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快速衝高編輯次數

指引:如何迅速衝高編輯次數 編輯

正在發神經胡搞起草一篇偽指引:快速衝高編輯次數,不過寫到一半發現自己沒什麼幽默感... 放在這裡集思廣益 --KRF留言2017年3月4日 (六) 13:58 (UTC)回覆

想要建設性的呢,還是破壞性的呢?--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7年3月4日 (六) 15:13 (UTC)回覆
是建設性的囉 --KRF留言2017年3月4日 (六) 15:20 (UTC)回覆
可以先給自己設計個漂亮的用戶頁,然後找一些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工具啊,例如巡查最近變更調整頁面分類修復列表格式不正確的導航模板英文日期格式修正參考文獻格式修正導航模板修正重定向處理消歧義什麼的。老手還可以去騙取AWB使用權。不懂編程的話用工具,如果懂編程的話還可以造工具啊,光是DEBUG就可以多刷很多編輯次數了。要是還沒玩夠的話,可以再找些成體系的條目,例如世界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條目都編輯一兩下……在enwp很容易就能刷到延伸確認的哦。明明是破壞才好玩嘛,而且使用工具協助破壞既好玩又能迅速刷編輯次數哦。--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7年3月4日 (六) 15:44 (UTC)回覆
我想某位為了越南與台灣的自由民主而長期奮鬥的人看到之後肯定醍醐灌頂——他的目標都是永久半保護的。--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7年3月4日 (六) 15:50 (UTC)回覆
建設性地刷編輯次數(大霧,逃--Tiger留言整日Py日漸消瘦 2017年3月5日 (日) 03:12 (UTC)回覆
(:)回應:我覺得用機器刷就不有趣啦 --KRF留言2017年3月5日 (日) 10:04 (UTC)回覆
每一筆編輯我都有過目並最後按下enter才完成的哦。(搞不好還得人工返工一點也不輕鬆,如果閒得無聊幹這個也不錯--Tiger留言整日Py日漸消瘦 2017年3月5日 (日) 11:46 (UTC)回覆
Category: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一共34,636個頁面,大多數機器人都修不來,因為太亂了。人去修的話不僅要仔細判斷,有些可能還要查查資料,實乃消磨光陰之利器。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7年3月5日 (日) 10:31 (UTC)回覆
我發現似乎以前有特定機器人會加入錯誤的日期格式,例如這個[1] 考慮用其他機器人自動檢查這種錯誤?pinchuanc留言2017年3月5日 (日) 12:35 (UTC)回覆
您說的這種比較簡單的修復已經有機器人在跑了:Liangent-bot。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7年3月7日 (二) 07:18 (UTC)回覆
更新足球運動員傳記中的各項數據、資料,出場次數、進球次數每賽季都得更新(也可以每個月、每輪比賽、每天更新),遇上轉會還得改效力俱樂部和球衣號碼。實在閒的話可以把各種聯賽當前賽季的頁面寫好,每輪(或者每場比賽之後)更新積分榜、射手榜、賽果等等。一年之後編輯次數輕鬆上萬--如沐西風留言2017年3月7日 (二) 07:28 (UTC)回覆
刷刷刷!!!用些有意義的身心健康編輯。像是改錯字、改病句。--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5日 (三) 09:02 (UTC)回覆

呀呀呀! 編輯

@Kerolf666我看完這篇偽指引後遵循它去做了(但做的事情有建設性),結果被萬惡的管理員注意到了,還引起了一場對邪惡的官僚主義方針的修改討論。請Kerolf666賠償本人精神損失費9876543210.33元!!!--正在學習友誼魔法且尚未徹底離開萌得不能再萌有事請ping我。2017年8月4日 (五) 14:06 (UTC)回覆

關於Wikipedia:快速衝高編輯次數是否應該有一個指導用戶可以作出哪些貢獻的頁面? 編輯

雖然Wikipedia:快速衝高編輯次數是偽指引,但是其中的一些內容是否能指導無聊的用戶作出貢獻?所以能不能把其中一些內容獨立出來,作為正式指引?現在我沒有發現一個能指導用戶可以作出哪些貢獻的頁面(具體見下面),這可能會影響新人的留存。是否應該有一個?--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03:58 (UTC)2023年1月27日 (五) 16:15 (UTC)回覆

