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峰寺

台灣高雄市大崗山的一座佛教寺廟,歷史可追溯自18世紀。

大岗山超峰寺,位于台湾高雄市阿莲区,是佛教名寺,主奉观世音菩萨,另祀西方三圣达摩祖师地藏菩萨

大岗山超峰寺
大岗山超峰寺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高雄市阿莲区岗山里菩提二路666号
主神观世音菩萨
例祭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
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
开基绍光禅师
建筑详情
本殿构造硬山式
建立时间大清雍正九年(1731年)
大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蒋允焄砖瓦重建
地图
地图
超峰寺在台湾的位置
大岗山超峰寺

大岗山超峰寺
大岗山超峰寺
超峰寺观音殿和西方三圣殿
1918年超峰寺重修超峰寺捐金并奉纳喜谢碑记

历史

编辑

创建人

编辑

据说明郑时期太仆沈光文曾在此念佛雍正九年(1731年),绍光禅师在此建草庵奉佛。乾隆28年(1762年)时蒋允焄台湾知府,捐私财增修殿宇,命民人各自携带砖瓦上山,以表演“使飞瓦之术”,其实只是因为建材搬运不便,而巧饰其言。同治3年(1864年)台南谢日新再度修缮,光绪6年(1880年)李建成劝募重建。[1]

开山

编辑

日治明治39年(1905年)义敏老和尚携徒永定和尚云游至超峰寺,不忍古刹殿宇颓微,指示永定和尚留下重修扩建超峰寺,劝募新建三宝殿,筑龙湖庵,开大岗山派,时与基隆灵泉寺五股凌云寺大湖法云寺并称台湾四大名山[2] 大正13年(1924年)又建莲花塔、父母塔及普通塔,昭和14年(1939年)永定师圆寂。昭和17年(1942年),日本政府将大岗山规划为军事要塞,令大岗山超峰寺及所属的龙湖庵莲峰寺均疏开迁移下山至新超峰寺,存放经像法器。开参师亦与师兄开照师等僧众一并下山。战后,开照法师返回原地予以重建,原由浙江普陀山奉迎来台的观世音菩萨圣像则继续供奉于新超峰寺内。

历代住持

编辑

开山方丈 义敏老和尚(1875-1947)俗名周春木,生于清光绪元年1 月1 日,嘉义县人。民国36年6月5日(农历4月17日)坐化于新超峰寺,世寿73。

第一任住持 永定老和尚(1877-1939)俗名林蕃薯,生于清光绪3年,台南厅西港堡塭仔内庄蚶寮人。昭和14年6月8日圆寂,世寿63。[3]

第二任住持 开照老和尚(1888-1972)俗名林丁福,生于清光绪14年,屏东长治竹叶人。于民国61年圆寂,僧腊70,世寿85。

第三任住持 开参老和尚(1893-1975)俗名吴讳石,生于清光绪19年10月10日,高雄县阿莲乡仑子顶人。于民国64年圆寂,世寿83。

第四任住持 释法智法师(1933-2003)俗名赖飞真,生于日治昭和8年,台南县白河镇新厝人。民国92年7月28日(农历6月29日)深夜圆寂,僧腊63,戒腊48,世寿71。

第五任住持 释天池法师(1970-)俗名郑光原,生于民国59年,台南市人。台大化学研究所硕士、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34岁时接任住持,民国102年5月续任大高雄佛教会第22届理事。

重要文化财

编辑

超峰寺惜字亭[4]

惜字亭约建于民国37年至47年间,外观为三层式六角形建筑,无供奉神位,对联置于亭身三面。惜字亭又称“敬字亭”、“圣迹亭”,乃客家先民专为焚烧字纸的小型建筑物,目前全台仅存百余座。 1942年(昭和17年),日本政府下令疏开禅寺,超峰寺唯一一任客家住持开照和尚,领部分出家师父到屏东内埔麟洛等客家村落继续修行,战后有多名客家师父返回大岗山重建超峰寺,因此超峰寺客籍师父曾多达半数。

三宝佛塔(莲花塔、父母塔及普同塔)

为僧尼纳骨塔,建于1924年 。

观音殿(正殿)

战后重建。

文物

编辑
 
“慈云远播”匾

古匾

  • 慈云广覆:道光六年(1826年)。
  • 慈济生灵:光绪十年(1884年)。
  • 神灵首出:光绪十一年(1885年)。
  • 慈云远播:光绪十一年(1885年)道标都阃府郑超英敬献。
  • 振海潮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章绅敬献。

观音佛祖铜钟:光绪十四年(1888年)。

石柱:光绪六年(1880年)。

晨钟龙榕松石碑:光绪十年(1884年)。

超峰寺重修超峰寺捐金并奉纳喜谢碑记:大正七年(1918年)。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林美容《台湾的斋堂与岩仔-民间佛教的视角》台湾书局2012年]
  2. ^ 法脈傳承. 大冈山超峰寺. [202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3. ^ 《南瀛佛教第十九卷第三號》. [2017-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4. ^ 苏福男.高雄市超峰寺老惜字亭 勾起一段客家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4-04-1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