頭天主堂
  • 連江:城關天主堂
  • 羅源:鳳山岐陽天主堂
  • 閩侯:南嶼南江天主堂、南嶼南溪天主堂、上街百祿村天主堂、上街曉星天主堂、竹岐洋里天主堂、白沙天主堂
  • 永泰:城關天主堂、蒿口鎮天主堂、塘前鄉天主堂
  • 閩清:城關天主堂、坂東天主堂
  • 福清:城關利橋天主堂、龍田天主堂、江陰天主堂、漁溪天主堂、高山天主堂、江鏡天主堂

伊斯蘭教 編輯

福州伊斯蘭教歷史 編輯

歷史上,福州的伊斯蘭教活動一直很少。628年,福州出現了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清真寺。此後,福州伊斯蘭教長期衰落,直到1474年即明朝成化十年,市舶司由泉州遷至福州,穆斯林來福州者漸多,伊斯蘭教才在福州稍微復甦,福州清真寺亦重建於此時。清代,福州伊斯蘭教是靠外省來閩任職的穆斯林官員捐資修寺、修墓、辦經堂教育來維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福州穆斯林多是來自外省。[1]

清真寺 編輯

備註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
  2. ^ 何喬遠,閩書
  3. ^ Dennis McCallum,Watchman Nee and the House Church Movement in China
  4. ^ 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紛紛湧向玫瑰山莊聖母朝聖地朝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亞洲新聞
  5. ^ A call for Catholic unity in China,PRI's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