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二二八事件/存档10

最新留言:4年前由Tigerzeng在话题编辑请求 2019-07-18内发布

引言第一段末的“X亡”

@Chinuan12623目前,引言第一段末说“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请问此处的“死亡”改成“伤亡”是在何时形成的共识?敝人没有印象。--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03:41 (UTC)

  • 回应:
  1. 如同阁下先前说的-引言的用途是作为简洁的引子,以便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之继续往下阅读,故不宜放置太细节或与内文太雷同的字句。如果适当的精简能使条目更专业,甚至往优良条目的方向迈进,也未尝不是好事。)既然精简"内文"用词于"引言",就不可能将"来源"用词照抄,文字要中立客观不情绪很重要,如同阁下前说的-敝人可以认同“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天马茶房前查缉私烟,因公权力过当暴力造成民众一死一伤”这个写法,如果其他用户也没意见就好。敝人也认同维基条目的用词尽量中性与中立。)而叶又嘉说-虽然这个说法相对中立,但写成“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天马茶房前查缉私烟,因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一死一伤”,比较通顺,毕竟公权力是强制力,某种程度也是暴力,不当使用公权力就能表达。)故最后以-“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天马茶房前查缉私烟,因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一死一伤”无异议而编修。
  2. 同案之讨论以"最后"之绝多数论为之。Barter84之偏见在以他主编挑选之来源用词为之,而不让他人来源置入,只有他说的是可靠来源,别人有问题。有"死亡"人数众说纷纭,当然也有"伤亡"人数众说纷纭来源,但"众说纷纭"这4字不是重点,"伤亡人数"有很多版本才是重点与事实,不是抓着"众说纷纭"这4字来套说一定坚持要写"死亡"人数才对,不是略择也有"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的3个来源,而且"伤亡"人数众说纷纭来源,才是客观中立之述不是吗,事件怎只死而未伤数。
  3. 讨论内文'表格都是"伤亡",而"引言首段"讨论"事件造成民众大量伤亡"之用词次数何其多,但从没有"事件造成民众大量死亡"用词之论,既然前句讨论"伤亡"何其多,末句当然是连结"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之述,何况也有"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之来源。
  4. 就是知道Barter84会偏见以他主编挑选之来源用词"死亡"人数众说纷纭来独论,先前我就提修将“然而伤亡数字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去赘词,改为“而伤亡数字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列表同改)。引言是精简内文与来源用词,用"伤亡数字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不更精确,S89176是支持改为“而伤亡数字有上千人至数万人之说”,而阁下是认为-“然而伤亡数字众说纷纭”还是应该保留,较能说明各方说法差异甚大。
  5. 综上,将引言第一段末说述为-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是无庸置虞,有3个可靠"伤亡众说纷纭"之来源[1][2][3],不是Barter84可乱扣人狂热者之蔑词来否定的掉。
  6. 再查-引言第一段“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之讨论共识,正确的讨论是"引言-第一段"之"整段"内容编修讨论,1.阁下曾对Barter84说明-若要翻修引言,阁下能否拟个草稿供大家评估?)但其未拟处。2.后依各方拟了个"陈展逐修版本"来众论 。3.最后以6支持、1反对。来执行编请。4.(*)提醒此“引言-首段”之整段编修,你我都参论共6人支持,仅Barter84他1人独反。又该次冗长讨论中,无人对末说“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提疑或讨论,就连Barter84也未质论,何来事后放炮。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05:32 (UTC)

参考资料

  1. ^ 评价蒋氏功过,就事论事与将心比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3年4月15日
  2. ^ 二二八事件的经济分析风传媒 2018-02-28
  3. ^ "工工八事件"伤亡人数的推测甲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军学术论坛(2003 1:f:卷)堵静涛]
了解,谢谢。但敝人发觉“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不是很恰当的说法,因为众说纷纭的显然是“死亡”人数而非“伤亡”人数。敝人等一会儿开个题,讨论这个问题。另外,纽约时报中文网和风传媒的那两个来源都是社论,方针WP:NEWSORG说:“社论、评论员文章不应作为事实的首选来源。混有较多评论的报导不应视为新闻报导,其可靠性需单独讨论。由外部作者撰写的评论文章,是作者观点的可靠一手来源,但不能作为事实的可靠来源。”--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07:58 (UTC)

探究“众说纷纭”是指何种数字(结案)

目前,引言第一段末写道:“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但根据内文的“各方估算二二八事件伤亡人数整理”段落,众说纷纭的数字显然是指“死亡”的人数,而非“死亡和受伤”的人数。因此敝人觉得“伤亡人数众说纷纭”这个写法不恰当,不符合“众说纷纭”所指的对象。

敝人建议两种替代方案:一、完全不写“然而X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二、恢复为先前的写法“然而死亡人数众说纷纭,……”。

请问各位的意见如何?--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08:16 (UTC)

  • 意见:不认同Matt Smith之二提案,因揪结在“众说纷纭”之方向错误,重点是在事件只述"死亡"或"伤亡"方为客观。建议以下两种方案较为可行,讨论为之:
  1. 案一:不动当前版本,但移除Barter84末句引用的4个来源。理据:1.摘Barter84-请管理员删除[1][2][3][4]引用来源,因为敝人坚决反对与不满所辛苦查找来符合文本的引用来源被窜改下的原创研究句子拿去错误背书而误导读者),可考虑同意Barter84此建议,将末句引用的4个来源删除,免得一天到晚抓此语句翻吵。2.条目之"引言"来源另有不必"摘注"这么一说,因为引言是参考内文来"精述",内文已有引用文献来源,不必加赘。3.揪结在“众说纷纭”4字没意义,且有“众说纷纭”之[1][2][3]3来源,其非社论,也有学术研究。4.内文的“各方估算二二八事件伤亡人数整理”段落,标题是"伤亡",数据有伤也有亡,也符合众说纷纭的数字显然是指“伤亡”的人数。5.@S89176Z7504S099001(*)提醒Barter84前议二次将“伤亡”改为“死亡”,除本人及S89176反对,而S099001及Z7504也反对。6.故请注意,前次讨论除-我、S89176、Z7504、S099001等4人是认同"伤亡"之述,又引言"首段"之有共识讨论-"整段"讨论6支持、1反对,来执行编请,其间参论共7人,该次冗长讨论中,无人未对“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提疑或讨论,就连Barter84也未质论,Barter84何来事后放炮。
  2. 案二:将“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改为“而伤亡人数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去"众说纷纭"赘词。理据:1.Barter84末句引用的4个引用来源与本人增加之3个来源均保留,虽去"众说纷纭"赘词,但文意不变。2.本条目讨论内文、表格都是"伤亡",而"引言首段"讨论"事件造成民众大量伤亡"之用词讨论过之次数何其多,但从没有"事件造成民众大量死亡"用词之论,既然前句讨论"伤亡"何其多,末句当然是连结"伤亡"人数之述。3.事件发生有伤也有亡,改为-伤亡人数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是事实与客观中立之述。4.(※)注意引言"肇因"修编成“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天马茶房前查缉私烟,因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一死一伤”,也是用文意相同之中性、中立与客观用词,首段之引言是参考内文来"精述",不一定要受限于引用文献之一字一词要绝对相同。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10:03 (UTC)

参考资料

  1. ^ 评价蒋氏功过,就事论事与将心比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3年4月15日
  2. ^ 二二八事件的经济分析风传媒 2018-02-28
  3. ^ "工工八事件"伤亡人数的推测甲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军学术论坛(2003 1:f:卷)堵静涛]
如先前所述,阁下提供的纽约时报中文网和风传媒的来源是社论,不宜用于此处。敝人现再增加第三种方案,即加入红字的部分:“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10:30 (UTC)
我个人认为不宜,但我会尊重"众议"决,看社群之后论吧。另中文网和风传媒的来源应不是社论,你去比看三民自中𬞟之社论方式是有不同,且还有一来源是学研你略了。我提的二方案才是化繁为简,较符合客观中立之述。略提,所谓-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述,为200-99999之谱,均涵盖当前内文、伤亡表与可靠来源之伤亡合数,不会有Barter84老提的有弱化、降等之虞,重点是在中立客观之述。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10:51 (UTC)
  • (~)补充"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来源:
  1. 中央广播电台-2013年3月5日-造成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从几百人至数万人不等,这起事件后来被称为“二二八事件”[1]
  2. 人民网-2005年02月22日-关于台胞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从“几百人”到“十几万”不等[2]
  3. 陈翠莲-重构二二八(P386)-2017年02月24日-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至十万人,莫衷一是,可由“伤亡人数统计一览表”数据看出纷歧[3]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15:52 (UTC)

