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雍(?年—?年),字仲和,山东省定陶县人,廪贡,雍正年间在四川历任州县官员。

高思雍

籍贯 山东省定陶县
字号 字仲和
出身
  • 廪贡出身
著作

生平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高思雍,字中和,山东定陶禀贡。五十三年任。明怒寛厚,粮漕军需,绝不累民。兴学教士,人文蔚起。内艰去,士民肖像三尹祠”,《项城县志》卷三
  2. ^ “名宦祠在㦸门东,岁久倾圮。康熙元年,阖邑绅衿因旧址建一闲,前任邑令郑羽侯子生员郑璿助修。三十年,知县顾芳宗捐俸重建三闲,设木主十一座,知县刘俶修。嘉庆二十五年,知县邵杰、教谕张发辉、训导张宗泰重修。祀名宦者十一人:汉雷义、魏贾逵,明黄福、彭仲恭、刘镛、宋麟、赵思忠、戚衮、魏勋、方栋、贾明远。按应祀名宦者,明有王钦诰、魏云中、杨新期、徐可大、田唯嘉、张应宏,国朝有郑羽侯、黄陛、顾芳宗、刘其时、高思雍、刘俶、吴溶、赵德宏、王道辉、周作梅、梁作文、黄堂、吴怡曾、缪庭槐、邹尧廷、彭旭、恒伦、程国棠、杜受廉。附记于此,俟有力者举行焉。丁日同时分祭。祭品:帛一,白色,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肉一,每位铜爵三,仪注一。献前后行一跪三叩首礼。祝文:挺生异地,秉政秣陵。功业昭垂,姓字常亲于朝宁;声教洋溢,风化不泯于乡评。维兹仲春秋,礼宜致祭”,《项城县志》卷九
  3. ^ “四贤尹祠在城内文昌阁后。明知县田惟嘉有善政,邑人建祠肖像,以志不忘。国朝知县顾芳宗善政多端,邑民重修祠合祀。后知县刘其时、高思雍,邑人肖像并附祠内,其贤可想见云”,《项城县志》卷十
  4. ^ “高思雍,山东定陶人,廪贡。雍正三年任;陞眉州知州。”,《道光元年邻水县志》
  5. ^ 《清代吏治史料·官员铨选史料9》,5232-5233
  6. ^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46,468
  7. ^ 《清代吏治史料·官员铨选史料17》,9785-9786
  8. ^ 《清代吏治史料·官员铨选史料23》,13394-13395
  9. ^ “高思雍,山东贡生,八年任”,《眉山县志》卷九
  10. ^ “十八日辛未。吏部奏推陞郎中等官一疏,大学士马齐、张廷玉、孙柱奉谕㫖:潘国璠等依拟用,赵士魁、杜士秀、孔传焕、顾延琮、蔡賔兴、因可方、髙思雍俱由外任推陞部曹,倘其中有在任熟练、于地方有益者,着该督抚秉公据实题请,以陞衔留原任。题留之后,其京官贠缺,吏部另行铨补。”,《清世宗起居注》卷二雍正五年九月
  11. ^ “高思雍,廪贡,初任项城知县,补邻水县知县,升眉州知州,见人物”“高思雍,字仲和,由廪贡授河南项城县知县,劝课农桑,时勤补助,念项邑久歇科第,延名儒倡率教化,躬亲考课,多所成就,丁母忧囘籍,项人公建生祠,赴陶祭奠者三百馀人,后补四川邻水县,练鄕兵以御宼,垦山田以实饷,民赖以安,推陞内阁中书舍人,上宪以陞衔题留,委解军饷三十馀万,西赴边军交兑,以才能见称,督抚题陞授直隶眉州知州,署理成都府,护理建南道事,所在有声,解组村居,日与耆旧诗酒自娱,年七十有六卒”,[民国]《定陶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