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仪(1384~1423),字德容庵号蘖庵乐安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 编辑

永乐十三年乙未进士,偶然奏牍失详,被贬到交趾,行到太平府,蒙明成祖赦免,后擢至户部文选司主事,任官一年余,成祖下诏求问宫殿被雷击焚毁一事,因此上疏批评永乐迁都是背弃明太祖。成祖大怒,遂背弃不杀上疏者之承诺,而将之收狱,逮入北镇抚司。与黄淮同为狱友三年,唱和诗作十多首,见黄淮《省愆集》中,永乐二十一年癸卯(1423)七月十九日被诛,一说病故,年四十。其侄殓骸回乡,葬乐安山湾。

由其子萧超编辑其遗作,有《袜线集》二十卷,《南行记咏》四卷,[1]正统六年辛酉(1441年)夏,萧超自乐安跋涉远来永嘉南柳寿征庵,请求黄淮为其父亲撰墓表,由黄采书篆墓志铭,黄淮著于《归田稿》中。

参考 编辑

  1.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二十八》(卷一百七十五):《袜线集》·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萧仪撰。仪字德容,乐安人,永乐乙未进士,官吏部主事,以疏论迁都北京不便,忤旨见杀,《明史》附见《夏原吉传》中。是集乃其子超所编。据其原目,凡文十卷、诗十卷。此本仅十五卷,盖诗佚其五卷矣。其文有纡徐曲折之致,而意境不深。其诗为朱彝尊《明诗综》所不录,殆偶未见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