参考资料

  1. ^ 二二八伤痛难抹灭 政府应坚守民主价值中央广播电台 2013年3月5日
  2. ^ 背景资料:血泪“二·二八事件”人民网-2005年02月22日
  3. ^ [历来各方对二二八事件伤亡人数统计一览表-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至十万人,莫衷一是,可由“伤亡人数统计一览表”数据看出纷歧]陈翠莲-重构二二八-2017年02月24日
此连先前提示已有6则述及"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来源,俟条目解编或提请"编请"再补充此3则来源。故本人看法宜以“案一:不动当前版本”为优考量,然若Barter84一天到晚抓此语句翻吵,那就依Barter84前自建议-请管理员删除其引注的4个来源,而本人提示的6则来源,与内文、伤亡表诸多的伤、亡之述,足以支称撑-"伤亡"人数众说纷纭-此句之述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15:52 (UTC)

(:)回应@Matt Smith

  1. 敝人赞成Matt Smith阁下的“二、恢复为先前的写法“然而死亡人数众说纷纭,……。”这最符合大多数引用来源的说法,赞成恢复先前的写法。
  2. 至于Chinuan12623在上面增加的3个来源:第(1)个:中央广播电台---触发民众在2月28日的请愿、示威及罢工,并于当天聚集在当时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抗议,没想到却遭公署卫兵开枪射击.....这种一看就知道又是参考自当时的维基百科[1],而且来源又漏掉了这一句:而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将wiki的出口转内销,被Chinuan12623捡起来当宝,还要塞回来wiki使用。
  3. Chinuan12623的第(2)个来源,跟之前Chinuan12623给的来源,作者同样是那位大陆褚先生,一人充当两个来源,有够厉害!不过看那位大陆褚先生的文章:“最终的伤亡人数到底杀多少人才可被定性为大屠杀,是十人,百人,千人,还是万人以上[2],明显可见大陆褚先生说的伤亡就是死亡、死亡就是伤亡,他那个省市的用语习惯,跟我们不大一样。
  4. Chinuan12623的第(3)个来源:“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至十万人”,十万人是史明老先生的数字,但是史明老先生的十万人是指死亡人数[3],史明老先生不会同意他的数字被说成: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至十万人,维基人选择引用来源如果像Chinuan12623太忙了或不懂得评估来源的可靠性,不先去查证好再使用,就会造成这种问题的后果。--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4日 (五) 12:39 (UTC)
  • Barter84硬要将上述6则述及"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来源中的5则另有解读,多说也无交集。Barter84有空去看看陈翠莲-重构二二八(P386)-2017年02月24日-摘: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至十万人,莫衷一是,可由“"伤亡"人数统计一览表”的数据明显看出纷歧)。陈是专研228事件专家学者,颇有清誉,也受绿独蓝之信赖,她的撰述很客观中立,她这书比起你我所提的各项来源文献还新还全,不管是其文、表之述,皆述"伤亡"数据估从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至十万人,莫衷一是明显纷歧,这才是客观与事实之述。故宜以“案一:不动当前版本”为优考量,然若Barter84一天到晚抓"众说纷纭"此语句翻吵,那就依Barter84前自建议-请管理员删除其引注的4个来源,或采案二:将“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改为“而伤亡人数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去"众说纷纭"赘词,"伤亡"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这才是客观与事实之述。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4日 (五) 14:33 (UTC)
(*)提醒Barter84前议二次将“伤亡”改为“死亡”,众皆反对,除本人及S89176反对,而S099001也将死亡回复为伤亡(编摘:《重构二二八》一书即有提到伤亡,首段不一定要受限于引用文献,实际上根本不应有,而是参考内文),又Z7504表示(倾向支持“伤亡”,“死亡”意思是指没有人受伤,都是过世者,其余不予评论),此一并参处。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4日 (五) 14:33 (UTC)

参考资料

  1. ^ 陈翠莲,二二八事件台湾大百科全书文化部,内文:“事件的"死亡人数",各种估计从数千到十几万不一”
  • Barter84以你智慧,应知道百科内容耒源都是"摘录"。此或转录"旧"版书报,或不慎摘录"错误",你查证没?就像你自译"葛超智"英文书,不知片解或正确与否也不详般;此陈翠莲(重构二二八)最(新)版专书之-文、表-皆述明为"伤亡人数"之述,我手上就有陈翠莲此书,中文字不需翻译,你看的懂也可去买夲耒看,可以的话,请阁下函请文化部或你自己去将"台湾大百科"此误述改勘为"伤亡人数"之正述,功德无量。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03:57 (UTC)

(*)提醒@Matt SmithWinertaiS099001Chinuan12623找了好几个参照(参考仿照)自维基百科的资料拿来当引用文献,判断能力不行不说,别人家都已经明白提醒出自维基百科的来源不能拿过来wiki使用,这样还执迷不悟,Chinuan1262还故意硬塞进条目里面恶搞,判断能力不行又异常固执,这样子还能指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犯错?不清楚不明白可以学习,但是故意拿信仰立场来闹的,这已经是个人自己本身的问题了。--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05:07 (UTC)

  • (※)注意Barter84你要将我提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来源另有解读是参仿,究维基、文献是谁参谁,你说了算?伤、亡是客观事实,不要只挑自己喜欢的来源,要知"正反"来源都有时要平衡均述,然"引言首段"为"事件简介"只能"精述",而“死亡”不含“伤亡”,“伤亡”却含“死亡”,故应维持当前版本“伤亡人数”版本之说,方含符有正反来源平述之意,又其所谓-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述,为200-99999之谱,均涵盖当前内文、伤亡表与可靠来源之"伤、亡总合数",合理合情合文,不会有弱化、降等之虞。
而你犯二错,1.维基百科不能引用其他"百科"资料与来源。2.你明知我前面是引用陈翠莲(重构二二八)2017年最(新)版专书,你倒提陈翠莲1995年(旧)投报刊之资料),回赠你话-执迷不悟恶搞,判断能力不行又异常固执,请Barter84注意水平。你现可做之事,请文化部台湾大百科之全书勘误,错的资料可改啊,维基百科各条目有错的资料也一直在改啊,你的论点是台湾大百科全书内容都不会犯错?真不可思议。Barter84你去买本陈翠莲(重构二二八)最(新)版专书,不就知道其-文、表-是否述明为"伤亡人数"之述吗。真正有信仰立场的是你,一直将中立客观事实之述,贬为弱化、降等之说,很无聊。此段版本众多莫中一是,本人停论,另综提合宜版本与理据,社群参论之。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05:22 (UTC)
(=)中立:以上仅对“伤亡”还是“死亡”用词做出看法,但死伤人数有几个不予置评,因为各来源写的都不一,而且也都只是大概值,没有一个明确的值。所以希望,没事少ping--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13:28 (UTC)

结果:

4人参论,讨论5种版本,看法各异,无明显共识。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8日 (五) 07:53 (UTC)

结票结果后之留言:

  • 此案讨论已结束,请社群勿再于"讨论"处贴文,而混淆时序与结票统计,进而影响管理员判读。倘事后仍有看法,请依时序于结票之结果"线"后留言,随意穿插者,将予归并于结果后之"留言"区,以作区隔。夲页己标注结果并请管理员@ManchiuATShizhaoLanwi1Xiplus检核,陈展十天后,将标注结案并存档。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8日 (五) 07:53 (UTC)

修编-引言首段“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合宜之探究(结案)

综上多项讨论版本,就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法分歧,版本不一”之说,虽用词不一,简言之就是"有各种不同之说法",字虽不同,但文意相同。

