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會缸瓦市教堂

北京基督教會缸瓦市堂[1],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南大街57號。這間教會由英國倫敦傳道會於1863年所創建 ,是現存的北京最早的基督教會。「基督教缸瓦市教堂」是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2]

北京基督教會缸瓦市堂
北京基督教會缸瓦市堂

簡介

編輯

1861年10月,倫敦會的雒魏林在北京東城租用英國公使館的房產開創醫療事工。這就是北京協和醫院的前身。1863年倫敦會派艾約瑟來到北京和雒魏林一起負責北京的事工,同年在西城設立傳教機構,這就是缸瓦市教會的起源。1864年3月28日,英國倫敦會27歲的醫學博士杜德珍輾轉上海到達北京,在行醫的同時傳教。杜德珍博士同時也對中國現代醫學、攝影等學科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1900年6月13日,缸瓦市教堂與北京城內其他10餘座教堂在同一天被義和團燒毀。

1903年3月16日,英國倫敦會又用當時通用的松江銀2100兩,在缸瓦市從私人奎瑤手中購地而建堂,當時教堂分南北兩院,南院占地1.93畝,房32間半,有小禮拜堂一座,用做副堂和牧師住宅;北院3.32畝,房54間半,有大禮拜堂一座。1922年改建新堂(就是現在仍在使用的主堂),實行自立自養,並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在教堂南院開辦仁濟醫院;北院為銘賢小學。形成教堂、醫院、學校為一體的格局。1919-1928年,缸瓦市堂工作由寶樂山先生負責。1929-1949年,缸瓦市堂由石雲浦牧師主持工作。

1950-1958年,由呂仲岩牧師繼任工作。1951年,向政府登記時,有工作人員4人,義工11人,信徒120人。李克先生從神學畢業之後,即到缸瓦市堂協助呂牧師一同工作。1958年,北京市西城區屬於各宗派的其他基督教堂全部被關閉,信徒都被合併到缸瓦市教堂,稱缸瓦市堂為西堂。此期間由劉仲和牧師負責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缸瓦市教堂被迫停止聚會。

1980年7月18日,缸瓦市教堂恢復禮拜,祁廷鐸牧師任主任牧師,後調任北京燕京神學院為副院長。1986年-1993年,楊毓東牧師為主任牧師。1994年12月4日,發生著名的缸瓦市教變,楊毓東牧師被暴力趕下講台,於新粒接任主任牧師。1994年-2002年,於新粒牧師為主任牧師。2002年至今,杜鳳英牧師為主任牧師。

在1949年前後和文革期間,陸續有居民和單位侵占缸瓦市教會教產和土地,並修建各樣建築比如家具店、住宅等,並長期拒絕歸還。1980年教堂重新對外開放時,能使用的房屋只有大禮拜堂和附屬房屋,僅占原來的五分之二,相當部分信徒只能在院裡露天聚會。1996年,為緩解聚會壓力,在主堂的南側擴建了副堂[3]。2008年,在清退占居教堂北側後院的住戶後,對後院進行改建,新建了小禮拜堂和辦公室等。2009年初,西四家具店拆遷,長期被大樓遮擋的教堂得以露出街面,而拆遷產生的空地則被改造成綠化停車場[4][5]

缸瓦市教會現有信徒5000多人。每個主日有四次禮拜。還有同工馬美真牧師,張書強牧師,張錦星牧師,劉新元傳道。此外還有一次周日下午的朝語敬拜。

2005年11月,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訪問北京時,曾參加缸瓦市教堂主日禮拜[6][7]。美國國務卿賴斯也曾參加缸瓦市堂主日崇拜[8]

著名信徒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羅東生編,鏡頭時光機 穿越京城160年 帝都皇城,故宮出版社,2021.06,第165頁.缸瓦市教堂
  2. ^ 西城区普查登记项目,西城文化网,2014-06-10.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3. ^ 王志宏. 北京缸瓦市基督教堂访问记. 中國宗教. 2000, (04): 36–37. 
  4. ^ 西四家具店开拆. 新浪網. 新京報. 2009-02-25 [2024-06-12]. 
  5. ^ 周芳. 缸瓦市基督教堂:旧貌换新颜. 中國民族報. 2009-08-18. 
  6. ^ http://www.newsday.com/news/nationworld/world/ny-wobush1120,0,5941040.story?coll=ny-world-big-pix
  7. ^ 存档副本. [2009-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8. ^ “今晚的礼拜和证道太好了”——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华期间参加北京缸瓦市教堂棕枝主日晚礼拜. 天風. 2005, (05): 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