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愛(?—?),字孝友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韋氏東眷[1],南齊、南梁官員。

生平

編輯

韋愛的高祖韋廣是西晉後軍將軍北平郡太守。曾祖韋軌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初年南遷到襄陽郡,擔任雍州別駕、散騎侍郎,祖父韋公循是劉宋義陽郡太守,父親韋義正很早就去世[2]

韋愛沉靜有器量,年幼失去父親後侍奉母親以孝順聞名,個性清高耿直,不隨便交往,專心好學,總是獨坐陋室,一心攻讀古書,屋內桌椅結滿灰塵,寂靜的像是沒有人一樣。韋愛虛歲十二時,曾經去京城建康遊玩,正趕上皇帝到南苑出遊,大街小巷熱鬧非凡,男女老幼爭相觀看,唯獨韋愛端坐讀書,手不釋卷,京兆韋氏的族人看見他這樣,無不驚異。韋愛長大成人後,博學有文才,尤其精通《周易》和《春秋左氏傳》的義理[3]

袁顗出任雍州刺史時,徵召韋愛擔任主簿。韋愛遇到母親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小屋,親自背土築墳。蕭衍到雍州後聽說這件事,親自前往弔唁。韋愛在服喪結束後被蕭衍徵召為中兵參軍。蕭衍起兵後,任命韋愛為壯武將軍、冠軍南平王蕭寶攸司馬,兼任襄陽縣縣令。當時京城建康還未平定,雍州空虛,魏興郡太守顏僧都等人占據魏興郡反叛,州內百姓驚慌失措,懷有二心。韋愛沉著機敏又有謀略,向來為州中軍民所信服,韋愛推心置腹安撫百姓,分析敵我形勢的變化,招募鄉里勇士,得到一千多人在始平郡南部與顏僧都等人交戰,大敗敵軍,百姓得以安寧[4]

蕭穎胄死後,齊和帝蕭寶融在襄陽郡徵召士兵,韋愛跟隨蕭憺前往。在此之前,巴東郡太守蕭惠訓的兒子蕭璝[5]巴西郡太守魯休烈發兵來進攻荊州。蕭憺到了以後,命令韋愛寫信勸諭他們,蕭璝當日就請求投降[6]

中興二年(502年),韋愛跟隨齊和帝沿著長江東下。梁武帝蕭衍接受禪讓後,韋愛進號輔國將軍,仍為驍騎將軍,很快擔任寧蜀郡太守,與益州刺史鄧元起一起沿著長江向西進攻劉季連,行進到公安縣,韋愛在半路因病去世,朝廷贈予衛尉卿。韋愛的兒子韦乾向,官至驍騎將軍、征北長史、汝陰郡鍾離郡二郡太守[7]

家庭

編輯

兒子

編輯
  • 韦乾向,驍騎將軍、征北長史、汝陰郡鍾離郡二郡太守

孫子

編輯
  • 韋翽,南陳宣城郡太守、清源縣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元和姓纂·卷二·223》:著作郎韋安仁,祖翽,陳書有傳,稱東眷、居襄州,代仕今江左,今無。
  2. ^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愛字孝友,沉靜有器局。高祖父廣,晉後軍將軍、北平太守。曾祖軌,以孝武太元之初,南遷襄陽,為本州別駕,散騎侍郎。祖公循,宋義陽太守。父義正,早卒。
  3. ^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愛少而偏孤,事母以孝聞。性清介,不妄交遊,而篤志好學,每虛室獨坐,游心墳素,而埃塵滿席,寂若無人。年十二,嘗游京師,值天子出遊南苑,邑里諠譁,老幼爭觀,愛獨端坐讀書,手不釋卷,宗族見者,莫不異焉。及長,博學有文才,尤善周易及春秋左氏義。
  4. ^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袁顗為雍州刺史,闢為主簿。遭母憂,廬於墓側,負土起墳。高祖臨雍州,聞之,親往臨弔。服闋,引為中兵參軍。義師之起也,以愛為壯武將軍、冠軍南平王司馬,帶襄陽令。時京邑未定,雍州空虛,魏興太守顏僧都等據郡反,州內驚擾,百姓攜貳。愛沉敏有謀,素為州里信伏,乃推心撫御,曉示逆順;兼率募鄉里,得千餘人,與僧都等戰於始平郡南,大破之,百姓乃安。
  5. ^ 《梁書校勘記·卷十二·列傳第六·一0》:巴東太守蕭璝巴西太守魯休烈舉兵來逼荊州 本書蕭穎達傳及始興忠武王憺傳俱雲「巴東太守蕭惠訓子璝」,此脫「惠訓子」三字。
  6. ^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蕭穎冑之死也,和帝徵兵襄陽,愛從始興王憺赴焉。先是,巴東太守蕭璝、巴西太守魯休烈舉兵來逼荊州,及憺至,令愛書諭之,璝即日請降。
  7. ^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中興二年,從和帝東下。高祖受禪,進號輔國將軍,仍為驍騎將軍,尋除寧蜀太守,與益州刺史鄧元起西上襲劉季連,行至公安,道病卒,贈衛尉卿。子乾向,官至驍騎將軍,征北長史,汝陰、鍾離二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