找出争议点,化异求同,各人舍弃各自坚持之"来源"说,兼具回归客观事实之述最重要。
有问题就提讨,不必定位为编辑战而嫌烦,条目才有趋真求善之内容,要尊重"绝多数之众议共识"很重要,这是维基人之精神。  
据此,(&)建议修编可采二案:
第1案.将 引言修编-“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改为“而伤亡人数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去"众说纷纭"赘词,可移除来源提注。
第2案.将 此句"原由、来源"繁述于-内文“伤亡”之首段述文(见-第8项)来做为引言首段(内链)之引据。
理据:
  1. 就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法分歧,版本不一”之说,虽用词不一,简言之就是"有各种不同之说法",去"众说纷纭"赘词字虽不同,但文意相同。
  2. 前Barter84二次将“伤亡”改为“死亡”,有本人、S89176、S099001及Z7504反对,认为仍应以“伤亡”为述。事件"有伤也有亡"才是客观与事实。
  3. 前Barter84提出其“死亡”之述有4个来源,本人认为应维持当前版本之“伤亡”之述有6个来源,就平衡论述皆应收录以求中立客观,然"引言首段"为"事件简介"只能"精述",而“死亡”不含“伤亡”,“伤亡”却含“死亡”,故应维持“伤亡人数”版本之说。
  4. 如Barter84将信仰立场情绪于文,一直将中立客观事实之述,贬为弱化、降等之说到也不必,略提,所谓-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述,为200-99999之谱,均涵盖当前内文、伤亡表与可靠来源之"伤、亡总合数",不会有Barter84老提的有弱化、降等之虞。
  5. 本条目讨论内文、表格都是"伤亡",而"引言首段"讨论-事件造成民众大量"伤亡"-之用词讨论过之次数何其多,但从没有-事件造成民众大量"死亡"-用词之论,既然前句讨论"伤亡"何其多,末句当然是连结"伤亡"人数之述。
  6. 不必纠结或一定要保留“众说纷纭”的4个用字,就同如-有各种不同之说法-的文意相同之般,如同-引言"肇因"修编成之"共识"-“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天马茶房前查缉私烟,因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一死一伤”,也是用文意相同之中性、中立与客观用词,首段之引言是参考内文来"精述",不一定要受限于引用文献之一字一词要绝对相同。也如同S099001将死亡回复为伤亡之说(编摘:《重构二二八》一书即有提到伤亡,首段不一定要受限于引用文献,实际上根本不应有,而是参考内文)。此也符合Barter84前请管理员删除他的4个引用来源,避免与他引用来源的文字有不同之虑。
  7. 条目之"引言"来源另有不必"摘注"之这么一说,因为引言是参考内文来"精述",内文已有引用文献来源,不必加赘,如蔡英文"引言"做法。故认同Barter84前自说的建议请管理员删除"引言首段"中他的4个引用来源,而本人上所引注的来源也一视移除。而虽“伤亡”之来源已散见-内文、伤亡表-中,宜将Barter84与本人上原引注的来源补强摘述于-内文“伤亡”之首段,并加"述文"。
  8. 前述增-内文“伤亡”之首段"述文",采陈翠莲-重构二二八(P386)-2017年"最新"著作主轴,兼含Barter84与本人所引注的来源,摘述为-“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纷歧”)为述。陈是专研228事件专家学者,颇有清誉,也受绿独蓝之信赖,她的撰述很客观中立,她这书比起各方所提的各项来源文献还新还全,不管是其文、表之述,皆述"伤亡"数据估从数百人至数万人,莫衷一是明显纷歧,这才是客观与事实之述。(此起议案以二周之时间讨论至1月19日06:51)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06:51 (UTC)

讨论

阁下所见,我认同可于不再紧咬非改单纯的"死亡"之述状况下;亦或增述-内文“伤亡”之首段"述文"-“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纷歧”,与相关"耒源"补注)为之,如确此而己做为"引言该末二句"之内文延伸引用依据,则该首段耒源也可移除,因内文已述。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16:40 (UTC)
抱歉,敝人不明白阁下的意思。--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17:07 (UTC)
@Matt Smith1.不宜再有改成-"死"亡人数众说纷纭-之议,毕竟我有提"伤亡"之来源,特别是陈翠莲-重构二二八(P386)-2017年02月24日-摘: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至十万人,莫衷一是,可由“"伤亡"人数统计一览表”的数据明显看出纷歧。)的"伤亡"之来源。2.如"引言首段“众说纷纭”不改,也可借由增述-内文“伤亡”之首段"述文"-“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纷歧”,与相关"耒源"补注)来作为“众说纷纭”末二句"之内文延伸引用依据。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23:54 (UTC)
因为死亡人数的差异是个突出的重点,所以敝人倾向于自己先前的第三个提案,即加上红字的部分:“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至于内文若要增述,敝人暂时没有意见。--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01:32 (UTC)

(:)回应@Matt SmithWinertaiS099001兹提供一些来源以供诸位参考,

  • “二二八事件,到底"有多少人死亡",至今仍难有一确实的数字……因此对于"死亡人数"仍众说纷云。”(来源:二二八和平周教学手册,财团法人台湾大地文教基金会)[1]
  • “整个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明确,有数千人到数万人不同的说法。”(来源:皇民化的战争:漫画台湾历史故事11,第77页,郝广才、王建兴,远流出版,2001-06-05)[2]
  • “登陆后至五月十六日"杀死"台湾人的数量到底多少?答案不下一二十个。最低估为死190人,伤1,761人;最高估说十几万。”(来源:嘉义县志‧卷二‧沿革志,第316页,嘉义县政府,2009-12)[3]
  • “二二八事件究竟"死了多少人"?……各有不同的讲法,从几百人到十万人的说法都有。”(来源:李筱峰专栏续集, 2004-2006: 一个台湾史教授与时代的对话,李筱峰,第68页,Third Nature Publishing Co.,2006)[4]
  • “民间传闻间一直是各说各话、莫衷一是:该事件之"死亡人数"则有“数百人”到“数万人””(来源:创造台湾新文化 张炎宪 前卫出版社, 1993 - 333 页)[5]
  • “事件后,官方、民间、国际媒体所统计的"死亡人数",从数千、数万到十几万人不等。”(来源:为了与伤痕告别──二二八纪念馆,二二八国家纪念馆(来源:为了与伤痕告别──二二八纪念馆,二二八国家纪念馆)[6]
  • “二二八到底"死了多少人"?有各种说法:五千人、一万人、二万人,还有说十万人。”(来源:新月刊: New Party magazine, 第 87-98 期,第42页,新党通讯杂志社, 2000)[7]
  • “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数",到目前为止不但各家说法不一,并且相差极为恳殊,从杨亮功调查报告最少的一百九十人,到史明“台湾四百年史”中指称的十余万人”(来源:新新闻周刊, 第 243-251 卷,第 137 页,新新闻周刊雑志社, 1991) [8]
  • “近官方及媒体先后登载因二二八事件而"死亡的人数",官方资料死亡的人数是三百余人,人数是说被杀的有一万余人”(来源:中外杂志, 第 51 卷,第 299-304 期,第 125 页,中外杂志社, 1992)[9]
  • “以"死亡人数"为例,从几十人到十几万人,众说纷纭,即使官方统计也是千差万别。”(来源:两岸 "双赢" 之路,第 466 页,李家泉,2001)[10]
  • “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明确,有数千人到数万人不同的说法,莫衷一是”(来源:Tai wan quan ji lu, 15000 B.C.-1999 A.D.,第 298 页,戴月芳, 罗吉甫,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11]
  • “二二八事件到底"死了多少人"呢?至今仍为一个历史的谜团,以下是各方说词……”(来源:二二八探索,第 119 页,杨碧川,克宁出版社, 1993)[12]
  • ““二二八”事件的史料、真相是应该公开了,到现在整个事件"杀死多少人"都没有一个正确数字”(来源:探索, 第151页, 第 49-56 期﹔第 58-60 期)[13]
  • “更可见二二八事件中的"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甚多的困惑题目”(来源:二二八真相探讨,第83页,陈木杉,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1990 - 318 页)[14]
  • “对于"死亡人数"则有一两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说法。”(来源:时报周刊, 第 353-357 期)[15]

--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04:48 (UTC)

