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M F1超重戰車

FCM F1是一種法國地中海冶金造船廠於一戰到二戰之間研發的超重戰車。在1940年,軍方曾經訂購了12輛用於取代2C超重戰車,但是在生產開始前,法德就停戰了。因此,僅有一輛木製模型製造出來。FCM F1又長又寬,擁有兩個炮塔,一個炮塔位於前方,另一個位於後方。兩門炮塔上各安裝了一門高初速度的火炮。後面的炮塔要高一些,使得它向前射擊時可以不被前炮塔阻擋。這種車輛被劃分為了重型裝甲。它的尺寸和防護等級於1940年被確定,重量大約140噸,因此,儘管有兩門引擎,它的速度仍然十分緩慢。這種戰車設計的初衷是用於突破納粹德國的防線,而不是用於對付敵軍的戰車。由於同期存在的其他類似的方案與其設計目的有重疊之處,因此這種戰車的研發過程十分曲折,它的設計參數也經常更改。每一種設計指標都有幾個公司各自提出一種或多種方案。

FCM F1
類型超重戰車
原產地 法國
基本規格
重量139 公噸
長度10.53 m
寬度3.10 m
高度4.21 m
操作人數9

裝甲100 mm
主武器90 mm DCA 火炮
副武器47mm SA37 火炮以及6門機槍
發動機兩門雷諾V12 KGM 550馬力引擎
2×550馬力(合計1100馬力)
功率/重量7.9馬力/噸
懸掛垂直螺旋彈簧懸掛
作戰範圍200公里
速度20 公里/時

重戰車 編輯

在1920年代,法國曾經按照重量來給戰車劃分級別。而其中重量最大的一級就是「重戰車」(法語:Char Lourd)。不過在1921年到1930年間,這一級別沒有任何新的戰車出現,而完全由之前研發的2C超重戰車來扮演「重戰車」的角色。[1] 在1926年到1928年,有一些以「Char d'Arrêt」為首的55噸戰車計劃。不過,之後FCM公司的研究表明,戰車重量可以達到100噸。於是,1929年2月,一個新的略小於的65噸戰車計劃於1929年2月開始,但是在1929年5月17日因為預算的原因而停止。

在1936年5月4日,一個由克勞德·朱利安瑪麗·索斯特內斯·迪菲耶敘克領導的名為「Conseil」武器委員會決定研發一種新的重戰車,並且在1936年11月12日公布了規格參數:最大重量為45公噸;能夠有效防禦200m外發射的75mm穿甲彈,擁有39公里/時的速度,能夠行走200km,在底盤上安裝75mm火炮,在炮塔上安裝47mm火炮。[2]因此,這種設計就像是一個加大版的B1重戰車,而這種戰車的幾種研發工程正在進行中。

1937年,三家公司,AMX,ARL,FCM,提交了各自的原型車:ARL公司甚至一次提交了3種原型車。而所有這些原型車都比最開始規定的45噸要重。而之後的實際生產可能還會讓重量進一步增加。作為回應,「Conseil」武器委員會在1937年3月26日最終決定製造一種類似於英國瑪蒂爾達I的小型而且造價低廉的但是擁有厚重裝甲(60mm)的戰車。這種指標下的第一種設計方案安裝了一門37mm火炮。不過,在被要求安裝更好的武器之後,通過SAET(法語:Section de l'Armement et des Études Techniques)在1937年4月5日的研究表明,這種戰車的重輛仍然會有20噸。但是另一種同等重量的戰車(G1戰車)已經開始研發了。作為結果,設計指標再一次變化:擁有安裝75mm火炮炮塔的超重戰車,並且沒有重量限制。在所有的設計方案中,FCM 公司的60噸原型車最符合新的參數指標。因此,法國最高統帥部於1938年4月6日決定準許FCM公司研發Char F1戰車。然而,它不過是重戰車設計的一個過渡方案罷了。早在同年的2月,一個由法國的主管戰車方面的總檢察長朱利安·弗朗索·瓦勒·馬丁領導的特別委員會就被建立了。這個委員會將會研究應對當時正在德國西部新建的齊格菲防線的策略。

