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秋(1929年)本名李遇秋,原籍北京,生於河北省深澤縣中華人民共和國作曲家[1]

生平 編輯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深澤縣。1940年進入冀中軍區抗戰中學學習。1944年,在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衛生所當衛生員。1945年,調到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當演員,其間學會了手風琴演奏。1950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先後師從桑桐錢仁康鄧爾敬丁善德等老師。1957年畢業之後,回到原單位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從事音樂創作,為舞蹈作曲並為聲樂編配伴奏[1]

1965年初春,上級交給戰友文工團總團副團長晨耕以及生茂唐訶、遇秋一項任務,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華的《長征組詩》譜曲。1965年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6周年、紅軍長征勝利30年時,《長征組歌》在北京上演並引發轟動。1975年,遇秋修改《長征組歌》並重新配器,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40周年之際在北京演出[2]

1995年,受肖華夫人王新蘭及不少老領導、老同志的委託,由總政歌舞團指揮家胡德風策劃,對《長征組歌》進行了較大修改,遇秋一個人負責改編執筆。在一年多內,遇秋完成一部200多頁的總譜。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在審聽新版《長征組歌》後讚揚了遇秋[2]

作品 編輯

遇秋的音樂作品旋律流暢、結構嚴謹。主要作品有大合唱《靜靜的山谷》、《八一軍旗高高飄揚》,小合唱《生活在祖國的懷抱里》,男女聲二重唱《各族人民心向黨》,獨唱《春光頌》,手風琴獨奏《促織幻想曲》等等[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左莉,對《長征組歌》藝術風格與演唱處理的探析,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2. ^ 2.0 2.1 王夢悅,李遇秋:把大半輩子心血融入《長征組歌》,老同志之友2011年11期