参考资料

  1. ^ 二二八和平周教学手册,财团法人台湾大地文教基金会,内文:“二二八事件,到底"有多少人死亡",至今仍难有一确实的数字……因此对于"死亡人数仍众说纷云"。”
  2. ^ 皇民化的战争:漫画台湾历史故事11,第77页,郝广才、王建兴,远流出版,内文:“整个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明确,有数千人到数万人不同的说法。”
  3. ^ 嘉义县志‧卷二‧沿革志,第316页,嘉义县政府,2009-12,内文:“登陆后至五月十六日"杀死"台湾人的数量到底多少?答案不下一二十个。最低估为死190人,伤1,761人;最高估说十几万。”
  4. ^ 李筱峰专栏续集, 2004-2006:一个台湾史教授与时代的对话,李筱峰,第68页,Third Nature Publishing Co.,2006,内文:“二二八事件究竟"死了多少人"?……各有不同的讲法,从几百人到十万人的说法都有。”
  5. ^ 张炎宪 前卫出版社, 1993 - 333页,内文:“民间传闻间一直是各说各话、莫衷一是:该事件之"死亡人数"则有“数百人”到“数万人””
  6. ^ 为了与伤痕告别──二二八纪念馆,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内文:“事件后,官方、民间、国际媒体所统计的"死亡人数",从数千、数万到十几万人不等。”
  7. ^ 新月刊: New Party magazine, 第 87-98 期,第42页,新党通讯杂志社, 2000 ,内文:“二二八到底"死了多少人"?有各种说法:五千人、一万人、二万人,还有说十万人。”
  8. ^ 新新闻周刊, 第 243-251 卷,第 137 页,新新闻周刊雑志社, 1991,内文:“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数",到目前为止不但各家说法不一,并且相差极为恳殊,从杨亮功调查报告最少的一百九十人,到史明“台湾四百年史”中指称的十余万人”
  9. ^ 中外杂志, 第 51 卷,第 299-304 期,第 125 页,中外杂志社, 1992,内文:“近官方及媒体先后登载因二二八事件而"死亡的人数",官方资料死亡的人数是三百余人,人数是说被杀的有一万余人”
  10. ^ 两岸 "双赢" 之路,第 466 页,李家泉,2001,内文:“以"死亡人数"为例,从几十人到十几万人,众说纷纭,即使官方统计也是千差万别。”
  11. ^ Tai wan quan ji lu, 15000 B.C.-1999 A.D.,第 298 页,戴月芳, 罗吉甫,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内文:“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明确,有数千人到数万人不同的说法,莫衷一是”
  12. ^ 二二八探索,第 119 页,杨碧川,克宁出版社, 1993,内文:“二二八事件到底"死了多少人"呢?至今仍为一个历史的谜团,以下是各方说词……”
  13. ^ 探索, 第151页,第 49-56 期﹔第 58-60 期,内文:““二二八”事件的史料、真相是应该公开了,到现在整个事件"杀死多少人"都没有一个正确数字”
  14. ^ 二二八真相探讨,第83页,陈木杉,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1990 - 318 页 ,内文:“更可见二二八事件中的"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甚多的困惑题目”
  15. ^ 时报周刊, 第 353-357 期 ,内文:“对于"死亡人数"则有一两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说法。”

题外话,建议@Barter84Chinuan12623可以善加利用{{reflist-talk}}模板。--S099001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05:22 (UTC)

  • 尊重你所提有关"死亡"来源之述,但请注意:1."死亡"来源有"十万人"之述,文献与早前讨论是浮夸数据,已不采用。2.我提之陈翠莲(重构二二八)2017年是最(新)版专书,她书是汇蒐众多早前文献资料来考证编写,陈是专研228事件专家学者,颇有清誉,也受绿独蓝之信赖,她的撰述很客观中立,她这书比起你我所提的各项来源文献还新还全,不管是其文、表之述,皆述"伤亡"数据估从数百人至数万人,莫衷一是明显纷歧,这才是较为客观与事实之述。。
在尊重阁下所提有关"死亡"来源之述,兼故平衡论述本人所提之"伤亡"来源之述,在“死亡”不含“伤亡”,“伤亡”却含“死亡”,故应维持“伤亡人数”版本之说,并请注意-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述,为200-99999之谱,均涵盖当前内文、伤亡表与可靠来源之"伤、亡总合数"。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06:21 (UTC)

(*)提醒,请Chinuan12623不要在维基百科诠释个人观点,很无聊......--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09:55 (UTC)  

  • @Barter84不知阁下所提上述诸多来源用意?尔后来增补条目来源?对"引言修编"仍有看法,另或...,因无明确表述,难予判别意见归类。本人修编意见很明确,而Matt Smith提案-即加上红字的部分“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也是,参之。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6:59 (UTC)
    • 呵呵,其实Chinuan12623编修重点就是要强调“"死亡"来源有"十万人"之述,文献与早前讨论是浮夸数据,已不采用”,另外,这回成功后,再来温水煮青蛙这条目,最后达成他淡化二二八死伤的目的,我还是老话,为了防止他平反本条目的意图,除了引用官方文字外,能不动就不动。毕竟,维基是共识决。我的唯一共识是“编用官方资料。”--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7:40 (UTC)
      • @Winertai颣同Barter84语意不详问题,官方指何年代之官方,你的官方资料又为何,而你可知若干的官方第一手来源是不能引用,就同你以前要以某单位的回函内容来编写维基依据之谬论般,烦请详述具体来为意见归判与参详。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7:55 (UTC)
  • 提醒:“众说纷纭”另一层意思在于“事件关联性”的统计黑数,例如,二二八官方报告中的“例如台北市长春路某处,约三月十日,来了一群士兵,只为抢小钱或手表、财物等,竟置数人于死地。”[4]--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8:10 (UTC)
  • (※)注意此案已几日未论,前论此题者@Z7504S099001S89176尚未参论之,宜集思广意。更欢迎社群入述朝共识论为之。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07:36 (UTC)
  • 不赞成删除“众说纷纭”或改成“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的单边指向,因为上面有列了很多(伤亡)和(死亡)的众说纷纭的来源,所以应该要维持目前的版本,他有涵盖了(伤亡)和(死亡)二面的含意。但认同将这句的"原由、来源"繁述于-内文“伤亡”之首段述文(见-第8项)来做为引言首段(内链)之引据。S89176留言2019年1月10日 (四) 11:49 (UTC)
  • Z7504对-探究“众说纷纭”是指何种数字-提出意见,表示-中立:以上仅对“伤亡”还是“死亡”用词做出看法,但死伤人数有几个不予置评,因为各来源写的都不一,而且也都只是大概值,没有一个明确的值)。Z7504认为"死伤"人数有多少,因来源不一而不予置评。
本讨论案不知@S099001有何见解,但就Z7504、S89176看法,事件有伤有死是客观事实,"伤亡"人数有多少,各有来源,仅是概数无明确之值,而“众说纷纭”是指“死亡”、“伤亡”何种数字,因各有来源支撑,有表示中立或认为“伤亡”已含“死亡”而应维持“当前版本-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述。此与本人所提改为“而伤亡人数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去"众说纷纭"赘词,与Matt Smith提修为“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略有不同。至于增述内文“伤亡”之首段述文(见-第8项)来做为引言首段内链之引据,烦请阁下并参。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1日 (五) 05:42 (UTC)

结果

  • 6人参论,讨论二周,且后一周已无人再议。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8日 (五) 07:53 (UTC)
  • 已达共识:第2案.将“228事件造成多大的伤亡,相关估计从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纷歧(参考来源)”此句含"来源"繁述于-内文“伤亡”之首段,做为引言首段(内链)之引据)。本提案2人认同,余员无异议,依共识方针增修此段述,将提起编辑请求或待条目解编后执行编修
  • 未达共识:第1案.引言修编-“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有提议改为A.“而伤亡人数有数百人至数万人之说”去"众说纷纭"、B.“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之突出死亡人数的差异重点、C.维持当前版本“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因各有来源、理据,无绝多数认同看法,无明显共识,故维持当前版本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9日 (六) 07:18 (UTC)

结票结果后之留言:

  • 此案讨论已结束,请社群勿再于"讨论"处贴文,而混淆时序与结票统计,进而影响管理员判读。倘事后仍有看法,请依时序于结票之结果"线"后留言,随意穿插者,将予归并于结果后之"留言"区,以作区隔。夲页己标注结果并请管理员@ManchiuATShizhaoLanwi1Xiplus检核,陈展十天后,将标注结案并存档。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9日 (六) 07:18 (UTC)
  • 条目之"引言"来源另有不必"摘注"之这么一说,因为引言是参考内文来"精述",内文已有引用文献来源,不必加赘,如蔡英文"引言"做法。228条目是否比照蔡英文"引言"做法全数免除来源之摘注,日后或可再议。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9日 (六) 07:29 (UTC)