攻堅戰車 編輯

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使得「重戰車」再度復活。但是,「重戰車」的概念和這種用來摧毀現代化的防禦工事的攻堅戰車(法語:Char d'Attaque des Fortifications)戰車有一些不同[3]這種新式車輛應該有一門威力強大的擁有高初速度的火炮,同時,它還能有效防禦敵人的反戰車炮。速度被認為是第二重要,並且可能在10公里/時左右。但是,跨越溝壑和涉水能力同樣十分重要。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造出來的戰車過於笨重,那麼它還應該能被拆開便於運輸。在1938年5月4日,製造部裝備司建議把這種戰車叫做「Char H」,以便於和「Char F」做區分。但是這個建議被拒絕,因為這個名字很容易與哈奇開斯H35戰車混淆。

法國最高統帥部於1938年4月批准了該委員會的計劃並著手建立第二個委員會,他們的工作是解決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這個新的委員會同樣負責考慮45噸的重量是否足夠。在該委員會於1938年5月9日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他們就提出為了滿足戰術上的要求,必須要安裝一門75mm火炮在炮塔上,並且擁有120mm的裝甲,而45噸的重量可能不能製造出這樣的戰車。另一方面,一種爬升能力和機動能力和老式的2C超重戰車差不多的將會是一個重達150-200噸的龐然大物,這樣的龐然大物即使能夠拆開,也很難運輸。因此,委員會決定進一步研究重量為65噸,空殼重量為45噸的車輛是否可能被製造出來。不過,現有的有軌車可以運載100噸的東西,

在該委員會的第二次會議上,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被提出。[4]大多數橋梁最多只能允許35噸的車輛通過。因此,這種戰車只能通過特殊的浮橋來過河。同時,德國用來防禦戰車的壕溝寬度大約是7公尺,因此這種車輛需要很長。同時,委員會還指出120mm的裝甲不足以防禦德軍的威力強勁的8.8cm火炮。委員會還因為越過溝壑能力不足的理由拒絕了「char minimum」,以及另外一款由工程師布瓦爾奧爾特提出的120噸的鉸鏈式戰車的方案。最終,委員會保留了兩條意見:「char minimum」戰車重量應該為89噸,並且能被拆分為兩部分。而「Char squelette」重量應該為110噸,並且擁有跨越8公尺寬的溝壑的能力。後者的設計方案主要是參照了美軍一戰時的骨架戰車提出的。不過,它要求履帶的主體部分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進行移動,以便於調節其重心。[5]

在1938年9月,最高統帥部要求立即由法國戰車製造業同時開始兩種未來戰車的研究。ARL公司被命令進行「char maximum」的研究。第一種方案於1939年5月被ARL公司提出。它是一種重達120噸的戰車,可以被拆分成兩部分,並且能安裝火炮或者火焰噴射器。 委員會認為,單炮塔戰車可以被考慮,但是在戰車後部應該再安裝一個炮塔用來對付步兵的突擊。他們還認為,這個工程和Char F1十分相似,因此,這兩個工程應該合併。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1939 9月的方案 編輯

二戰於1939年9月爆發後儘管法國最高統帥部對超重戰車沒有太大信心,並且通過打破拒絕加入同盟國的低地國家的中立性的方式來包圍德國的齊格菲防線。但是為了製造計劃用於1941進攻德國時使用的重戰車,一些應急的措施開始被採取。而之前的「骨架戰車」方案因為太不現實,因此被拋棄。儘管十分緊急,但是因為缺乏真正的突破,所有的努力沒法集中到一個方向上,因此也沒法確定能不能及時造出原型車。因此FCM,ARL,AMX三家公司在同年10月決定各製造兩輛。這些原型車被認為應該能夠通過鐵路運輸,而之前的「F1」卻做不到。並且,可安裝火焰噴射器的設計被認為應該被取消。

