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機器人/申請/覆核/Wcam-bot及Antigng-bot 18

JPEG質量參數

編輯

這兩個bot在JPEG處理上存在對於質量係數決定過低的問題。JPEG質量係數決定對於高頻細節的捨棄程度,較高的質量對於圖片的清晰程度非常重要。在像素較少時圖片特徵個個都是一兩像素的「高頻」部分,更不可以使用低(小於 90)的質量係數。

  • User:Wcam的Wcam-bot生成的JPG質量係數低者達75。建議檢查相關庫參數。似乎和復用了原始文件的質量有關?
  • User:Antigng的bot直接使用commons縮略圖,質量係數多在80左右。建議改為自己壓縮。在縮小時請儘量接近wcam所用的高質量算法,此外wcam-bot保留exif的行為值得模仿。@shizhao主意餿了。

方針規定的像素數量已經夠低了,請不要再惡化質量了。原圖像中相對的高低頻取捨不能應用到縮小後的圖片。同理,Chroma subsampling 請設置為 4:4:4,即不捨去色彩分量。 ——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2日 (日) 17:40 (UTC)[回覆]

Wcam-bot僅僅依照指引修改尺寸,不會修改圖片的任何其他參數。對於非自由圖片,如何在像素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圖片質量,是圖片上傳者和使用者的責任,不應該由機器人來做額外的決定。另外我不能同意「規定的像素數量已經夠低了」這一說法,首先WP:NFCC規定維基百科條目和其他地方都不會自動擁有使用非自由內容的資格。其次,非自由圖片是為條目服務的,因此其尺寸理應不得大於其在條目中的尺寸,而十萬像素往往高於這個尺寸。在這個前提下,糾結諸如JPG質量係數這類問題我認為沒有實際意義。--Wcam留言2017年3月13日 (一) 02:57 (UTC)[回覆]
@Wcam重新讀我簽名之前倒數第一、二句。不要讓我把《數字圖像處理》拿出來跟你講JPEG。質量係數確實是容易忽視的細節,然而出現嚴重例子(File:Police_Force_use_Brick_attack_protesters_AP_20160209.jpg,對比[1])之後就不該用「是細節」掩蓋了。——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03:54 (UTC)[回覆]
已修改JPG質量參數--Wcam留言2017年3月13日 (一) 17:09 (UTC)[回覆]
@Wcam好的,謝謝。雖然我自己總是會說 100 太高……——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18:41 (UTC)[回覆]
既然好像Jimmy又提起來了,我也再強調一遍「只用得到十萬」是瞎扯吧。任何合格的前端工程師都應該知道HTML、CSS的「px」只是一種196英寸(0.26公釐)的長度單位,和物理像素的關係隨著高分屏普及越來越少(要給Windows最常見的1.5x屏幕「夠用」的話,限制要乘上2.25;要給行動裝置和macOS機器夠用的話,那乘個9限制跟沒限制都快沒區別了)。限制像素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保證這東西沒有拿來製作盜版的價值,什麼「只能用到」都是在瞎貼金。——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4日 (二) 17:15 (UTC)[回覆]
Mediawiki用的是VIPS,預設的Q值是75,反正要麼把libvips編譯進來,要麼直接命令行運行vipsthumbnail -s (大小) -f (輸出文件名)[Q:90] (輸入文件名)。--Antigng留言2017年3月14日 (二) 09:55 (UTC)[回覆]
@Antigng如果閣下要認真做個將圖片縮小成圖片——而非用後即棄的縮略圖——的東西的話,請自己去抓一份imagemagick的convert做成png,然後餵進mozjpeg的cjpeg程序。——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4日 (二) 17:13 (UTC)[回覆]
啊,其實vipsthumbnail這玩意還算靠譜。就是-s的時候注意一下長寬比(可以 -c),考慮 -p 個 nohalo/lbb 之類的玩玩。system或者spawn的時候別搞炸。沒別的意見了。——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4日 (二) 20:09 (UTC)[回覆]
Mediawiki原來就是用的imagemagick,後來是因為效率和質量的問題換成了VIPS。--Antigng留言2017年3月15日 (三) 00:02 (UTC)[回覆]
因為質量原因我才會推薦兩步處理呀。效率我倒是不在意,你才多少編輯速度……(倒是有件事可以整一下,進程優先級調低一點的話,你用電腦做其他工作的時候可以舒服一點。)--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6日 (四) 13:26 (UTC)[回覆]

任務延遲和例外處理

編輯

@Wong128hkTemp3600Telegram上提到,英文維基對於縮小圖像的指引有「准許例外」和「考慮剪裁出重點細節部分,而非縮小全圖」兩點。現有的bot處理提供的「標記(Eagerbot)—縮圖(antigng, wcam)—刪除(jimmy-abot)」一條龍服務顯得有點太aggressive了