建议本条目除专家及官方资料之外,不准编辑

因为Chinuan12623过于关注此条目,明眼人一看,几乎比一般编辑朋友多用十倍甚至百千万倍气力在弱化此条目,达成他心目中的“平反”目的。除了鼓励他能把此气力用于维护其他条目外,更基于本条目在维基;尤其台湾是指标条目,建议即使保护中的编辑请求,也需引用专家(学研本事件且出过书)及官方(如二二八基金会)资料,且不得有“平反”意味。不然,等下这条目在已退;戒严时代警备情治人员们操作下,变成无伤无亡内文,真得会变成世界笑话。 以武力镇压政治活动导致平民伤亡,不论起因为何,公权力执行者永远是被谴责方,这是普罗价值。加上遥遥当年镇压方刻意隐瞒,追求“概数”的伤亡数字正确性惺惺作态,仅会让作恶多端镇压方借此平反。开门见山地说;另外,除非Chinuan12623编辑或提议有极大“强化二二八事件对台湾伤害”用意,不然,真得建议管理员能忽略其对此条目之任何编辑甚至请求。--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18:55 (UTC)

您这是严重错误的观念!维基百科内容均容许他人编辑、使用和重制。争论的问题,请参见维基百科:争论的解决!--S099001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05:25 (UTC)
在我个人认知,这规定不适用条目破坏者。--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7:33 (UTC)
  • 摘前次管理员群给Barter84、WildCursive、Qqqyyy、Mapayna等人之规戒,请回忆并遵行,不要踩红线:
  1. 请以文献为依据,而不是个人身份-Outlookxp
  2. 人身的指责请不要-Outlookxp
  3. 文明方针指出,“对某人的过失予以恶意之猜测及指控”属于不文明的行为,人身攻击属于“相当不文明的行为”。善意推定指引指出,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对方的具有恶意的情形下,不应断言对方具有恶意-Antigng
  4. 请节制对人的用词,回到条目探讨。攻击性话语非属于条目讨论-Outlookxp
  5. WildCursive很恶意的人身攻击-刻意持续找个从未对相关条目展现过了解的中国籍管理员以不合惯例的方式来护航其个人的问题版本。(PS:当时正反双方有请求协助的管理员有Antigng、雾岛圣、Outlookxp,都是很客观的在答处双方,且都是同时受理双方协助,何来护航之蔑词)
  6. 我强烈建议您们先停止WildCursive所提“原来如此:版本与内容争议背后的严重利害冲突”之下的讨论,以避免在跑题的路上越滑越远。-Antigng。
  7. WildCursive相关所示涉违反文明方针而被Chinuan12623删除之内容,连结影射编者个人背景并作无关指责而非就条目内容论事。请在牵涉条目争议时保持冷静,紧守文明、善意推定等原则-Manchiu。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9:01 (UTC)

@Winertai如上,请对事不对人。另外,B、C等人对条目的编辑并不是破坏,而是无法取得共识,应该由WP:争论的解决管道解决--S099001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1:31 (UTC)

然就近几次完成的讨论共识与编请,是Barter84独与众人无法达成共识。再次烦请Barter84、Winertai不要质疑他人修善条目之动机,条目是共有,要排除情绪立场,编述只有中立客观与平衡论述之说,没有所谓弱化降等平反问题,忌予他人喷色扣帽,要善意推断。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3:01 (UTC)

Chinuan12623故意弱化此条目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在12月30日的编辑删除掉许多不利国府的事迹,并弱化事件当时台湾社会面临的各种严重情况,这难道不符合Chinuan12623秉持强烈动机及耗费大量时间更动二二八事件条目的一贯立场吗?Chinuan12623还能在维基百科"二二八事件讨论页"说出“不耻日倭”、“感谢老蒋”这种话,意识形态与立场难道不重吗?Chinuan12623一直宣传警备总部的数字,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Chinuan12623的编辑动机与过往事迹都留在页面编辑版本历史,以及条目讨论页上面,任何人看了就知道,证据会说话。--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6:15 (UTC)

回应如后-Barter84质疑Chinuan12623事项。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8:44 (UTC)

回应Barter84质疑Chinuan12623事项

1.12月30日删除掉不利国府的事迹,并弱化事件情况?
回:这是讨论-Matt Smith原增修“引言”中第三、四段“事件背景”合并为一段之版本-绝多数讨论认同的共识版,有本人、Matt Smith、S89176、S099001等4人绝多数认同,仅你Barter84独反,讨论与编修结果大家要尊重,这是维基人素养。而Matt Smith不是对你表示他虽理解你认为的削弱,但从平衡的角度衡量,形容词的使用率应适中,使用多次会令读者觉得夸张。故此修编是有理有据也客观中立,无关弱化降等或平反。
2.强烈动机及耗费大量时间更动二二八事件条目的一贯立场?
回:本人所写条目求质不求量,均以获dyk或优特条目之高标为依,这就是动机与投入耗费之心力,看到Barter84你原主编的228条目之所以被撤优资格,即是-情绪字眼写进条目,违反中立性方针,内容结构杂乱,过多琐碎内容。)更加深我修善此条目之动机而已。
3.二二八事件讨论页"说出“不耻日倭”、“感谢老蒋”这种话,意识形态与立场难道不重吗?
你错了,这不是我政治立场,如有政治立场我就2018三张票不会投1蓝2绿(但结果是都3蓝胜)。我还可以再重申“不耻日倭”,因日倭杀我数十万先民,如有汉奸皇民藉势压榨伤杀我先民,一并不齿与唾弃。我也“感谢老蒋”,历史无圣人,自有功过,但老蒋驱日要回台湾,带60大军保住台湾,台湾不受五星旗压顶还可在此阔论骂人、街头抗争,包含二蒋推的十大建设造福了台湾,就这点我个人是要感谢老蒋,我说的是我认知的客观事实,不碍条目编写,但Barter84你如要否蒋是你自由我管不着。
4.一直宣传警备总部的数字,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只要是有事件伤、亡的资料,我不会独挑,都会列文、表中,而就当时官方以监察院、警总数据是至当重要,这是史料,不在于Barter84你之喜恶与否。至于是否列于"引言"中,很久以前就论过无共识,所以没拿下。上个月再讨论,也有讨论是否移除,我前虽认为可移除,但未获共识论,所以"引言"之监察院、警总数据仍维持当前版本留编之述。
5.编辑动机与过往事迹都留在页面编辑版本历史,以及条目讨论页上面。
没错在维基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记录都在很清楚,我心正事明不怕也欢迎社群索稽。倒是几次完成的讨论共识与编请,多是Barter84阁下你1人独与众人无法达成共识,怕是你经不起检验。故而请你等不要质疑他人修善条目之动机,予他人喷色扣帽。228之讨论案都比一般条目设定的时间长,二周甚至一个月,社群除参论,结果成、否也要交代,问题不可能躺放在那,Winertai不也欣慰编辑讨论出-引言总算解释为何称为228,但Winertai他失败处在于不知感谢引编之我,还反倒酸我不准编辑,极不厚道,且自诩与你-“本人与极少数维护原条目原编强度”)欲声索条目的拥有权,置维基百科内容均容许他人编辑、使用和重制于罔闻,严重错误的观念!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8:44 (UTC)
  •   说明:关于有标题说敝人原提修“引言”中第三、四段,敝人澄清一下。时间过得很快,这个修改的首次提议已经是前年的事情了,或许是因为时间相隔已久,所以使得此修改的缘起逐渐地被大家淡忘了。其实当初提议此修改的、提出大部分内容的是Chinuan12623,敝人只是从旁提供自己的意见。--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6:43 (UTC)
  •   说明:就上,我认为如同Matt Smith是"提出"引言第一段末的修改探讨,后讨论则有五种版本提案的意见,如果最后通过何案,应是以该版本案人为之,而非原提讨人为之。提修“引言”中第三、四段是我提出,我草本Barter84反对,Matt Smith逐次与其讨论并修改版本,我是认同其修正的版本,其间-摘:Matt Smith表示-敝人增修的版本肯定不是完美的,欢迎有意完善之的用户们协助增修)。几次提案也以-Matt Smith提修“引言”中第三、四段合并为一段之版本-为之,Matt Smith有参论但未对标题有异,当时如有,当以Matt Smith原意表示-敝人"增修"的版本为之,故上论1.标题-此造成语意差异,诚属歉意并修之,原委周知社群。另特别感谢Matt Smith增修的版本,几次讨论都获绝多数人的认同,且未动修版本文字,足见Matt Smith提供意见增修的版本是中立客观,编修功力深厚。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7:48 (UTC)
    谢谢,敝人大多是在修辞方面比较能够提供协助,而由于编修这类条目的资历比较晚,对于一些事件背景(例如台共当时已覆灭)还是经过Barter84提醒才明白,因此论及编修功力,敝人还真是愧不敢当。如果敝人日后的编辑还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不吝指正。--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01:31 (UTC)