在1940年2月,SEAM準備了一個由波蘭的工程師普林斯·安德烈·波尼亞托夫斯基設計的戰車方案。它是一個真正的龐然大物,重達220噸,由兩門925匹希斯潘諾引擎驅動,並且使用燃氣和電氣傳動裝置。這個工程的亮點是底盤有5公尺寬,並且長達12公尺。而這種長寬比非常出色,可以讓轉向更快。運輸時,這種車輛可以被拆成兩塊。不過,不出所料,這種方案在1940年4月20日被國防部拒絕。

在1940年3月4日,一個新的調查重戰車的設計情況的委員會了解到一種在旋轉炮塔上安裝90mm和105mm火炮的方案已經被設計出來。因此,AMX公司的設計因為遠遠落後於計劃而被拋棄(它的「C拖拉機」方案要到7月才能完成)。這一建議被呈交給一個新的戰車研究委員會。 1940年4月11日,ARL公司提交了木製模型,而FCM在次日提交。[6]FCM的方案被認為好得多,從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看到新穎的設計。FCM的戰車和預先制定的指標不同,前面的炮塔要小一些,後面的炮塔要高一些,並且能安裝90mm火炮而不是原先制定的75mm火炮。前裝甲被設計成傾斜裝甲。重達140噸,可以擁有24公里/時的速度,由兩門雷諾的550發動機驅動;使用電氣傳動。最終,委員會決定拋棄ARL公司的設計,並且下了12輛FCM公司生產的F1戰車的訂單,規定從1941年5月開始,每月生產3-4輛這樣的戰車。這種戰車被希望在1941年夏天被製造出來。儘管在該工程國內面臨強烈反對,能在1941年造出一批戰車的仍被認為十分重要,。反對者認為這是對稀缺資源的浪費,不如製造更多的B1重戰車。委員會同時還要求FCM公司把戰車的裝甲提高到120mm,儘管這樣會讓重量提高到140噸,並且讓最大速度下降到20公里/時。[7]儘管對委員會來說,這已經背離了之前關於Char de Forteresse的一些決定。

「要塞戰車」 編輯

在1940年2月28日,一個新的旨在制定關於未來法國戰車的製造政策的戰車研究委員會(法語:Commission d'Études des Chars)被建立。.[8]。該委員會計劃按重量把戰車為劃分三個等級。而最重的一種叫做「要塞戰車」(法語:Char de Forteresse)。這種類型的戰車曾有一種叫做「超級B戰車」(法語:Super Char B)的計劃。這種戰車計劃在底盤上安裝135mm或155mm榴彈炮並且在旋轉炮塔上安裝75mm或90mm火炮。[9] 它的裝甲應該在100-120mm左右。它的重量被設想為80-100噸,由一門1000匹的引擎驅動。 .[10] 不過在5月14日,這種計劃因為沒有合適的135mm或155mm榴彈炮,這種計劃被拋棄。

結局 編輯

法國投降之後,所有的正式的重戰車設計都被叫停。不過,戰後不久ARL 44戰車與F1戰車顯示出了相當多的相似之處。在1944年,同盟國設計出了一些與FCM F1戰車相似的,用於突破齊格菲防線的重戰車。其中,英國設計了A39,而美國設計出了T28超重戰車。而他們為了減輕重量和增加防護,都拋棄了多炮塔設計,採用無迴轉炮塔設計。不過,和FCM F1一樣,這些戰車都沒有量產。

腳註 編輯

  1. ^ Touzin (1979), p. 180
  2. ^ Jeudy (1997), p. 138
  3. ^ Touzin (1979), p. 181
  4. ^ Touzin (1979), p. 182
  5. ^ Touzin (1979), p. 183
  6. ^ Jeudy (1997), p. 139
  7. ^ Touzin (1979), p. 185
  8. ^ Touzin (1979), p. 186
  9. ^ Touzin (1979), p. 189
  10. ^ Touzin (1979), p. 188

參考書目 編輯

  • Pierre Touzin, Les véhicules blindés français, 1900-1944. EPA, 1979
  • Jean-Gabriel Jeudy, Chars de France, E.T.A.I., 1997
  • Paul Malmassari, 2004, "Les projets de chars de forteresse français 1921-1940", La Revue historique des armées, n° 234, 1er trimestre 2004, pp.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