  • @WcamAntigng建議兩個縮圖bot在掛上標記模板後等待至少10天進行操作,並允許使用某種一致的模板標記設置例外。Bot在處理完成圖片後應該加入跟蹤分類,方便人類管理員檢查。
  • @Jimmy Xu考慮到操作效率的問題,雖然有錯的可能是縮圖bot,但做檢查的大概得落到執行刪除的管理員身上。
    • 建議Jimmy-abot快速刪除舊版非自由版權文件時,排除處理最後版本是bot創建的文件。
    • 建議改為人類管理員檢查bot操作後決定是刪除舊版,還是回退到上一個版本(保留縮圖請求、指定應該裁剪,並加bot例外)。——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2日 (日) 19:56 (UTC)[回覆]

只是有哪些要保持原圖風貌還是什麼的,以保持圖片不失真呢?我的機器人先暫停標記工作,等無異議再來繼續標記。--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0:01 (UTC)[回覆]

@Wcam-botAntigng-bot請先暫停縮圖的工作,協商一下怎麼作會比較好。--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0:08 (UTC)[回覆]
@小躍也不是說風貌(這個理由太不「合理使用」了XD),是要在解析度不超過限制的情況下,保證條目用得到的部分看得清。因此在直接縮圖之外,還有裁剪一解。另外感謝暫停。——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02:42 (UTC)[回覆]
就是要看解析度夠不夠。--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2:44 (UTC)[回覆]

@小躍批量回退就不用了吧?還沒授權呢……——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03:15 (UTC)[回覆]

在下怕他們又繼續縮圖。才會實施回退功能。--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3:17 (UTC)[回覆]
@小躍心意領了,但是還沒授權呢!——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03:20 (UTC)[回覆]
不好意思該維護模板是我的機器人在維護,在下有權利可以暫停任務。--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3:23 (UTC)[回覆]

首先,對非自由內容從嚴限制,符合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的宗旨和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意願,目前的非自由圖片處理流程我認為並無不妥。其次,為了少數例外情況而對目前適用於全部非自由圖片的工作流程做出較大的改動,我認為實屬虛耗社群精力。然而J.Wong關於通知上傳者的建議我認為有可取之處。非自由內容在維基百科條目使用的資格要靠上傳者自己來爭取。--Wcam留言2017年3月13日 (一) 03:46 (UTC)[回覆]

目前的處理流程完全沒有人類介入控制,是為不妥之處。如有例外情況值得標記,就不能用「全部」一詞了。將刪除作為檢查步驟的原因在於人類手動縮圖速度緩慢,檢查簡單的對錯選項則快得多,這已是出於效率考量。——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03:52 (UTC)[回覆]
話不可說的這麼滿,我的機器人可以控制。--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3:55 (UTC)[回覆]
@小躍你的bot是好同志不錯,但它掛上的模板只是說「圖片太大」,而沒有直接表示要直接整個縮小。如果下游的bot直接默認是「整個縮小」,又有管理bot自動刪除……——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03:58 (UTC)[回覆]
都已經標記建議縮小的寬度了,閣下還有問題嗎?--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4:01 (UTC)[回覆]

@小躍那就重新用一下之前的結論吧:問題不在標記、不在刪除,在於縮圖時默認「整個縮小」。然而考慮到人類手動縮圖速度緩慢,更適合做對錯題,應該換到刪除(管理員)步驟控制。就是說錯最小可能是你,所以也沒把你拉來覆核。——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3日 (一) 04:03 (UTC)[回覆]

雖然縮小時解析度沒去動過,不過整體縮小後圖片容易失真。--小躍撈出記錄2017年3月13日 (一) 04:08 (UTC)[回覆]
就拿這圖說事好了,這大於十萬,你除了可以整張縮細之外,更可以裁去兩邊,突顯重點嘛。--J.Wong 2017年3月13日 (一) 04:55 (UTC)[回覆]
這說得沒錯,但我認為圖片的上傳者和使用者有責任進行這些圖片編輯操作,使得圖片在按規定縮小後不會質量過於低下。任何用戶均可根據圖片來源信息獲取原始圖片進行必要的編輯(或在存廢覆核請求電郵原圖),機器人不應該也不可能為特定圖片做特殊的額外處理。--Wcam留言2017年3月13日 (一) 14:59 (UTC)[回覆]
(傳聲筒模式)@Temp3600在Telegram提到,目前機器人處理的圖片不乏五、十年前的舊圖。(Artoria認為)從這點看來,指望原上傳者負責是不現實的事情。如果真的希望其他用戶(包括圖片使用者)看到之後順手修復,至少該加一個「由機器人縮小,不滿意者請自己上」的模板。——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3月14日 (二) 04:2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