(:)回应Matt Smith,感谢阁下澄清关于Chinuan12623不实的说法。编辑历史页面证明大量删减字句搞弱化就是Chinuan12623搞的,始作俑的证据在此“Chinuan12623(讨论 | 贡献) 2017年6月18日 (日) 06:01”,隔日6月19日,Matt Smith向Chinuan12623表示:“似乎短了点,请问被省略掉的字句真的有必要省略吗?”[5],之后,Matt Smith还提供一些增强论述的强化意见上去。在此呼吁Chinuan12623,请不要把自己搞的烂账一直扯到Matt Smith身上,一直拿Matt Smith当作挡箭牌,始作俑者Chinuan12623自己敢做不敢当,只会拼命留言刷版面误导别人自以为能事。--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07:42 (UTC)

(:)回应1.我没否认原草案是我提,但原草案Barter84不认同。2.不必挑Matt Smith和我讨论"过程"之间的一、二句话,重点在彼此之间的共同认知"结果"。3.本人提出该二段(同为事件背景)之合并一段式精简版草案,但草案在Barter84不认同下,Matt Smith是认同第三段精简内容,再略予修编,并自提出第四段之精简版内容。4.见Matt Smith几次回论Barter84意见并修改该版本,但本人认同与支持Matt Smith提出之精简版修订内容,方提请为此次"编辑请求"之修编版本。5.几次询问Matt Smith是否再修版本,回复不需,本人也认同。6.其间-摘:Matt Smith表示-敝人增修的版本肯定不是完美的,欢迎有意完善之的用户们协助增修。7.Matt Smith说明了-倾向于精简的-此次的精简,敝人个人倒是觉得还好,因为目前的引言的第三、四段确实与内文有所重叠。引言的用途是作为简洁的引子,以便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之继续往下阅读,故不宜放置太细节或与内文太雷同的字句。如果适当的精简能使条目更专业,甚至往优良条目的方向迈进,也未尝不是好事)。故事实,原提修是我,草案是我提,但Barter84不认同,而Matt Smith虽认同第三段精简内容但再予修编,并自提出第四段之精简版内容,并谦示其增修的版本欢迎用户们可协修,最后几次讨论此案皆以Matt Smith此增修的版本提讨之,均获绝多数人之认同,足证内容中立客观可行。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17:10 (UTC)

回应Winertai偏执观念

某些自诩为条目专家,长年带着情绪偏颇取写霸持条目,不知何为中立平衡论述,更可议的是还有附合者,亦步亦趋,完全合意,完全从票,倒还质疑他人动机,论述无方,喷色扣帽一流。

Barter84原主编的228条目之所以被撤优资格,即是-情绪字眼写进条目,违反中立性方针,内容结构杂乱,过多琐碎内容。)重审优时,2人反对,0人支持,Barter84、Winertai你等还在自我感觉良好?二年耒,此条目己从撤优状况,经数十次,近廿人讨论相关议题,依耒源、文献各提理据,依共识方针,对无异议或绝多数认同之内容进行修编,讨论纪录端在可稽。而少数长期把持条目者,倒以弱化、降等之偏颇诬词评之,殊不知编修不在平反,旨在"众议"修编誏条目越趋中立客观之可贵。
谁是专家,绿独学者还是泛蓝专家?官方资料是以前还是现今的可信?连促转会副主委都可自诩为东厂,要知道"官方"的主事者心态也会影响客观公正之虞,所以228基金会是第一手耒源宜为参考,不是主依,只有Winertai你才会提书信给二二八纪念基金会之回复来做为维基编写之依据,天啊,Winertai说要请基金会对条目的编写作确认,你干脆请基金会派员常驻维基写条目,维基社群对此条目自废武功,这条目由基金会包写,他的内容他的话都是铁版耒照抄,你当真认为基金会所事所为已获民众百分信任,还是只为部分人士所相信?维基的编修"众议"结论都不对不客观,就B、W你说的话算,以前对你之话,至今适用。
再论Winertai建议管理员说,除非我编辑或提议有极大能够“强化二二八事件对台湾伤害”用意,否则要忽略我对此条目之任何编辑甚至请求)。真不敢相信这是维基人所说,正常的维基人应该是要趋真平衡中立客观来写这条目才对,竟要我当打手,想来Winertai之上述诸多偏颇立场是不适论此条目。
此条目历经多次讨论己越趋完善,不必因当今版本不符你意,即将中立客观之述,说的不值,要知你们的标准也不等同社群标准,谦虚点,修编据理论述,遵重共识方针编处而己,平常心看待,不必搞的那么紧张。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4日 (五) 04:56 (UTC)

衷心建议Chinuan12623能转战蔡英文条目

因为本条目现下关注编辑少、但每年特定节目媒体及各界引用人多,本人与极少数维护原条目原编强度过程中身心俱疲。因为发现Chinuan12623除了本条目外,曾短暂时间抢攻蔡英文条目,建议他若要有成就感,可转战之。[6]--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7:54 (UTC)

Winertai又犯了Barter84以前常"离题"讨论之毛病,阁下慎戒。Chinuan12623(留言) 2019年1月6日 (日) 17:55 (UTC)
没离题,因为阁下编修唯一目的就是弱化本条目,平反本事件,因为上述两目的至少不可能成为我跟Barter84共识,为了避免浪费维基资源,方建议阁下去挑战难度高及较热门条目。--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8:03 (UTC)
当Winertai你带着有色眼镜,情绪用词诬指他人编辑动机时,你已自失立场,条目修编只有中立客观与平衡论述,无所谓弱化、平反之说,讨论能否成为共识,在看理据之能否判读归类,如你说-就是不爽,我反对,是没有人会将此列为正式的正反意见之归类统计,以讨论代替投票,也要能让人知道你的点在哪,不是光你人一出现,说些无关痛养之事,就代表对某方有效意见多了一人。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8:19 (UTC)

@Winertai抱歉,但您真的离题离的很明显。这种话题应该移到Chinuan12623的用户页去讲,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您能自行移动讨论。“本人与极少数维护原条目原编强度”这句话也请您注意,提醒您,没有任何一个用户可以声索条目的拥有权。--S099001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1:34 (UTC)

别习惯扣帽子也别概念偷换,“维护”跟“声索条目拥有权”差很多。你比Chinuan12623理性,希望别跟他一样,忘了维基非用来平反之用--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8:00 (UTC)

Winertai虽也会步上Barter84常"离题"讨论之毛病,但我就勉为其难修了蔡英文引言。社群是否注意到此KOKUYO全新大改版自诩优质的的蔡英文,其“引言”整段全无标注任何"来源",就如同我前述-条目之"引言"来源另有不必"摘注"这么一说,因为引言是参考内文来"精述",内文已有引用文献来源,不必加赘)。几次的蔡英文"引言"去修赘句,覆词,移杂染细节,让该条目朝重质不重量的方向来优化。此段为无奈的回应Winertai离题之述,望Winertai后莫再犯,本人当也停述方宜。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1日 (五) 14:19 (UTC)

修改"调查抚慰"一节内容

现行条文

3月10月,蒋中正在对二二八事件的首次谈话中,指控中国共产党煽动为主要原因(参考来源)

提议条文

蒋中正在3月10日首次对二二八事件发表谈话,认为事件主因是中国共产党煽动民众(参考来源)

尽力WP:维基化并修正笔误(3月10)--S099001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05:34 (UTC)

(-)反对,请问除了“日”之外,哪里笔误?何况,就是他“指控”,才会有后面下令清乡的意图及默许,若只有“认为事件主因...”,断不可能事件成为如此悲剧。--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7:31 (UTC)

@S099001Winertai是笔误也有原编者刻意取材之非中立措词,本当修正。用"认为"是改回较中性用词,然可参酌-陈翠莲-重构二二八-之用词,此编请之维基化中立措词可修为

