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科留斯系统

佛科留斯系统(Galaxy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被视为是哈伯序列的扩充,并被广泛的使用着,最早是在1959年由热拉尔·佛科留斯 (Gérard de Vaucouleurs)提出的[1]。佛科留斯认为爱德文·哈勃在二度空间对螺旋星系的分类,只针对旋臂的松紧度和短棒的有无来区分,没有全方位的充分描述出观测所见到的星系型态,特别是他认为透镜也是螺旋星系组成的重要结构[2]

NGC 6782:分类为type SB(r)0/a的螺旋星系,有3个不同半径的环和短棒。
NGC 7793:分类为SA(s)d的螺旋星系。
大麦哲伦云:分类为SBm 的星系。

佛科留斯系统保留了哈伯序列的基本分类,将星系分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螺旋星系不规则星系。热拉尔·佛科留斯依据三种型态的特征,为螺旋星系做了更精致的分类系统,补充了哈伯序列的不足:

  • 短棒:依据星系在核心区域有无出现短棒来区分。迪·佛科留斯以SA来标示 (与沿用自哈伯序列的SB相对) 没有短棒的螺旋星系,他也允许中间形式的螺旋星系,即短棒不明显但确实有的,并标示为SAB。透镜星系也依据有无短棒标示为S0A或S0B,当标示为S0则是告诉我们不能确认有无短棒的结构 (通常是因为以侧面朝向地球而无法分辨)。
  • :拥有类似环状结构的星系就会归为此类,并以‘(r)’作为标示。没有环状结构的就以‘(s)’ 作为对应的标示,而介于两这者之间的会标示为(rs)。
  • 旋臂:和哈伯原来的一样,螺旋星系的分类是以旋臂缠绕旋紧的程度来分类的。迪·佛科留斯从哈伯音叉的节点延伸出新的新的分支和分类:
    • Sd (SBd) – 散开、旋臂碎裂成独立的星云和星团,中心的核球非常微弱。
    • Sm (SBm) – 外观看起来是不规则的,没有核球的结构。
    • Im – 极度不规则的星系。

许多属于这三类的星系在原先的哈伯序列中都是Irr I的不规则星系,但也有一些原属于Sc的被重新分为Sd。Sm和Im都是依据麦哲伦云的旋臂和不规则性所做的分类,大麦哲伦云有一些旋臂的结构,分类上是SBm;小麦哲伦云是不规则的Im。

分类中的不同元素可以相互结合 -以它们列出的顺序- 来对星系进行完整的分类。例如,有微弱短棒和旋臂与环松散不全的螺旋星系,可以标示为SAB(r)c。

在形象上,佛科留斯系统可以视为 三度空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的哈伯序列,从哈伯音叉的节点上,舞台旋臂 (旋臂) 沿着X轴伸展,家族 (短棒) 出现在Y轴上,变化 (环) 发生在Z轴上[3]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de Vaucouleurs, G. Classification and Morphology of External Galaxies. Handbuch der Physik. 1959, 53: 275. 
  2. ^ Binney, J.; Merrifield, M. Galactic Astr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691025650. 
  3. ^ de Vaucouleurs, G. Global Physical Parameters of Galaxies. 1994 [2008-01-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5-2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