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峒(?—1907年)法名明峒,字雲溪,號壽山子,生於山東濟寧清朝道士、白雲觀第二十代方丈。[1]

生平 編輯

高仁峒在《雲水集》中自稱:「予姓高氏,實生於濟寧。十五喪父,已厭塵情;又歷四載,益嘆浮生,行年十九,遂訪赤松。辭我老母,別我弟兄,掉頭東去,半夜揣行;如人接引,直上雲夢,吳師座下,得接宗風。」[1]

高仁峒《雲水集》中所載京官李端遇序言中稱:[1]

聞嘗綜舉雲溪始末,行年二十出家,及今垂三十年。其間餐露煮石,朝風弄月,方外生涯慕道者,往事稱述。顧余以為,未足盡雲溪者。雲溪固孝友中人也。夫求仙必視所居,而觀人必要求大孝友者。入世可以希聖,即出世可以成仙者也。於何信之?於雲溪處其母、弟信之。方高母在堂也,白髮倚閣,思子常切。雲溪既受師戒,不能雲其滅親,雲水遊方,嘗省其母。母死,千里奔喪,出資營窀穸,盡喪盡禮。既葬而後,去求仙之道,實已厚培其本也。嘗自道,所得雖練師羽客,非入雲溪之室者,不能窺雲溪之言之奧。門外人強作解事,轉類病夫之諺語矣。則謂余於是集,乃終未能讚詞也可。光緒十二年歲在丙戌,八月既望,青渠散人李端遇書於宣武城內之寓廬。

《印光法師文鈔》記載:「茲有京都白雲觀方丈,護法道友,仁峒高公,稟柱下之真傳,作玄門之領袖,踞白雲之丈室,為黃冠之依歸,欲參普門,故朝第一名山,廣結眾緣,因設千僧大齋,又以心期宏道,志在利人,敦請山僧,升坐說法,欲使大眾咸知,教雖有三,道本無二。」可見高仁峒主張儒、道、佛「三教由來共根源,根源起處莫顢頇」。

金梁《光宣小記》記載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高仁峒羽化歸真。

著作 編輯

  • 《雲水集》(光緒十二年出版)
  1. ^ 1.0 1.1 1.2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日本機密檔案中的白雲觀與高道士,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