蒋中正在3月10日首次对二二八事件发表谈话,将事件起因指向中国共产党(陈翠莲-重构二二八(P364)-蒋中正在3月10日首次对二二八事件发表谈话)

用"指向"词汇的事实描述,蒋中正发表动机 维基不做臆测,也没必要。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6日 (日) 18:33 (UTC)

不好意思,我可能没说清楚。这段提修主要是为了达成叙述的中立,以及避免使用百科全书不应出现的字词(如“某甲声称S099001不是维基人”在维基百科应该作“某甲认为S099001不是维基人”),Chinuan12623您的提案个人可以接受,但我所谓的笔误(3月10)仍然存在。
然后,Winertai您‘就是他“指控”,才会有后面下令清乡的意图及默许,若只有“认为事件主因...”,断不可能事件成为如此悲剧’这段是否为原创研究?--S099001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1:28 (UTC)
现行条文

3月10月,蒋中正在对二二八事件的首次谈话中,指控中国共产党煽动为主要原因(参考来源)

提议条文

3月10日,蒋中正在对二二八事件的首次谈话中,指控中国共产党煽动为主要原因(参考来源)

别把“对条目修改意见”概念偷换为“条目修改原创研究”。很简单,修改错字就请求编辑把那个字(日)修正就好,别趁机弱化条目,替蒋介石平反脱身。--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8:06 (UTC)
很抱歉,您还是没有回答‘就是他“指控”,才会有后面下令清乡的意图及默许,若只有“认为事件主因...”,断不可能事件成为如此悲剧’这段是否为您WP:原创研究之问题,个人虽然如您所说是喜欢引经据典,但我还没读过“就是(因为)蒋中正指控(中共),才会有后面下令清乡的意图及默许。若只有‘认为事件主因...’,断不可能事件成为如此悲剧”这种断言,还请您提出这部分的相关研究。如果真的有可靠、中立的来源指出这件事,我不仅道歉,还会支持留下指控这个用法。--S099001留言2019年1月10日 (四) 13:01 (UTC)
另外,既然将3月10月改成3月10日已经有三位同意,@Matt SmithBarter84两位还请指教。如果这个修改没有异议的话,敝人就提请编辑请求了。--S099001留言2019年1月10日 (四) 13:01 (UTC)
请以中性(立)的"指向"用词,有较新之"来源"修饰来提出编请。修编为-蒋中正在3月10日首次对二二八事件发表谈话,将事件起因指向中国共产党(陈翠莲-重构二二八(P364)-蒋中正在3月10日首次对二二八事件发表谈话)。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1日 (五) 04:45 (UTC)

犹太人大屠杀条目为例

除了几乎24小时“守护”本条目;用另外一方式“拥有”本条目Chinuan12623外,最近发现喜欢扣帽子及引经据典且熟稔维基编辑方式的S099001加入战局,因为力量瞬间“寡不敌众”,所以不得不以犹太人大屠杀“中立性”为例,解释为何本人小心翼翼避免弱化本条目的执著,也提醒管理员深思。简单说:就条目敏感度等等而言,在台湾历史研究主流中,用任何一种方式弱化二二八事件中受害方的叙述,犹如跟普罗价值对抗,以中立性、平反为由,去弱化犹太人大屠杀这条目。我担心条目内容弱化太多,违反台湾甚至世界普罗价值,到时,在每年特定日子的台湾媒体、相关基金会甚或官方一发现,发表对维基在台发展不利的“谬论”。--Winertai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8:17 (UTC)

  • Winertai说的话让人恶,S099001是会引经据典且熟稔维基编辑方式,但从不扣帽子。但以下这些扣人组的过往不及备载,先摘一段回忆:
  1. Winertai上说“寡不敌众”?社群看Winertai书信二二八纪念基金会之回复能做为维基编写之依据这页讨论是Winertai、Barter84、Mapayna、Qqqyyy几人攻我,长期在228讨论页这4人(另有WildCursive)是完全意见完全从票,Winertai、Mapayna、Qqqyyy、WildCursive都是Barter84去其邀来228讨论页助阵。虽当我说了S89176有时还会跟我不同看法,Barter84还在酸,社群阅此,对Barter84当是讽刺。而当时Mapayna、Qqqyyy这同人的分身傀儡(已查核永封)还做贼喊抓贼说S89176是我分身傀儡,是够恶心!
  2. Winertai担心条目内容弱化太多?端查近几次"讨论-共识"的内容,只Barter84他一人独反,众议中有谁说了担心条目内容弱化太多?有啦,Winertai你现在说,但你于现在讨论案之理据空氾不知为何,都不知意见归属如何。再看此"讨论-共识",Winertai你不也欣慰编辑讨论出-引言总算解释为何称为228,但请注意这案讨论也是Barter84他一人独反,你怎不说他弱化,也还不知感谢此案引编之我,连Barter84上次砍你与他6人正常之编修,你也吞下,你再央请管理员回复不成,结果酸我不准编辑,且自诩你与Barter84-“本人与极少数维护原条目原编强度”,夸言又极不厚道,标准颜色自定,令人寒心。
  3. 这条目近二年已修的更中立客观,历年特定日子的台湾媒体、相关基金会甚或官方是都没反应有不适之处,倒是Winertai书信给二二八纪念基金会之内容如有偏述,是否也会影响其覆文,且就本人认知与维基规范,官方第一手资料多为参依而非主依,更何况是"信件"内容,决非如-摘Winertai表示:将该基金会大规模开会后之导读编辑建议改写后优先纳入),或-摘愧儡Mapayna表示:二二八纪念基金会之覆文能主导或影响维基条目之编写)。以上才是你等对维基228条目发展不利的“谬论”。
  4. 再提醒Winertai你的维基资历或许较S099001、Matt Smith深,但就编辑水平与论述力,你应多向其看齐,说一堆氾话无具体方案是无助于条目改善,忌情绪政治立场编述,在普取理据、可信来源、平衡论述、中立客观之编述下,无所谓弱化降等平反之谬说。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07:02 (UTC)
  • (*)提醒,Chinuan12623极度推崇陈翠莲,Chinuan12623还三度在这个讨论页中表示:“陈是专研228事件专家学者,颇有清誉,也受绿独蓝之信赖,她的撰述很客观中立”[7][8][9]
  • Chinuan12623既然那么的推崇陈翠莲的客观中立,大家都看到了,那么Chinuan12623在编辑条目时就应信赖符应专家学者陈翠莲的撰述,要言行合一,可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大家都在看。
  • 陈翠莲表示:“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进行血腥屠杀,事后却指控台湾人残暴殴杀外省人,将报复行动合理化。接下来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二二八事件相关人士被持续监控,政府当局并企图将民间的二二八事件记忆彻底磨灭,在公共舆论空间全面禁绝相关讯息。一九八○年代海外与岛内台湾人开始追究二二八事件,国民党政府在逃避真相与责任之余,竟转过身来以族群问题指责对手,认为再提二二八事件就是分化同胞情感、挑拨族群对立。”(文献来源:历史正义的困境—族群议题与二二八论述,第216页,陈翠莲,《国史馆学术集刊》第16期)[1]--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08:42 (UTC)

