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国

中国将领

张振国(1905年—1999年),字正之,生于大清帝国湖北省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中华民国陆军少将,长期主管军事情报。其女张琍敏为著名主持人。曾入中华大学预科。1924年入河南建国军军官学校。后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警政训练班、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历任第十三师及第十八军排、连、营、团长。1938年2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参谋,不久任第九战区长官部机要室主任。1939年5月任南岳特训班代主任。1940年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调查室主任。1945年任军政部调查室主任。10月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同年,曾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受训,1946年担任庐山夏令营总队长、办公厅主任。任国防部第二厅军事情报司代司长。1948年11月17日任湖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张振国
摄于1968年
正之
性别
出生1905年
 清朝湖北省沔阳州(今湖北省仙桃市
逝世1999年(93—94岁)
台湾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黄埔军校毕业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曾美荣
郭雅萍
儿女张亚力
张琍玲
张丽娟
张琍华
张琍婷
张琍敏
张琍慧
父母张尊汉

生平 编辑

张振国于1921年自武昌中华大学预科毕业。1925年南下广州,考取黄埔军校第六期,黄埔军校毕业后,1926年夏,北伐军兴,张振国在国民革命军第21师(师长陈诚)任上尉连长,以战功升为营长。1928年在陆军第十三师服务(1929年12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1931年,陈诚调张振国到第18军任上校团长,参与北伐、讨、中原会战等战役。[1]

1937年,抗战军兴,芦沟桥事变后,张振国所在的第18军由罗卓英指挥,参加了空前惨烈的淞沪战役,抗击日寇。1938年初,陈诚任命张振国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衔高参,并负责主持第九战区的军事情报工作。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在湖南开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训练游击战人员。张振国在第二期及第三期,分别训练了两个谍报队,作为其情报组织的骨干。张振国、阮成章刘庄如领导下的情治系统,后来被称为“研究系”,直属陈诚。

陈诚在1938年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张振国被借调到武汉卫戍总司令部,负责军事情报收集。武汉会战后,国民革命军后撤,汪精卫政权接管湖北。张振国受命留在武汉,组织地下情报网。张振国与湖北省绥靖公署主任叶蓬有良好交情,他利用这个身份来打探侵华日军情报,并送到陈诚身边。1939年5月,张振国任南岳特训班代主任。1940年,任第六战区长官部调查室少将主任。1942年,太平洋战争期间,陈诚出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长官,张振国担任远征军总司令部调查部主任,负责调度盟军东南亚的情报工作。

1942年8月中旬,章亚若在住处遭毒杀;张振国负责侦办此案,逮捕下毒者黄中美。1945年,霍揆彰任云南省警备总司令,张振国为其下属。根据陆铿的回忆录,诗人闻一多被刺杀,是由张振国的手下所执行。在1962年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编印的书《生命的光辉》中,〈张振国将军革命事迹暨传略〉一文表示,张振国主持“制裁”共匪同路人李公朴、闻一多。在1965年的《中国一周》发表的〈哭辞公,忆往事〉一文中,张振国自述在昆明“枪杀公开污辱领袖、诋毁我抗战的共匪重要同路人李公朴、闻一多”。[2]

1949年,因国共内战,张振国带着子女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居住在台北市

家庭 编辑

张振国曾有两段婚姻,其妻曾美荣。其女张琍玲。曾美荣过世后,张振国与其旧属郭雅萍结婚。其子张亚力,其女张丽娟、张琍华、张琍婷、张琍敏、张琍慧。其中张琍华与张琍婷两女因为当时年纪太小,无法随同家人逃往台湾,只好留在大陆交由叔父扶养,直到多年之后才透过关系再度与父母相聚。

注释 编辑

  1. ^ 李敖,〈张琍敏的爸爸杀了谁?〉。收於氏著,《暗杀·大腿·抱》,四季出版。1982年10月。页94-95。
  2. ^ 李敖,〈张琍敏的爸爸杀了谁?〉。收於氏著,《暗杀·大腿·抱》,四季出版。1982年10月。页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