對應的正常頁面Wikipedia: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現在仍然不是正式規則,但我感覺如果真有需要的話,整合一下內容倒不是不行。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21日 (六) 05:37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像其中錯漏字修訂、勇於更新、檢查分類這些東西可以指導不知道該編輯什麼的(新)用戶進行一些簡單的建設性編輯。我目前沒有發現類似的東西。
現在的教程好像只告訴人們怎麼編輯,而沒有告訴人們編輯什麼(雖然這不應該由官方規定,但是應該告訴(新)人們「可以編輯什麼、編輯什麼是絕對沒錯的」)。
我感覺這可能是更大問題的冰山一角,現在培養新人的程序似乎不是很成熟(也可能是我不了解)。--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07:57 (UTC)回覆
(-)反對 私以為這種內容不足以支撐起指引,但是以其大綱重寫後的內容則可以成為論述。——順頌時祺 ZhaoFJx 2023年1月22日 (日) 15:32 (UTC)回覆
好像是的。那麼論述也行。--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4 (UTC)回覆
(-)反對,@Sanmosa:或許Wikipedia:編輯數會比起Wikipedia: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適合?--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3日 (一) 12:42 (UTC)回覆
為什麼反對?--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5 (UTC)回覆
你看一下你選的這篇真的適合拿來用嗎......--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4日 (二) 15:43 (UTC)回覆
當然不是直接用。
可能我最開始的表述有問題(現在還能改標題和上面的討論嗎?我其實是想要一個指導人們編輯的東西,看見這個有點像就用它了,沒考慮到它偽指引的身份對討論的影響)。不是直接提取出來就成新文章,而是要根據其精神進行修改,最後甚至可能會像忒修斯之文章一樣。--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5日 (三) 15:25 (UTC)回覆
那我懇求你,改寫完再拿出來,不是扔了一個不可能弄成方針與指引的頁面然後說「我覺得有成為方針的潛力」。--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8日 (六) 02:26 (UTC)回覆
我發現一個有些相似的東西:meta:Community_Wishlist_Survey_2023/New_contributors/First_edit_tutorial--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2 (UTC)回覆
WP:參與貢獻。--PexEric 💬|📝 2023年1月30日 (一) 09:19 (UTC)回覆

你們所說「刷編輯次數」、「混編輯次數」是指什麼意思呢? 編輯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我看到有些人在討論中會使用「刷編輯次數」、「混編輯次數」此等的名詞,前者是出現在告知對方禁止其行為時所稱,後者是指責對方不當行為時而說,不過這些名詞似乎很口語化,所以我想請問:「刷編輯次數」與「混編輯次數」是什麼意思呢?

此外,我有找到Wikipedia:快速衝高編輯次數,但那是介紹哪些手段可以幫助快速衝高編輯次數,看起來不太像是他們在討論所說「刷編輯次數」、「混編輯次數」,因為他們並非鼓勵,因此感到困惑,難道真是「Wikipedia:快速衝高編輯次數」嗎?--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1:02 (UTC)回覆

