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2005年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於7月31日至8月2日在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行。這是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連續三屆在福州舉行後,首次移師台灣。最終由中國人民大學奪得辯論賽冠軍。

組織機構

編輯

參賽隊

編輯

參加今年辯論賽的有兩岸各6支代表隊,均是經過激烈比賽選拔出來的。

辯論主題

編輯

此次大賽辯論主題有3個,根據抽籤結果,大陸代表隊為正方,台灣代表隊為反方。預賽及冠亞軍決賽用第1辯題,半決賽(複賽)用第2辯題,季殿軍決賽用第3辯題。

  1. 信息科技社會仍需讀書破萬卷(正)vs 信息科技社會不需讀書破萬卷(反);
  2. 通才更適應社會競爭(正)vs 專才更適應社會競爭(反);
  3. 人生機遇比奮鬥更重要(正)vs 人生奮鬥比機遇更重要(反)。

賽程

編輯

此次大賽所採用的辯論制度,是將台灣使用多年的「奧勒岡」制,加上大陸使用的「自由辯論」制,兩者結合而成「兩岸盃」制。7月31日下午4點,象徵辯論賽開幕的三面大銅鑼被敲響,隨後還舉行了辯論表演示範賽。

6場預賽於8月1日舉行。進行同立場的淘汰賽,各代表隊按抽籤的場次進行比賽,評委按制定的統一標準對正反方分別打分,分獲正反方前三名的代表隊進入半決賽。預賽成績不帶入半決賽。

  1. 西安交通大學(1019分)vs 國立中正大學(995分)
  2. 中國人民大學1047分)vs 銘傳大學(1043分)
  3. 浙江大學(1006分)vs 國立台灣大學1036分
  4. 福建師範大學(1025分)vs 世新大學1059分
  5. 復旦大學1031分)vs 國立政治大學(1028分)
  6. 廈門大學1026分)vs 東吳大學(1017分)

3場半決賽於8月2日上午舉行。進行同立場的淘汰賽,進入半決賽的六支代表隊重新抽籤,分別抽出參加半決賽的場次進行比賽,評委按制定的統一標準對正反方分別打分。半決賽決出正反方各自前二名進入決賽,半決賽正反方第三名並列為本次辯論賽第五名。

  1. 廈門大學(1010分)vs 國立台灣大學(1027分
  2. 復旦大學(1021分)vs 世新大學1031分
  3. 中國人民大學1037分)vs 銘傳大學(1030分)

8月2日下午舉行決賽。進行不同立場的對抗賽,半決賽正反方第一名決出本次辯論賽冠軍、亞軍,其辯題採用預賽辯題,正反方交換立場;半決賽正反方第二名決出本次辯論賽三、四名,不交換立場。

  1. 季殿賽:復旦大學 vs 銘傳大學
  2. 冠亞賽:中國人民大學 vs 世新大學

獲獎情況

編輯

8月2日晚上舉辦的兩岸大學生聯歡晚會暨頒獎儀式宣布了本屆辯論賽獲獎情況。

  • 冠軍:中國人民大學
  • 亞軍:世新大學
  • 季軍:銘傳大學
  • 殿軍:復旦大學
  • 第五名:廈門大學、國立台灣大學
  • 最佳辯手:
    • 台灣:王彥渤(銘傳大學)
    • 大陸:木其堅(中國人民大學)
  • 優秀辯手:
    • 台灣:趙怡婷、王櫻儒、仲傳仁、黃筱姮、張智強
    • 大陸:陳怡靜、朱雲飛、張夢覺、栗曉晨、黃翔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