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与琉球关系史

福建与琉球关系史是指福建信史以来至今与琉球奄美冲绳地方及之前的琉球国)双方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关系。随着日本吞并琉球后,实际已演化成各城市间的友好关系。

福建文化对琉球影响深远,福建的风狮爷在琉球随处可见。

地理 编辑

福建与琉球隔海相望,光绪十一年福建台湾省脱离福建独立后,福建北部仍与琉球隔海相望。

历史 编辑

早期 编辑

明朝统治时期 编辑

洪武二十五年,察度在朝贡时提出要求赐予一些中国人丁,以便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及来往通商,明太祖接受察度王的邀请,赐闽中舟工三十六姓。其三十六姓,到底指的是三十六户还是三十六人,或者“三十六”只是一种虚数,至今仍有争议。不过据统计,目前久米士族的后裔实际上只有二十五姓,其中洪武、永乐年间到达琉球的后裔只有六姓;其他的十九姓中,九姓为后来陆续从中国迁入,十姓为奉琉球国王旨意入籍久米村之人(九姓琉球人、一姓日本人)。此即闽人三十六姓

明时,历代琉球使节均在福州进贡厂柔远驿停留。明代的柔远驿规模相当大,内有前厅、卧房、后厅、后厅夷梢卧房、贰门、贰门夷梢卧房、守把千户房、军士房、大门、天妃宫、进贡厂、控海楼和尚公桥,用于琉球使者商人居住及储存贡品、商品。

清朝统治时期 编辑

 
清代重建的柔远驿(琉球馆)
肇始

顺治三年,清军攻破福建,滞留福建的琉球使者金应元毛泰久金思义,被清朝将领博洛带至北京[1];顺治十年,尚质遣使前往清朝,决定同清朝建立朝贡关系,从此开启了清代闽琉关系史。[2]

发展

康熙五年(1666年)琉球国王尚质上奏康熙帝请求恢复柔远驿,康熙准奏并令福建督抚重建该驿,但重建后靖南王的藩兵仍拒绝迁出。三藩之乱中,柔远驿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遭重度损坏,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由康熙帝下令重建。从此,柔远驿恢复了其自明代起接待琉球国赴华朝贡的宾客和商人的职能……

终结

同治十年,琉球宫古岛民在台湾岛遭到斯卡罗酋邦逮捕处决,此即八瑶湾事件。最终导致了日本找到借口“处分”琉球以及光绪十一年原福建省台湾道独立建省,由此终结了清代闽琉关系:

光绪元年,日本强迫琉球王国停止向清朝朝贡、关闭福州琉球馆,并提出吞并要求,1876年,在琉球和清朝方面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中琉断交,福州柔远驿作为琉球使者驻地的功能消失。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后,日方曾提出日本接替琉球国继承柔远驿作为日本的财产,但被中国方面拒绝。尽管如此,前往福州的琉球人(实际上包括很多日本人)仍继续使用该馆作为在的居所。约在日俄战争爆发期间,琉球人胡月亭(唐名胡国善、号月亭,和名仪间正忠)兄弟五人来到福州,利用琉球馆之地开设太吉茶栈,从事福建与那霸之间的贸易。[3]

近现代 编辑

 
久米福州园

1981年5月20日,那霸与福州成为友好城市。1991年是那霸市建市70周年,也是其与福州缔结友好城市的10周年。为了纪念这段历史,那霸市政府决定在闽人三十六姓居住的久米村的原址上修建福州园。福州园从设计到施工都是那霸方面聘请福州人完成的,使用的材料也完全来自福州。园内的主要建筑有三山(于山乌山屏山)、二塔(乌塔白塔)、一流(闽江)等,将福州有代表性的风景融入园中。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中山世谱》记载:“时乃清朝大将军贝勒,率大兵入福建,攻破隆武,而天下大定。由是,王舅毛泰久、长史金思义及前使金应元等随大将军贝勒,入京投诚。”但是《华夷变态》的记载则是:“初,琉球、安南、吕宋三国,各遣使于明季进贡,留闽未还。大兵平闽,执送京师。命赐三国贡使李光耀等衣帽、缎布,仍各给敕谕,遣赴本国招谕国王。谕琉球国王敕曰:‘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遣使朝贡业有往例。今故遣人敕谕尔国,若能顺天循理,可将故明所给封诰印敕遣使赍送来京,朕亦照旧封锡。’”《清实录·世祖实录·卷之三十二》“顺治四年六月丁丑”条的记载与《华夷变态》相同。
  2. ^ 《〈华夷变态〉与清、琉球册封关系的形成》,川胜守
  3. ^ 西里喜行. 中琉交渉史における福州琉球館の諸相 (PDF). 《琉球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68集》.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3-18) (日语).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