我遇過一位破壞者會透過刷編輯數取得自動確認使用者,然後隨意地移動頁面。--天蓬大元帥-會客 歡迎參與機器翻譯的維護 2023年7月2日 (日) 11:08 (UTC)回覆
所以你的意思是:刷編輯次數、混編輯次數就是等於移動戰?--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1:26 (UTC)回覆
並不是,隨意地移動頁面已經是破壞了,況且當時移動的新頁面名稱帶有負面語調。--天蓬大元帥-會客 歡迎參與機器翻譯的維護 2023年7月2日 (日) 11:31 (UTC)回覆
那麼「刷編輯次數」、「混編輯次數」這些名詞是指什麼意思呢?--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1:34 (UTC)回覆
這就是透過不合理的手段取得權限。--天蓬大元帥-會客 歡迎參與機器翻譯的維護 2023年7月2日 (日) 11:39 (UTC)回覆
合不合理是見仁見智,但我需要清楚的意思,所以有哪個方針指引是解釋「不合理的手段」?--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1:59 (UTC)回覆
這個--天蓬大元帥-會客 歡迎參與機器翻譯的維護 2023年7月2日 (日) 12:08 (UTC)回覆
你的意思是不是指「為了得到自動確認使用者權限而做50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2:21 (UTC)回覆
不知道是不是我搞錯?有人可以來看一下問題嗎?--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2:38 (UTC)回覆
我已經充分回答了,順帶一提,編輯超過500次後刷編輯數影響就小了。--天蓬大元帥-會客 歡迎參與機器翻譯的維護 2023年7月2日 (日) 12:54 (UTC)回覆
我知道啊!所以我叫別人來看一下問題。順帶一提,如果真是50次,為何有人僅以1次就認定對方行為是混編輯次數(請看這個)呢?會不會可能是方針定義寫錯?--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3:11 (UTC)回覆
如果確認不是方針的問題,那麼能否協助建立捷徑呢?將WP:不要刷編輯次數WP:不要混編輯次數重定向到Wikipedia:遊戲維基規則,以方便快速找到「為了得到自動確認使用者權限而做50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這一條規定,這有助於不熟悉方針的人可以正確理解。--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3:23 (UTC)回覆
僅以1次就認定對方行為是刷編輯次數是不合理的,但Wikipedia:遊戲維基規則這個頁面並不是要說整整做50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才會被認為是刷編輯次數;相反,這個頁面是在說只要是某個行為被認為明顯是在故意作出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就可以被認為是刷編輯次數。相關理由見下文。
「僅以1次就認定對方行為是混編輯次數」確實是不合理的,因為如果對方只作出了1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就無法確定對方的行為是出於惡意的刷編輯次數,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優先認為對方的行為是出於善意的——具體可參見Wikipedia:假定善意。作出此認定用戶也已經在此後致歉稱「本人假定User:Yiken是『混編輯次數』,實為毫無根據之語」,參見此處
另外,您在上文中認為,Wikipedia:遊戲維基規則是在說,刷編輯次數只有在刷了50次的情況下,才應被視為刷編輯次數;但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只要刷編輯次數是為了以不合理的手段取得權限,就應被視為在刷編輯次數:
刷編輯次數屬於遊戲維基規則的一類。在頁面Wikipedia:遊戲維基規則中,對「遊戲維基規則」這一行為的定義是「惡意使用維基百科方針和指引,阻礙維基百科目標實現的行為。遊戲維基規則可能表現為濫用程序、擾亂性編輯或其他違反社群共識精神的行為」。也就是說,對一個行為「遊戲維基規則」的判斷主要是基於相關行為是否「惡意使用」維基規則,而不是「是否違反了有記錄的維基百科規定」——因為「遊戲維基規則」的行為本身就是在惡意使用維基規則的,以一個規則是否違反了有記錄的維基百科規定來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惡意使用了維基規則,是自相矛盾的。
Wikipedia:遊戲維基規則頁面中對刷編輯屬於遊戲維基規則的表述為「遊戲維基規則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為了得到自動確認用戶權限而做50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並沒有說需要做50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才違反規則。結合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遊戲維基規則的判斷主要是基於相關行為是否惡意使用維基規則」,「為了得到自動確認用戶權限而做50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違規的主要原因在於這種行為惡意使用了Wikipedia:用戶權限級別#自動確認用戶的維基規則,以圖繞過維基百科對新手施加的限制,獲得自動確認用戶才有的權限。
總的來說,你所舉例子中的「僅以1次就認定對方行為是混編輯次數」確實是錯誤的;但也應當注意,Wikipedia:遊戲維基規則這個頁面並不是要表達做50次無貢獻性或破壞性編輯才應當被視為刷編輯次數,而是要說惡意作出編輯,繞過維基百科對新手施加的限制,獲得自動確認用戶才有的權限應當被視為刷編輯次數。--惠龍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21:58 (UTC)回覆
類似於水帖,水經驗--Firedoge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12:52 (UTC)回覆
有點像是事後復盤判斷,如果一個新帳號出現破壞行為,然後複查用戶編輯記錄,發現建立帳號後短時間內大量進行無意義的修改(可能是改小許內容又撤銷掉,改空格等等),過了自動確認用戶後立即進行自動確認用戶才能使用的權限(包括移動頁面、上傳文件等)來進行破壞操作,社群才會判斷這些早期編輯是刷編輯次數。兩者並不是極強的相關。——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7月6日 (四) 02:14 (UTC)回覆

另外,如果有人看到我這樣子說話而不願回答,我不會強求你們,但是不要對我說話是展現出一副「我虧欠你」的那種態度。你們有自己的說話方式,但我有發問需求與看中問題的焦點,彼此互相尊重,而不需要來這裡閒聊或訴苦,所以我看不懂意思是很正常的,否則我不需要一再地將話題拉回,並反覆說「你的意思是……」確認對方有無被我曲解。我言盡於此,你們有誰願不願意協助建立捷徑,我尊重你們,因此我不會再對這個問題繼續下去,怕是有人又會以為我在對他說話,所以我要離開了。上述話題結束,請存檔!--2001:B011:A401:55CC:5C31:2CD8:FED1:73F6留言2023年7月2日 (日) 13:40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返回專案頁面「快速衝高編輯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