参考资料

  1. ^ 历史正义的困境—族群议题与二二八论述,第216页,陈翠莲,《国史馆学术集刊》第16期
  • 感谢与尊重阁下提供陈翠莲"早期"投稿的学刊。我同前几次论述,陈"早期"投刊若与她"最新"2017年专书-重构二二八-编述有差异时,我会以新专书内容为主,编者论述会因时空观点及后现的文献、人物影响而有不同,应属正常,但我无闲全般逐一比对,也无必要。故而本人在讨现行讨论事项,仅针对争编点,就陈翠莲新著专书中摘引出做为理据,如此。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10:02 (UTC)
    • @Winertai您好,我就是您最近发现“喜欢扣帽子”及“引经据典”且“熟稔维基编辑方式”,并加入条目讨论(就您说法,大概就是“加入战局”啰)的S099001!
    • 抱歉啊,之前也是有位先进在末学的讨论页上认为末学还是个国中学生(请参考User_talk:汪饼中),我相信您看完之后可以了解我的政治倾向,如同我在他讨论页所提到的“我尽力地做到符合两岸用语方针,维基百科的行文理应是公正的,但人有主观,不可能完全中立,在不同人的观点上,是否中立也看法不同,欢迎您提供您认为“偏向中国、舔共”的行文出来,修正中立。”我个人是偏好把不中立文句挑出来讨论啦,尤其在上次Barter84提醒之后[10]。个人是不太同意您说“力量瞬间寡不敌众”这句话,因为维基百科的讨论是以共识为基础,以建设性讨论代替盲目投票的民粹。“犹太人大屠杀‘中立性’”那里我无法发表任何意见,因为我对犹太人大屠杀并没有像二二八事件一样较深入地了解。我是不认为内容趋向中立性的编写,然后补充更多资料(这点在目前无法做到。幸运的是,目前本条目的编辑已经趋向重质不重量),会违反世界价值。
    • 至于您“到时,在每年特定日子的台湾媒体、相关基金会甚或官方一发现,发表对维基在台发展不利的谬论”这句话,我更是无法理解了。难道每年六月四号的中国大陆媒体(环球时报)、相关基金会甚或中共党中央、中共政府说维基百科是反革命、反动、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走狗,要社群屈从党意编辑,我们就要顺着它们的意去编辑吗?最后提醒您,维基百科没有官方、管理员不能决定一切,而是只能在社群无法透过WP:争论的解决等管道解决争议时才出面--S099001留言2019年1月10日 (四) 13:24 (UTC)
  • 关于陈翠莲的话,我实在没办法说她真的完全客观中立。--S099001留言2019年1月10日 (四) 13:24 (UTC)
陈翠莲?客观中立?有机会愿闻其详。认同S099001表示-目前本条目的编辑已经趋向重质不重量)。期盼社群共同努力来优化条目吧。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1月11日 (五) 14:37 (UTC)

编辑请求

{{Editprotected}}

现行条文

3月10月,蒋中正在对二二八事件的首次谈话中,指控中国共产党煽动为主要原因(参考来源)

提议条文

3月10,蒋中正在对二二八事件的首次谈话中,指控中国共产党煽动为主要原因(参考来源)

现行条文

伤亡

部分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受难经过

由于该事件受难者过多,只列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所认定并公告的一小部分受难者。


伤亡人数

提议条文

伤亡

伤亡人数

--S099001留言2019年1月13日 (日) 13:45 (UTC)

(-)反对@S099001经过阁下对比的呈现,敝人认为第二项不妥。先前只注意到请阁下不要将条目化成句子里面成为一个连结,却没有仔细注意到有关键字眼却在后面被拿掉了,因为信息缺失造成误导,这是严重缺失!"部分"两字无论如何不能被隐藏,请S099001阁下注意。--Barter84留言2019年1月15日 (二) 11:50 (UTC)

好的,请不要太激动,欢迎您于Talk:二二八事件#“伤亡”一节格式、文字修改发表您建议的做法。目前先tl处理{{Editprotected}}。--S099001留言2019年1月15日 (二) 12:43 (UTC)

重论“伤亡人数”一段

@WinertaiMatt SmithBarter84Chinuan12623前因本条目讨论““伤亡”一节格式、文字修改”讨论已数日无异议,本人提请本段编辑请求,Barter84君仔细审阅,认为尚有不妥之处(他认为应该要有“部分”二字;参前段)。当初提出这个编辑请求,是因为“部分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受难经过”一节有如空章节,暨没有描述如何个受难法,又只有一个{{See Also}}。{{See Also}}其实也可以采取如[[link to|show text]]模式,即{{See Also|link to|show text}}。故在此再提一次讨论,建议作以下更动:

******原來版本:******
==傷亡==

=== 部分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受難經過 ===
{{See Also|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列表}}
由於該事件受難者過多,只列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所認定並公告的一小部分受難者。


=== 傷亡人數 ===

----
******建議版本:******

==傷亡==

{{See Also|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列表|l1=二二八事件部分知名受難者列表}}

=== 傷亡人數 ===

现行条文

伤亡

部分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受难经过

由于该事件受难者过多,只列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所认定并公告的一小部分受难者。


伤亡人数

提议条文

伤亡

伤亡人数

希望大家能给予意见。--S099001留言2019年2月7日 (四) 09:07 (UTC)

认同。1.已增列Barter84需求的"部分"两字。2.该提修用词,已内链精述了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列表简介。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2月9日 (六) 15:59 (UTC)

编辑请求 - 参考来源

  请求已处理--Xiplus#Talk 2019年2月12日 (二) 15:12 (UTC)

条目多处有“<ref>重構二二八,各方傷亡人數估算表</ref>”,但该文献已有名称属性“auto2”(见首段“<ref name="auto2">重構二二八,各方傷亡人數估算表</ref>”处)。又根据前面讨论,该参考资料其实填写不完全。故提请:除首次引用处改为“<ref name="Chen2017">{{cite book |author1=陳翠蓮 |title=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date=2017-02-24 |publisher=衛城出版 |isbn=9789869351874 |chapter=表6-1 歷來各方對二二八事件傷亡人數統計一覽表|pages=387-388}}</ref>”外,其他处以“<ref name="Chen2017" />”代之。 --S099001留言2019年2月7日 (四) 09:28 (UTC)

编辑请求:添加保护模板{{Pp-protected}}

  请求已拒绝,原申请者  撤回请求。-- Willy1018(留言) 2019年2月16日 (六) 05:44 (UTC)

Rt。神樂坂秀吉留言·電郵·貢獻·日誌·上傳2019年2月15日 (五) 11:52 (UTC)

@神樂坂秀吉已经有pp-dispute小图示不是吗?--Xiplus#Talk 2019年2月15日 (五) 23:24 (UTC)
刚看了下桌面版视图和源代码,才发现已经有模板了😂那我放弃这个请求。--神樂坂秀吉留言·電郵·貢獻·日誌·上傳2019年2月16日 (六) 04:19 (UTC)

编辑请求

{{Editprotected}}

--董以辰留言2019年2月25日 (一) 09:44 (UTC) 与历史不相同 请求修改权感谢😎😎

久未回应。 Stang★75 2019年2月28日 (四) 12:33 (UTC)

希望在“影响”与“政治发展”中,加入“邮电工人游行”

1949年3月26日,离二二八事件镇压只有两年不久,台湾省邮务工会召集全台各地邮局电信局工人,发动了一场战后最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延著忠孝西路一路游行,最终聚集近两千人包围台湾省政府(现行政院),争取到“同工同酬”的正式聘雇身份,更创办战后第一份工人刊物《野草》。

希望让大众知道228事件后,社会运动并没有马上沉寂下来。

参考连结: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77538596494602/?ti=as Tanggogo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4:21 (UTC)

(※)注意,不要连取脸书的来源、内容。Chinuan12623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6:06 (UTC)

编辑请求 2019-07-10

甲、修正错字

  请求已处理

现行条文

3月10月,蒋中正在对二二八事件的首次谈话中,指控中国共产党煽动为主要原因(参考来源)

提议条文

3月10,蒋中正在对二二八事件的首次谈话中,指控中国共产党煽动为主要原因(参考来源)

乙、修改引文格式

  请求已处理

  • 第231号参考来源
现行条文

[11].南方快报.2006-03-06

提议条文

马非白. 〈馬英九膽大包天 竄改228真相〉. 《南方快报》“马非白专栏”. 2007-02-09 [201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中文(台湾)). 

  • 第244号参考来源
现行条文

《台中的风雷》,页50,古瑞云,台北:人间出版社

提议条文

古瑞云. 《台中的風雷:跟謝雪紅在一起的日子裡》. 台北: 人间出版社. 1990: 50 (中文(台湾)). 


编辑请求 2019-07-18

原因:部分原文过度维基,请求删除第2-5个不必要链接“国民政府”中的双括弧。

  1. ...二二八事件发生时,中华民国正处训政时期,当时的政府是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的国民政府...
  2. ...于此日起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正式代表同盟国接管台湾...
  3. ...蔡阿信身历险境中,对国民政府治理下的台湾深感失望,...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征召约一万五千名台湾青年投入...--Winertai留言2019年7月18日 (四) 07:07 (UTC)

编辑请求 2019-09-24

  请求已处理

如上,仅涉及格式修改,无争议,已闲置多日。--S099001留言2019年9月24日 (二) 15:14 (UTC)

返回到“二二八事件/存檔10”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